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於歲月深處尋尋覓覓散文

散文5.62K

2018年9月22日,過去的一週忙的昏天黑地的,也不知道幹什麼,好像也沒有做出來什麼!原來日子還會這麼過!

於歲月深處尋尋覓覓散文

心情是可以放鬆甚至可以放縱!不信嗎?寄情山水!

今天絕對是好天氣,上一週的陰雨天淨化了所有,也包括心靈。

碧空如洗,山巒如拭。一路向西,我們元氏縣就是半山區縣,出縣城往西,蒼山含翠,一望無際的青紗帳令人賞心悅目,遊目騁懷,身體也放鬆到一種極致。

身心放鬆是一種極致的境界,看什麼都感覺特別新鮮,連空氣都感覺清新了好多。馬上就是中秋了,玉米葉子也有些枯黃,玉米穗子都已是飽滿肥碩。我對於眼前一望無際的景象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途徑高鐵高架橋,火車在頭頂疾馳而過。南水北調渠水波光粼粼,油綠油綠的水在流動着,水位很高,南北蜿蜒曲折,“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如今有多少人在共飲長江水啊!心中不由得感嘆人的偉力了。

我們的目的地是封龍書院。封龍書院有着悠久的歷史。五代時期,書院作爲一種新的教育場所開始出現。據《大清一統志》記載:北宋名相李昉曾在封龍山創設中溪書院和封龍書院,收學徒開講學,首開河北書院教育的先河。北宋,見於史料記載的河北書院有三處,全在封龍山中。一座是封龍書院,在封龍山之陽山腳下,原爲漢代李躬傳道授業解惑之所在,五代李昉創爲書院。書院內原有講堂、讀書窯洞等。院內有兩眼清泉,一曰蒙泉,水清而甜,是書院飲水之源。一曰墨池,又稱洗筆池,池水墨黑,相傳爲古人洗筆之處。另一座書院在龍首峯西,稱西溪書院,“唐隱士姚敬棲遁之所”。宋代藏有九經,張著爲山長,也曾在河北名著一時,後世漸逐漸廢棄,其址大約在北龍池村。我以前來過封龍書院,只是走馬觀花地看過,今日一遊,對它有了更深的瞭解。

我們下車來到山門,這裏的建築依山而建,青磚灰瓦,紅漆塗牆,莊嚴肅穆。

幾個二十多歲的孩子問門口擺攤賣山貨的大爺:請問哪裏出售門票?

我們驕傲地告訴孩子們:封龍山所有景點不收費,不收費!隨便轉隨便玩兒,自己注意安全就好了!

封龍書院以它的虛懷若谷的心胸接納八方來客。

我們今天參加的元氏縣民俗文化研究會書院活動,活動有三項:一、穿漢服習禮儀誦經典。二、迎中秋慶國慶詩文朗誦大賽。三、參觀封龍書院酒製作工藝。

書院中有了不少人,我們一進大門就被我的同學商光耀抓住,搬凳子、擡礦泉水。過三個山門,到達“講堂”,主會場就在這裏了。還有老師在做視頻直播。看得出來,這是一次組織極其嚴密的活動。所有參賽作品抓鬮排名。我們的《月滿中秋情滿園》是第六個節目。

穿漢服習禮儀,也是一個步驟。今年春天,在石家莊樂匯城參加一個活動時,發現人家用封龍書院做了公司,製作了宣傳片在宣講傳統文化。當時心裏憤憤不平,這可是我們的書院啊!今天我們可以仰首挺胸,吟詠詩詞歌賦,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舒坦來。

終於見到張殿林老師,這個耳熟能詳的名字熟悉地不能再熟悉了。張老師一直在招呼這個安排那個。“簽到,簽到!”“報節目,報節目!”“拷背景音樂!”我聽到最多的就是張老師說的話了,真不容易。

穿上漢服彆彆扭扭的,太肥大了。尤其是倆孩子的衣服,乾脆不能走路。一位不知名字的姐姐幫我們三個的衣服整理好了。這衣服還有講究:男的左邊半幅在上,女的右邊半幅在上。腰帶系在後面的.細帶子要打成大蝴蝶結。

漂亮!完美!這個秋日,我們在封龍書院完成一次穿越千年的旅程。這一次的穿越驚豔了時光,我在尋尋覓覓,尋找那穿越時空的古韻。聽:或低沉或昂揚,或抑揚或頓挫,或標準或不標準。每一個漢字都是發自內心的傾吐,每一個漢字都代表着古韻新生,每一個漢字都在演繹着歲月滄桑……

儀式化的活動令人敬仰,傳統文化的知識深入人心。今年石家莊市教科所所給的課題都和傳統文化有關。這些資訊足以告訴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學習和弘揚傳統文化的義務和責任。相信參加這次誦讀活動的人都會有感觸的。

我們很快誦讀完了,仔細聆聽好聲音,朗誦者的水平都很高,幾乎不分伯仲。

在外面的走廊裏,碰上王果風老師,我們一直是微信好友,但是沒有見過面。一見面總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報了名字,才知道彼此。這個秋日裏,因爲相逢,亦是一件樂事!

段秋菊老師,她的朗誦我很是欣賞,而且她的拍攝手法很是專業,我看到她拍攝的過程。那一種姿勢都是敬業的體現。

閒暇之際,仔細觀看書院環境。天空碧藍。一棵苦楝樹,綠綠的果實成團成簇。苦楝是古老的樹種,在我國公元6世紀的《齊民要術》中就有楝樹生長特性及育苗造林的記載,不知道這一棵苦楝樹與這書院是否同齡?藍天之下,薔薇盛開。“人家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儘管秋風蕭瑟,這一片粉紅色雲蒸霞蔚一般依舊絢爛多姿,那一種勃勃生機,令人扼腕嘆息!柿子樹上碩果累累,橙黃色演繹着豐收的喜悅!

感謝組委會的各位老師的辛勤付出,這一次中秋節詩詞朗誦會,在羣山環繞中,在封龍書院中,圓滿結束!回到家中,孩子們還在談論這次朗誦會,翻看自己的照片。唯美的秋日裏留下難以忘懷的吟記。我在尋尋覓覓的,不是就是這些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