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長虹煤礦事故觀後感

觀後感3.04W

長虹煤礦事故觀後感600字

長虹煤礦事故觀後感

古訓有“前車之轍,後車之鑑。” 可是對我們來說,我們眼前有過多少前車,多少車轍了, 礦難還是一次又一次地發生在我們眼前。拷問!我們的政府有關部門,尤其是那些煤企,都鑑到哪裏去了?

礦難下犧牲的不僅僅是一條可貴的生命,更是一個家庭的支離破碎與垮塌:死的都是壯年的男人,他們是一個家庭,四個父母,一個或者幾個孩子的家庭的支柱啊!

在每次礦難後,國家要追究事故責任人,企業要對礦難者的家屬進行撫卹賠償。然而事故的責任可以被追查,撫卹賠償金可以要,但誰能對傷者的疼痛有任何減緩,誰又能對死亡有任何迴轉之力?責任事故,只能是通知人們事故屬於人禍,但沒有人具備把事情恢復原狀的責任能力,對性命來說,尤其不可能。

生命是可貴的,但是面對這些“早被事先張揚的礦難”,生命又是顯得多麼的脆弱,無奈,渺小......誠然,經濟的推動與繁榮,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着煤產業的發展。而煤產業的發展的關鍵環節就在於把煤從深深的 地下運送到地面。然而就是在這一關鍵環節上,往往忽視了勞動力的生命!近幾年來,全國大大小小的煤礦不 知道發生了多少礦難事故,丟掉了多少礦工的生命,破壞了多少生活本就舉步維艱的家庭。如此下去,性命成爲了發展經濟的工具,而且已經遠離了我們國家堅持“以人爲本”的理念。

近幾年發生在鶴崗的重特大礦難太多了:2008年鶴崗富華煤礦礦難,31人遇難;2008年鶴崗泰源煤礦礦難,13人遇難;2002年鶴崗鼎盛煤礦礦難,44人遇難……據有關數據表明:全世界每年重大礦難(死亡人數在10人以上)90%都發生在中國。

如何避免礦災,如何把煤礦的危險消滅於萌芽狀態,如何防患於未然,這很值得我們思考。

爲什麼英國煤礦“零死亡”呢?

我認爲,除了制度上的原因之外,還與中國人的心理特點有關:中國人總有一種僥倖心理,喜歡蠻幹,據說尤其河南人厲害,俗稱“二球”。由於這種心理,使整個生產環節處處時時鬥存在安全隱患。因此,我國的礦難就很頻繁的發生。

但是,我也相信,這是我們國家在崛起成長中不可避免的,我就不信英國人以前就沒出現過類似的階段。隨着社會的發展,人民整體素質的提高,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還是那句話:

發展中的問題,在發展中解決;成長中的煩惱,在成長中消除。

長虹煤礦事故觀後感500字

又一起礦難事故發生了。

接着,人們熟悉的程序隨之展開:礦主封坑--當地政府瞞報--知情人舉報--媒體切入--國家安監局出動--組織盡人意的營救--遇難礦工的善後處理--全社會稀稀落落的關注和譴責--再一次的礦難事故發生。

都麻木了。

不知道有意還是無意,中央6臺在今天放映了德國片《萊格德的礦難》。

同樣是礦難,中國的礦難和德國的礦難爲什麼存在那麼多不一樣的地方?

事故發生了,德國煤礦的礦主(不太清楚是不是完全私有化或承包經營的?)就那麼人性化,在第一時間除自行組織營救外,還敢向當地政府尋求更爲專業的援助?他們就沒想到趕緊了地封井,堵塞那些和工作環境一樣低層的礦工們最後一絲生存機會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

德礦難所在地政府的官員們(儘管他們不太常常自詡爲“公僕”)在我們現在很多官員看來,應該是傻子。他們也太不珍惜環繞在頭頂的政績光環和官帽了,不搞欺下瞞上,就不怕事後的安全事故責任追究?也許,在德國,壓根就沒有這類完善而嚴厲的管理長效機制。

也許是自由世界,崇尚極度的個人主義,德國人也太關注礦難中的礦工個體了。整個營救過程完全在媒體的直播下完成。井下礦工的人數、姓名從一開始都是清清楚楚,就不擔心煤礦人事部門和當地主管部門的可原諒失誤,搞不清需救助人數怎麼辦?而且,當礦工們被全部營救上來後,凡是看到這個過程的德國人都報之以熱烈的掌聲,以對待勝利歸來的英雄方式來歡迎曾經落難的礦工。這樣的場景,放到國內某些媒體上,卻是主播們口中冷冰冰的一些數字?

當中國礦難所在地的那些礦主和官員這個社會精英階層們揮霍着勞作在地下3、400米深處礦工的血和汗時,不知道他們是否也會偶爾做一次噩夢:死神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把他們請進永世不得翻身的地獄深淵?

長虹煤礦事故觀後感800字

作爲煤城的子孫,礦難這個詞語好像已經習以爲常,甚至有些麻木,最切身的經歷,是初三的那年,班級的一個女生父親,在小井出了事,當時班主任領着我們幾個同學去了她家,她的母親已經哭成了淚人,我的同學說,她的父親因爲塌方被砸到了,她自己去醫院陪了父親一晚上,他父親的臉已將全部變形,我們當時也掉了眼淚,一個早上還和你告別的人,晚上就已經住在了冰冷的停屍房,誰也受不了(那時候市裏的醫院可以停放)。

我的父親也是礦工,我的家庭從小也是在鐵路邊長大的,這個陪伴了我11年的“小區”,從我家搬走到現在,27年過去了,依然還是人口密度極大的棚戶區,每一個衚衕之間的距離,一個身高175的男士橫躺着就可以阻斷行人,我們生長在和諧的社會,但是,這些人卻沒有享受到應得和諧和快樂。

血與淚,黑與紅,永遠是中國煤礦的主旋律,如果拋開所有的一切,這是個很悽美的故事,衆多的導演也可以盡情的來展示煤炭的魅力,只可惜這種悽美每個家庭都不希望遇到,礦難的人數,人們總是和死亡的人聯繫在一起,你有沒有想過,一個礦工就是一個家庭,就是一個家庭的天,死去了一個礦工,就是塌了一個家庭的天,這個家庭由很一般的生活走向了貧困,而這個家庭的孩子可能會輟學,可能會改變他的一生,而他對這個社會怎麼看,是帶着感恩的心情去回報社會,還是帶着仇恨去敵視社會,這些孩子現在歲數不大,看不到他們的力量,但是十年以後呢,我們總是去抱怨社會多麼多麼的不盡如人意,而幼小的孩子呢?你能去叫他理解並且認爲他的親人死的對嗎?

記得小時候去礦口看着那不大的洞,和洞口的車,很不明白,在離地下幾百米的地方,居然會有人,聽父親說,在井下有的地方,甚至連腰都直不起來,還要插眼,打炮。中午就在井下,吃口飯就可以了,在只有半人高的'空間,幾個大老爺們,全身的煤渣映襯下,渾身上下只有牙是白的,也只有頭上的帽燈是亮的,拿起冰涼的飯,伴隨着瀰漫的煤灰,興高采烈的吃起來,全然不夠已經把雜質也吃了進去,這樣工作了若干個小時,然後高高興興的升井,舒舒服服的在職工浴池泡個澡,然後騎上自行車回家。我曾經問過下井的大爺,你怕嗎?他哈哈一笑,不怕是假的,但是不能爲怕就不上班。

我怕,我媽也怕,所以求爺告奶的,正好父親的身體也不好,於是在井下調到了井上,由一線調到了三線,工資少的可憐,爲了我上大學,又不得不去小井打工,在我記憶裏,大冬天,每天早上5點起來,然後把爐子引着,走到家附近的餅店,買2個餅拿着,坐半個小時的線車,再走40分鐘,才能到單位,換上衣服,下井,中午把2個餅吃了,一天加坐車錢,三塊錢。時而聽他說誰家父子倆都在那下井,爲了孩子結婚。現在我掙錢了,雖然不需要父親在去那裏打工,但是,那段記憶,我終生也難忘。

在我的印象裏,礦工是沒有大志的,天天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喝點小酒,老婆孩子熱炕頭,在我的記憶裏,礦工的妻子都不上班,做飯照顧孩子,他們是一羣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階層,也不奢求大富大貴,也不需要大名大利,按照常理,災難也不能降臨在他們身上,有多大的待遇,承擔多大的責任,他們憑什麼就該死?憑什麼死的不是某些大爺?解放軍是最可愛的人,教師是最受尊重的人,那礦工是什麼,他們是中國,是這個世界上---------最天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