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會動的》教案與心得設計

教學目標

《會動的》教案與心得設計

1.認識紙張的可塑性,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2.學習會動的的特點及製作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透過不同的渠道探究會動的的特點及製作方法。

教學難點:探究紙彈資的製作方法。

教具準備:紙彈簧對比教具、一個、紙彈簧作品若干、紙彈簧玩具一個、紙條若干、剪刀、膠水、雙面改、手工紙。

學具準備:瓶蓋一個、紙條兩條、手工紙、剪刀、膠水、雙面改、彩色水筆。

教學過程:

一、匯入並揭示課題

1.觀察的變化(捏住後鬆開彈起),發現的特點(會伸縮、會搖晃)。

2.問題討論:會動的部分在哪裏?它像什麼?給它起個名稱(紙彈簧)。

二、探究如何製作紙彈簧

教師發給同桌一個兩頭一樣大小的白色紙彈簧。)

1.感受紙彈簧的.彈性及活動的特點(搖一搖、捏一捏)。

2.同桌透過觀察或拆開老師發給的紙彈安,探究紙彈簧的製作方法並嘗試製作。

3.請個別的製作成功的學生介紹紙彈簧的製作方法。(學生互相幫助)

三、進一步探究製作

1.對比觀察自己製作的彩色紙彈簧和老師發給的紙彈簧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彩色紙彈簧一頭大一頭小,白色紙彈簧兩頭一樣大)

2.爲什麼製作的紙彈簧需要一頭大一頭小?自學課本找原因並添加的頭及胳膊(提醒學生添加部分如何講究技巧才能做得又快又好)(學生互相幫助)。

四、欣賞同學的作品

完成作品的學生將自己的拿到臺上展示。

五、延伸

1.會動的紙玩具哪幾個部分用紙彈簧製作?

2.紙彈簧還可以作成其他造型嗎?欣賞其他紙彈簧造型作品:龍、小貓、毛毛蟲、小蛇、小鹿,認識紙張的可塑性。

3.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彈簧?(手電筒、自動筆、彈簧秤、牀墊、沙發)

六、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會什麼,你怎麼學,向誰學?製作的方法很多種,學習方法也很多種。

課後筆記:

教師的思考:

1,如何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製作,在做中學,在做中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2.讓學生了解學習方式的多樣性。

具體做法:

1.每兩個學生髮給一個紙彈簧,在拆中觀察發現紙彈簧的製作方法。引導同桌一起探究、向自己的同伴學習、互相幫助。

2.教學生學會看書上的步驟圖,讓學生透過自學,學習紙彈簧的製作方法。

情況記錄:

1.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高,看得出學生已感受到活動的樂趣。大部分學生能透過“小老師”──白色紙彈簧學會紙彈簧的折法。聰明的同學能很快總結出摺紙彈簧的學習方法:“我們可以將紙彈簧拆開看看是怎麼做的,只要拆一小段就能學會。”

2.教學氛圍較爲輕鬆活潑,許多學生能互相幫助,如有的小朋友不僅自己學得快,還爲全班同學作示範,而且樂於幫助他人。

3.學生自學的腦袋和胳膊的添加,許多學生並不完全根據書上的步驟圖製作而有自己的創新。如安裝腦袋的方法有三種以上,有的學生還給加兩條腿,有的有兩個腦袋。可以看出學生透過看書上的步驟圖學會了基本製作方法並且有自己的創新。

4.課的延伸部分不僅讓學生欣賞到不同的紙彈簧作品,同時讓學生明白紙彈簧作爲摺紙的基本方法還可以進行不斷地變化和創造。如:當老師問學生紙彈簧還可以做成別的造型嗎?就有同學說什麼都可以做。的確,只要動動腦筋還可以創造出許多不同的作品。

本課的收穫:

1.本課的問題比較集中在紙彈簧的折法上,適合讓學生透過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獲得新的知識與技能。

2.開放式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獲得的不僅是某種知識與技能。在學生之間的互動,師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學生與書本的交流中不僅鍛鍊了交往的能力,同時讓學生了解到學習的途徑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來自於教師、學生、書本,甚至是作品本身(如紙彈簧),因此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發展。學生在解決問題和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態度、情感價值觀也得到發展。

標籤:教案 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