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對聯

父親的對聯經典散文

對聯3.27W

從我記事起,一到過年,我家堂屋的中柱上都會帖上這樣一副對聯:

父親的對聯經典散文

做人無他,宜忠宜孝須宜忍;

持家有道,在耕在讀還在勤。

這是按照父親的要求寫的。開始是父親寫,我讀書會寫字後就一直是我寫。每年過年都是這樣寫這樣帖的,直到現在。我記得唯獨有一年,應該是1990年吧,改成“耕讀乃立家大本,忠孝是治國良方”,之後又書歸正傳,恢復原樣。我們幾兄妹笑稱這是父親的對聯,千年不改,萬年不變。爲此,在2007年我搬家到新縣城後,每到過年習慣成自然地依然這樣寫這樣帖,父親看到後眼神很是欣慰。他因爲身體不好從去年來與我長坐後,一直想找個書法家把這副對聯寫出來裝裱掛在客廳,可到現在我還未能幫他實現這個願望,心裏很是慚愧。

對於這副對聯的出處,我不知道是父親編撰的還是從哪兒來的,也沒有刻意問過父親。只知道父親用自己的一舉一動的身體力行着他的對聯。

父親非常的勤勞,這是寨子出了名的。因爲歷史的原因,父親沒有讀過幾天的書,讀到初二就被迫輟學回家務農了。從十一二歲開始犁田,只到今年因病才停止下田。在他能夠勞作的時間裏,我清楚地記得,他常常是起五更睡半夜,永遠有做不完的農活,從來看見他沒有放空一下。我還在家鄉讀書的時候,每天早上,我起牀時,他已經

割得一挑牛草到家了;而晚上,則從來是拖着疲憊不堪的'身體“戴月荷鋤歸”。乾旱的時節,如晚上下雨,他就會連夜犁田,只到第二天才彷彿落湯雞的回家。正是因爲父親的勞苦,我們幾姊妹纔能有今天的幸福。

去年父親做了冠心病的手術,醫生交代他千萬不要幹活了,他不置可否。父親是遠近聞名的木匠師傅,病剛好一點,又出門給別人起房造屋,怎麼勸都不聽,說是難得別人的信任。出去幾個月回來,看見田裏到處是石頭,便又去“挑方”(清理田地裏的石頭),終於舊病復發,重新入院治療。至此,在子女的嚴厲“威脅”之下,才放下他勤勞的雙手。

因爲歷史的原因,父親沒有讀過幾天的書,讀到初二就被迫輟學回家務農了。但父親特別愛讀書,即使是在最困難的年歲裏,只要是能夠找到的有文字的東西,他都愛不釋手。他最愛看歷史演義,如《三國演義》《精忠嶽傳》等,看了一遍又一遍,對裏面的故事瞭如指掌。之後,便說給我們聽。他很喜歡裏面的忠義人物,並要求我們向諸如岳飛、諸葛亮等忠義之士學習,所以我出生後他給我取的名中有一個“亮”字。

父親對子女的教育非常的嚴格。我家每年大年三十都要“守歲”,用父親的話來說就是“陪年”。這天晚上,他要求子女全都圍坐在火爐邊,聽他上“政治課”。課程的內容主要有“家庭歷史”、“年終總結”、“來年展望”和“家庭教育”。弟弟性子躁,始終聽不了多久,一會兒就設法逃之夭夭,讓父親很是憤怒和無奈。弟弟至今一事無成,

便成爲了父親教育孫子的反面教材,用父親的話來說叫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父親的家庭教育的教材除了歷史故事外,主要就是《增廣賢文》和他的對聯。大年三十夜誦讀《增廣賢文》是鐵定的課程,他還要我們背下來,所以我至今還基本能夠背誦《增廣賢文》,爲人處事上我很多時候還參照執行,對我的成長有太多的影響。

父親善“忍”,常常教育我們與人爲善。他經常講“六尺巷”的故事給我們聽。說明朝的張居正做宰相後,家裏人與鄰居爲一堵牆發生了爭執,寫信要張居正來解決。張居正回信說:“千里修書只爲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接到信後,家人鄰居羞愧不已,各讓三尺,終成今天之“六尺巷”。父親常用這個故事教育我們,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自己也努力做到禮讓三謙,與人爲善。

爺爺奶奶去世得早,父親自認沒有盡到孝的義務,於是把對長輩的孝轉化爲對子女的愛。爲了子女能夠有一個好的前途,他竭盡全力供應我們讀書,用他的話來說,叫做砸鍋賣鐵也要盤。我們幾個子女有三個考上工作,這讓他無比高興。

比山高,比海深,這句話絕對不能表達父親對我們的愛。反正我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父親對我們的愛的。2008年凝凍,縣城停電停水,交通中斷,生活物資匱乏,連取暖的東西都沒有。這時候,父親首先考慮的是我們。他冒着風雪上山燒炭,然後用揹簍揹着數五六十斤的炭,徒步30多裏,沿着高速公路,穿隧道,過冰橋送到縣城。看着父親頭頂霜花,臉湛汗水,佝僂着身子揹着揹簍疲憊不堪的出現

在我在縣城的房子門前,我霎時淚眼朦朧,內心苦澀無比。父親啊,我怎麼才能報答你的恩情。

父親就是這樣用自己的一舉一動的身體力行着他的對聯,感染着子女。父親的教育讓我們做子女的永遠受益。作爲高度概括父親的教育內涵的父親的對聯,我將永遠銘記。

標籤:父親 對聯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