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精選民族傳統作文三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民族傳統作文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民族傳統作文三篇

民族傳統作文 篇1

相傳春秋時期,有一個叫穎考叔的小官去見鄭莊公。鄭莊公賞賜他飯食,他把肉片放在一邊不捨得吃。莊公很奇怪,穎考叔說:“我的老母親從來沒吃過這麼美味的肉食,請允許我拿回來孝敬我的母親。”莊公聽後十分感動。

其實,諸如此類的傳統還有很多,《詩經》裏面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還有婦孺皆知的“孔融讓梨”等。由此可見,我們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孝”的傳統,而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敬長輩的傳統。俗話說:“百善孝爲先”,一個人如果都不孝順他自己的父母,我們還能指望他幹什麼?我想問問你們,你們有在父母回家的時候爲父母遞上一杯解渴的茶水嗎?你們有對他們說一句:“我愛您!您辛苦了!”答案不言而喻。

爲什麼會是這樣,原因我也思索過。大概是因爲現在生活條件變好了,父母都把子女視爲掌上明珠,捨不得讓孩子受一點苦。久而久之,孩子就認爲這樣是理所應當,不值一提。或者有的家庭,父母對自己的長輩也不孝順,孩子在這種家庭的氛圍下耳濡目染,也就不知道“孝”怎麼寫了。所以父母也同樣也應該成爲孩子的榜樣,督促他們體會“孝”的內涵。我們也要了解美好生活來之不易,父母對我的付出。時刻記住“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思。”

那麼,孝順的人有麼?還是一定的,記得一次我就看到這樣的一則新聞寫道,有幾位學生因爲家境貧寒,父母有生病,他們就一邊照顧父母,一邊上學。這種精神就值得我們學習的。有小見大,孝順父母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而不孝順的人,只會被人們譴責。

美好的品德還有一層底線——“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將心比心。你可以不同情別人。在這些基礎上,人們擁有一些更上一層樓的美德。小則“贈人玫瑰”。如:爲貧困的學子捐款,給遭受災難困難的同胞送去慰問,拾到物品還給失主,爲受傷的小動物包紮傷口,大則“精忠報國”,從古到今,有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鄭成功收復失地;岳飛“還我河山”還有林則徐的虎門銷煙;一個小女孩“請升上中國國旗”。

對這種擁有美好品德的人,我認爲有一個最優秀的代表——雷鋒。他善良、好學、勇敢、有毅力、勤勞??最後悲壯的在22歲的花樣年華爲了救兩個溺水的小女孩而被河水沖走?? 總而言之,擁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中華民族有許多數之不盡的美德,但同時也存在許多不良現象。我希望人們可以改掉那些陋習,弘揚中華民族的美德。美德是一副五彩的圖畫,它的顏色是光芒耀眼的,美德是一首歌,流淌在我們的心裏,它能激勵中華兒女努力拼搏。

民族傳統作文 篇2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博大精深。在古代人們堂堂正正的傳統,而現在的人們卻沒有正當,殘酷的顯示說明,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隨着時間的消逝而消失!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豐富而深刻。它有“憂國憂民,爲民請命”的愛國精神;它有“默默奉獻,不可索取”的高尚境界;它有“力克萬難,振興中華”的堅定信念;它有“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道德規範;它有“立志勤學,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它有“見利思義,助人爲樂”的高尚情操;……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千百年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中國人崇尚的家庭倫理準則。黃香,東漢人,自幼喪母,便把對母親的'愛全傾注到了父親身上。長大後,他任職的地方鬧饑荒,黃香拿出自己的錢和糧食來救濟這些災民,人們都稱他爲“天下無雙,江夏黃香”!《孝經》也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有一次讀報紙,看到了“小月月事件”,當時小月月在一條寬敞的大路上玩,忽然來了一輛大貨車,向小月月撲面而來,將小月月撞倒在地,當時小月月身邊有許多人,但他們都視而不見,至於肇事者,也沒有停車,猛踩油門揚長而去。這時,有一個人要去將小月月抱起來,誰知有人說:“當心被賴着!”這人一想也是,便馬上離開了。半小時後的小月月已經奄奄一息,。有一位婦女奮不顧身的去救小月月。到了醫院後,小月月半路已死,中華民族的美德在那裏?!現在,人們已經把這件事清拋之腦後,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隨時間的流逝而流失!!!

民族傳統作文 篇3

我們的中國還有很多傳統文化,我就給你們講一講吃糉子,賽龍舟吧!

屈原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他在十幾歲的時候就當上了楚王最喜歡的大臣,幾個奸臣看到楚王這麼喜歡他想出一個計策。他們天天都圍在楚王的身邊,說了幾句甜言蜜語就把楚王“迷”得昏天地轉。

楚王聽了奸臣的勸說下,把屈原放回他自己的家鄉。在回鄉的途中,屈原聽說家鄉被敵人滅掉了,百姓生不如死,於是就跳進了汩羅江裏面。

百姓們聽到屈原死了後,急忙划船到汩羅江撈屈原的屍體,百姓們把糉子包好扔進汩羅江裏面,不讓魚兒吃屈原的屍體。

屈原跳進汩羅江裏的日子正好是農曆五月初五,因此端午節吃糉子和賽龍舟就傳下來了。一直傳到了現在。

標籤:三篇 精選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