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家鄉飯經典散文

散文2.15W

故鄉留給我最多的是童年的記憶。童年留給我最多的是吃的故事。那還是上世紀的六十年代,生活清苦,所以有關“吃”的記憶最深刻,可是那時稀有的“美味兒”,在現在看來實在算不上什麼;不過現在卻再也吃不出那時的香甜了。

家鄉飯經典散文

我家在魯東南山區,多山嶺薄地,秸稈作物產量低,就適合長地瓜。所以主食也就是地瓜和地瓜幹了。往往是頭天晚飯煮上一鍋,吃剩下的就是第二天的早餐和午飯,晚上再煮一鍋。年復年,日復日……鮮地瓜包括窖藏的吃完後就輪到地瓜幹了……。菜也是很少的,白菜蘿蔔當家,點綴點鹹菜疙瘩。偶爾也會餷一鍋小豆腐,攤一摞秫黍煎餅,有時也會摻上些玉米,因爲秫黍多,玉米少。細面(白麪、小麥粉)除逢年過節外是見不到的。這是好時候,風調雨順的秋後。一個冬天基本上就是這麼吃着,鮮有花樣。最難熬的日子是春天,天一天天見長,囤子裏的地瓜幹、地窖裏的白菜蘿蔔一天天減少,青黃不接。天天掰着指頭數,算算“寒食”快到了吧,俗話叫“巴年盼節”。過節有好吃的,其實,好吃的也就是“單餅卷雞蛋”,沒什麼好說的。到是接下來的五月端午吃的糉子別具風味兒。

一是形狀特別,不是菱形也不是三角形或四角形,而是扁扁的長方形。二是糉葉特別,既不是南方的竹葉,也不是北面的葦葉,是用“槲葉”俗稱“菠蘿葉”的一種樹葉子。這葉子一巴掌寬,兩巴掌長,翠綠色,帶花邊,煮後變成褐色。最稀罕的是槲葉煮後特有的清香:清新、純淨,帶着淡淡的山野的芬芳……。米要用“黍米”,俗稱“黏米、糯米”。取幾片泡好的糉葉,疊在一起,放上泡軟的黏米,富裕的人家還要加入花生、紅棗之類的花樣,包起來成扁的長方形,一片叫“一頁”,兩頁合起來,用稻草綁在一起叫“一對”。擱在大鐵鍋裏,水要沒過糉子,一般的人家都會放上雞蛋一起煮。先大火燒開再小火慢煮。一兩個時辰後,等陣陣清香隨縷縷熱氣嫋嫋升起氤氳在低矮的草屋時,掀開鍋蓋,霎時,那棕香隨蒸氣劈頭蓋臉瀰漫開來,人就沐浴在這清香裏……當然這是現在憶起的,那時首先看到的是滿鍋的糉子和煮成褐色的雞蛋……

端午前後往往都是麥收時節,三夏大忙,“三秋不及一夏忙”,搶收,搶種。靠天吃飯,虎口奪食。農活特多、特急、特累,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季節。因此,後勤供應必須跟上,飯食要調劑好。

一般的人家都會攤上兩摞煎餅,好吃,方便,也能留住,“笥孬”(變質)不了。煎餅因所用糧食及做法兒的不同分幾種。有單純的秫黍煎餅、玉米煎餅、地瓜幹煎餅、麥子煎餅,也有混合的糧麥子煎餅;你也可據自家所有糧食,隨便幾種和在一起,做成雜糧煎餅。糧麥子煎餅是用小米和小麥攤成的煎餅,只有富裕人家才能吃上。麥子煎餅是用鮮麥子加入適量鹽磨成糊“刮”成的,鹹滋滋的,挺勁道,有咬頭,咬一口,滿嘴都是鮮麥香味兒。幹麥子也可磨糊“刮”煎餅,但少了鮮麥香味兒。

做法又分“攤煎餅”又叫“抹煎餅”和“刮煎餅”“軲碌”煎餅。

“攤煎餅”一般用的是秫黍、玉米、小米等糧食的糊,流動性好,攤得快。鮮麥子做煎餅得“刮”,舀一勺“糊”倒“鏊子”上,用木製的“筢子”快速刮平,刮勻。而地瓜幹做煎餅就得“軲碌”,先把地瓜幹上“碾”,碾成面,加水和成團,把麪糰在鏊子上按順序“軲碌”一遍,這就是“軲碌煎餅”。看花容易繡花難,說起來簡單,做煎餅可是個技術活兒,從磨“糊”的粗細到燒鏊子的火候都有針線,有的煎餅薄如紙、香如酥,有的則厚如鞋幫,“囊歪歪”(軟咕噥)的,咬一口,嘴張不開----粘住了!

乾糧做好了,還得有下飯的菜啊。這時節南口(日照石臼所俗稱南口,濰坊的央子港稱北口),的黃尖子魚(即“黃鯽子魚”,也叫“海鯽魚”)下來了。南北口的黃尖子魚是有差別的,南口的通體發黃,油多,香;北口的體青,油少,腥氣。趕集稱上兩斤,洗了,撒上點鹽醃了。把鍋燒熱,“吱啦”倒上剛打的豆油,下蔥花爆香,放上掛好麪糊的黃尖子魚,油“吱吱”地響着,把魚兩面都煎的黃橙橙的,那是撲鼻的香啊。當然,這也就是猴年馬月吃上頓解解饞,就是富裕人家也不會經常吃。

俗話說:家有萬擔不敢就魚吃飯。因爲就魚吃飯多,糧食本來就不夠吃的。多數的日子還是吃鹹菜,有時也會餷上鍋小豆腐,連吃好幾天。餷小豆腐什麼菜都行,但最好吃的還是“黃菜英子”豆腐。“黃菜英子”是去年秋後初冬收穫蘿蔔、辣菜(芥菜)疙瘩時擗下的菜葉子,曬乾收藏一冬了。磨豆子最好的是用常山石打成的磨。常山石質粗、體輕,黃豆磨的碎而非細,質地鬆散,易入味兒。青石磨就差些,青石質細,比重大、沉,磨出來的豆糊細,餷的豆腐黏糊糊的,不利持(不清爽),口感差。有俗諺說:煎餅豆腐粘粥湯,辣菜疙瘩白菜幫,來形容過得滋潤的莊戶日子。現在的“寵物”吃的都比這好,竟是那時鄉鄰們嚮往的理想生活……

有乾糧有菜了,總得有湯吧?湯好說。可以用小米或是“玉豆(chai)子(碾碎的玉米)熬粥;也可用豌豆麪、地瓜面等隨便什麼雜糧面,當然,有細面就更好了,不拉(撥拉)嗗喳湯,開鍋前加上自家菜園剛摘的時令菜蔬,澆上剛剛煉好的豆油,“吱啦”一響,真是香氣沖天啊!

故鄉的飯好像什麼都是“香”的,這“香”縈繞在記憶中,是濃的化不開的故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