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詩詞

聲聲慢原文理解

詩詞3.35W

《聲聲慢》在這首詞借秋景來渲染愁情,她只是一種無明確目的下意識的行爲,下面爲大家分享聲聲慢原文及賞析,一起來看看吧!

聲聲慢·尋尋覓覓

作者: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譯文

我獨處陋室若有所失地東尋西覓,但過去的一切都在動亂中失去了,永遠都尋不見、覓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環境(空房內別無長物,室外是萬木蕭條的秋景,這種環境又引起內心的感傷,於是淒涼、慘痛、悲慼之情一齊涌來,令人痛徹肺腑,難以忍受了。)秋季驟熱或驟冷的時候,最難以保養將息。 飲進愁腸的幾杯薄酒,根本不能抵禦早上的冷風寒意。望天空,但見一行行大雁掠過,回想起過去在寄給丈夫趙誠明的詞中,曾設想雁足傳書,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書信無人可寄,故見北雁南來,聯想起詞中的話,雁已是老相識了,更感到傷心。

地上到處是零落的黃花,憔悴枯損,如今有誰能與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邊,孤孤單單的,怎麼容易捱到天黑!到黃昏時,又下起了綿綿細雨,一點點,一滴滴灑落在梧桐葉上,發出令人心碎的聲音。這種種況味,一個“愁”字怎麼能夠說盡!

賞析

李清照的《聲聲慢》,膾炙人口數百年。就其內容而言,雖以悲秋爲主調,但它並非單純的悲秋之作,而是將個人運際之感慨綴入國難民憂之大背景之下,這就使其思想深度大大超越了以往悲秋詠懷性的作品,從而極大地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與感染力,故而歷來爲世人所重,加上本詞在語言使用上一系列的鮮明特色,《聲聲慢》自然成了李清照南渡後詞作的代表作,也成爲後世語文教材必選之精品。有關這首詞的賞析文章,真可謂無法計數。但筆者認爲,《聲聲慢》最值得一提的藝術創造在於其語言上的特色。因此,與之前的鑑賞稍許不同,本文專門從其用詞用語方面入手進行語言鑑賞。這種鑑賞角度與鑑賞方式既有助於讀者領略詞作獨特的藝術魅力,展示詞壇巨匠李清照在本詞創作上的創造性,更能最大程度地還原作品的創作意圖。

《聲聲慢》的語言特色集中體現在如下五個方面:

詞作語言特色首先表現在開篇處一連串疊字的使用。這一顯著的用詞特點當然早已被人所關注,但評論者的關注點往往只在疊字之本身,缺乏對疊字內涵與作用的深入剖析,故而賞鑑難免失之皮相,未能揭示疊字使用之要義。其實,三處疊字分別是從動作、環境與心情來描摹主人公之感受與心情的,極其細緻而準確地交待了愁苦來襲時作者由外而內之情感歷程,其層次安排可謂匠心獨運。

詞中的愁苦不似李清照南渡之前見流水落花嘆相思的“閒愁”,而是國破家亡後無法排遣的“國恨家難”,寫法上也不再有愁緒襲來時“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那樣影跡清晰的具體描繪,而是愁緒籠罩卻茫然不知的狀態。故而詞的開篇從“尋尋覓覓”的動作落筆,暗示了主人公整天都被愁苦浸泡的複雜心情。這貌似閒散重複的小小動作,細細體會則大有深意。試想,“尋尋覓覓”既表現了她的百無聊賴,若有所失而又若有所待,到底“失去”什麼?“期待”什麼?看來連她自己也不得而知。人的痛苦之大莫過於有希望的等待,正是這種無名的期待而導致的反覆“尋覓”,再由“尋覓”而又無果的動作,極其形象地暗示了詞人內心空虛寂寞、希望尋找寄託的愁苦心境。

緊接着的“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無果後詞人所感知的環境。無來由的反覆“尋覓”,說不清的惆悵反倒襲上心來,於孤苦伶仃中更覺孤寂清冷無助。所以,“冷冷清清”既交待了清秋時節氣候之“冷清”,又寫出了詞人孑然獨處環境之“冷清”,更寫出了詞人內心之“冷清”。

寂寞無緒的“尋覓”後是備感“冷清”的環境氣氛,一次次排憂解愁的失敗,詞人最終被一種徹徹底底的悽慘憂戚情緒所包圍。於是一句“悽悽慘慘慼戚”隨之從內心噴涌而出,這是詞人糾結一天後最明晰的內心感知,是其心境最真切的表白。詞人告訴人們,讓她整日無法釋懷心意冷清的情緒絕非一般的愁苦,因爲愁情尚可解脫,讓她悽慘憂戚的是無計消解的國破家亡,“悽悽慘慘慼戚”讓我們聽到了詞人來自心底的淒厲無望的吶喊。

詞的開頭僅此三句,只用了由“尋、覓、冷、清、悽、慘、戚”七字構成的疊字句,內容豐富而有致,分別從動作到環境,再從環境到心情,經過這層層的烘托,無奈、冷清和愁慘的氛圍已籠罩全篇,爲全詞奠定了一種愁苦淒厲的基調,使讀者不禁爲之屏息凝神。疊字的語言形式中裝載了豐富的內容,疊字的舒緩節奏暗含了情感的律動,三句疊字的連用,有如高空的流雲於飄動之間頃刻要出現電閃雷鳴,詞人久蓄的情感在迭轉之下形成了驟然迸發之勢,爲其後的敘述與描寫做了很好的情感鋪墊與氣氛的烘托。

本詞的語言特色之二是仄聲韻腳的使用。這首詞每句末字“覓、悽、戚、息、急、識、積、摘、黑、滴、得”均爲入聲字,押的.是仄聲韻,這是李清照對詞作用韻的改變,也是她對《聲聲慢》的曲調創造性的變革。原來的《聲聲慢》的曲調,韻腳押平聲字,調子相應地也比較徐緩。而這首詞卻改押仄聲韻,原韻的徐緩節奏由此一變而爲急促。因爲入聲字具有短而促的特點,字調壓抑沉降。這種大膽的韻腳上的創造性變革獨具匠心,其妙處有二:一是使原來曲調由舒緩平直變爲連續急促陡落的坡度;二是曲調變急變促後適宜於表現哀惋淒厲之情調。需要是創新之母,仄聲韻適合了詞人表達壓抑悲涼心情的需要,與本詞的悲愴的基調形成了完美的匹配。

口語詞的大量使用是本詞語言上的第三個特點。口語入詞雖非肇始於李易安這首《聲聲慢》,但在文人詞中口語詞如此高密度地使用,並形成通貫全詞的口語化特色,《聲聲慢》無疑是奪了頭標的。這種口語化的特色其實在開篇一連串疊字的使用時就已定了基調。疊字本身就是大衆口語中常用的用詞方式,極富口語化的語體色彩。通篇詞作,將這種口語化的用詞用語特色貫徹到底。先看用詞,後面的各詞句中幾乎都有口語詞做點綴,如“時候”“將息”“怎”“晚來”“點點滴滴”“次第”“了得”,都是口語詞。再看用語,詞句中因這些口語詞的點綴自然地都帶上了口語體風格,如“乍暖還寒時候”“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怎一個愁字了得”等。關於本詞用詞用語口語化的特點,因爲非常顯著,多數評價或鑑賞的文字都有提到,但是,這樣口語化的用詞、用語有什麼獨特的表達效果,似乎沒有人專門就此做更進一步的分析,這對於作品的深度鑑賞來說顯然是不夠的。

第一重價值在於切合了詞作獨白式表達方式的需要。詞這一文學樣式本來就是介於詩與賦之間的一種過渡形式,所以很多人都將其看成賦體的壓縮形式。鋪陳是賦體基本的表現手法,李清照在創作中純熟地運用了賦體的這一表達特點,在詞中連綴了“尋覓無着”“天寒難息”“酒難澆愁”“雁過傷心”“黃花堆積”“香消人老”“守窗感慨”“雨打梧桐”和“愁腸寸斷”等九個片斷,以獨白的方式將其一一道來,給讀者生動地講述了一則“解愁不成反被愁困”的故事。讀者在聆聽這一故事時,彷彿是面對一個孤苦伶仃的老婦人,聽她在絮絮叨叨輕聲哀嘆自己的悲涼與痛苦。所以,口語化的用詞用語,正契合了作直抒胸臆的表達訴求,讀來自有身臨其境之感,頓生情真意切之效。

口語化的第二重價值是詞人對詞牌曲調嚴格聲律的“鬆綁”。李清照大膽地以樸素清新接近口語的語言爲詞譜入新聲,體現了倚聲家不假雕飾的本色,極大地掙脫了詞牌曲調聲律與用語上的束縛,提高了詞作的表現力與親和力。

多個反詰句的使用是本詞作語言上的第四個顯著特點。爲適合作品口語化的需要,詞人有意地穿插使用了四個無疑而問的反詰句:“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種邊講邊問的敘述方式,其作用有三重。一是直舒胸臆之需要。反詰句加重了對所表達意思的強調力度,其下是不用反詰句的語句,語氣之輕重對比一看便知:“三杯兩盞淡酒,不敵他、晚來風急。”“憔悴損,如今無人堪摘。”“守著窗兒,獨自難以到黑。”“這次第,非一個、愁字了得!”二是強化感染力之需要。反詰句的使用無異於詞人伸出的一雙手,一下子把讀者拉了進來,使讀者直接變成了詞人傾訴的對象與情感的共同體驗者,從而產生更爲強烈的情感共鳴。三是借四個反詰句的推力,把愁苦淒涼的情感漸次推向高潮,形成一浪高過一浪的情感衝擊波,產生了直逼人心的審美力度。

另外,煉字功夫之深也是詞作語言的一個特色。古人有“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之語,說的就是“煉字”。李清照爲提高詞作的表現力,在“煉字”上花費了巨大的心力,簡直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梧桐”兩句借用了溫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之詞意,同樣的意思,但李詞寫雨只用“細”與“點點滴滴”,卻寫盡了“離情、愁緒”,  真可謂“不着一字,盡得風流”。僅此一點即見李詞比溫詞在用詞與表現上更見功力,筆更直而情更切。最後“怎一個愁字了得”一句,更是蹊徑獨闢之筆,“了得”二字更爲神奇。自古文人騷客,言愁或有千斛萬斛,或是如江如海,總之離不開一個“多”字。李詞卻是別出心裁地化多爲少,只說自己思緒紛亂而複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其奇妙處在於不說明於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麼心情,只用一個口語化的“了得”點化便戛然而止。表面上假造了一個“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早已把無限的心緒傾瀉無遺,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四兩撥千斤”,是李清照“煉字”達到的傳神效果。

總之,用字用詞的語言藝術是李清照《聲聲慢》一詞中最值得關注與鑑賞的。一部千古不朽的文學作品固然有多重的藝術魅力,但“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因爲文學畢竟是語言的藝術。傳世之作無疑都富含了極高的語言價值。重視作品語言的使用,應該是文學鑑賞之重心。

標籤:聲聲慢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