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聲聲慢·尋尋覓覓》讀後感

讀後感2.96W

一代詞宗李清照,出生在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山東省章丘市明水鎮的一個詩書官宦家庭。父親李格非精通儒家經典,勤於著述,頗多文學作品,名列“蘇門後四學士”之一。在朝爲官,爲人清正廉潔,剛直不阿。母親王氏也是官宦世家出身,有很好的文學修養,“亦善文”。受家庭環境和父母的薰陶,使得李清照在十五六歲的年紀就已經顯示出過人的藝術才華、深厚的文史功底和深遠的政治見識。

《聲聲慢·尋尋覓覓》讀後感

少女時代的她無憂無慮,活潑快樂:“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沒有小家碧玉的扭捏作態,自小有着大家閨秀的風範,經常與當代一流的文學家唱和詩詞。

李清照與當時爲太學生的趙明誠,兩情相悅,婚後甜蜜幸福。丈夫趙明誠喜歡收集文物古玩,有較好的文學功底,。兩人典衣購文,分茶品玩,賦詩添詞,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使得李清照前期的作品清新柔美,情意綿綿。而與丈夫兩地相思的詞作尤爲動人:“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靖康之變後,四十多歲的李清照飽嘗了喪夫之痛,戰亂之苦,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而選擇再嫁更是超脫當時世俗的驚異之舉,經歷婚變後的李清照寄於弟弟李迒籬下,無兒無女的.她孤獨悽苦的走完了後半生。一個女人經歷了從幸福的天堂到經歷人間無數慘痛的歷練,使得她的作品不同凡響。其中,在述說個人不幸的同時也看到了那個時代的縮影,把個人的情感賦予時代的洪潮之中,這就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的成就所在,其時還寫了不少悲壯的愛國詩詞:“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聲聲慢尋尋覓覓》是她晚年的代表作: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尋尋覓覓”,是作者一人在房間魂不守舍,好似要尋找什麼,又不知道要找的是什麼,這種孤獨悵然若失的感覺,透過這一尋覓的動作充分表達出來,而失去丈夫又年老體衰的她,怎不是一種“冷冷清清”的境況,滿屋子空空,無從尋覓,可還是尋覓,漸而把尋在手中的只是一種“悽悽慘慘慼戚”的心情。無兒無女寄人籬下的她,品味着一種淒涼的心境,這七組疊字劈頭蓋來,一下子將讀者的心緊緊抓住了。疊字的運用更好的抒發了一種愁苦的心情。

在這樣一種壞心情下,偏偏又趕上這“乍暖還寒”的暮秋時節,冷暖天氣的交錯,怎樣才能平息起伏的心緒,“三杯兩盞淡酒”卻怎擋得住“晚來風急”,陣陣寒風從心底生髮出來。望眼窗外南飛的大雁,便想起自己自北而南的遷徙流浪生活,而故鄉淪陷在金人之手,有家不能回,平添了一段愁緒,那大雁卻是舊時相識的,它從我那家鄉而來,可家鄉卻再也回不去了。

送別大雁,俯視腳下,“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曾經開在枝頭絢麗多姿的花兒,如今勞損了,誰還會珍愛地把它戴在髮髻上呢?影射我這一孤苦老太婆,就像這飄零的落花,再無人欣賞了,又有誰聽我的敘說,只有喃喃自語罷了。

就這樣孤單的“守着窗兒”,捱着時光,要多久天才能黑下來呀?好不容易熬到黃昏,卻一陣小雨敲打着梧桐葉子,一滴一滴,好似眼淚,滴到人們的心裏去了。

悵然若失的尋覓,冷清的房間,悽慘的內心,冷暖交錯的天氣,黃昏時候的風寒,還有滿地堆積的黃花,舊時相識的大雁,以及點滴的梧桐雨,這些難道用一個“愁”字能說的清楚嗎?

詞中每一句話似乎都是非常的尋常,通俗易懂,卻又好像並不尋常,似乎經過千錘百煉,這就是李清照藝術上的一個顯著特點,也是她卓越藝術成就、天才創造力的集中體現。

在這首詞中透過日常生活的細節表現內心世界;用了平常通俗的生活化的語言表現細微的情感變化;詞的內容、語言雖然很有尋常的生活氣息,但是一經寫出,卻有了一種淡雅的審美境界了。

這首《聲聲慢尋尋覓覓》集中體現了李清照的藝術特色,不愧爲《漱玉詞》的壓軸之作,代表了李清照晚年的最高藝術成就。

李清照的詞格調高雅清麗,情感濃烈真摯,個性鮮明突出,語言通俗清新,她善於藉助日常細膩的生活細節,傳達複雜的微妙的內心情感,善於汲取琢練新鮮活潑的民間口語、俚語,形成曉暢雅緻的語言風格,讀之令人回味無窮,她的詞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自成一家,被稱爲易安體,李清照因此成爲一代“婉約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