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隨筆

小學班主任隨筆

隨筆9.18K

班主任工作是學校德育工作的支柱,班主任素質的高低是決定學校德育工作成效優劣的關鍵。下面是小學班主任隨筆的內容,歡迎閱讀!

小學班主任隨筆

小學班主任隨筆篇一

班主任的工作是千頭萬緒的,它面對的是幾十顆純真、無瑕的心靈,面對的是幾十個複雜多變的內心世界。班主任如何才能深入學生,瞭解學生,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和生活的情況呢?我覺得班主任要擺正自己的身份,隨機應變,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徵,有的放矢,對症下藥。

一、慈母的角色——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而愛難看的孩子纔是真正的愛。正如母親不會因爲孩子的美醜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樣,作爲教師,雖然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他們的家庭環境、先天素質與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視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熱愛每一個學生。教師的愛應該是一種博愛,愛自己的每一位學生,關心他們的身體,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學習,關心他們的思想。誰都知道,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擬的,一句鼓勵,可以讓學生感到無比的激動和自豪。天下的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同樣老師也應該讓學生看到自己點滴的進步,體驗進步成長的快樂,增強繼續進步的信心。教師要像母親一樣容忍孩子一次次地“舊病復發”,要像母親一樣善於發現孩子們的長處,充分肯定他的點滴進步,對他們的長處要“小題大做、無限誇張”,永遠不說“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嗇地說:“嗨,你真棒”。讓孩子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決不能因爲一點過失而讓孩子在指責聲中自卑地擡不起頭來。對於所謂的“差生”,更要給一點偏愛,傾注愛心、熱情和期望,對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在他們身上就會產生“羅森塔爾效應”。

二、嚴父的角色——教師愛學生,不是姑息遷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愛。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溺愛,在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感情,關心學生進步與成長,扶植他們正當的興趣和專長的同時,也要嚴格要求他們。因爲嚴格要求學生也是對他們的一種尊重。學生犯了錯誤時,該批評的就要批評,該處理的也一定要處理,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只有獎懲得當,才能在班級中形成一個良好的,積極向上的輿論導向。

三、朋友的角色——用心靈去贏得心靈,用愛去交換愛。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來和孩子保持一樣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動地創造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剖析、關愛孩子,爲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間的平等,更應是教育者和孩子間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間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教育的基礎。在教育學生時,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在融洽的師生情感中,學生纔會把班主任的批評看作是對自己的愛護,把班主任的表揚看作是對自己的鼓勵,從而引起情感的共鳴,自覺把道德要求和行爲規範轉化爲自己的心理定勢和良好的習慣,收到“親其師,信其道,受其術”的效果。教師不要老是擺着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來威懾學生,以維護自己“神聖”的地位。教師要用真誠的情感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富於同情心,就會受到學生的愛戴,就能溝通師生之間的.心靈,學生就會親近班主任,從而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信任的橋樑。

四、法官的角色——公平與公正。對於教師而言,我們的工作對象很特殊,他們是一羣天真善良的孩子,他們已經開始用自己稚嫩的心靈去體會和衡量這個世界,他們有着各自的判斷是非的標準,在孩子的眼中,教師是成人社會的代表,更是社會公正的代表、社會公平的化身。這就要求教師在其職業領域內,所有的職業表現都要體現社會的正義、社會的良知。班主任是和學生接觸最多的,學生的評語,三好生等各種榮譽的評選,甚至於平時的一次小小的表揚,都會看在每個孩子的眼裏,記在每個孩子的心裏,影響着孩子們對於是非善惡的判斷和理解。因此, 班主任 老師的教育公正就更爲重要,一定要熱愛、尊重、信任每一個學生,在自己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建立公正、民主、平等的氛圍。

五、學生的表率——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不要以爲只有你們在同孩子談話、教訓他、命令他的時候纔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在教育兒童他們怎樣穿戴,怎樣對待朋友和敵人,怎樣笑,……這一切對兒童有重要意義”。可見,班主任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做到。身教重於言教,教師對學生講十次道理所產生的正面影響也抵不上一次反面行爲對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來的大。如果要求學生不亂插嘴,那教師就不應粗暴地打斷學生的話;要求學生跑步不戴圍巾,那教師在跑步時又怎麼能任憑圍巾飄揚在自己的胸前呢?要求學生隨手撿起地上的廢紙,難道教師就不能也彎彎腰嗎?如果每個班主任都有一股“讓全班學生向我看齊的勇氣”,那麼“身正爲範”就真正得以體現了。

總之,班主任面對的是幾十個性格各異的學生,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與引導,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去摸索、去探討。我想,只要懷着一顆愛心,一種責任感,有科學的管理和教育方法,就一定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小學班主任隨筆篇二

常言道:“欲曉之以理,須先動人以情”。這句話道出了情感與教育的關係。這句話讓我感受很深。班主任只有對學生傾注真誠的師愛,學生纔會“親其師而信其道”,自覺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誨,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在這種孕育情感的氛圍中取得進步,,體驗收穫,,體驗快樂。

一、學生幫我反思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手裏,即所謂高懸鞭策自警”。其實我在做班主任時內心經常會受到學生的挑戰,曾經有失去自控的時候,,也有過發火發怒,變得暴躁的時候。現在回想起來,這樣做不僅對工作有損無益,有損於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形象,而且還會加深老師和同學之間的誤會和代溝。我陷入了沉思中,開始反思自己的言行,特別是對待個別行爲偏差生,更是好用貫有的思維定勢來判斷和處理問題。發生在嚴駿同學身上的事情就是一個例子。一天中午休息時間,,嚴駿與一位同學發生肢體衝突,得知消息,我迅速趕到教室,不分青紅皁白地批評嚴駿:你平時學習不認真,上課說小話,現在發展到打架。他還想爭辯什麼,我很武斷地打斷他說:“還要狡辯?你總是班級的麻煩製造者,先到辦公室再說”。後來,從與嚴駿的談話中和其他同學處得知了事情的真相:那一位同學亂垃圾,沒有扔進垃圾箱,嚴駿讓他撿起,那位同學卻說嚴駿多管閒事,並辱罵嚴駿,纔有後面的衝突。我的心裏受到很大的震動,這事確實不是嚴駿引起的,那位同學應該負主要責任,嚴駿是在維護班級的紀律(班級規定扔垃圾,必須在下課時間扔進垃圾箱),那我怎麼辦呢?我陷入了沉思,最後我決定在全班同學面前向嚴駿道歉,並且表揚了他。同學們的掌聲讓我感動,他們幫我反思,促我進步。作爲教師應該做一個有錯就改的快樂思想者,從學生中感悟自己的得失,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要用心去發現他們特別是行爲偏差學生的點滴進步,抓住有效的教育機會,教育他們不斷進步。自己遇事也要冷靜,真是應驗了“急事緩辦,緩事急辦”這句話啊!

二、走進學生心靈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班級的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對每個學生要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別是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張磊同學成績不錯,就是性格太內心,不愛說話,與同學交流少,在班裏顯得很孤單;在老師面前也是有上句沒下句的,我幾次都想主動找他解決問題,但一直都沒有遇到好的機會。一次,我們班的同學在食堂包餛飩聚餐,我把學生分成四組,分組包,分組煮,分組吃。輪到張磊盛餛飩時,由於食堂地面溼滑,湯水灑出燙了手,結果氣得他把餛飩全部倒掉揚長而去,學生告訴我後,讓我覺得有點不可思議,怎麼會這樣呢?我意識到他不僅性格內向,而且偏激,容易出現更爲嚴重的事故,再聯想到媒體介紹的一些案例,感到有些害怕。我趕緊把他找到辦公室,讓他坐下,漫漫說出當時的具體情況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後果,講得我嘴巴都快乾了,最後,他終於表態說:“我以後會多和同學交流的,遇事也會冷靜的”。但我仍不放心,以後再出現偏激的事怎麼辦呢?一定要一勞永逸地解決他的問題。我除了注意觀察他,抽空和他談心外,還讓班級幾個比較開朗的同學成立幫教小組,帶他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如果他遇到難事,幫教小組的同學會幫他出謀劃策,幫他解決問題。漸漸地他變得樂意和班級同學交往了,有事也願意和我交流了,人也變得樂觀了許多。在一次家長會上,他的母親提到他的變化時,對我表示非常感謝。一天,我在辦公桌上發現他的一張留條,上面寫到:“謝謝您,我的老師!”看完後,我欣慰地笑了。

班級工作千頭萬緒,但班主任老師只要用“愛”這根針就能把它們串起。教育學生,只有走進學生的心靈,瞭解他們,理解他們並給予他們更多的愛心,和學生成爲知心朋友,就能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目的,就會收穫更多的成功和喜悅。

小學班主任隨筆篇三

曾經看到這樣一篇文章,一個因調皮而在國內諸多小學都無法繼續學下去的孩子,到了國外,不到一個月在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原因是他的俄羅斯班主任給他的月評語是:我以人格擔保,這孩子將來必有大出息!

“我以人格擔保……”,一句令我們國內衆多教育者都醍醐灌頂的一句話,同時也挽救了一個對學習毫無興趣的孩子,當然也可能因此而改變他的一生。

我們教育者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和對孩子的肯定。今天聽辦公室一位老師談到:一位從來不認真學習的同學滿眼放光、非常認真的聽了一節物理課。究其原因僅僅是這位老師在他昨天的作業上寫了一個大大的“GOOD!”

其實,我們的孩子是很容易滿足的,由於現在的教育唯“成績至上”,已經使教育變成越來越沒有“人性”的教育,把學生當成了被教育的機器,一種沒有感情,只知道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但學生是活生生的人啊!

越來越多的老師,往往用挑剔的眼光來看待現在的學生,把自己當成醫生,把學生當成病人,認爲凡是來到自己眼前的都是“有毛病、有問題”的。教師演變成一個專門找學生“毛病”的職業,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對待少部分同學的錯誤上,而對大批孩子的優點和值得表揚的地方都置之不理。

經常有老師提到,現在的孩子和以前不能比了,不聽話、不懂事、不想學習、容易受外界誘惑……。那麼我們反思一下自己這些年有沒有許多變化呢!剛走向工作崗位時的一腔熱血現在還剩下幾許?社會在不停地變、我們所用的教材也年年在變,我們所面對的孩子不變纔怪呢?

還曾經看到一篇“不傷牛心”的好文章:皇帝微服私訪過程中,在田裏遇到一個農人正駕着黃、黑兩頭牛耕地,皇帝極有興致地問:“你的這兩頭牛,哪一頭表現得更賣力一些?”誰知連問三次,農人竟然不吱聲。皇帝非常掃興,卻不便發作。農人將一趟地耕完後,將牛拴好,走過來將皇帝領出很遠,才貼在他耳邊小聲說:“那頭黑牛要更賣力一些。”皇帝不解地問:“爲什麼要如此答話?”農人說:“牛懂人語,要是讓黃牛聽到我對它的評說,它豈不是要傷心嗎?”農人對牛做評價時,都要考慮到牛的“自尊”。我們教育者對學生評價,是不是也要有這種顧忌呢?

有許多學生對學習的極大興趣,就是我們教育者在不經意間給予打擊。我們要慢慢學會允許學生犯錯誤、要允許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要對他們給予足夠的寬容,寬容在孩子們心裏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