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童年的端午節散文

散文9.34K

在我童年的記憶裏,印象最深的是我六虛歲那年的端午節。那是我在爺爺奶奶身邊度過的最後一個端午節。爺爺告訴我說,過了端午節,就要送我去爸爸媽媽那裏了。他們說爸爸媽媽住在城市裏,那裏有汽車、火車,有公園和寬闊的大路,還有賣各種花衣服的商店。我對這些都不感興趣,我最想見到的是爸爸媽媽,還有弟弟妹妹。我最想知道的是爸爸媽媽是不是很愛我。

童年的端午節散文

奶奶提前一天的下午就把大黃米和糯米淘洗乾淨,各泡了小半盆,把蘆葦葉、馬藺葉、紅小豆、紅棗、肥瘦相間的肉都準備好,然後就開始包糉子了。奶奶先把蘆葦葉摺疊成漏斗狀,放一把大黃米,再放上幾個紅棗,或者是一塊肉,然後用手利索地一扭,就成了一個糉子的模樣,最後用馬藺葉捆綁結實,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包完大黃米的,再包糯米的。兩種糉子合起來有一大鍋呢!

晚飯後,奶奶就把糉子放在鍋裏,然後放上適量的水,開始往竈膛裏面加柴禾,一邊拉風箱,一邊加柴禾,火焰在竈膛臉部一進一出的,像是要逗人玩似的。我說:“奶奶,我來幫你燒火吧。”奶奶說:“不用啦,已經差不多了,你在這裏看着竈火,別叫火燒出來啊。”於是,奶奶從蒲團上站起來,走了。我趕緊坐在竈火旁邊的蒲團上,把馬秸稈往竈膛裏添。

一會兒,我發現奶奶去點炭火盆了,那是一個小小的泥做的火盆,燒的是木炭。上面只能放一個小小的砂鍋。這個小砂鍋是奶奶專門用來做砂鍋豆腐的,給我留下極深的印象。可是,今天是端午節的前夜,奶奶不需要做砂鍋豆腐,她幹什麼呢?我躡手躡腳地走過去一看,奶奶在數雞蛋呢。她對我說:“過端午節了,奶奶做茶葉蛋給你吃。”喔,原來是要煮茶葉蛋啊。奶奶把雞蛋洗乾淨,放在砂鍋裏,倒上水,就咕咕嘟嘟地煮起來了,藍色的火苗一舔一舔地親吻這小砂鍋的鍋底,給我一種神祕的感覺。不一會兒,雞蛋就熟了,奶奶用銅勺子背把雞蛋殼敲開,然後放上茶葉,小火煮了一會兒,就端下來,放在門口的石頭臺階上,說:“明天才能吃,你小心點,不要碰了砂鍋。”

第二天清早,奶奶把五彩線系在我的手腕上,說這是辟邪的,還把一盒小香囊系在我的脖子上,我吸吸鼻子,真香啊!這時候爺爺已經從山上拉露水回來了,把又涼又溼的大手往我臉上抹,抹得我一臉露水。這也是端午節的講究。據說這樣可以明目,對眼睛有好處。三叔手裏是一大捆艾草、桃樹枝,他把這些用紅布條捆了,掛在門楣上。總之都是爲了辟邪和健康。我也不多問了,我只關心什麼時候讓吃糉子啊!

終於可以吃糉子了,全家人圍坐在方桌旁邊。奶奶端上小砂鍋,開啟一看,我愣住了:不是茶葉雞蛋嗎?怎麼變成粉條燴豬肉了?三叔拿出一個瓶子對爺爺說:“爹,這是雄黃酒,喝點兒吧。”說着給爺爺到了一杯。奶奶端上一個小盆,裏面是雞蛋,雞蛋已經變了顏色。奶奶又拿來一個小籃子,一籃子都是清香的糉子,糉子還冒着熱氣呢!

這時候,爺爺講起了白蛇傳,我對那個故事還不能理解,只記住了白娘子喝了雄黃酒,就變成一條白蛇了。啊,雄黃酒可不是隨便喝的啊,奶奶不喝,我也不喝,我怕變成蛇,那樣爸爸媽媽就不認識我了。奶奶可能也怕變成蛇吧,男人們喝了沒事,不會變成蛇的。我小小的心眼裏琢磨着這些令人費解的事情……

第三天,我大舅來了,給我帶來一件花裙子,是粉紅色的.小碎花,我很喜歡。大舅說要去城裏見我爸爸媽媽,要帶着我到城裏上學讀書。我自然是很高興。奶奶偷偷地抹眼淚,爺爺說:“沒出息的娘們,哭什麼,孩子去城裏找爸爸媽媽,是高興的事兒,你看你這個老太婆……”奶奶破涕爲笑了。我說:“奶奶別難過,明年端午節我還回家來吃糉子”。

奶奶拿出一個大竹籃,裝了許多糉子、雞蛋、杏兒,紅棗,一邊裝一邊說:“他們那邊孩子多,都是能吃不能幹的年齡,多給他們帶些吧。”我心裏想:難道爸爸媽媽就不會包糉子嗎?那他們怎麼過端午節呢?

到了城裏才明白了,城裏不但沒有那些豐富的食材,而且爸爸媽媽也沒有時間包糉子,要吃的話,就是買。而買的那些糉子無論如何也沒有奶奶做的那種特殊的味道。

幾十年過去了,我吃過的糉子數不過來了,可是在我的心中,最好吃的糉子還是奶奶包的糉子。那是地道的家鄉味兒,吃着它纔想到故鄉的人,故鄉的情。

啊,我童年時代的端午節,一去不復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