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籍

《聲聲慢》原文、翻譯及賞析

古籍2.01W

《聲聲慢》原文、翻譯及賞析1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作品賞析

【註釋】

①將息:將養休息。

②怎生:怎樣,怎麼。

③這次第:這一連串的情況。

【評解】

這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透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國破家亡、

天涯淪落的悲苦,具有時代色彩。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侷限,全詞一氣貫注,着意

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

文“點點滴滴”又前後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鬱情緒和動盪不安的心境。全詞

一字一淚,纏綿哀怨,極富藝術感染力。

《聲聲慢》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翻譯】

我獨處陋室若有所失地東尋西覓,但過去的一切都在動亂中失去了,永遠都尋不見、覓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環境(空房內別無長物,室外是萬木蕭條的秋景,這種環境又引起內心的感傷,於是淒涼、慘痛、悲慼之情一齊涌來,令人痛徹肺腑,難以忍受了。)秋季驟熱或驟冷的時候,最難以保養將息。 飲進愁腸的幾杯薄酒,根本不能抵禦早上的冷風寒意。望天空,但見一行行大雁掠過,回想起過去在寄給丈夫趙誠明的詞中,曾設想雁足傳書,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書信無人可寄,故見北雁南來,聯想起詞中的話,雁已是老相識了,更感到傷心。

地上到處是零落的黃花,憔悴枯損,如今有誰能與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邊,孤孤單單的,怎麼容易捱到天黑!到黃昏時,又下起了綿綿細雨,一點點,一滴滴灑落在梧桐葉上,發出令人心碎的聲音。這種種況味,一個“愁”字怎麼能夠說盡!

【賞析】

在讀詞的開頭“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一句的時候,嘴張不大,口腔呼出的氣流也不順暢。作者用氣流的不暢來暗示內心的壓抑。“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這裏出現了一個“寒”字。“寒”在這裏有兩層意思:一是天氣寒,二是心裏寒,而作者重在寫心境。“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內心愁,所以想要借酒消愁。“淡酒”,並非酒淡,而是愁重。“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作詞時正值秋日,北雁南飛。作者的家在北方而現在她卻寄居南方,思鄉之情溢於言表。李清照早年生活安定幸福,然而後半生卻飄蕩流離。國家動盪,家庭變故,丈夫趙明誠逝世,再嫁張汝舟,卻又遇人不淑,還因此遭遇了一場牢獄之災。與丈夫先前蒐集的金石文物也遺失大半。這一系列的變故讓她備感痛苦。在她的早期詞《一剪梅》中曾經寫道:“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寓鴻雁傳書之意。也許就是這隻大雁曾經捎回過丈夫的消息。而現在丈夫去世了,即使是風再輕,詞人也覺得風急;即使是酒再烈,詞人入口後也覺得寡淡無味。飛雁有家,而自己卻沒有家;飛雁有伴,而自己卻形單影隻。這難道還不悲嗎?“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黃花”是菊花,作者在這裏不直接說“菊花”,二者相比,顯然有色彩上的強調――“黃色”。而作者也不說“紅花”,因爲紅色太豔。黃花堆積,好似自身多舛的命運。“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守着窗兒”,家沒了,愛人沒了,還能守着什麼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細雨”不大卻密,便好似作者心中的愁;細雨打在梧桐葉上,點滴作響,更像是打在作者的心上,讓寒意更重、讓愁緒更濃。於是作者不由得發出一聲感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淡酒”、“雁”、“黃花”、“守”、“細雨”等方面共同組成了作者的愁,而這些給人的整體感覺都是“寒”。那麼這種“愁”源自哪裏呢?“靖康之變”後,北宋滅亡,李清照夫婦也隨難民流落江南,不久趙明誠逝世。這些都給李清照帶來了巨大的悲痛。所以,她的“愁”集中體現在了兩個方面――故國之思、孤寂之苦。

若是隻討論到這裏,那麼本堂課的教學便與以往沒有多少不同,但是筆者希望在講清楚“愁”後,再向前走一步,引導學生從質疑、探究中,探尋出更豐富的內涵。

詞的開頭是“尋尋覓覓”,作者在尋找什麼?她想要尋找的難道是痛苦嗎?我們總是有這樣的習慣,總是希望忘卻痛苦,而我們苦苦追尋的則是那些讓我們感到快樂、幸福的東西。李清照也一樣。她要尋找的不是痛苦,而是快樂。那麼,哪些東西讓她快樂呢?(少女時期的天真爛漫,少婦時期的幸福甜蜜)同時,她還要追尋未來的幸福。每當想起這些東西的時候,即使是周身寒冷,她的心底也會燃起一絲絲暖意。

現在,我們是否可以從剛纔所分析的意象中找出些“暖”的東西來呢?

“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麼壓抑的話詞人完全可以不說,但她還是堅持把它說出口,爲什麼,因爲她不想放棄表達的權力。“乍暖還寒”,天氣寒暖不定,喻指心境寒中有暖,寒在痛苦,暖在追求和嚮往。再來看“雁”,雁是候鳥,它總是有規律地飛來飛去,也許一路上也是艱險異常,但大雁從未因爲害怕困難而停止飛翔。雁不僅僅是憂愁的意象,更是作者在困難面前不屈精神的寫照。最後是“黃花”,“黃”是色彩,而且是暖色。儘管它已凋零滿地,但就像在廢墟里盛開着的鮮花一樣,同樣帶給人新生的希望,帶給人溫暖。總之,詞人是用一連串的意象表達了她複雜的情感特徵。而這種情感集中表現在了兩個字:一個是寒,一個是暖。“寒中有暖”,這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這首詞透過一系列個體意象所營造出來的獨特意境。

在這首詞中,李清照是悲愁的,但生活本來就不僅有一種色彩,於是,寒中帶暖,悲愁中又孕育着希望。她越是悲,越是頑強地追求幸福和理想。

我們還要注意一點,作爲一名女性作家,她耗盡一生苦苦追求的既不是建功立業,也不是名垂千古,而是幸福美滿的家庭和忠貞的感情。她沒有那些男性偉大作家,如辛棄疾“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激烈壯懷;也沒有陸游“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的豪情壯志。她的追求看起來很有女性氣息,甚至有些平凡,然而,對幸福和感情的追求又何嘗不是每個女性共有的嚮往?那麼,這種穿越時空的追求也就有了永恆的價值。她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更永遠活在中華文明的長河中。她屬於歷史,更屬於永恆!

這首詞一般人都認爲是表現了故國之思和孤寂之苦,但是我們透過探究卻理解到了更深一層的含義,那就是表達了作者堅韌不屈的精神。而這種堅韌不屈的精神對於學生在人生中面臨困擾和挫折時的態度與選擇也許會有所啓迪。

《聲聲慢》原文、翻譯及賞析3

聲聲慢——[宋]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註釋】

《聲聲慢》:詞牌名,又名《勝勝慢》。有平韻仄韻二體,本篇是仄韻體。

尋尋覓覓:若有所失,想把它尋找回來而不可得的心理狀態。形容內心空虛,心神無主的樣子。尋,尋思。覓,搜尋。

冷冷清清:既是指環境的冷清,也指心情的冷清。

悽悽慘慘慼戚:描繪內心孤獨痛苦的感覺。悽悽,悽苦寒冷悲傷的樣子。慘慘,悲慘,內心憂鬱的狀態。語出《詩經·小雅·正月》:“憂心慘慘,念國之爲虛。”慼慼,憂愁,心有所動的樣子。語出《孟子梁惠王上》:“於我心有慼慼焉。”形容心情極度憂傷。

乍暖還寒時候:指深秋天氣變化無常,由暖而變寒,忽暖忽寒。語出張先《青門引》“乍暖還清冷。”乍,剛,初。還,旋即。

最難將息:很難調養自己。將息,休養,調理。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正無限傷心的時候,偏偏又認出它們是我舊時相識。此句是見景生情,回憶早年寄給丈夫的《一剪梅》有“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子來時,月門西樓。”因此這裏稱雁爲舊時相識。

憔悴損:枯萎凋零。

如今有誰堪摘:如今有誰還會有興致採摘呢?

獨自怎生得黑:獨自一人,怎麼才能捱到天黑呢?怎生,怎麼。黑,天黑。

梧桐更兼細雨:再加上細雨打到梧桐樹葉上。暗用白居易《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

這次第:這種情況,或這般光景(宋時的口語)。次地,有一系列、一連串的意思。

怎一個愁字了得:怎能是一個愁字概括的了得呢!

【翻譯】

一個人獨處陋室,若有所失地東尋西覓,可是過去的一切都在動亂中失去了,永遠都尋不見、覓不回了;呈現在眼前的和滯留於心的只有孤寂和冷清;這怎能不引起內心的感傷,於是淒涼、慘痛、悲慼之情一齊涌上心頭,令人難以忍受。特別是秋天這驟熱或驟冷的時候,最難以調養將息了。飲入愁腸的幾杯薄酒,根本不能抵禦晚上的冷風寒意。望着天空,一行行雁字掠過,回想起過去寄給丈夫的詩書中,曾設想鴻雁傳書,互通音信,如今那些雁兒自是舊時相識,可丈夫已故,書信無人可寄,更感到傷心不已。

地上到處都是零落的黃花,如今有誰能與我一同採摘?整天守着窗子邊,孤孤單單的,怎麼才能捱到天黑啊!黃昏時候,又下起了綿綿細雨,一點點,一滴滴灑落在梧桐葉上,發出令人心碎的聲音。這種種況味,一個“愁”字怎麼能說得盡

【賞析】

李清照(1084-約1151),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親李格非爲當時著名學者,丈夫趙明誠爲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閨情相思,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風格頓變。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蹊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但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失。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這首《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名篇之一。當時,詞人經歷了流離失所的戰亂苦難,經歷了丈夫去世的巨大變故,國破家亡,家破人亡,這樣巨大的不幸交相襲來,使她驟然變得孑然一身,孤苦無告,哀痛至極,愁深似海。本篇所書寫的就是這種近乎於絕望的愁懷。

這首詞的開端突兀而起,不同凡響,以七組疊字組成,一貫而下,極力描摹內心的愁苦。“尋尋覓覓”是寫心神無主,若有所失的那種狀態。不僅環境是寂寞冷清的,心靈的寂寞冷清更爲可怕,好像丟失了什麼東西一樣,曾有過的美好的一切都完了,美滿的愛情,幸福的家庭,心愛的事業,如今都在現實中消失了。這在心靈上不能不產生無所依歸,若有所失的感覺和尋覓寄託的渴求。想抓住點什麼爲寄託,但結果卻是空虛和冷清。“冷冷清清”,這既是指環境的冷清,也是指心境的冷清。“悽悽慘慘慼戚”,是寫尋覓而不可得之後內心的劇烈痛苦。可見這三句十四個疊字,分爲三層意思,由淺入深地寫出了心中無可派遣的愁緒,渲染了濃厚的悲涼氣氛,起到了籠罩全篇的作用。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是說天氣變幻無常,時暖時寒,令人難以適應。這是把環境的清冷孤寂,心情的落寞慘悽都說成是天氣不佳。兒“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則明說酒味淡泊不足以抵禦“晚來風急”,實際是將借酒消愁愁更愁的用意隱去不說,這在行文上有騰挪跌宕,意在言外、含蓄蘊藉之妙。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三句,承上文進一步描寫愁情。落寞之中逢歸雁,使這種愁情更爲強烈,同時曲折地點明愁情的由來。正是在她傷心之時,一羣歸雁飛鳴而過,翹首仰望,不能不引起更加強烈的哀傷。本來淒厲的雁鳴就最容易引動人的感情,何況昔日在故國的時候,空中的雁羣還曾是自己沒好心情的見證:“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多少次目送歸雁遠去,也帶去過自己對遠方丈夫的思念,如今家破人亡,“錦書難託”(陸游《釵頭鳳》)。“卻是舊時相識”之一個“卻是”改包含多少辛酸血淚!另外,過去是在故鄉看雁,如今是飄零異鄉,一個“舊時相識”該包含多少喪亂之感!這就點名了愁懷來自喪亂而造成的淪落無依。

過片(下闋)“滿地黃花堆積”直承上句,仰觀天空飛鳴之雁,俯看遍地凋殘之菊,又引出今昔之異的感慨:往年,菊花盛開,共同觀賞,摘來插頭爲簪,如今菊殘人老,有誰還會有這種雅興呢?寫到這裏,詞人的激情愈加迅急,很自然地達到結尾的高潮。

“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兩句寫進了一個孤寡夫人的慘痛哀傷,這兩句詩在上面所描寫的種種令人傷心的感受後,一個不幸着的哀嘆。她尋覓無主,心神殘悽,加之深秋風寒,淡酒難御,望雁過而懷舊事,見殘菊更起新愁,這樣的境遇,一個人守在窗前,如何能捱到天黑呢?前人的評論極讚賞這兩句,說是“借用淡俗之語,發清新之思” (彭孫遹《金粟詞話》)。“黑” 字是個險韻,很難押,此處用得很自然穩妥。

“梧桐更兼細雨”是暗用了白居易《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這幾句則把上面“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的人物形象置於一個秋雨、梧桐、黃昏的背景上了,把無限痛楚抑鬱之情與無限傷心之景融合爲一,進一步深化了所要表達的感情。

這首詞的藝術特點,一是鋪敘手法的運用,而是疊字的運用。詞人透過鋪敘“淡酒”、“雁”、“黃花”、“梧桐”、“ 細雨”等這些富有特徵意義的景物,透過一組接一組的疊字連用(十四個疊字),把內心感情層層深入地渲染和烘托出來,具有濃郁的藝術感染力。(文章來源: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6版哈師大《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講》

《聲聲慢》原文、翻譯及賞析4

聲聲慢·尋尋覓覓

作者: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註釋

⑴乍暖還寒:謂天氣忽冷忽暖。

⑵將息:調養休息,保養安寧之意。

⑶曉來:今本多作“晚來”。

⑷黃花:菊花。

⑸有誰堪摘:有誰能與我共摘。誰:何,什麼。

⑹怎生:怎樣,如何。

⑺這次第:這情形,這景色。

譯文

我獨處陋室若有所失地東尋西覓,但過去的一切都在動亂中失去了,永遠都尋不見、覓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環境(空房內別無長物,室外是萬木蕭條的秋景,這種環境又引起內心的感傷,於是淒涼、慘痛、悲慼之情一齊涌來,令人痛徹肺腑,難以忍受了。)秋季驟熱或驟冷的時候,最難以保養將息。 飲進愁腸的幾杯薄酒,根本不能抵禦早上的冷風寒意。望天空,但見一行行大雁掠過,回想起過去在寄給丈夫趙誠明的詞中,曾設想雁足傳書,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書信無人可寄,故見北雁南來,聯想起詞中的話,雁已是老相識了,更感到傷心。

地上到處是零落的黃花,憔悴枯損,如今有誰能與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邊,孤孤單單的,怎麼容易捱到天黑!到黃昏時,又下起了綿綿細雨,一點點,一滴滴灑落在梧桐葉上,發出令人心碎的聲音。這種種況味,一個“愁”字怎麼能夠說盡!

賞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爲賦,而倚聲家實以慢詞爲賦。慢詞具有賦的鋪敘特點,且蘊藉流利,勻整而富變化,堪稱“賦之餘”。李清照這首《聲聲慢》,膾炙人口數百年,就其內容而言,簡直是一篇悲秋賦。亦惟有以賦體讀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這首詞在作法上是有創造性的。原來的《聲聲慢》的曲調,韻腳押平聲字,調子相應地也比較徐緩。而這首詞卻改押入聲韻,並屢用疊字和雙聲字,這就變舒緩爲急促,變哀惋爲淒厲。此詞以豪放縱恣之筆寫激動悲愴之懷,既不委婉,也不隱約,不能列入婉約體。

靖康之變後,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於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爲沉鬱悽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淒涼的景況。《聲聲慢·尋尋覓覓》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詩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只覺齒舌音來回反覆吟唱,徘徊低迷,婉轉悽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已覺得已能使聽衆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瀰漫開來,久久不散,餘味無窮。

心情不好,再加上這種乍暖還寒天氣,詞人連覺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麼還能在短暫的時間內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於是詞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來。披衣起牀,喝一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獨引起的,而飲酒與品茶一樣,獨自一人只會覺得分外淒涼。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這天暗雲低,冷風正勁的時節,卻突然聽到孤雁的一聲悲鳴,那種哀怨的聲音直劃破天際,也再次劃破了詞人未愈的傷口,頭白鴛鴦夫伴飛,唉,雁兒,你叫得這樣淒涼幽怨,難道你也像我一樣,老年失偶了嗎?也像我一樣,餘生要獨自一人面對萬里層山,千山暮雪嗎?胡思亂想之下,淚光迷濛之中,驀然覺得那隻孤雁正是以前爲自己傳遞情書的那一隻。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舊日傳情信使仍在,而秋娘與蕭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無法訴說的哀愁啊!

這時看見那些菊花,才發覺花兒也已憔悴不堪,落紅滿地,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雅緻了。以往丈夫在世時的日子多麼美好,詩詞唱和,整理古籍,可現在呢?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受這無邊無際的孤獨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得似往時"。獨對着孤雁殘菊,更感淒涼。手託香腮,珠淚盈眶。怕黃昏,捱白晝。對着這陰沉的天,一個人要怎樣才能熬到黃昏的來臨呢?漫長使孤獨變得更加可怕。獨自一人,連時間也覺得開始變慢起來。

好不容易等到了黃昏,卻又下起雨來。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無邊絲雨細如愁,下得人心更煩了。再看到屋外那兩棵梧桐,雖然在風雨中卻互相扶持,互相依靠,兩相對比,自己一個人要淒涼多了。

急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詞人的哀怨重重疊疊,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表達出來。於是詞人再也不用什麼對比,什麼渲染,什麼比賦興了,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連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失色。一江春水雖然無窮無盡,但畢竟還可形容得出。而詞人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自然稍勝一籌。

前人評此詞,多以開端三句用一連串疊字爲其特色。但只注意這一層,不免失之皮相。詞中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卻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一起牀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於是東張西望,彷彿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麼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麼來寄託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悽慘憂戚。於是緊接着再寫了一句“悽悽慘慘慼戚”。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淒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使讀者不禁爲之屏息凝神。這乃是百感迸發於中,不得不吐之爲快,所謂“欲罷不能”的結果。

“乍暖還寒時候”這一句也是此詞的難點之一。此詞作於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這是寫一日之晨,而非寫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至於“時候”二字,有人以爲在古漢語中應解爲“節候”;但柳永《永遇樂》雲:“薰風解慍,晝景清和,新霽時候。”由陰雨而新霽,自屬較短暫的時間,可見“時候”一詞在宋時已與現代漢語無殊了。“最難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曉”,通行本作“晚”。這又是一個可爭論的焦點。俞平伯《唐宋詞選釋》注云:

“曉來”,各本多作“晚來”,殆因下文“黃昏”云云。其實詞寫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雲“晚來風急”,則反而重複。上文“三杯兩盞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嬌》詞所謂“扶頭酒醒”;下文“雁過也”,即彼詞“徵鴻過盡”。今從《草堂詩餘別集》、《詞綜》、張氏《詞選》等各本,作“曉來”。

這個說法是對的。說“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於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這裏說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於下文“雁過也”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見到的,所以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唐宋詞選釋》說:“雁未必相識,卻雲‘舊時相識’者,寄懷鄉之意。趙嘏《寒塘》:‘鄉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詞意近之。”其說是也。

上片從一個人尋覓無着,寫到酒難澆愁;風送雁聲,反而增加了思鄉的惆悵。於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裏“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憔悴損”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正由於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這纔是“如今有誰堪摘”的確解。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裏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鬱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要深遠多了。

從“守著窗兒”以下,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進一層。“守著”句依張惠言《詞選》斷句,以“獨自”連上文。秦觀(一作無名氏)《鷓鴣天》下片:“無一語,對芳樽,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與此詞意境相近。但秦詞從人對黃昏有思想準備方面着筆,李則從反面說,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爲難過。“梧桐”兩句不僅脫胎淮海,而且兼用溫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把兩種內容融而爲一,筆更直而情更切。最後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徑獨闢之筆。自庾信以來,或言愁有千斛萬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別見李煜、秦觀詞),總之是極言其多。這裏卻化多爲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複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在又不說明於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麼心情,即戛然而止,彷彿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淋漓盡致了。

這首詞大氣包舉,別無枝蔓,逐件事一一說來,卻始終緊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又卻體現了倚聲家的不假雕飾的本色,誠屬個性獨具的抒情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