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推薦】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0字合集六篇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0字 篇1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早上,聽到奶奶嘴裏唸叨着這首歌兒,讓我想起了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習慣。

【推薦】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0字合集六篇

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要插艾枝。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楣中央或隨身帶着,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更得吃糉子。糉子的傳統形式爲三角形,一般根據裏頭包的東西而命名。其中,摻紅棗兒的最多。摻紅棗兒的叫棗糉,棗糉諧音爲“早中”,所以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風俗習慣。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村民百姓划船追趕。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屈原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0字 篇2

我最喜歡吃的水果是桃子,桃子是圓型的,很象網球。它的顏色是黃色的`,他的頭上有一點紅,它的果肉是白色的。

端午節那天,媽媽告訴我:以前只有過夏天的時候纔可以吃到桃子,現在科學發達了,吃桃子的時間也提前了。

媽媽還說:桃子代表長壽的意思,有老人過生日的時候就做一些壽桃送給他們,祝他們健康長壽。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0字 篇3

說到端午節,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節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節、賽詩節、重五節等等。

端午節有很多風俗,似吃糉子、賽龍舟、戴五絲線、吃“五黃”等。

說到糉子,我可是很喜歡。我見到的糉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糉,一種是竹筒糉。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裏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聽家長說,端午節還有一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後,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屍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糉子,引開魚蝦。

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一直把賽龍船、吃糉子的習俗延續到今天。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0字 篇4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糉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餘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0字 篇5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爲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爲卯,順次至五月爲午,因此稱五月爲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爲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爲“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爲了壓邪。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0字 篇6

端午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姥姥家,和姥姥一起過端午節,這次我知道了很多端午節的習俗。

清早,我一起牀就看見窗臺上擺滿了艾蒿草,原來是姥姥起早從山上採來的。姥姥揪幾片艾蒿草的葉子,把它放在洗臉盆裏,讓我用這個水洗臉,姥姥說:“用這樣的水洗臉,以後可以不被蚊子叮。”吃早飯的時候,姥姥煮了很多雞蛋,其中有幾個特別的雞蛋,上面畫着一道紅線,姥姥說:“帶紅線的是五月初一下的雞蛋,吃了這些雞蛋,一年肚子不會疼。”

姥姥還告訴了我端午節的其他一些習俗,比如吃糉子、掛葫蘆——端午節的習俗可真有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