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現代作家 > 林清玄

林清玄讀後感15篇

林清玄1.5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林清玄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林清玄讀後感15篇

林清玄讀後感1

當我讀完這本書時,心中是六味雜陳的,心靈彷彿還沉浸在書中那一個個的散文中所蘊含的大道理裏。

我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就被他開始的介紹所深深吸引“挫折,學習智慧;離散,學習成長;忍苦耐艱,人生才能體現真實的價值。我們是不是應該除了課業,更重視這些優良品質的養成呢?”讀的時候,我覺得書中那一篇篇的散文中所蘊含的道理太值得我去深思了。

書中那一個又一個的散文真可謂是各個都精彩,個個都經典。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散文便是“玫瑰與刺”了。

“玫瑰與刺”講述的是作者在修剪玫瑰的時候,不小心被刺刺傷了,便想:爲什麼玫瑰要有刺呢?玫瑰能沒刺嗎?良久,他終於想明白了,而我,也想明白了:既然我們接受了玫瑰的美,爲什麼不能接受玫瑰上所長的刺的刺痛呢?況且,既然我們喜歡玫瑰,那麼也應該接受它的刺所帶來的刺痛,生活中必定也是如此,就算是生活中的一件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其中有既然快樂、高興、開心,那麼也必定會有傷心、痛苦、難過——等的負面的心情。我們所要做的,便是在生活裏的一件件雞毛蒜皮的小事裏,學會堅強。儘管依舊有刺的刺痛,但是,當我們學會在生活中的那一件件的雞毛蒜皮的小事做人做的更堅強時,那一件件的小事的負面情緒便會被我們的堅強所擊敗,基本化爲烏有。或者,這些負面情緒會變的小之又小,可以變的比這些小事還小,讓我們不再那麼的不接受刺痛。這樣,便可以讓我們的接受能力更加強,不像以前那麼脆弱了。

這便是令我所深思的道理。

林清玄讀後感2

百合花的寓意象徵着幸福美滿,百年好合。你看過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放嗎?

在一個偏僻遙遠的山谷裏,一個斷崖邊長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終於百合的頂部結出了第一個花苞,但雜草嘲笑着百合,飛過的蜂蝶鳥雀也勸它不要努力的開花。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百合花還是努力地開花,它的種子隨風飄蕩,最後到處都盛開了潔白的百合花。

我感受到了百合一開始被野草和蜂蝶的嘲笑:"在這斷崖邊上,縱然開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會有人來欣賞呀!”但百合說:“我要開花,是因爲我知道我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爲了完成作爲一株花的莊嚴使命;我要開花,是由於自己喜歡以花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百合這些話深深地打動了我。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要像第一朵花一樣,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朵百合不就是這樣的嗎?記得有一次,我三年級的時候做數學題我冥思苦想也想不出來,我一個最好的朋友說:“最後面有答案,你抄吧!"我一聽,急忙說:“不行,寫這個不只爲了老師,更爲了自己,我是不會抄的。”最後我反覆理解題意終於給這道題攻破了。

我們每個人和這朵百合一樣,如果我們積極去爭取,去奮鬥,也許會遇到別人的譏笑,也許會經歷多次失敗,但都不要放棄,繼續努力,成功就在前面。我們也將會成爲一株美麗的百合花!

林清玄讀後感3

林清玄的散文有不同於朱自清的,林清玄的語言相對樸實、通俗易懂。在我的語文課本里,有《桃花心木》這樣一篇文章,也是出自林清玄先生之手,閱讀後會明顯感覺到,林清玄的文章善用借物喻人的手法。

林清玄先生善於捕捉生活中的小細節,林清玄有一雙擅長挖掘與發現的慧眼,可以從一個細微的現象甚至一個動作,透過奇妙的聯想,從而得到許多受益匪淺的人生啓迪。

《發芽的心情》講述的是林清玄先生在武陵農場打工的經歷。林清玄幫忙採摘秋季成熟的水蜜桃與梨子。一個月後,被採光果實的果樹竟然已經在寒風中凋零落盡。農場主人告訴林清玄先生,每當一年的冬季,總會有一些果樹像那樣死去,而有的卻能堅持到春天的來臨。這一現象使善感的林清玄引起了深思,樹就像人一樣,有的人面臨殘酷冬天的肅殺,面對折磨甚至流下血心的汁液,卻從不低頭。有那些弱的,就無法堅持春天的到來。只有永遠保持春天的心等待發芽的人才能勇敢的過冬,在流血之後還能枝繁葉茂,長出更美的果實。於是,林清玄先生便常對自己說:“跨過去,春天不遠了,我永遠不要失去發芽的心情。”若是我們也能隨時保持如此的心態,雨後的彩虹一定會很美吧!

既是作家,便有超俗的情懷。《鱔魚骨的滋味》則是林清玄先生對童年溫暖回憶與對母愛的懷念。小時候家裏窮,沒有錢吃鱔魚,但是能幹的母親總是變着花樣做鱔魚骨湯給林清玄吃。溢滿母愛的魚骨湯,總是濃濃的在林清玄先生的心中流淌,直到現在仍然回味無窮。吃着飯館裏的鱔魚,不禁回憶起以前蘊含着暖暖母愛的魚骨湯。

林清玄先生對生活與文字的敏感,源於林清玄細緻溫柔的內心。情感是真摯不變的,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挖掘。

林清玄讀後感4

人間有味是清歡

“清歡”?凊歡是什麼?腦子裏快速搜尋可憐的記憶。在文中,我找到了答案。噢,原來清歡指的是“清淡的歡愉”。它來源於蘇軾被貶黃州所作的一首詞: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早上,細雨斜風,乍暖還寒,山中淡煙疏柳霧朦朧,河邊突然陽光明媚、豁然開朗;從洛澗流出的清淺河水,進入淮河後逐漸變得混黃迷漫迤儷向前。一幅美好畫卷呈現眼前,被貶謫的蘇軾心情竟還能愉悅。中午時分,在山莊農家,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嚐山間嫩綠的蓼芽蒿筍的春盤素菜,心情多舒坦,人間最有味的是這清淡的歡愉啊!

作者在書中這樣提及:可現在,想在世間找到“清歡”,可就萬分難了一一散個步,汽車聲不斷呼吼而過;吃個清淡的小菜,杳不可得,油、鹽、醬、味精已成爲菜的特色;喝一杯茶,但那些地方總是嘈雜無比;去賞賞湖,正漂浮的遊樂船已成爲所有人看的“展覽物”……是呀,國慶黃金週放個假跟在父母的身後看海、看山、看水、最後還不是堵在路上看車、看人、看中國之“堵”……這個年代的“凊歡”太難尋了!眼要清歡,找不到青山綠水;耳要清歡,找不到和諧寧靜;鼻要清歡,找不到乾淨空氣;舌要清歡,找不到蓼茸蒿筍;身要清歡,找不到清涼淨土;意要清歡,找不到智慧明心……你要享受清歡,唯一的方法是守在自己小小的天地例,因爲在我們擁有越多的物質世界,我們的清淡的歡愉就越日漸失去了。這樣讀來,蘇軾還是幸運的!

眶縮的眉頭慢慢舒展,我微微點頭。

林清玄讀後感5

在成長篇中,最引我注目的是《發芽的心情》,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是植物的六大營養器官。成熟的水蜜桃略呈球形,表面裹着一層短短的絨毛,青裏泛白,白裏透紅。一個桃子一般重一二百克,大的重三百多克。水蜜桃皮很薄,果肉豐富,易於生食,入口滑潤不流渣子。桃樹主要是嫁接,是落葉喬木。

三、四月份,桃園一片緋紅,從高處遠望,桃園就像一張粉紅的地毯鋪在大地上,給周圍的白、紫、綠、黃做襯托。到了六、七月份,桃子已經一個個綴滿枝頭,一股沁人肺腑的桃香撲鼻而來,這時人們對桃饞涎欲滴。現在終於明白孫悟空當初爲什麼要去蟠桃宴了。桃子們經過一年的風光,到了冬天也該爲下一年做準備了。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是剪枝剪枝剪枝。一棵樹的營養成分不是多餘的,它只能給予那些茁壯的幼苗成長,樹木和人一樣,也需要營養,也會生病。他們的捨去是爲了給明年的春天做好準備。但總有那麼一兩棵會死去。

爲什麼有的果樹可以重生,有的果樹會永遠死去呢?它們的質地一樣,肥沃一樣,氣候也一樣。它們的失去是悄無聲息的,毫無預示的,這就跟春的到來一樣。樹是否也有心情,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只能看到樹的外觀,但不能理解它們的內心。我們可以從樹的身上發現春,但我們並不瞭解春天。人世間的波折又何嘗不是樹呢?我們面臨了冬天的肅殺,大雪紛飛。我們只能默默期待春,等待再一次發芽結果,等待新生命的降臨。我們或許會爲剪枝黯然流淚,但在一個新的春天,他們往往是最好的肥料。

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林清玄讀後感6

讀過很多散文,我最心儀的,是林清玄先生的。

最早讀過林先生的“菩提系列”,那時就被林先生的清新淡雅的文風,深厚的底蘊,以及對人生、對世界的參悟深深地吸引了。最近,我又特地購買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本書是從林清玄這位多產的臺灣作家數百萬字的作品中,遴選出的二十餘萬字的散文精華,是沙海中淘出的金子,令人百看不厭。過後,許多片段泊在記憶中,不時地熠熠閃光。對這本書,我更是愛不釋手,常置於桌邊案頭,不時拿來欣賞。

林先生的散文,最適合在平靜的夜晚,衝上一杯淡淡的香茗,獨坐在發出溫和的光的檯燈下,靜靜地欣賞,享受散文帶給人的平和與智慧。曾經多少次,在自己心情煩亂的時候,《林清玄散文集》陪在我身邊,安撫我的心靈,讓我一次次平靜下來。這些文章,猶如一道道山泉,帶着它的淙淙流水聲緩緩地走到我們心中,讓我們去慢慢品味生活的甘辛。林清玄的散文總有一種哲學的意味和一點“禪”的味道。讀他的散文猶如一次心靈的洗禮,總能給人深深的啓迪。

林先生的文章總是遠離庸俗於污穢,更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清麗悠遠,沁人心脾。這些文字裏,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溫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長在人心中的一株樹,雖然孤獨,但忠實地爲我們守住了天上皎潔的月,讓生活在紛繁世界中的我們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還存有一些純淨。他的散文是唯美的,淡淡地道來,慢慢地述說,絕少雕飾,猶如“清水出芙蓉”;而他的故事也是很平民的,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他寫的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這些是文章,初讀自是清新異常,再品更是心開意解。他的文字每每讀後都會讓我們的內心充滿寧靜與關愛。文如其人,沒有高雅的品味和水晶般純淨的心,怎能寫出美得沁入人心的文章?

林清玄讀後感7

每個作家有每個作家的寫作風格,每個作家的寫作風格都不同。在老師的帶領下,我看過了很多的散文集了。身爲臺灣作家的林清玄用他的筆寫下了許多好文章。

我買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我讀了幾篇文章,感覺寫得都非常好其中一篇:《快樂的思想》足以讓我反覆回味

這篇文章,先開頭是講了個故事,我們快樂的思想是決定我們一生的最重要的關鍵。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快樂的思想乃是建立幸福人生的第一步,一個人沒有快樂的思想,那麼儘管用盡一切努力,可能還是會落空。

一旦快樂的思想被建立起來,即使生活悠閒單純,幸福乃至人間的美善都會自然的來到。我有時也擁有快樂的思想,的確很好。一生想要快樂,就要先有快樂的思想。就像文中的故事一樣。同樣是在砌磚,有了快樂的思想會比別人多一份喜悅。

一本散文書一直放在我的書桌上,每當我寫完作業都會把這本愛不釋手的書讀一讀。以前買第一本散文集時,我都不是很喜歡讀,可現在我已經真的喜歡讀散文了。林清玄的散文不像其他的散文,道理都含在文章裏,讓人很容易看懂很清麗悠遠,我喜歡這種風格。

讀林清玄的散文集,我感覺到他善於捕捉生活中的小細節《軟枝楊桃》。

林清玄他的文字如水樣輕柔,語言親切,大多數寫得都是散文。他的散文很有哲理,當將它們運用在生活中時,更易懂。

書的封面上寫了:期許少年們有天真的心,純善的心,美好的心,莊嚴的心期許他們能在這混濁的世界,保持清明,能在這悲傷的人間,擁有快樂。的確,我挺喜歡這句話。

每年的散文介紹沒有輪到我,很遺憾,不過下次是席慕容的散文集,我也會認真讀的。我愛散文,我會一直繼續看下去的。

林清玄讀後感8

鵝黃色的封面上,幾支蒲公英隨風飛揚,上面齊齊地印着幾個大字——《林清玄散文集》。翻開書頁,閱讀着一個個細膩的文字,飽含着一個作家純善而不被這渾濁世俗污蝕的心。他的文字如同他的名字一般——林清玄,清新淡雅。用寥寥數筆勾勒出人們內心的柔軟。他的文章不像張曉風的那般華麗、生澀難懂像是霧裏看花;也不像畢淑敏的一般篇篇都驚乍地發現些什麼。他的文字細膩而樸素,令我在一瞬間中認定他是一位極有才氣的女作家,直到瀏覽了他的`簡歷才驚愕地發覺林清玄是一位男作家。

而在他衆多散文中,我尤爲鍾愛《尋找四葉草》一文。“心夠寬廣堅持”“情夠細膩柔軟”“一直保持自由的生命姿勢”這便是作者總結出找到四葉草的法寶。

想起兒時的自己也在那一片密密的濃綠中,尋找四片心形,給予幸福。

但當我讀到這段話時,心中彷彿釋然了。兒時一直執着的尋找也豁然開朗。那一片葉子便是開啓幸福的大門,但終有一天我們會尋覓到付出的快樂,希望的黎時,財富的珍貴。而幸運草的第四片葉瓣則是我們苦苦尋覓的愛。心中充滿愛了,在這偌大的世界中,那一株幸福的媒介在千千萬萬棵平凡的三葉草中終究是不存在的,它只在我們的心中。找到那一葉綠,縱然找到的機遇只有萬分之一,但也因爲這渺茫的機遇,四葉草才被稱爲幸運草。讓更多人感到幸福,明白自己是幸運的,所以這小小的植物纔會被寄予美好的感情。但當我們真正明瞭,尋覓到幸福,那時的自己總會釋然,找到答案,因爲幸運草並不在草裏,我們心中已長出四片宛然的草兒時,幸運也會伴隨着你一生。

或許如書上所說:“相契的草一旦宛然,相契的人不也宛然了嗎?”


林清玄讀後感9

清歡,一個淡雅的字眼,它出自蘇軾的浣溪沙“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清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廖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想必林清玄的《人間有味是清歡》就是從這裏有感而發的吧。

林清玄眼中的清歡,是在清靜中,享受淡雅的歡愉,是一種悠閒,清靜,自由與舒服的生活狀態。作者年輕時,喜好到處遊玩。或飲一壺茶或爬一次山。但是,現在舊地重遊時,卻發現,現在的一切都如加快了腳步,再也找不到原來的那種感覺了。現有的是汽車喇叭的”嗡嗡作響”,街上行人匆匆的腳步,就連茶樓,也是煙霧環繞,讓人喘不過氣。

“清歡”是生命的減法。在我們捨棄了世俗的追逐和慾望的捆綁,回到最單純的歡喜,是生命裏最有滋味的情境。

“清歡”就是豐子愷筆下的“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清歡………代表這是一種高雅的文化。

雙休日,與家人去登山,“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這似乎是登山的理想境界,但在山道上,全是熙熙攘攘的遊人,遠遠望去,像一條長龍,期間還不時夾雜着商販的叫賣聲。爬到山頂,卻看不到成片的松林,而是滿眼的高樓大廈,“會當臨絕頂,一覽衆山小”也只能是腦海中的景物了,吹過來的風夾雜着污濁的空氣,連“清”都沒有更別說“清歡”了。

“清歡”是不受物質的束縛的,沒有外在條件的。它是發自內心的情意,只要心中有情,處處都有清歡。

人間處處是清歡,在孤燈下翻着富有墨香的書,或提筆揮毫;或飲一口茶,體會茶香瀰漫。

林清玄讀後感10

讀了《桃花心木》一文,使我感觸很深,心中久久不能平靜。這篇文章主要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學會在土地裏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以前,我只知道桃花心木是一種長得很直,很高的樹,我總以爲每天要定時定量的澆水,它纔會長成百年大樹。但是,讀完這篇文章以後,我才知道我錯了,因爲種樹不能像種菜或稻子那樣精心澆灌,之後經過幾個星期就可以生存:要學會自己在土裏找水源,人們澆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小樹苗就必須在這種不確定中學會生存,如果它無法在土裏找到水源,拼命紮根,樹苗很自然就會枯萎了。但是,只要在這種不確定的環境中頑強生長的樹苗,就可以長大,長高乃至長成百年大樹。

讀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只是樹,人也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經歷過挫折,磨難,才能經得起生活的考驗,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因爲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會學會把很少的養分化爲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我是一個獨生女,平時在家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總是嬌生慣養。我從未想過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會有怎樣的風風雨雨在等待着我。就像桃花心木所要面對無盡不確定的風雨,要學習找到充足的水源,要學會在陽光中呼吸一樣。

生活就像文章中所說的老天下雨一樣,不可能永遠是和風細雨,你一不留神,就會烏雲密佈,大雨瓢潑我們只能時刻做好面對挫折的準備,用平和的心態,面對一次次成功與失敗。我們不能做溫室裏的花朵,要做像桃花心木那樣的參天大樹,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戰,經歷種種困難和挫折,使我們意志更加堅強,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朱鑫穎)

林清玄讀後感11

最早讀過林清玄的《桃花心木》,那時就被林清玄的清新淡雅的文風,深厚的底蘊,以及對人生、對世界的參悟深深地吸引了。最近,我又特地購買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本書是從林清玄這位多產的作家數百萬字的作品中,選出的二十餘萬字的散文精華,令人百看不厭。過後,許多片段泊在記憶中,不時地熠熠閃光。對這本書,我更是愛不釋手,常放於枕邊,睡前不時拿來欣賞。

林清玄的散文,最適合在平靜的夜晚,衝上一杯淡淡的金銀花,獨坐在發出溫和的光的檯燈下,靜靜地欣賞,享受散文帶給人的平和與智慧。曾經多少次,在自己心情煩亂的時候,《林清玄散文集》陪在我身邊,安撫我的心靈,讓我一次次平靜下來。這些文章,猶如一道道山泉,帶着它的淙淙流水聲緩緩地走到我們心中,讓我們去慢慢品味生活的甘辛。林清玄的散文總有一種哲學的意味和一點“禪”的味道。讀他的散文猶如一次心靈的洗禮,總能給人深深的啓迪。

林清玄的文章總是遠離庸俗於污穢,更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清麗悠遠,沁人心脾。這些文字裏,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溫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長在人心中的一株樹,雖然孤獨,但忠實地爲我們守住了天上皎潔的月,讓生活在紛繁世界中的我們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還存有一些純淨。他的散文是唯美的,淡淡地道來,慢慢地述說,絕少雕飾,猶如“清水出芙蓉”;而他的故事也是很平民的,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他寫的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這些是文章,初讀自是清新異常,再品更是心開意解。他的文字每每讀後都會讓我們的內心充滿寧靜與關愛。

我透過林清玄的散文,知道了文如其人,沒有高雅的品味和水晶般純淨的心,怎能寫出美的文章?

林清玄讀後感12

寧靜的夜晚,幕色漸深沉,泡一杯清茶,獨坐在一盞散發溫和光線的檯燈下,和着淡淡墨香,靜靜地閱讀着《林清玄散文集》。此時微風習習,四周一片安詳與靜謐,不知不覺我已經靜下心來,走進了林清玄那淡雅清新的“禪語”天地。

光是人每天都能見到的東西,陽光、燈光、目光、霞光、月光。這些光也折射出了世間種種的現象。有多少人因爲光彩而失去了本性,在陽光下展示出一副虛假的外殼;從古至今,所有的詩卻從未有過寫過正陽的,也許是因爲人在正陽下會感到害怕吧。現在的人對別人充滿了懷疑,把真實埋藏在了內心的最深處。

現在,人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差,一塊塊珍貴的土地被人們變成了賺錢的工具——蓋樓房、蓋商鋪、做景點,失去了土地原來的價值——生長植物。城市裏再也難覓土地的蹤影,纔會引發林清玄如此的感想。

人總喜歡用金錢來衡量一個事物的價值,殊不知有些東西是不能用金錢買到的,例如你不能買一點感恩,只能買一些禮物作爲感恩。俗話說的“有錢能使鬼推磨”,林清玄認爲是不對的,我也這麼認爲。金錢不是萬能的,也不是什麼都能買、能送的。但是,如果一個人能真情流露,懷着真心去送祝福,那不用說感恩,明月都可以送,對方也一定收得到。

人喜歡喝茶,也喜歡品茶,但沒有人去嘗試新的品種,滿足於現狀,林清玄的朋友就是一位敢於創新的人。他曾在房子裏實驗把烏龍和鐵觀音合成一味,想做出“烏鐵茶”;在寒冷的早晨採集含着露水的茶芽,想做出“雀舌鷹爪茶”;在深更半夜提着探照燈採茶,想做出“月光茶”……正是由於他的創新,才能做出這麼多新品種——我們不也要有這種精神嗎?

也許我們還可以從書中領悟到其他的道理,這,也許就需要我們去慢慢品味了。

林清玄讀後感13

每個作家有每個作家的寫作風格,每個作家的寫作風格都不一樣。在老師的帶領下,我看過了很多的散文集了。林清玄用他的筆寫下了許多好文章。

我買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我讀了幾篇文章,感覺寫得都十分好其中一篇:《快樂的思想》足以讓我反覆回味

這篇文章,先開頭是講了個故事,我們快樂的思想是決定我們一生的最重要的關鍵。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快樂的思想乃是建立幸福人生的第一步,一個人沒有快樂的思想,那麼儘管用盡一切努力,可能還是會落空。一旦快樂的思想被建立起來,即使生活悠閒單純,幸福乃至人間的美善都會自然的來到。我有時也擁有快樂的思想,的確很好。一生想要快樂,就要先有快樂的思想。就像文中的故事一樣。同樣是在砌磚,有了快樂的思想會比別人多一份喜悅。

一本散文書一向放在我的書桌上,每當我寫完作業都會把這本愛不釋手的書讀一讀。以前買第一本散文集時,我都不是很喜歡讀,可此刻我已經真的喜歡讀散文了。林清玄的散文不像其他的散文,道理都含在文章裏,讓人很容易看懂很清麗悠遠,我喜歡這種風格。

讀林清玄的散文集,我感覺到他善於捕捉生活中的小細節《軟枝楊桃》。

林清玄他的文字如水樣輕柔,語言親切,大多數寫得都是散文。他的散文很有哲理,當將它們運用在生活中時,更易懂。

書的封面上寫了:期許少年們有天真的心,純善的心,完美的心,莊嚴的心期許他們能在這混濁的世界,持續清明,能在這悲傷的人間,擁有快樂。的確,我挺喜歡這句話。

每年的散文介紹沒有輪到我,很遺憾,但是下次是席慕容的散文集,我也會認真讀的。我愛散文,我會一向繼續看下去的。

林清玄讀後感14

林清玄用他流暢而清新的文筆,寫出篇篇沁人心脾的文章。字裏行間總是透露出一種醇厚、浪漫的情感,平易,卻又帶着一股感人的力量。他的文章,總是令我愛不釋手。

愛玉骨肉是清雅的愛好,但是一個人愛玉成癡,和玩股票不能自拔,和沉迷於逸樂又有什麼不同呢?一句話,林清玄讓《情困與物困》中愛玉成癡的朋友徹底醒悟,也點亮了讀者的心。

本文記錄了作者一位愛玉成癡的朋友,爲了把任何一塊自己所喜愛的上好的玉材佔爲己有而不惜一切代價。丟了房子,丟了車子,甚至也丟了工作。最終他家徒四壁,只好廉價出售自己一件件曾花了血本買來的玉器。作者頗爲震撼,感慨連連。

愛玉成癡,這是多麼可悲可嘆。愛,原是世間最美好的情感,可是愛到癡迷,便是被束縛在玉的世間裏,無法自拔。

這或許看似可笑,可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是由剛開始的愛而到了癡迷的境界,沉溺其中無法自拔。癡迷於股票的人數不勝數,沉醉於網絡的人多如牛毛。他們就像是被困在繭子裏的蛹,被緊緊束縛,看不見真正的自我。可是有多少人會明白,吐出厚厚的繭來包裹自己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啊!如果能夠剋制地適當玩股票也並非壞事,賺一些額外的錢,讓心情更加愉悅。而多少人深陷其中而無法自拔,虧得傾家蕩產,卻還執迷不悟。適當地使用網絡也對自己有幫助,放鬆緊繃着的大腦,學習更多的課外知識。只是有多少人,把網絡這個工具當玩具,晝夜不分地在電腦上浪費光陰。當那厚厚的繭在不知不覺間束縛了自己,又有多少人只會抱怨山重水複疑無路而又捨不得咬破那個繭呢?而又有多少人能夠化蛹成蝶,破繭而出,看見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沒有繭的包裹,沒有癡迷的束縛,纔是真正的自己。

林清玄讀後感15

當我走進這一本書的時候,我覺得非常美妙從天真的心到純善的心,再從美好的心到高雅的心,這整一本書倒是圍繞新展開的。林清玄它也如同一個孩子一樣,在當今這一個混濁的世界裏還能有一顆透明的心,保持清明。

而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就是《清歡》了,讀了這篇文章我也在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是不是太繁華了?沒有了清歡的存在。

雖然生出繁華,可是還是有有清歡的感覺。你是否注意過我們仰望星空的次數越來越少,看到星空會驚訝的大叫?你是否注意過我們路邊的野花不再那麼嬌豔?你更注意過那身邊清歡的事嗎?我想答案一定是沒有。

而在我的記憶中輕緩的事莫非就是讀一兩首優美的小詩,小令;這已經稱得上高雅了。

林清玄說:“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時,整個人被天風海雨似的音樂震攝了,竹林像一片樂海,波濤洶涌,聲威遠大,那不是人間的音樂,竹林中也沒有人家。”這也就是清歡

你是否想過歲寒三友的崇高?你是否想過他們的高潔?

竹子他在瑟瑟的寒風中挺立,他不被寒風屈服,他是那樣的堅毅、高雅。

梅花,它凌寒獨自開,在寒風中盡顯他的風姿,讓人們不禁被它的傲霜枝所屈服。

松柏,它在逆境中成長,不畏環境的惡劣與否,他是值得我們敬佩的。

歲寒三友是高雅的象徵,也是堅毅的象徵,更是清歡的象徵。清歡就是如此,它不是李白的豪放、灑脫;它也不是文天祥的 壯懷激烈,更不是歐陽修的綿綿情恨,納蘭性德無奈的哀傷。清歡是值得我們在心底好好回味的,是一種說不出的靜、雅。

標籤:林清玄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