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學習資料 > 禮儀常識

什麼是禮儀教育

什麼是禮儀教育

一、 什麼是禮儀

什麼是禮儀教育

禮儀是人們在漫長的社會實踐中逐步形成、演變和發展的。無論是交際禮儀還是公關禮儀,都是人們在社會交往過程中形成並得到共同認可的行爲規範。

我們今天生活的世界可謂千姿百態,從人種來說,有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棕色人種等;從民族來說,有漢族、蒙古族、俄羅斯族、阿拉伯民族、印第安族、日爾曼族、日本大和民族、朝鮮族等;從語言體系來說有漢語、英語、俄語、法語、德語、日語、阿拉伯語等。人們儘管分散居住於五大洲、四大洋的不同角落,但是,許多禮儀都是世界通用的。例如:問候、打招呼、禮貌用語、各種慶典儀式、簽字儀式等等,大體上是世界通用的。雖然由於各國家、各地區、各民族形成了許多特有的風俗習慣,但就禮儀本身的內涵和作用來說,仍具有共通性。正是由於禮儀擁有共通性,才形成了國際交往禮儀。

禮儀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從降世那天起就開始了對文明的追求,亞當和夏娃用樹葉遮身那便是文明之舉。人類從茹毛飲血到共享狩獵成果,從盲目迷信、敬畏鬼神到崇尚科學、論證無神,從戰爭到和平,尤其是文字的發明,人類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文明、宣傳文明、實踐文明。文明的體現宗旨是尊重,即是對人也是對自己的尊重。這種尊重總是同人們的生活方式有機地自然地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成爲人們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行爲規範。這種行爲規範包含着個人的文明素養。比如待人接物熱情周到、彬彬有禮,人們彼此間互幫互助、彼此尊重、和睦相處,體現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文明、友好;注重個人衛生,穿着適時得體,見人總是微笑着問候致意,禮貌交談,文明用語,這也體現出人們的品行修養。總之,禮儀是人們內心文明與外在文明的綜合體現。

禮儀,包括禮節和儀式,它是社會、道德、習俗、宗教等方面人們行爲的規範,是道德修養程度如何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 禮節,即社會公認的待人接物的方法和人與人相處的準則。

儀式,是指正式場合用以表示禮節的一系列固定的'程式。

爲使各種人相處在一起能愉快融洽,使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正常進行,交往中必須有一種大家所共同遵守的法則、規範,這就是禮儀。

二、禮儀的作用

有些人認爲,我天生豪放,不拘小節,沒什麼必要去學那些文縐縐的禮儀;還有人說,禮儀是對外不對內,同自己的家人、密友根本無須講什麼禮儀。然而,作爲一個生活在高度文明社會的現代人,我們每天都不可避免地要同各種各樣的人或事打交道。

對人“以禮相待”可以使相互陌生的人在最短的交往過程中達成溝通和信任。例如,與人見面怎樣自我介紹?初次求職面試怎樣給用工者留下好印象?怎樣才能快捷地與人溝通?與家人鬧矛盾後怎樣開啟僵局?怎樣才能用短短的幾句話去開啟對方的心扉?……這些,都需要我們懂得和適當地應用禮儀。

現在,有的學校已經設了禮儀課,禮儀知識正式進入課堂,充分說明了它在當代社會的重要性。我們常有這樣的生活經驗,與某個人初次謀面後,內心會悄悄嘀咕,“這個年輕人真是!一點禮貌都不懂……”或是“這個青年大方得體,舉止斯文,不錯不錯……”

須知,我們對對方的印象,往往是從對方的禮儀修養,來判斷他的文明程度。那麼,別人是如何來看待和判斷你的呢?當然也是一樣。所以,我們應該多掌握些社會交往的有關知識,讓禮儀來指導自己的言談舉止。這樣,一定會給人一個不錯的印象!

三、禮儀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1、寬容的原則

即人們在交往活動中運用禮儀時,要嚴於律己,更要寬以待人.

2、敬人的原則

即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要敬人之心長存,處處不可失敬於人,不可傷害他人的個人尊嚴,更不能侮辱對方的人格.

3、自律的原則

這是禮儀的基礎和出發點.學習,應用禮儀,最重要的就是自我要求,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檢點.

4、遵守的原則

在交際應酬中,每一位參與者都必須自覺,自願的遵守禮儀,用禮儀去規範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言行舉止.

5、適度的原則

應用禮儀時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認真得體.

6、真誠的原則

運用禮儀時,務必誠信無欺,言行一致,表裏如一.

7、從俗的原則

由於國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必須堅持入鄉隨俗,與絕大多數人的習慣做法一致,切勿目中無人,自以爲是.

8、平等的原則

是禮儀的核心,即尊重交往對象,以禮相待,對任何合交往對象都一視同仁,給予同等程度的禮遇.

標籤:教育 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