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學習資料 > 禮儀常識

淺談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禮儀教育研究

新媒體的開放性、交互性和自由性,給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培養大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習興趣的同時,加速改變着他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但在透過應試教育進入高等學府後,大學生把掌握職業技術作爲最高追求,加之大學主要依靠學生的自主管理,使得大學生們放鬆了對於禮儀等基本素質的提升。爲了發揚和傳承中國幾千年來禮儀之邦的文化傳統,展示現代大學生的應有形象,有必要對大學生禮儀教育中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認真研究,從中找出規律,制定對策,切實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淺談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禮儀教育研究

一、新媒體對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影響

1.社會層面的影響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相當一部分人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背棄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尊崇的“誠信”和“禮儀”,諸如公交車上年輕人不給老弱病殘讓座,一些中老年人在遇到交通事故和意外自傷時對伸岀援手的好心人進行訛詐等等,這對整個社會道德體系建設的形成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虛擬社會也像現實社會一樣,存在着正義與邪惡、善良與醜陋,除了號召人們重新撿回丟失的講道德、講禮儀的優良傳統外,還要依靠加強法治來規範新媒體的運用。

2.學校層面的影響

大部分學校不設禮儀教育課程,甚至把禮儀教育作爲選修課來設定。新媒體對於學校禮儀教學來說,能以鮮明的畫面、直觀生動的影像和靈活多樣的表現方式,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師填鴨滿堂灌的.模式,既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強度,又豐富了授課方式和內容,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師所教授的禮儀教學內容可儲存在學校網絡平臺的“雲空間”裏,課後學生可用電腦或手機利用學號登入,可隨時再學習和溫習自己感興趣的禮儀教育相關內容。目前,大部分大學建設了多媒體教室,但數量偏少、功能上還很不完備,在教學平臺中雖然使用率極高,但涉及到禮儀教育的內容極少,不能滿足實際的需要。

3.對大學生道德禮儀素質的影響

在虛擬社會中,看似開放的紛雜資訊良莠不齊,衝擊着當代學子們的大腦,也容易影響他們的日常禮儀行爲,進而影響他們的是非觀念和價值觀取向,使他們迷戀虛幻的網絡世界,把遊戲中的打打殺殺當作是生活,把當紅明星的醜聞當成學習的榜樣,喪失了道德和禮儀規範的判定標準,這些都需要禮儀教育來引導、糾正。

二、新媒體下禮儀教育現狀的分析

1.辦學精神模糊

國內各個大學培養大學生如同企業推銷產品一樣,市場上什麼緊俏,大家一哄而上,工、文、理等界限越來越模糊,根本原因是辦學精神空泛和缺乏遠見,大部分高校校風聲稱“求實、創新”等,其實如同口號。再加上擴招,學生衆多,從應試教育中脫穎而出的大學生們很多也只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考試機器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急功近利怎能培養出言行得體、作風務實的應用型人才?兩千多年前,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仁”“禮”“有教無類”等教育思想,“仁”幾乎包括了所有的道德品質,“禮”是要求符合時代的規範,先做好人再談做事。

2.媒體個性化未得到充分展現

新媒體進一步分化了受衆羣體,如今新媒介技術的發展更是一日千里,它們製造了更加個人化的消費模式。但是網絡媒體“點對點”“一對一”的傳播還遠遠無法實現,一方面是學校對於大學禮儀教育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從內外兼修上對大學生的道德禮儀素養給予足夠的重視;另一方面,由於教學經費緊張,不可能對大學生禮儀教育的這門選修課投入過多資金。

3.缺乏利用新媒體研究禮儀教育的人才

由於各類大學要麼沿襲一貫的傳統說教,要麼都注重“借用”別人的現成成果,缺乏如同錢鍾書、屠呦呦等多年如一日的甘於寂寞的研究型人才。工業產品出廠後出現的質量問題,可以透過“召回”的方式來糾正,但大學裏“生產”的大學生“產品”能“召回”嗎?對於大學生出現的道德禮儀問題(諸如與他人無法溝通、自私、不注意個人道德修養等等),就算“召回”能解決嗎?對於利用新媒體進行禮儀教育研究不亞於大學的專業課程研究,這是培養“人”的最基礎的工程。

三、新媒體時代禮儀教育面臨的挑戰

1.禮儀教育的新思路

禮儀的精髓是尊重他人和自重的有機統一。藉助新媒體引導禮儀教育向規範實用邁進,要充分利用大學生勇於探索的心理,既考慮大部分學生的普遍需求,又考慮個性化的需求。每所大學應當結合本校的專業特點,確立各自獨特的辦學理念,堅持把每一個大學生培養成有良好道德修養、懂禮儀行爲的人,與專業課的設定一樣,重視設定符合當代大學生需求的禮儀課程,並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強正面引導和宣傳,設定專門道德禮儀教育的機構,積極響應國家淨化網絡等媒體的空間,糾正大學生的不良日常行爲,營造校園新聞和媒體傳播的一方淨土,形成大學就是名副其實的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場。

2.禮儀教育的新方法

積極構建校園禮儀教育的系統工程,充分跟傳統禮儀教育方式相結合,完善構建以新媒體爲基礎的校園文化網絡新平臺及禮儀教學系統;各院校應當把禮儀教育課程作爲各專業的必修課程來開設,而不再是當作點綴門面的選修課;利用新媒體不斷探索與國際接軌的禮儀知識和行爲規範,做到中西結合,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從規範自己的行爲舉止開始,修煉謙謙君子的儒雅風度;適時開展禮儀講座、禮儀競賽、禮儀交流等活動,與企業、社會、教育主管部門等共同創設適合大學生融入社會的禮儀訓練基地,增強教育的實用性。

四、新媒體時代禮儀教育解決的途徑

1.加強禮儀教育的針對性

透過運用好新媒體平臺,針對大學生的特點,選擇他們願意接受的方式來教授禮儀知識,並將日常發現的大學生不當的禮儀行爲和做法,做成Powerpoint課件或小視頻,以正確的方式演示出來,便於幫助大學生直觀認識講究禮儀的重要性,讓大學生深入瞭解、掌握日常各類場合的禮儀規範,並在課後的生活場景應用中自我感受、體驗,以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禮儀行爲習慣。

2.加強禮儀教育的時效性

在日常教學中,將禮儀教育課程的要求轉化爲實訓項目,有的在課堂上做,有的在社會、企業中去實踐。對於講授和實訓的禮儀課程可同期錄製影像資料,按系列上傳到學校的網絡教學資料庫,方便學生利用業餘時間在網絡瀏覽自己喜歡的內容,以幫助其掌握課程內容,保證學習效果。透過理論課程和實訓實踐,使每個學生都從“理論—實踐—反思總結”過程中,真正掌握各類禮儀的要點和技巧,爲今後實際應用打下基礎。

3.加強禮儀教育的實用性

學習禮儀重要的是在應用,因此,各大學需要結合不同專業今後的就業方向,在普及社交禮儀、餐飲禮儀、會議禮儀等基礎禮儀的基礎上,側重職場禮儀的培訓。如組織學生觀看相關禮儀大賽實況等,讓學生感受得體禮儀所展示的風采;也可以透過設定模擬真實場景的禮儀實訓,讓學生邊學邊練,透過發現禮儀問題提出正確的做法;可以運用QQ羣、微信、微博等透過圖、文、聲、像等手段,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強他們學習禮儀知識的興趣,豐富課堂教學。

五、結語

在黨的十八大倡導文化強國戰略引領下,高校作爲社會主義文化傳承的前沿陣地,禮儀教育要與時俱進。在繼承和發揚傳統媒體的基礎上,透過充分利用新媒體和發掘新媒體的功用,從大學校園做起,積極推進大學的禮儀教育,爲當代大學生補齊禮儀教育缺失的短板,使他們在學習掌握新的科學知識的同時,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