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行政公文 > 報告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11篇

報告1.01W

在現在社會,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學校發展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11篇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1

1993年以後,中國足球走上市場化和產業化道路,後備人才培養髮生了重大的變化,傳統的靠國家撥款、各級政府、體委和足協主辦的後備人才培養方式越來越趨向於依靠社會和市場,一些社會辦的足球學校應運而生。本文簡要闡述現今足校的發展對策。

一、我國足校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規範統一的管理

足校主要是私人或企業出資建立,規模不等、條件有限面臨足協(體委)和教委的雙重領導,存在各種關係不易理順的問題。

(二)教學質量參差不齊

投機者的介入使很多足校一味追求鋪攤子、上項目,並沒有把注意力放在提高訓練與教學質量上,具體表現在:

(1)對教練員缺乏控制和審查,一些退役的二、三流球員不經學校的再教育,直接到足校任教。

(2)採取“三集中”式的訓練方式,使學生遠離家庭和社會教育,由於足校內部體教分離,普遍只“體”不“教”,學風差、教育質量低,導致學生素質低下,甚至在心理方面出現種種問題,如陳慶合等對中國足校學生心理健康所做的調查表明,足校高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處於較低水平,在強迫、人際敏感、偏執和敵對等方面表現極爲突出。

(三)收費高

競技體育是窮孩子擺脫貧窮、實現自我價值的有效途徑,許多貧寒子弟都以廉價的足球爲首選,據有關資料統計,歐洲、美洲各國職業球員80%來自工人家庭,鍾秉樞的調查也表明,我國大球類運動員父親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佔42、1%,遠遠高於表現類、游泳類和小球類項目,但足校在培養運動員的過程中卻出現了貴族化傾向,年收費一般都在萬元以上,如八一足校每生每年學費2、2萬元+一次性建校費2萬元,或每年交費2萬元+一次性保證金3萬元,北京龍力足校籤3年合同的學生每生每年交3萬元,籤4年合同的學生每生每年交2、6萬元,而1998年我國人均GDP只有人民幣620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爲5424元,農村居民爲2160元[2],甚至一些足校還出現了不講訓練教學效果、只講贏利數額的問題。

(四)學生的出路問題

家長們在高投入之後,都期望能夠得到高回報。一些足校在招生時對學生和家長做出了關於出路的承諾,比如學校自己組隊打乙級聯賽衝擊甲B;畢業後推薦輸送國外俱樂部;推薦輸送到全國各甲級足球俱樂部。但國家體育總局計劃財務司《體育事業統計年鑑》中數據顯示,每年我國全國足球優秀運動隊在隊運動員人數都在1000人左右,尤其是1994年職業聯賽以來,人數更是控制在1000人以下。而自1993年以後,平均每年我國全國足球優秀運動隊新吸收的運動員爲105人左右。能在的2萬多名註冊的足球少年中脫穎而出、成爲職業球員的,畢竟是極少數,這2萬人(由於各種原因,還有很多踢球的孩子沒有註冊)中的大多數將無情地被職業足球所淘汰。

二、關於我國足校發展對策建議

(一)完善制度,降低交易成本

完善的法規制度是足球學校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國處於體制轉型期,逐步完善各項法規制度,是足協面臨的重要任務。足協對於市場的規範,不僅要規範職業聯賽,而且要規範足球學校,不僅要對足球學校的硬件設施進行規範,而且要對學校的軟件,如教練員的任職資格進行規範,怎樣使教練員上崗證制度不流於形式,切實發揮它的作用,仍然是值得思考的。

(二)爲後備人才培養提供公共產品

市場無法自動提供公共產品,足球強國的足球管理機構都非常重視足球后備人才培養,大力爲足球后備人才培養提供公共產品,促進足球運動的普及。

1、加強教練員培訓

提高教練員的文化素質和科學訓練水平,逐步建立教練員學歷教育、資格認證和崗位培訓制度,尤其加強對中青年教練員的培養深造。各級足協應把教練員培訓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和辦法,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分批分期地輪訓教練員,選派優秀教練員出國學習。要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培養一支思想好、素質高、善於鑽研、勤于思考的教練員骨幹隊伍,以帶動從事後備人才培養的教練員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

2、提供政策支援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大規模增加公共體育設施,尤其是大片足球場地的建設,並不現實。因此,要充分利用已有的體育場地,制定場地開放政策,向社會開放。除了國家投資以外,要廣開籌資渠道。根據我國國情和國際慣例,應提供必要的優惠,引導企業贊助後備人才培養。

3、對項目進行包裝推廣,營造青少年足球運動發展的良好氛圍

藉助體育中介公司,對項目進行包裝推廣,塑造青少年足球的良好社會形象,利用新聞媒體對體育運動進行廣泛宣傳.激發人們對足球運動的熱情與興趣,引起整個社會的關注,促使廣大青少年積極參加足球活動。青少年足球缺少社會贊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受到關注較少,難以引起贊助商的注意。要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使大量的社會資金和人力資源被投人到青少年足球方面。

(三)嚴格管理,杜絕後備人才培養中的違規行爲

目前我國後備人才培養市場管理混亂,體育部門與其他部門職責劃分不明確,因此,主管部門要明確職責,加強監管,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對於違規者要按照規定進行處罰,防止足球學校“撈一把走人”的現象發生。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2

“透過努力,我考取了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讓我高興的是,學校將我推薦到企業,當上了出納。”在《湖北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髮展狀況》課題組對中職學生進行訪談時,不少學生對學校培育自己成才、幫助自己就業充滿了感激之情。

本次調查在湖北省10所中職學校進行,以問卷調查爲主,座談、訪談爲輔。

中職校生源及就業情況

湖北省的中職學校生源以應屆初中畢業生爲主,其他生源爲輔,其中58.4%爲應屆初中畢業生,近兩成爲高中生源,兩成多爲往屆初中畢業生,其中,往屆生多爲打工後又回到中職學習的。

多數中職學生家庭社會地位較低,家庭狀況複雜,家庭教育普遍缺失、缺位。中職學生就業率高,就業質量不高;工資待遇較低,滿意度相對較高。

調查顯示,中職學生就業率達96.2%。中職畢業生多在普通崗位工作,其中普通工人、專業技術崗位、一般管理崗位佔92.5%;就業崗位與所學專業不對口率達42.5%。80.1%畢業生月薪在1500元以上。訪談中,多數中職畢業生滿意度和幸福感高於本、專科畢業生。

中職生學習生活狀況

調查顯示,大部分中職學生具有正確的學習動機,選擇職業教育主要目的是專業技能和就業。

中職學生學習習慣較差,學習效果欠佳。中職學生已認識到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的重要性,認爲除了擁有熟練的專業技能外,還需要提高人際交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敬業精神等。

網絡是中職學生獲取資訊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平臺。利用網絡聊天和交友佔36.4%,學習、查閱資料佔16.0%,下載課件、提交作業的僅佔1.3%。

中職學生對教師隊伍,特別是班主任隊伍的整體評價較高,但對專業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評價較低;訪談中,學生普遍認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非常好,但不少學生對此體會不夠或者評價不高,說明校企合作等開展不足,這在一些縣級職教中心比較明顯。

中職生思想道德現狀

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體現出如下特徵:具備正確的道德認知能力,也不同程度地表現出知行脫節。中職學生普遍認識到思想道德的重要性,但贊成“金錢是人生幸福的決定因素”觀點的達48%;不贊成“人生價值在於奉獻”觀點的達45%;在“國家遇到危險或困難”,認爲會“儘自己可能給予幫助”的佔77.9%,“如果需要,可獻出一切”的佔18.4%。

中職學生具有主流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也存在務實趨利的特點。認同“誠信是做人之本”達92%。但在回答“人生最大的幸福”時,選擇“建立美好和諧的家庭”的達48.9%,而“事業成功”、“爲社會作貢獻”分別佔8.2%和9.5%。

大部分中職學生關心國內外重大事件,但知之不多,理解不深,部分學生政治熱情淡薄。

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建議

透過對中職學生髮展狀況的調查,課題組認爲,中等職業教育觀念、辦學條件、人才培養數量、結構和質量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還有差距,建立和完善促進職業教育健康有序發展的理念、政策、制度,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樹立“發展型”職業教育理念,努力實現職業教育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目前,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總體上是一種“生存型”爲主導的職業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具主義、實用主義觀念。“發展型”爲主導的職業教育,秉持以生爲本的發展觀,把滿足學生個人發展和學習需要放在重要位置,既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又培養其創業能力;既培養學生的技能素質,又培養其綜合素質;既注重學生今天的就業能力,又注重其今後的就業能力。

堅持職業教育公益性,完善職業教育基本制度和政策。加大職業教育投入,經費投入標準要明顯高於普通教育。全面實現中等職業教育免費政策。推進《職業教育法》修訂,建立和完善職業學校辦學標準、編制標準和生均經費標準;學校教師資格標準和准入制度,在職教師培訓標準和制度;校企合作制度;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基本制度;職業學校管理基本制度;國家、省、市、縣職業教育管理制度。

針對中職學生特點,開展實實在在的德育工作。加強學生傳統文化教育,尤其是要加強學生基本道德良知教育。制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守則》,將中職學生的行爲規範常態化和制度化。以活動爲載體,在實踐中強化職業素養的認識和理念。

堅持以人爲本的質量觀,切實提高中職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着眼於中職學生的全面發展,切實改變普遍存在的學習時間要短、學習內容要簡單、儘快將學生送出去的“短、平、快”現象。注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和完善中等職業教育教學督導和辦學水平評估機制,正確處理學生技能培訓和文化基礎課學習、首次就業與職業生涯持續發展、階段性學歷教育與終身學習的關係,着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3

一、學校基本情況

平遙縣郝溫村小學校是一所單軌制的農村寄宿制完全小學,距縣城20公里。學校共有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19人,其中寄宿生18人;共有專任教師11人,其中中級職稱3人,初級職稱教師8人;教師學歷100%達標,全部已獲得大專及以上文憑。校長姓名:安宏圖聯繫方式:1553XXXX971

二、學校總體發展情況

學校以“強化基礎、發展個性、辦出特色、提高質量”爲辦學宗旨,以“以發展學校來發展教師,以發展教師來發展學生,以發展學生來發展學校”爲辦學核心,緊緊圍繞“實施內涵發展,創建特色名校”的發展目標,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紮實推進素質教育,堅持以人爲本,立足科學管理,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努力辦成一流的義務教育現代化學校。

三、學校發展特色

1、抓好師德建設,打造和諧團隊

爲了打造一支積極向上,團結協作的教師隊伍,學校把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作爲學校工作重要環節。運用多種形式,組織全校教師學習教育法規、職業道德規範和教師禮儀等內容,並持續開展了“鑄師魂、練師功、樹師表”師德建設系列活動。

2、以養成教育爲切入點,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學校透過構建多方位的德育教育網絡,我校校風、學風已步入良性循環軌道。一方面我校繼續加強班主任管理工作,研討各班教與學的情況,交流各班管理經驗,探討學生的思想動態。另一方面要求各班經常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爲規範》教育與“八大習慣”的養成教育,並利用各種重大節日活動加強主題教育。透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生的良好日常行爲習慣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得以培養。再次,及時發現養成教育典型,透過各種途徑表彰優秀學生、激勵後進。充分利用升旗、櫥窗、廣播、黑板報、宣傳欄等宣傳媒體加強對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安全與法制教育;引導學生勤奮學習,使學生每天都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度過。

3、積極開展校本課程和課外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特色課程開設方面,做爲一所地處丘陵的農村小學,學校堅持將果樹管理與家鄉文化知識納入校本課程體系,培養學生果樹基本管理技能,讓學生對家鄉各方面瞭解更多的知識,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和熱愛家鄉的激情。在第二課堂活動方面,學校每週開展一次手抄報比賽活動。學校結合德育教育、學科特點等確定主題內容,讓學生製作自己心目中的手抄報,培養學生蒐集資料、分析與處理資料、繪畫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激發學生興趣,充分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另外,結合學生興趣與特長,學校還成立體育活動興趣小組,指定專人每天開展體育活動項目訓練,爲學生多方面發展提供機會,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學校發展的問題與建議

1、師資配備方面,由於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特別是音、體、美等專業課教師的短缺,致使開足開全課程表的質量不高和新配套的器材不能夠充分發揮其最大效益。

2、儘管目前農村小學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小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和場地條件的限制,我校微機室、多媒體教室、圖書室缺乏或不完備,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

3、校園環境有待進一步美化。

平遙縣郝溫村小學校20xx年10月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4

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馬拴友一行三人赴平江實地考察青少年校園足球開展情況,進行少兒圍欄足球項目落地的可行性調研。縣委副書記邢朝虹,縣委常委、副縣長楊宇,縣教育局、“大愛平江”祕書處、縣教育基金會和縣足協負責人陪同調研。

座談會上,調研組與有關部門、城區學校負責人進行思想、理念上的溝通,圍繞如何立足實際情況,共同打造校園足球教育的“平江模式”進行探討和交流。

調研組指出,少兒圍欄足球項目依託區域政府、教育部門組織領導,發揮項目學校主體責任,結合“線上網課+線下培訓”方式,讓貧困地區學生享受到優秀的教育教學資源,同時向經濟欠發達地區、足球發展基礎薄弱地區的幼兒園和中小學校捐贈圍欄、足球、球衣等耗材和裝備,讓更多孩子有機會接觸足球,培養興趣,享受足球運動帶來的快樂和健康。

該項目可充分利用校園邊角地帶,用活動圍欄將其分隔爲多個小場地,有效解決學校操場場地問題,開展形式簡便易行,便於在校園裏普及和推廣。

少年強則中國強。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和高度重視下,我縣將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作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促進教育內涵發展的重要抓手,形成了政府主導、學校主體、社會參與、家庭和媒體支援與配合的校園足球發展新格局。目前,全縣共有26所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有117所學校6萬餘名學生常態化參與校園足球活動。

後續,縣教育局將遴選一批學校爭取項目試點,助推少兒圍欄足球項目在平江落地生根。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5

新餘八中是一所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共有學生2355人,其中初中生774人,小學生1581人;共有專任教師170人,其中中學教師114人,小學教師56人。作爲渝水區唯一一所城區九年一貫制學校,面臨着良好的發展機遇和嚴峻的挑戰。爲了全面把握我校發展現狀,尋快速發展的突破口,學校班子成員分頭進行了調研工作。我確立的調研內容和課題是圍繞學校發展思路這一主題,認真開展調研活動,徵集學校發展和改革的建議和意見。根據反饋建議和意見,經過認真梳理,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內容

1.學校隊伍建設應如何紮實有效進行?

2. 應如何抓好教學工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3.新課改背景下,我校的課程建設和開發如何有效進行?

4. 校園文化建設如何抓出特色和亮點?

二、調研開展情況

1.調研範圍:全校教職工、部分學生家長

2.調研方式:採取座談、電話採訪、上門拜訪、設立徵求意見箱的方式展開調研工作。

三、形成的共識及所反映的問題

新餘八中創建於1987年,XX年送橋中學併入,XX年橋背小學併入,成爲一所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在22的辦學歷程中,全校師生勵精圖治,奮發圖強,創造過輝煌成績, 1998年至XX年連續5年中考成績名列全區前5名。但是近幾年,學校在教育教學改革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和困惑,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這些問題和困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這方面:

1.一些班子成員工作責任心不強,沒有發揮表率作用。

2.教師隊伍建設的力度還不夠大,師德師風建設成效不夠明顯,相當一部分教師教學觀念沒有轉變,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教研效率不高。

3.校本開發只是寫在紙上,說在嘴上,沒有真正抓起來幹起來。

4. 校園文化建設內容單薄,沒有特色,沒有亮點。

四、存在問題的主要成因

1.滿足現狀

我校教育教學工作成績曾連續五年進入全區先進行列,一些幹部和教師產生了滿足心理,工作不思進取,缺乏創新精神。

2.發展思路不夠明確

對學校而言,發展規劃不夠明確;對教師而言,成長的思路不夠清晰。

3.客觀條件限制

我校辦學經費歷來比較緊張,政府部門劃撥的辦學費用有限,影響了教學設施的改善,師資的培訓和新課程建設,也影響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力度。

五、發展思路及基本對策

(一)加強班子建設,努力打造一支“清廉、嚴謹、科學、務實、民主、團結、奮進”的班子隊伍

抓好班子成員教育理論學習,健全校務工作責任制,不斷提高學校領導幹部的素質、管理能力、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建立領導幹部帶頭制度,即帶頭遵守制度,帶頭履行好教學教研職責,帶頭響應號召,帶頭當班主任,帶頭講文明、講風格、講奉獻、講和諧;嚴格要求班子成員大事講原則、小事講寬容,做到分工不分家,到位不缺位,排難不推難,補臺不拆臺,同唱一個調;嚴格要求班子成員身先士卒,吃苦在前。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升教師素質

1.開展好師德師風教育

繼續把師德建設作爲搞好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工作來抓,不斷提高教師以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爲核心的職業道德水平,有效規範教師的日常行爲。

2.抓好教師繼續教育

着力抓好二大培訓:一是網上教師遠程教育培訓,二是省市區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教師業務培訓。透過這些培訓,要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更新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3.抓好教師電腦操作訓練

加大教師計算機資訊技術和遠程教學技術的培訓,強化教師電腦基本操作的訓練,提高教師計算機基本操作的能力和遠程教學技術,讓越來越多的教師會上遠程課,愛上遠程課,完善課堂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模式。

4.實施名師工程

加大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力度,創造條件讓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爲青年教師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傾力打造名師,充分發揮名師的示範作用和輻射作用。

(二)強化教學管理,加大教研力度

1.強化常規教學管理

堅持以教學爲中心,健全常規教學管理制度,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管理條例,讓教師對常規教學各環節的.要求瞭然於心;做好質量教育,讓教師樹立起質量意識;建立有效的常規教學管理網絡和分層次檢查制度,充分發揮行政、教研組、備課組的管理職能,認真做好教師常規教學各環節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反饋,並提出具體改正措施,切實做好教學各環節的層層落實,不斷提高教學效果。

2.要建立和完善教學質量目標責任制

要把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任務落實到年級組、班級和教師個人,形成學校有目標、班班有指標、人人有任務、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教學質量責任制。

3.要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大力發揚團隊作戰精神

一是各學科要進一步學習和領會新課標精神,分析近幾年中考試題,掌握命題動向,明確教學方向,切實加強教學和複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要大力發揚備課組的團隊精神,做到統一備課、統一要求、統一進度、統一考查、統一質量分析,積極發揮集體智慧,打好團體戰。二是要抓實常規教學,立足課堂,向課堂要質量,做到一課一得,老師備課要深、上課要實、作業要精、教學要活、手段要新、活動要勤、考試要嚴、輔導要細。

4.加大教研力度

完善教研製度,認真制訂教研計劃,紮實有效開展優質課和展示課上、聽、評活動,組織各科教師觀看特級教師上課視頻,不斷提高教研質量。

5.要採取切實措施做好培優、扶中、補差工作

一是在思想上要真正樹立素質教育理念,在工作上面向全體學生,不放鬆尖子生,不忽視中等生,不放棄學困生。二是教師要全面瞭解和研究學生,制定科學的教學策略,統籌教學工作,既加強對尖子生的“磨尖”指導、中等生的提升,又努力做好學困生的補差工作,開成尖子生更尖、中等生更好、學困生轉好的良好態勢。

6.要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一是要利用上課、班會或談話等有利時機,經常滲透學法指導。二是要組織學生進行學法交流,讓榜樣學生談感受、說經驗,使學生在交流中學習和借鑑他人的經驗,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學法。

(三)努力抓好校園文化建設和校本開發

校園文化表現一個學校精神的價值取向,表現一個學校的校容校貌,是具有強大引導功能的教育資源。我校要理清思路,明確主題,構建特色鮮明而又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

1.構建了獨特的樓道文化。基於地處城區的實際和科技大樓現代的建築風格,也基於發動學生積極參與創建文明城市活動的需要,我們將在科技大樓構建“愛我新餘,愛我家鄉”的主題文化,東樓道懸掛新餘城區精美的風景圖和仙女湖山水圖,每一幅圖都配上飽含深情的詩文,讓學生每天都能從中感受到新餘的美麗可愛和蓬勃發展。在西樓道懸掛新餘古今名人像,讓學生每天都能從新餘名人身上吸取積極上進的精神力量。還將組織人員製作了內容更爲豐富的《愛我新餘,愛我家鄉》課件,組織各班同學觀看,進一步激發學生愛新餘愛家鄉的情感。行政教學大樓建築風格古樸,主要是初中部的教學和辦公用房。初中生正是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需要精神導師和優質營養的精神食糧。八中以“走進孔子,走進《論語》”爲主題,從孔子追求知識真理、追求仁德、生活態度和《論語》對中國對世界影響等方面製作了21幅字畫,懸掛在東西兩個樓道,讓學生每天擡眼就能從孔子身上和《論語》中吸取營養,滋養心靈,陶冶情操。爲了擴大孔子和《論語》的影響力,我校還將組織人員製作了《走進孔子,走進〈論語〉》課件。

2.在科技樓一樓大廳裏構建了禮儀文化長廊,引導學生做一個懂禮儀、會禮儀的文明人

3.在校門南側樹起主題爲“一起成長,一起快樂”的校長寄語牌,以期建立一套 “以人爲本”,尊重信任學生、家長和教師的現代管理制度,創造出健康、有益、團結、和諧的教育教學環境。

4.成立《愛我新餘,愛我家鄉》和《走進孔子,走進〈論語〉》校本教材開發機構,制訂開發計劃,精選開發人員,提供開發經費。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6

中職學校擔負着爲國家建設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重任,隨着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企業急需大批量的中進階技能型人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要。但目前中職學校發展現狀還存在諸多問題,經過對我所任職的鶴峯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發展情況進行調研,報告如下:

一、學校簡況

鶴峯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位於武陵山區貧困縣—鶴峯縣。學校堅持立德樹人,秉承“打造武陵山區中職教育特色名校”辦學理念,全力打造電子電工、計算機應用、現代農藝技術、旅遊服務與管理四大品牌專業。努力做到專業佈局與區域產業發展相適應,辦學質量與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師資隊伍與人才培養模式相適應,實訓基地與教育教學改革相適應,項目建設與學校發展戰略相適應。已經走出了一條具有山區辦學特色的職業技術教育發展之路,目前在校生超過1500人,年短期職業技術培訓超過5000人,是一所具有一定綜合辦學實力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鶴峯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生源以應屆初中畢業生爲主,其他生源爲輔,其中98%爲應屆初中畢業生。

本校學生家庭社會地位普遍較低,家庭狀況複雜,家庭教育普遍缺失、缺位。中職學生就業率較高,但就業質量不高;工資待遇較低,滿意度相對較高。

調查顯示,本校中職學生就業率達96.2%。畢業生多在普通崗位工作,其中普通工人、專業技術崗位、一般管理崗位佔92.5%;就業崗位與所學專業不對口率達42.5%。80.1%畢業生月薪在3500元以上。訪談中,多數中職畢業生滿意度和幸福感高於本、專科畢業生。

二、中職生學習生活狀況

透過對本校調查,大部分中職學生具有正確的學習動機,選擇職業教育主要目的是技能高考、專業技能和就業。

中職學生學習習慣較差,學習效果欠佳。中職學生已認識到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的重要性,認爲除了擁有熟練的專業技能外,還需要提高人際交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敬業精神等。

網絡是中職學生獲取資訊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平臺。利用網絡聊天和交友佔36.4%,學習、查閱資料佔16.0%,下載課件、提交作業的僅佔1.3%。

中職學生對教師隊伍,特別是班主任隊伍的整體評價較高,但對專業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評價較低;訪談中,學生普遍認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非常好,但不少學生對此體會不夠或者評價不高,說明校企合作等開展不足,這在一些縣級職教中心比較明顯。

三、中職生思想道德現狀

調查顯示,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體現出如下特徵:具備正確的道德認知能力,也不同程度地表現出知行脫節。中職學生普遍認識到思想道德的重要性,但贊成“金錢是人生幸福的決定因素”觀點的達48%;不贊成“人生價值在於奉獻”觀點的達45%;在“國家遇到危險或困難”,認爲會“儘自己可能給予幫助”的佔77.9%,“如果需要,可獻出一切”的佔18.4%。

中職學生已經有主流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也存在務實趨利的特點。認同“誠信是做人之本”達92%。但在回答“人生最大的幸福”時,選擇“建立美好和諧的家庭”的達48.9%,而“事業成功”、“爲社會作貢獻”分別佔8.2%和9.5%。

大部分中職學生關心國內外重大事件,但知之不多,理解不深,部分學生政治熱情淡薄。

四、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建議

透過對中職學生髮展狀況的調查,我認爲,中等職業教育觀念、辦學條件、人才培養數量、結構和質量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還有差距,建立和完善促進職業教育健康有序發展的理念、政策、制度,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一是樹立“發展型”職業教育理念,努力實現職業教育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目前,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總體上是一種“生存型”爲主導的職業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具主義、實用主義觀念。“發展型”爲主導的職業教育,秉持以生爲本的發展觀,把滿足學生個人發展和學習需要放在重要位置,既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又培養其創業能力;既培養學生的技能素質,又培養其綜合素質;既注重學生今天的就業能力,又注重其今後的就業能力。

二是堅持職業教育公益性,完善職業教育基本制度和政策。加大職業教育投入,經費投入標準要明顯高於普通教育。全面實現中等職業教育免費政策。推進《職業教育法》修訂,建立和完善職業學校辦學標準、編制標準和生均經費標準;學校教師資格標準和准入制度,在職教師培訓標準和制度;校企合作制度;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基本制度;職業學校管理基本制度;國家、省、市、縣職業教育管理制度。

三是針對中職學生特點,開展實實在在的德育工作。加強學生傳統文化教育,尤其是要加強學生基本道德良知教育。制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守則》,將中職學生的行爲規範常態化和制度化。以活動爲載體,在實踐中強化職業素養的認識和理念。

第四是堅持以人爲本的質量觀,切實提高中職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着眼於中職學生的全面發展,切實改變普遍存在的學習時間要短、學習內容要簡單、儘快將學生送出去的“短、平、快”現象。注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和完善中等職業教育教學督導和辦學水平評估機制,正確處理學生技能培訓和文化基礎課學習、首次就業與職業生涯持續發展、階段性學歷教育與終身學習的關係,着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

還有,發展職業教育,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職業教育要更新理念,圍繞提高質量,加快辦學、培養、教學和評價模式的改革創新,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形勢。根據本校的發展規劃,將廣泛開展校企合作、引進企業合作辦學、大力度投資教學實訓設施、各類技能性大賽、大力引進並培訓師資等等各種措施。併力促本縣提出的“三個先進縣”和“五個鶴峯”建設,同時,本校辦學宗旨是“打造武陵山區中職教育特色名校”,鶴峯文化底蘊厚重,中職教育對進一步深挖鶴峯特色,打造鶴峯的形象品牌,將文化建設與鄉村振興、傳統村落建設、特色集鎮建設、生態建設等深度融合,加強對文化遺址的保護,傳承民族特色,共同推進全縣文化發展,增強文化自信,實現文化強縣的宏偉目標。

僅僅就一所學校的調研,可能會以偏概全,但也能反映部分中職學校的發展趨勢,爲職業教育改革、完善與發展提供一點依據。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7

在縣教育局“131”工作方針指引下,爲了更好的促進學校發展,分析學校存在的問題原因並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促進我校各項工作紮實有序地向前推進。根據縣教育局師訓股的安排,我對學校進行了教學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學校基本情況

學校佔地面積平方米,建築面積平方米,綠化面積600平方米,體育場地1200平方米。學校現有9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71人,住宿生245人,在職教師人,其中專任教師14人,後勤輔助3人,大專以上學歷14人,中專學歷3人,中級職稱12人,初級職稱5人。

二、學校管理措施

(一)、加強校園管理,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我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校園管理的制度和措施,認真施實,提高校園文化品味,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

1、加強校園設施維護,改善辦學條件。20xx年對教學樓進行了加固維修,教學樓頂進行了SBS防水處理,更換了校園花池,粉刷教學樓牆面,仿瓷教室、辦公室牆面;維修門窗、課桌;校園容貌煥然一新。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塑造學校精神。校園文化是學校的精神和靈魂,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我們把握好教育性、1

科學性、藝術性三個原則,確立“規範加創新,素質加個性”的辦學理念,明確學校的辦學思路和發展目標,形成符合自己的校訓、校風、教風、作風、學風。同時開展教室文化、寢室文化、餐廳文化、牆壁文化的創建活動,讓校園內處處體現高雅和文明,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有助於師生整體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促進學校科學發展。

(二)、加強安全管理,服務全體師生。

學校安全工作重於泰山,要給全體師生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

1、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和各項安全工作制度,制定創建平安和諧校園具體方案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2、加強校園安全能力建設,安裝校園監控系統,校園內重點區域監控全覆蓋,增加了一名校園專職校警,配備了警棍、強光手電等防爆器材,24小時負責校園內外的安全保衛工作。按要求購置、更換滅火器等安保設備,堅持每月的安全隱患排查,發現隱患及時整改。

3、強化對學生的安全衛生教育,每週開設一節安全衛生課,教會學生基本的安全衛生常識,同時每學期開展防火、防震安全演練,每學年開展滅火演練,在演練過程中滲透自救、自護的知識教育,真正讓學生掌握自救、自護的本領,做到服務育人。

4、食堂是學校安全工作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今年給

新食堂配齊了新設備,對從業人員進行體檢和培訓,明確要求和操作規範,從原料採購到飯菜入口每個環節都嚴格遵守縣食藥局制定的要求和標準,統一配備學生餐具,專人清洗,每餐消毒,保證學生飲食安全。

5、學生住宿方面,學校制定了《生活教師管理細則》、《女生管護細則》、《住宿生請假要求》,對生活教師進行培訓,明確工作職責、規範工作流程,確保學生住宿安全。

(三)、狠抓常規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1、規範教師教育教學行爲,不得利用課餘、節假日、雙休日給學生有償補課,不得私自訂教輔資料,不得歧視學困生。

2、抓好教學研究工作,讓教研真正爲課堂教學服務。學校成立語文、數學、綜合三個教研組,各教研組長學期初制定教研計劃和講評課活動方案,嚴格要求,認真落實。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具體做法:(1)加強教師之間的合作與指導(新老教師一幫一等);(2)組織外出學習,取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

3、明確常規教學的規定,並認真落實在日常工作中,對教師教案、學生作業進行周查月評,詳實記錄檢查中發現問題並及時要求教師改正,幫助青年教師更快的成長。每學期分兩次對教師的教案和作業進行量化評分,評分結果納入年底的績效考覈。

4、加強質量分析,每次考試都要對成績進行認真的分析,每位老師都要查找問題,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明確目標,逐步提高學校教學質量。

5、少先隊組織健全,開展特色活動,發揮應有的管理作用。每年10月13日進行新隊員入隊儀式,宣佈本學年少先隊機構,明確活動要求。堅持升降國旗制度,每週一進行升旗儀式和國旗下演講,宣佈上週“文明班級”的評比結果。

6、教室開展創設“溫馨班級”活動,引導學生構建班級文化,班主任是學生的心理導師,解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並在班主任工作手冊上詳細記錄。宿舍開展爭創“五星宿舍”活動,促進學生文明行爲習慣的培養,在潛移默化中,向學生滲透愛國主義和行爲習慣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個人習慣。

7、落實陽光體育活動,豐富活動內容、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每月舉行一次全校性的小型競賽,促進學生參與的體育鍛煉良好風氣,達到了鍛鍊身體,增強體質的目的。

8、培養學生特長,成立美術、豎笛、抖空竹、花樣跳繩等興趣小組,有組織地開展培訓活動。

9、加強家校聯繫,召開家長座談會,開展家校活動。

10、學校檔案資料完整規範、分類存放,充分發揮檔案資料的使用效益。

三、存在的問題

l、教師嚴重缺編,年齡結構不合理,50歲以上老師佔50%,中青年教師少,沒有專業英語教師,不利於學校發展。

2、房屋設施需進一步改善,學校學生寢室是租用的民房,沒有美術、音樂、科學、電腦等專用教室。

3、教師的教育研究能力還比較薄弱,課堂駕馭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針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還需制定更有力的措施和方法。

4、校園特色文化還需挖掘,“書香校園”氛圍還需加強。

5、安全管理和常規教學管理需進一步完善、加強。

四、今後工作措施

1、科學管理,發揮團隊作用。在學校管理中,要依靠一支團結協作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巨大內驅力,學校一貫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強調教師的學習提高,努力提升本身的業務素質和理論素養,能勝任學校各線工作。今後我校要透過開展學習型、服務型、管理型教師隊伍建設活動,打造一支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專業知識,專業能力較強,具有責任意識的教師隊伍。

2、規範管理,嚴抓常規教學。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加強教學管理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永恆的目標。我校在堅持周查、月查教案、作業的基礎上,再次加大教師的“備、教、輔、改、研”即:任課教師每學期在校內講兩節公開課;每位教師除本教研組外再聽其他教研組1——

3節課,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造高效課堂。同時精細要求,高標準規範各項工作。

3、塑造品牌,深化學校發展。學校要發展,就必須有獨樹一幟的特色。此次參觀之後讓我感到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還應該更細緻、更清晰、更系統、更明確,使校園有更深刻的文化內涵,在現有的基礎上,有計劃、有目標地制定出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規劃,再逐一改善校園文化環境,使我校校園文化建設逐步得到改善,以陶冶師生情操,提高師生素質,提升學校品味。進—步改善辦學條件,利用一年時間配齊多媒體,優化育人環境,最大限度搞好學校的硬件建設,改善辦學條件,打造一個多元化、個性化和人文化突出的校園。

在上級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一定努力辦成讓羣衆滿意的學校!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8

教育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是現代文明的基石。改革開放以來,銅梁人艱苦努力,奮發爭先,教育取得了輝煌的業績。但隨着教育向更新更高層次的推進,發展趨緩,後勁不足狀況逐漸呈現,需要客觀思考、積極探索、力尋突破、創新發展。由此,縣政協針對我縣學校佈局現狀與教育發展存在的矛盾和問題進行了調研,報告如下:

一、佈局現狀

隨着出生人口下降,生源結構逐步呈倒金字塔走向,以及社會對優質教育需求增大的趨勢,我縣從1997年來對學校佈局進行了較大輻度調整。先後撤、並普高三個校點、初中30個校點(其中鄉鎮初中23所)、村小170所,並於20xx年實現高中全部集中縣城。

目前,全縣有建制學校109所。包括普高3所、職高1所、初中25所、中心小學69所(下轄村小167所)、特校1所、幼兒園2所和主辦中等職業教育,兼辦少量普高、初中、小學班的純民校8所。非建制公、民辦幼兒園、學前班點314個。學生總人數131396,其中縣外生4623。具體爲普高11886人、中職(含大專班)3986人、初中32972人、小學67509、幼兒園和學前班14991人、特校52人。

從分佈看,普高、中職集中縣城。初中縣城4所、學生8800人,中職初中班377人,佔28%;鄉鎮21所、23795人,佔72%。小學縣城3所、6933人,國茂、燎原612人,佔11%;鄉鎮中心小學66所、44796人,佔66%,村小167所、15168人,佔23%。

透過調整,收縮規模,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佈局分散、弱校過多的狀況,促進了教育資源整合、質量提高和優勢打造。

二、問題分析

不適應生源結構變化趨勢。隨着出生人口下降,我縣小學適齡兒童逐年遞減。據不完全統計,7歲兒童20xx-2009年,分別爲9131、6746、5863、5377、4992、4314人,預計20xx年後大致穩定在4000人左右。6年後小學生總數30000、9年後初中生15000人左右,比現在下降50%以上。

現有鄉鎮學校分佈散、數量多、生源少、容納率低。村小尤爲突出,校孝班少、學生不足的爲數不少。每校1-3個班的分別爲19、42、36所,佔總量的11.6%、25.7%、21.6%,班平不足25人(國家規定25-30人)的67班,佔13%。安居波侖、金星、葫蘆村小各2個班,學生僅19、22、31人,最少的班9人。同時初中學生總數不足1000人的11所、500人的4所,雙山中學僅159人。這類學校雖然解決了學生就近入學,但因規模太小,基礎太弱,不僅投入成本高,而且師資、設施、管理等內部結構難以優化,只能低水平維持。如不調整,隨着學生減少,這種資源浪費大、辦學水平低的態勢還會加劇。

發展不平衡,總體水平較低。目前,多數學生在鄉鎮就學,由於財力所宥,佈局分散,有限資源利用不充分,鄉鎮不少學校辦學條件差,基礎設施、師資力量、教育環境,特別是文化大環境無法與城區學校、視窗學校相比,一些薄弱學校甚至可以說相差天壤。不少村小教師難配套,都是包班教學,”全能”包打包唱,加之教學設備設施差,無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城鄉發展不平衡,教育質量、辦學水平總體不高是我們的現實。

基礎教育優勢潛在下滑。恢復高考以來,我縣基礎教育領先全市,創建了驕人的業績。我們提出建設教育大縣目標,主要是基於基礎教育優勢。但隨着國家教育培養目標向現代化、素質化轉變,高等教育向大衆化發展,單純升學率領先已無優勢可言。新的教育觀、人才觀重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而教育梯次缺乏整體協調發展,特別是小學、初中段教育資源未實現優化組合,成爲我縣素質教育推行成效不突出,教育質量上新臺階難的一個重要因素。基礎不牢,塔尖動遙近年,鄉鎮學校質量普遍下滑是不爭的事實,優質教育量孝面窄,加之中考聯招衝擊,高中已出現優生危機。不僅全市領先地位岌岌可危,還有可能造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影響教育向高層次發展,影響銅梁人才培養,影響教育大縣奮鬥目標的推進。

優質教育需求矛盾突出。隨着社會對優質教育需求的激增,我縣優質教育資源短缺矛盾加大,初中、小學尤爲突出。初中看巴中、小學看城區幾校,以致小學、初中生源向城區涌流,成爲勢不可擋之潮。這是社會”渴求”優教,優教供難應求矛盾突出的反映。

造成重複建設,資源浪費。”普九”全縣在鄉鎮興建了不少校舍,教育基礎設施大改觀。但隨着城鎮化進程加快,僅數年時間,一部分嶄新的、債務未清的學校就已閒置,隨着生源遞減,這種狀況還將繼續。如果繼續按”普九”模式發展,今後還將重蹈舊轍,形成新的分散投入,重複建設,浪費有限資源。

三、調整對策

鑑於上述問題,建議適時調整全縣小學、初中佈局,逐步實施相對集中辦學:即小學集中鄉鎮,初中集中縣城。透過集聚資源,優化結構,促進教育全面提質,推進教育大縣建設。

集中辦學有利於推進教育大縣建設。建教育大縣,既要體量,更需質量。體量我們僅有一定量的普教、中職,沒有大學,談不上規模大、門類齊;質量還沒有形成突出特色、絕對優勢和對外輻射強力。但畢竟我們有基礎教育的相對優勢,吸引了近5000名外地學生來銅就讀,這是建教育大縣的根基。透過調整,改變佈局分散,提高辦學水平,做強優勢,打響品牌,增大引力,形成區域性基礎教育中心,並在此基礎上向高層拓展,興辦高等教育,建設名副其實的教育大縣。

集中辦學有利於整體提升辦學基矗教育設施、師資等集中,避免分散造成的高耗低效運作。透過資源優化組合,有利改善農村辦學條件,逐步縮小城鄉教育差別。集中辦學,還有利改善教育環境。在現代社會,城市的人文環境大大優於農村,而人的社會性決定環境影響至關重要。學校向城鎮集中,教育大環境層次提高,學生從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爲習慣等方面接受良好薰陶,更有益培育他們健康成長。高中集中縣城,基礎整體提高的成效就說明了這一點。

秋期以來,少數鄉鎮小學積極探索生源減少,校點收縮後集中辦學的新路子,試辦了寄宿制班,教育環境改善、質量提高,學生、家長普遍支援,社會反映很好。但宥於校舍、特別是學生宿舍不足,推廣困難。若初中逐步集中縣城,空出的校舍辦小學,村小集中集鎮,定位高起點,投入集聚,優化發展,我們的辦學基礎必然整體上臺階。

集中辦學有利於擴大優質教育。多年”普及”教育的奮鬥,解決了大家有書讀、有學上的問題。但隨着現代經濟、知識經濟的迅速崛起,人力資源逐漸成爲決定一個國家和地區進步的重要因素,文化素質成爲個體競爭發展的最終實力。人們已不滿足有學上,還要上好”學”。擇校成”時尚”,舉債讀”名”校,成了政府不導而”火”的現象。從”普及”向”優質”轉化是當今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誰把握了先機,把優質教育”蛋糕”做大,誰就會佔領教育發展的”制高點”。

集中辦學,人力物力集聚,有利於師資、設施、管理等內部結構優化;教師工作、生活環境改善,有利於充分調動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小校、弱校自然消失,多數學校辦學基礎基本同等,有利於良性競爭,增強活力,加快發展。這些都是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優質教育,興辦好校、名校的必要條件。透過努力,變優教優校數枝”獨秀”爲”百花競放”,滿足社會需求,推動教育向更新更高的層次發展。

集中辦學有利於推進城市化進程。城市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辦學集中城鎮,有利促進城鎮”文”化,強化中心地位,增大對農村的帶動、輻射和吸引力。集中辦學有利於增加城市人口,擴大城市消費,加快城市建設,帶動三產發展。教育產生經濟和社會效益潛能巨大,發展持久。近年,教育調整,集中辦學給巴川城區帶來的生機顯而易見,無疑是推動城市化進程的有效途徑。

集中辦學具備一定基矗一是積累了一定經驗。近年,我們調整教育佈局,較大輻度收縮鄉鎮學校,實際已走了相對集中城鎮辦學的路子。高中全部進城、巴中改制擴規,龍都小學興建,縣城教育從規模到層次都有了很大發展,成效十分明顯。高中尤其大改觀,三校競相發展,逐步步入良性軌道。農村小學寄宿制的探索,適應了社會需求,也積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和經驗,已形成廣泛推廣之勢。

二是有一定社會支援度。小學進鎮,初中進城,順應了社會對優質教育的需求。雖然相應增加家庭經濟負擔,但這部分家長大都是青壯年,長年在外打工,子女”全託”學校,釋去因隔代教管的後顧之憂,同時又切身感知文化知識的重要,重視子女教育,也有一定經濟能力。據調查,90%的農村小學家長願意孩子寄宿。初中多數是住讀,進城後費用約增,不是大問題。從發展看,社會總體是支援的。

三是有一定資源基矗小學進鎮可利用初中校舍,不存在多大問題,關鍵是解決初中進城基礎設施。現初中城區已容納9000餘學生,佔28%。隨着生源遞減,若巴中穩定在100個班,東城中學、南城中學合併擴至60個班,西北中學招40個班,加上原師範校、進修校恢復辦初中和三所高中招初中,可解決100個班,或適時再新建1所60個班的學校,或在原三大鎮各保留一所初中,幾年後初中全部或大部進城是能夠實現的。隨着學生遞減穩定在15000人後,可再調整滿足高中普及所需。

四、實施建議

納入規劃,逐步實施。集中辦學是一項”大”工程,具體施行會有許多問題,不能急於求成,一蹴而就。建議作爲辦學總體思路,納入教育發展規劃,明確方向,突出重點,逐步推進。爭取5-8年,實現小學進鎮、初中進城的目標。

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集中辦學是社會的需求,是教育發展的趨勢。但以我們現有財力,由政府一手包辦,一”刀”硬”切”的行政強推既不現實,也不符合市場規律。建議遵循以需促調、社會選擇、自然淘汰、市場推動原則,因勢利導,着力宏觀調控,培育良好環境,引水入渠,水到渠成。

整合資源,多方推進。進一步解放思想,突破框框,加大資源整合。透過體制改革,促進多元辦學。如出讓名校產權,融資再建新校;允許名校辦民校、高中自籌辦初中;支援民校辦名校,扶持社會辦學,大力實施公辦民助、民辦公助及合作、股份等多種辦學形式。廣引各方資源流向城、鎮辦學,推進集中辦學進程。

放寬政策,自主辦學。集中辦學,是發展的新事物,必須要有寬鬆的環境。學習沿海發展戰略,搶佔先機,放水養魚,既講政策又講因地制宜,既求合法又求合理,既促發展又充分考慮社會承受力,避免生搬硬套。如多元辦學,公、民校並舉,必然涉及收費不一問題,可根據法規許可、資源投入性質和社會需求、大衆承受力等因素,制定相應政策,首先保障有學上,同時滿足上”好”學的多層次需求,並建立社會扶助機制,切實保證貧困學生入學。

要擴大辦學自主權。上級主要加強宏觀監管,制定規則,讓學校在人、財、物等具體事務方面充分自主,調動辦學積極性,促進挖潛創新,創辦特色,優勢發展。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9

【摘要】:學校發展性評價的目的是以指導學校制訂發展規劃爲起點,監督規劃實施過程爲基礎,評價學校規劃達成度爲重點,努力構建以實施素質教育爲核心、學校自評和外部評價相結合、學校自主發展與行政監督指導相統一的學校評價機制,促進學校自主、持續發展。20xx年起,我市開始實施發展性評價工作。從今年起,發展性評價由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面推向高中類學校。市教育局在下發相關檔案的基礎上,調研高中類學校施行發展性評價工作。瞭解學校執行原發展規劃的情況,指導學校制定新一輪發展規劃。就學校發展規劃預設的年度目標完成情況,開展自評自查(年度形成性評價)。

【關鍵詞】高中類學校 發展性評價 調研 報告

爲完善學校發展性評價機制,運用發展性評價手段檢測學校發展規劃的執行能力,進一步推進學校可持續健康發展,根據《xx省教育廳關於試行學校發展性評價的指導意見》(浙教督〔20xx〕47號)、《xx市教育局關於進一步開展學校發展性評價工作的通知》(建教督〔20xx〕45號)等有關檔案精神,5月上中旬,葉強副局長帶領專職督學對高中類學校開展發展性評價工作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目的

(一)瞭解高中類學校原先制定的三年(或五年)發展規劃的執行及規劃目標的完成情況。

(二)指導學校制定新一輪發展規劃,開展好發展性評價(年度形成性評價)工作。

二、調研背景及準備

(一)背景。從20xx年起,我市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開展發展性評價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礎上,從今年起,發展性評價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面推向高中類學校。在徵求學校意見的基礎上,4月中旬,市教育局下發了《關於進一步開展學校發展性評價工作的通知》。爲了解與掌握高中類學校開展發展性評價工作的基本情況,經分管領導同意,由分管領導帶隊開展了本次對高中類學校實施發展性評價的調研活動。

(二)準備。就本次調研的目的、時間安排、人員組成、調研項目及方式的安排以《關於開展高中類學校發展性評價調研的通知》的形式提前告知學校,要求學校認真做好準備。期待達到調研預期目的。

三、調研內容與程序

(一)三項內容。一是學校原發展規劃的執行及完成情況;二是學校學習相關檔案後對制定20xx學年──20xx學年(或五年)發展規劃的安排情況;三是聽取學校對開展發展性評價工作的意見與建議。

(二)三個程序。一是實地深入每所高中類學校,分別聽取每所校長的專題彙報;二是檢查覈實學校原規劃的完成情況;三是與學校領導班子交流,共同研究開展發展性評價工作的相關事宜。

四、調研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學校共9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含民辦1所),中等職業學校4所(含民辦2所)。原發展規劃年限爲三年的學校有3所,分別是:新安江中學(20xx學年─20xx學年)、育才高中(20xx學年─20xx學年)、嚴州中學新安江校區(20xx年─20xx年);原發展規劃年限爲五年(即 “十一五”規劃)的學校有6所,分別是:壽昌中學、霧江職業學校、先鋒職業學校、新安江職業學校、乾潭職業高中、嚴州中學梅城校區。

調研發現,各學校執行原發展規劃時,對預設的規劃目標與細化成的年度目標完成情況良好。新安江中學教科研工作實現了重大突破,成果獲省二等獎。嚴州中學梅城校區再次被評爲xx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改建了田徑場,新建了學生公寓與教師辦公樓,裝修了教學樓,正在新建科技綜合大樓,大大改善了師生的工作學習環境與辦學條件。壽昌中學改建了田徑場,新建了綜合大樓,心理健康教育、和美教育成果頗豐。嚴州中學新安江校區“生本德育”特色明顯,其教研科成果獲xx市一等獎、省二等獎,20xx年高考實現了歷史性新突破。育才高中努力擴大辦學規模,規範化管理程度逐步提高,連續兩年學校目標管理考覈爲二類學校。新安江職業學校機電技術應用專業被確定爲省級示範專業和實訓基地。乾潭職業高中幼教專業進口旺,出口暢。先鋒職業學校20xx年高職類高考成績整體上揚,進步幅度大。霧江職業學校立足本校實際,努力克服自身發展不足,同樣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績。

五、對下一步各學校開展發展性評價工作的建議

鑑於各學校發展規劃執行期限的實際情況,育才高中由於原發展規劃實施將進行了一學年,下一步是仔細對照發展規劃預設的年度工作目標,加強學年度自評工作。市教育局根據學校自評情況進行督查與指導。

其他8所高中原發展規劃均已執行到期,在回顧總結原發展規劃執行所取得的成績與經驗的基礎上,發展性評價工作的重點應放在制定新一輪發展規劃上。學校發展規劃主要包括四大方面的內容:學校基本情況及分析;學校發展整體目標及目標體系;學校發展的實踐措施;學校發展的保障機制。各學校根據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點和自身實際,要依據基礎性指標和發展性指標等要素,發動教職工參與科學制定體現現代教育理念和辦學思想,體現學校、教師、學生共同發展的學校發展規劃和分年度計劃目標。召開教職員工座談會,充分聽取其意見與建議。學校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目標經教代會討論透過並在學校公佈後上報市教育局備案,接受市教育局指導與檢查。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10

調研組一行先後來到南湖街道十里小學、西城區實驗幼兒園、西城區龍溪石硯小學、東城區民族實驗學校,認真聽取學校主要負責同志彙報本校足球發展情況。透過看展板、察看場地,座談交流等方式,詳細瞭解學校基礎設施建設、課程開設、師資配備等情況。

王戰和在調研中說,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把促進體育發展落實到位。廣大師生要積極響應國家全民健身的號召,踊躍參與。基金會也將繼續努力,不斷補短板、強弱項,固優勢,發揮體育運動的積極作用,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讓更多人蔘與其中,爲我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同時也希望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助推我縣足球事業發展。

龍強對基金會表示感謝,他說,推動校園足球發展,要從小抓起,讓青少年對足球產生興趣,在運動中感受足球的魅力,在運動中培養團隊精神、合作精神,促進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下步我縣將結合實際,認真配合,積極聯動,透過借鑑教學經驗、開展試點、舉辦論壇等方式,將促進校園足球發展落到實處。

會上劉明江對我縣足球發展情況作了彙報,參會人員進行了交流討論。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11

[摘要]本文探討分析了目前企業人才需求現狀和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規格的關係,爲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提供專業調研和準確定位。

[關鍵詞]人才需求 教育改革 調研報告

一、調研基本思路與方法

爲使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縮小與企業人才需求的距離,培養優質的人力資源,我們積極深入大型國有企業進行調研,研究企業的崗位需求和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規格之間的關係,爲職業學校教育改革提供專業調研和準確定位。

1.調研內容。(1)調研目前企業人才學歷層次和比例的基本情況。(2)調研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對人才規格內涵的介定情況。

2.調研方法:調研組以座談、數據統計、下發問卷等形式,對企業員工的學歷結構及比例、專業人才比例、企業用工需求、合作辦學等情況進行調研,聽取企業對職業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二、企業用人需求現狀分析

1.學歷結構和比例分析。根據對某大型國有企業1700多名從業人員進行調查,可以得知其學歷結構。在企業的技術工人中,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所佔的比例接近40%,成爲企業技術工人的主體。職業學校學生除了能從事該企業基本組裝等工種外,在專業技術崗位、基層管理崗位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2.專業技能等級及對應的比例分析。根據對1700名從業人員進行調查,可知人員根據從事的崗位不同,其職業資格證書一般分爲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及技術等級證書兩種。

企業管理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一般具有三種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其中進階佔21%,中級佔46%,初級佔22%,無技術資格佔11%。企業技術工人持有五個級別的技術等級證書,不同等級對應的比例如下,初級以下佔72%、中級佔14%、進階佔10%、技師佔3%、進階技師佔1%,從初級到進階技師的比例呈金字塔型分佈。目前企業的技術工人中,技術等級比例不夠合理,初級及以下比例過大。

3.企業所需的人才規格與專業工種分析。企業隨着社會的發展,產品要不斷更新、不斷升級,需要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及先進的生產設備,這一切促使企業必須擁有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根本保證。但職業學校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與企業的實際需要有差距,畢業生的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與企業的要求差距較大。同時,職業學校在人才培養上,與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對接程度還遠遠不夠,部分企業急需專業工種有機械加工、農藥化工、儀器儀表、鍋爐、鑄造、焊接、食品加工、話務員和營業員等,無論在質量與數量上職業學校都難以滿足企業的需要。

三、企業人才需求現狀對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出的挑戰

1.企業技術工人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調查顯示我市企業技術工人的比例結構以初、中、高排列爲74:16:10,按照國家要求的20:50:30的比例結構,企業技能型人才數量不足和結構不合理。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工人數量嚴重不足,無證人員佔技術工人總數的52%。企業員工缺乏現代企業所必須的職業技能和基本知識,影響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職業學校在爲企業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等方面有很大的辦學空間,面臨重大的發展機遇。

2.企業需求的專業工種和職業學校開設的專業錯位。因爲職業學校專業制約和市場用工需求有偏差,導致學生的就業率並不是很高。一部分中職學校並沒有辦出職業教育的特色,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與社會實際需求脫節,不受企業的歡迎,造成招生與就業兩大難。而企業卻因缺少優秀的技術工人,制約着自身發展,也制約着經濟社會的發展。

3.職業學校的學生培養目標和企業的實際員工素質有差距。企業對員工的各種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及工作標準要求較高,但在部分就業的中職生的身上還存在着職業道德教育欠缺,敬業精神不強,責任心較差,不能勝任本職工作。這就需要職業學校在人才培養目標及教育教學改革上進一步深化。

4.校企合作關係尚未形成良性互動。在調研企業人才需求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受調查企業中管理崗位的領導往往說不出我市各職業學校的特色或品牌專業,對於曾合作過的學校也只能說出與之合作的幾個專業。根據國務院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求,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支援,提高產教結合、加強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之路。職業學校無論是教育教學還是招生就業,無論是教學科研還是生產實踐,都需要與企業相互交流,相互補充。

四、對推動職業學校教育教學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1.規範職業學校專業設定,大力加強校企專業對接。學校要堅定不移的走校企合作之路。一方面學校要與企業建立緊密的聯繫,把企業的實際需求作爲辦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及時掌握企業當前的經濟資訊、技術資訊和今後的發展趨勢,主動調整專業設定和課程設定,使學校的專業與當地產業結構相吻合。在職業學校的專業設定上,力求做到“設定一個專業,培養一類人才”。另一方面,學校要主動積極爲企業員工開展培訓,針對企業特點,制定培訓方案,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爲在職職工提供繼續學習的機會,實現職前教育與職後教育相結合。按企業需求實現校企聯合,鬆散型、緊密型、合一型均可。

2.塑造高素質、重技能的勞動者,培養企業所需要的人才。學校要將素質教育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要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充分認識職業和技術實踐活動對經濟發展和個人成長的意義和價值,使學生形成良好職業道德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勞動態度。以就業爲導向,以文明禮儀教育爲塑造學生職業形象的基礎,以公益勞動爲塑造學生職業素養突破點,縮短畢業生適應企業工作的時間,使畢業生儘快地進入職業角色。

3.加強職業學校教師深入到企業進行自身培訓,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組織教師到企業實踐和鍛鍊,透過零距離接觸企業,親身參加生產勞動,使學校的教學、管理和服務工作更加貼近企業的需求,提高對教學的指導性。同時,邀請企業專家深入地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探索和建立按企業用人爲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在確定市場需求的人才規格、知識技能結構、課程設定、教學內容、實訓實習和學習成果評估等各方面聽取企業專家的意見,透過多種渠道培養和引進“雙師型”教師,適應新型職業學校課程的教學要求,爲培養企業需求的優質人才。

標籤:報告 調研 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