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樑衡《夏感》散文賞析

散文2.32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是抒發作文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什麼樣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樑衡《夏感》散文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樑衡《夏感》散文賞析

充滿整個夏天的是一個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於沸騰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牆。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卻換來煩人的蟬兒,潛在樹葉間一聲聲的長鳴。火紅的太陽烘烤着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着,撲打着遠處的山,天上的雲,撲打着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艦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熱風浮動着,飄過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麥香。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按繪畫的觀點,這大約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爲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爲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誌着事物的終極。夏正當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黃色——收穫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啓後,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挑着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舉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無不迸發出旺盛的活力。這時她們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慢長,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蓬蓬勃發,向秋的終點作着最後的衝刺。

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人們的每一根神經都被繃緊。你看田間那些揮鐮的農民,彎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麥子上場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們早起晚睡亦夠苦了,半夜醒來還要聽聽窗紙,可是起了風;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雲。麥子打完了,該鬆一口氣了,又得趕快去給秋苗追肥、澆水。“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他們的肩上挑着夏秋兩季。

遺憾的是,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總是浸在苦澀的汗水裏。有閒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我卻要大聲地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

1984年6月

賞析:

首先從選材角度,樑衡先生就體現出了與衆不同之處,正如他在結尾處所說,“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的確,說起夏,大家第一反應基本都是毒辣的陽光、居高的溫度、暖溼的風和炎熱的空氣,總之很少有人會覺得夏季很美,會去欣賞夏的風景,而樑先生卻注意到了,他從自己獨到的角度,給我們呈現了夏天的魅力。

在樑衡先生作爲中央報紙的.記者時,曾多年駐節在黃河流域,對黃河這條母親河以及流經的土地有着獨特的情感。《夏感》所描寫的夏天,正是北方那黃河流域的夏季。黃河流域代表了中華數千年的燦爛文明,在他的筆下,黃土地的夏天,令他熟悉,也令他感到美,《夏感》中的夏天,也因此有了更深層次的象徵意義和作者的感情寄託。

開篇形容夏天是“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貼切表現了夏天通常給我們的感受。而後的一段描寫十分精彩,“一鍋水”慢慢冒泡升騰之景,細草茂密如厚發,青煙凝如黛色長牆,優美的景色其實正是我們身邊的夏天,新奇的比喻卻更富有渲染力。蟬兒長鳴、太陽烘烤大地、麥浪、遠山、雲、車,一連串的意象透露出的色澤與氣勢,正是在告訴人們,夏天來了。

這一段描寫是爲了鋪墊接下來夏天的色彩的,但是單單欣賞這段文字,已經細緻的烘托了一個夏天前奏的氛圍,已經是一副迷人的景緻了,而接着對夏天特有的黃色的描寫,更爲生動。

“春之色爲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爲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誌着事物的終極。夏正當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黃色——收穫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啓後,生命交替的旺季。”這是一段有關夏天爲什麼是黃色的以及黃色的象徵意義的議論,透過寫春色之綠和秋色之赤,與夏天一樣,都象徵了一個季節的特色,而夏天在春秋之際,更具有“承前啓後,生命交替”的意義,其象徵作用十分重要。而“收穫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作者想表達的對夏天的讚美和熱愛。

寫完夏天之景,開始描寫夏天的人。與寫景時的詞彙豐富相比,描寫人物時顯得尤其簡單,揮、彎、流、割、打、聽、看、追肥、澆水。一系列的簡單動詞,卻很好地描繪了農民在夏季的忙碌與辛勤。

最後,作者才發表了自己的感慨,“而夏呢,總是浸在苦澀的汗水裏”,這一句又是在描寫夏天的農民,也表現了黃河流域的人是他所喜愛所讚賞的,愛一個地方,也連帶着愛上了那裏的人。樑衡先生也正是透過這樣一篇散文,抒發了自己對黃河流域的人和事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