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範文

我們透過工作和學習,要學會對自己作出心得和體會,這樣才能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以下是小編爲您整理的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範文,歡迎閱讀!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範文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範文一

李嵐清副總理曾提出:“我們的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全民族的系質”。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仍然是課堂,那麼課堂上如何圍繞這個偉大的目標呢?

我認爲關鍵還是在教師。因爲課堂教學的過程是一個師生雙向交流的過程,教師在這項活動中是起主導作用的;學習的過程又是學生大腦的認知過程,而學生參加活動的態度和領悟程度不同,效果也不一樣,那麼能否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變被動接受爲主動探求呢?那就得看老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發揮如何了。

素質教育不僅僅要求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方面的力,發展智力,這也是每一位教師追求的教學的理想境界。鑑於以上的認識,我在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設計上作了一些嘗試,爲學生積極思維,生動活潑地學習創造條件。

一、注意教學設計的目的性

在教學中,首先應明確課堂教學的目標。教學設計就是達到這個目標的途徑、方法。講究教學過程設計就是要尋找達到這個目標的最佳方案,便於集中精力解決主要問題,克服講課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例如講讀課文就應多設計些讓學生討論、思考、分析的教學方案,而複習課就應在強化訓練、鞏因此知識,運用知識等方面作出設計等。

二、注意教學設計的實踐性

課堂教學要避免教師一言堂,就必須讓學生多實踐、動手、動口、動腦。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不同層次,多方要求的練習,使學生在不同的課堂練習中逐步體會、感悟,從而達到培養能力的目的。特別難度較大的知識點,更應讓學生多練習實踐,如課文中的“語法知識”、“偏正語法”木語概念多,篇幅雖短,但學生不易掌握,老師則可以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一系列練習,便於學生掌握:先看書,劃出要點,再模仿課文短語示例,讓學生大量舉例。其次,讓學生標出詞性,尋找其中的規律。然後再引導學生區別定語和狀語。透過一系列練習,學生很快明白偏正短語:一偏一正;偏在前,正在後,名詞前面是定語,動、形前面是狀語,定語組成有形、名、代、量,狀語組成是形容詞和副詞兩種,最後讓學生再看書理解,完成課後練習,效果則較好。

三、注意教學設計的`連續性

傳授文化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逐步培養,整體訓練,長期堅持,才能最終達到。因此在知識技能的養成方面,教學設計必須堅持連續性,不能操之過急。如:給文章作批註,劃分段落層次,寫讀書提要,歸納單元知識,按脈絡背育課文等都應當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反堅持,教給學生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纔能有所見效。

四、注意教學設計的啓發牲

課堂教學設計還應注意啓發學生思考,讓他們學得透、學得活。如詞語“前仆後繼”,又有人認爲是“前赴後繼”開始同學們爭休。老師就不能直接說出答案,如有意引導他們討論區別“僕”與“赴”二字,再結合詞語整體理解就很清楚了。諸如此類,教師在教學中要隨機應變,積極啓發學生思考辯析。不要怕耽誤時間,更不要越詛代扈。長期堅持,學生在這類辯析中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了。

五、注意教學設計的興趣性

有時發現老師按苦心準備的教案上課,並沒有激起學生的舉學生反映冷淡,以後備課就注意,特另"是對一些比較枯燥的知識學習,就可以穿插設計一些競賽,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集體主義觀念,積極熱情地學習。

在教學實踐中,我認識到要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素質,關鍵在於牢固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這樣纔會努力鑽研教材,瞭解學情,精心設計,如果每位教師都能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追求教學藝術的最佳境界,那麼這將是開闢了語文教學的新天地。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範文二

近日,在新師大小語國培班,我有幸聆聽了王榮生教授作的關於《閱讀教學設計的要訣》的專題講座,頗受啓發。自己覺得對日常的閱讀教課堂學有很大的促進和引領作用。

一、準確認識閱讀教學的基本路徑

閱讀教學,語文教師是學生與課文的媒介,研讀課文,包括以下內容:

1、文字最要緊的是在什麼地方?文字的關鍵點在哪裏?

2、如果發現文字的關鍵點,用怎樣的閱讀方法才能獲得與課文作者相一致的理解、感受。

二、怎樣解決閱讀教學教什麼的問題

1、依據文字體式確定

閱讀,就是對某種特定體式文章的閱讀,對具體作品的閱讀活動。在閱讀教學環節我們首先要確定教學內容。不同的文字體式,教學的方法,教學點的確定,如何突破教學點也就不同。

2、根據學生學情選擇教學內容

按照王教授的觀點,選擇一篇課文的教學內容,從學生的角度講,可以歸納爲以下三句話:學生不喜歡的,使他喜歡。學生讀不懂的,使他讀懂。學生讀不好的,使他讀好。語文教師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主要取決於對學情精準而全面的分析。吃透學情,並不是指對學生的情況泛泛而論,而是要結合每一篇具體的課文,去探測學生的學習經驗。閱讀教學的內容,就是老師在備課時根據教材和學情確定的教學點在教學時應重點關注並透過教學行爲,引導學生予以解決。

三、運用自主課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

如在學習《趙州橋》一課時,我引導學生先圈畫出相關詞句,然後採用自讀感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方式弄明白作者先概述事物特徵,後運用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描述趙州橋的特點。我覺得,一方面可以引導各小組討論還有哪些其它科學的建造方法,另一方面可以點撥各小組蒐集相關的材料,開展模擬用多種材料建造趙州橋的趣味競賽。透過動手實驗,學生們不僅實實在在地掌握了建造趙州橋的一些科學方法,還切身體驗到了古代中國人民的勤勞、智慧的品質。

有了充分、精準地關注學情這把金鑰匙,才能開啟並更好地挖掘閱讀教學這座寶庫。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像王榮生教授所講的應該潛心研讀課文,充分關注學情,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一堂課,聚焦於一點,透過一篇課文,學習一種寫法,一課一得,課課有得,師生才能構建高效的閱讀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範文三

透過學校組織的優秀教案學習活動,我有幸觀看了我校三位老師的優秀教案,認真閱讀了各位老師書寫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對於今後自己教案的書寫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對自身備課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一、這些優秀的教案,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態度認真,能夠始終如一地對待教案的本身。封面設計風格獨特,有的還配上了精緻的簡筆畫。作爲一名教師,我們不但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更要有文字書寫、簡筆畫等教師應該具備的其他基本功。教師只有在基本功紮實,態度認真的基礎上,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學準備。

二、優秀教案的教學設計貼近學生、貼近生活,體現了理論與現實的密切關聯,讓學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把生活跟學習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體現出這一點,在教案中更應該體現出這一點。

1、要注重學生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儘可能參與到學習過程之中;

2、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必須重點突出,詳細講解;

3、強調講課方法的多樣性,引導學生多看、多聽、多說、多議、多練、多讀,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把整個教學過程都能在教案上有所體現,把課堂能夠新生成的東西都能在課前預設到,做到心中有數,心中有學生。

三、老師的教案課後反思很認真,也很真實,有的甚至在整個單元複習授課後還進行了單元整體反思,結合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指出教學中出現的亮點和不足,同時提出瞭如何改進的設想。這樣不僅可以讓自己的授課有個自我反省和提高,而且對整個單元的總體有所回顧,對今後教學做了更有效的延伸與拓展。我們每位教師如果都能這樣進行整體性反思,必將更好地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能夠寫好教案,往往是教師工作中難以化解的難題,充分顯示了教師的工作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好的態度更決定了一切。今後,我還需要向這些優秀教案學習,使自己在寫作教案過程中提高、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