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文言文

韓愈馬說的文言文翻譯

文言文1.99W

《馬說》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雜文,屬論說文體,原爲韓愈所作《雜說》的第四篇,“馬說”這個標題爲後人所加。下面請欣賞小編爲大家帶來韓愈馬說的文言文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韓愈馬說的文言文翻譯

《馬說》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譯文】

世間有了伯樂,然後纔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不會經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馬,也只是辱沒在僕役的馬伕的手裏,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的裏面,不因爲日行千里而出名。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吃完糧食一石。餵馬的人不知道它能夠日行千里,而沒有餵養。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優點不能從外面表現。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都做不到,怎麼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方法,餵養它不能夠充分發揮它的才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啊!

延伸閱讀——馬說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透過學生齊讀、教師正音、學習小組合作掃除字詞障礙,使學生讀準、讀懂課文

(二)透過對課文內容“說、辨、議、想”的合作探究過程使學生感悟課文的主旨、文章的寓意、託物寓意的寫法。

(三)透過品讀自己喜歡的句子,使學生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透過對“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你是怎麼看待伯樂的作用呢?”話題的討論,引導學生認識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態,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恆,就能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

二、重點、難點

(一)重點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體會本文託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伯樂與千里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間的關係。

(二)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學生結合課文註釋,嘗試翻譯這篇課文。

(一)故事激趣,匯入新課。

教師講“知己”這個詞來源的故事(即伯樂在太行山相馬的典故)。

(二)釋題及作者簡介

(三)理讀課文,使學生做到讀準、讀懂課文

(板書:一、理讀 1、讀準2、讀懂)

1.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正音。

2.學習小組合作 掃除字詞障礙。

(四)解讀課文的內容與主旨

(板書:二、解讀1、內容 2、主旨)

1.說一說

(1)課文裏面有怎樣的千里馬?

你可以試着這樣說:這是一匹 的千里馬,因爲……

(2)又有怎樣的飼馬者呢?

你可以試着這樣說:我覺得他是 的飼馬者因爲……

2. 辨一辨

作者所說的“食馬者” “伯樂”“千里馬”僅僅是指傳說中的人和物嗎?(板書)千里馬喻指 ,伯樂喻指 ,食馬者喻指 。

3.議一議

①文章一開頭,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與“千里馬”之間的關係的?

②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會有怎樣悲慘的遭遇呢?

4.想一想

我們來看一看文章的主旨,作者想要透過文章告訴我們什麼?

(教師適當補充寫作背景)

(五)品讀自己喜歡的句子(板書:三、品讀 共鳴)

1.教師:品讀首先要和作者產生共鳴。比如說,我讀到什麼地方的時候和作者感到一樣,怎麼樣?說說看。

2.學生品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六) 學生背誦課文

(七) 拓展延伸

1.討論:作者認爲,自己是個人才,只是缺少伯樂的發現。其實封建社會不知道埋沒了多少人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同情百姓,寫出民苦“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的(柳宗元);與民同樂的太守(歐陽修);還有李白、蘇軾、王維……這些都已成爲了歷史。那麼,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你是怎麼看待伯樂的作用呢?

2.教師舉例:飛人劉翔和教練孫海平;一代影后章子怡和張藝謀等。鼓勵學生: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中能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刻苦勤奮,努力學習,成爲一匹千里馬。策馬揚鞭,馬到成功。

(八) 教學檢測反饋設計

1.基礎題:完成“思考與練習”第二題。

2.拓展題:給韓愈寫一封信,撫慰他懷才不遇,憤懣難平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