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高效課堂讀書筆記(通用5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效課堂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效課堂讀書筆記(通用5篇)

高效課堂讀書筆記 篇1

讀了《高效課堂》一書後,我深有感觸,高效課堂不是教出來的,而是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寬鬆的展示平臺,學生在自主的學習、遊戲中學習。但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一直沒有真正領會到它的內涵。我曾試過給學生創設一個相對寬鬆愉快的環境,讓他們快樂地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裏,但終因擔心學生的成績和不好把握而不了了之。因此在教學中,大部分時間還是以教師講授爲主,生怕學生聽不明白,講了又講,有時學生聽煩了,也不一定達到預想的效果,我也一直爲此而苦悶。

透過學習我深知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出頭、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透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一節課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使學生高效發展。對教師而言具體是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對學生而言是指學生在認識上,從少知到多知,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的過程。

“高效課堂”是師生透過心靈的對接、意見的溝通、思維的碰撞,追求教學的協調、和諧,實現學生高效學習,自主發展。提出高效課堂主要是針對原有課堂教學的低效性而言的。回頭看看我們的課堂:“自主、合作、探究”爲核心的課堂教學備受青睞。曾經一味追求課堂氣氛上的“熱鬧”;一味追求課堂教學手段的花哨等教學過程表面上的“唯物主義”。“自主、合作、探究”固然重要,可是學生綜歸是學生,有些問題,只在同一個淺層面上討論,亂糟糟地無味重複淺顯的表面問題。教師不加以引導,不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這樣的課堂能談得上高效嗎?

顯然,只要我們把自己真正的放在引導者和“旁觀者”的位置上,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因爲反覆的磨練,造就了自信的學生。在今後的教學中,只有立足於自己的課堂實踐,把理論應用於實踐,多向有經驗的老教師學習,進一步練好教學的基本功,學會反思和創新,纔會有真正的進步。

高效課堂讀書筆記 篇2

高效的課堂,這個名字對教師來說一點都不陌生,有效、高效的課堂教學永遠是教師的追求。在一個相當長時期中,教師教得無味,學生學得無趣,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高耗低效,是教學中的突出問題。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爲一個熱門話題。最近,學校爲老師購買了一本名爲《高效課堂》的書籍,雖然關於物理的內容較少,但看罷結合平時的一些教學實踐,有一些感想。

課堂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有效的課堂教學也是學校的生命;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各校對有效教學的理念、策略及實踐等相繼作出了更爲科學的應答。

比較前衛的教師的課堂上,主要問題大多是理念理解有偏差,教學組織、實施策略少,收放調控失度,合作探究效率低;對科學觀察、科學實驗的基本要求、規範瞭解少,試驗探究的目標不明確(很多時候試驗的目的僅僅是驗證結論,而不是培養科學探究的意識和能力),科學創新的核心素養得不到充分培養;對後進生關注不夠,不能面向全體。

一般教師的課堂上,則更多的是在評估壓力下爲應付書面考試而教,偏離了課程核心目標,違背學科教學規律,死記硬背課本上爲數不多的概念、結論和試驗要點,課外觀察、試驗、科技活動很少有人組織。

這樣的教學應該說不是高效的課堂,什麼纔是高效的課堂呢,我查了一些資料,有說所謂高效的課堂,一定是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個時間段都有事做。有說所謂高效的課堂,是指在具體的一節課中學生能達到厚積知識,破難解疑,方法優化,能力提高,學習高效的境界。有說所謂高效的課堂,孩子們過得心情舒暢,有良好的安全學習心理環境。高效的課堂即學生學習的高效。

我覺得高效率的課堂,不僅是學生學有所獲,更是投入和產出比較合理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樂學:不僅掌握了知識,更增長了能力;老師樂教:不再聲嘶力竭,而是師生互動,適時點撥,少講精講。在物理課上就是教師以學生爲主體,以探究爲核心,讓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最充分的發展。我覺得我們可以努力做好這幾方面的工作:

(一)優化課前準備,爲提高課堂效率作保障。

首先,是教師加強備課質量。科學課現在正是第一輪新教材使用中,我們可以把備課分初備、集體備和細備三種備課方式。初備是指幾位教師在學期初期鑽研教材,定好目標。初備過程中,教師除系統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則,探究學生該探究的內容,寫下觀察日記,對相關的知識充分學習。集體備是指提前一週集體研究下週課堂的教學方案。細備是指教師根據各班學生實際情況和自己獨有的思考充實教學各個環節的細節。

其次,物理課充分的課前準備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在教師自己認真備課的情況下,應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二)優化時間安排,努力創建學習型課堂。

時間就是效率。抓緊時間,用好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

教師在課堂上惜時如金,堅決杜絕浪費時間的行爲,同時還要學會節約時間。比方說科學運用資訊技術手段,合理安排探究實驗等。上課守時,不遲到,更不允許拖堂。教師以自己的時間觀念影響學生時間觀念,幫助學生進行分工合作,制訂時間安排,反思時間利用情況,讓學生學會經營課堂45分鐘,讓它產生最大的效益。

(三)優化學法指導,探究最佳教學途徑。

學貴得法,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讓學生學會學習。一羣有着良好學習習慣、會學、主動學習的學生,自然是高效課堂的最有力的保證。但是,我們要知道,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與教師的平常的嚴格要求密不可分。同時,它還基於教師觀念的改變,基於對學生學習能力的信任,放手讓把學習、探索的權力返還給學生自己。總之教師要努力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會學。每一位教師在新學期的第一堂課上,要注意向學生介紹本學科的特點、學科方法及其作用,對本學科學習進行方法指導。

特別是教師要樹立學生可以學會,每個學生都可以學會的觀念,幫助學生制訂科學探究問題的有效探究計劃。

(四)優化督促機制,保證學生全員高效參與。

課堂上保證每個學生都高效參與,同時必須有約束的機制。物理課堂,經常進行小組分工合作學習,在小組學習中,有時學生會因爲意見分歧或探究時間過長而浪費時間。每位教師依據自己的學科特點、教學風格制訂相應可行措施,督促學生全員高效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

高效課堂讀書筆記 篇3

在學校推薦的衆多書目中,《高效課堂》一書對於當今教育教學工作者來說最具實際意義。讀了這本書,感觸很多。51篇精彩的課例,透露着教者的智慧和創新,傳遞着課改的精神。這些案例的設計充分展示了教者的教學智慧,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

隨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正發生着積極的變化。但是,某些地方、某些學校開始出現全面否定傳統教學的趨勢,課堂教學過於重視教學形式而輕視教學本質,由過去的滿堂灌變成現在的滿堂問,由過去的一支粉筆、一本書變成現在的多媒體濫用,由過去的教師中心到現在的忽視教師的作用,課堂教學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讀了《高效課堂》這本書,感觸很多。精彩的課例,透露着教者的智慧和創新,傳遞着課改的精神。

衆所周知,教育是一個國家建設的重中之重,學校教育又是所有教育環節中較爲重要的一個。因此,作爲一名教師,確實應該考慮在自己的課堂上教了學生什麼,學生又接受多少,在自己的課堂上學生反映如何,是否作爲主人公的角色來上課,並且在課堂上感覺不枯燥有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也就是說,自己的課堂是否民主化,高效率。

透過本書的學習,我感覺高校課堂應具有以下的特點:

所謂高效的課堂,一定是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個時間段都有事做。在新課程條件下,我們強調要關注每一個學生,不是時髦的理念,而是保證課堂高效的必需。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在具體的一節課中學生能達到厚積知識,破難解疑,方法優化,能力提高,學習高效的境界。高效的課堂應該讓孩子們過得心情舒暢,有良好的安全學習心理環境。高效的課堂即學生學習的高效。爲什麼就不可以少講,有針對性地講,把學生的作業消滅在課堂中呢?

現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已成爲課改的重點。有效教學即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儘可能少的人力,物力取得儘可能好的效率,是教師實踐教學後學生獲得的進步或發展,是引起,維持,促進學生髮展的所有教學行爲。所以我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時刻認識到:高效率的課堂,不僅是學生學有所獲,更是投入和產出比較合理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樂學:不僅掌握了知識,更增長了能力;老師樂教:不再聲嘶力竭,而是師生互動,適時點撥,少講精講。

總之高效課堂的課堂教學目標是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展,它針對的主體是學生羣體。要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透過這一節課,使每個學生個體都有所發展,課堂教學的目標才能算實現。

高效課堂讀書筆記 篇4

匆匆看完了《高效課堂》這本書,雖然沒有仔細研究,也頗有點感受。文中的內容值得我們學習,更需要我們深思,在深思中實踐,實踐中反思。新課程標準凸現“以人爲本”的價值觀,着眼於“開放創新”,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老師的任務就是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語文的主角,並且幫助他們進入學習語文的角色中。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方式。着眼於學生潛能的發揮、促進學生有特色地發展、可持續發展。重視學生有感情投入、有內在動力支援、有積極的情感體驗有自由選擇的廣闊空間。羅傑斯曾說:“自由程度愈高的學習身心投入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語文老師要給學生創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充分享受閱讀的自主權和選擇權,經歷一個自我選擇、自我提問、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習得、自我情感體驗、自我評價的過程。引導學生尋找、利用自己所喜歡的方法去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比如說作文教學,往往都是過於生硬,那麼作爲語文老師就要着眼於教學的情境設定。我在發散性思維教學的課堂裏,就以猜謎遊戲的形式匯入,以畫畫的形式激發思維,學生不僅喜歡,而且樂學。這樣就能讓學生從被動轉爲主動,從而激發學習的慾望。

二、合理組織,強化合作學習的意識。

合作學習是學生在小組中爲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有競爭的互助學習。有效的進行合作學習,能讓學生從中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豐富知識,培養合作精神,因此,合作學習是一種非常基本而又靈活的教學方式。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決不能放任自流,而要讓學生明白自己所處的位置和應當完成的任務,以引導討論順利、有效的進行。在合作學習的背景下,教師也是合作者之一,可以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與學生平等對話。當學生遇到學習困難時,教師可以適時點撥、指導,提供必要的幫助。讓每一位學生都意識到:

1、學語文隨時需要尋找合作者、隨時被選擇爲合作者。

2、自己是合作組中不可缺的一員,其他組員需要自己的幫助、自己也需要別人的幫助,要學會“分享”與合作。

3、自己的情感態度會影響合作的質量,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意見和權利。

4、合作組是自己大展個性的用武之地。

5、合作組中有分工、有責任,自己要經常變換角色:有時是組長、有時是組員,有時是指導者、有時是請教者,有時是“志同道合”者、有時是辯論對手,有時是發言的主角、有時是觀衆和聽衆。

6、合作學習有合作探究、也有競爭探究,所以其中也有競爭後的榮譽。

三、巧設問題,激發探究慾望。

提問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常規環節,其目的在於給學生提供一些探索、思考、創造、表現的機會。一節語文課的效率高低,往往與教師能否成功地誘導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着密切的關係。因此,提高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實施課堂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那麼,如何才能使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變得有效呢?首先,要全面瞭解學生,深入鑽研教材,找準突破口,幫助學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種“衝突”。當學生思考如何解決這些“衝突”時,也就意味着他們已開始進行思維訓練,此時引導他們對課文重點、難點進行理解,自然就會水到渠成。其次,要找準學生的學習起點。

既要考慮到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又要把握“跳一跳,夠得着”的原則,防止出現因提問簡單而使學生沒有興趣或因提問過難而使學生喪失信心的受抑現象,滿足學生學習的心理需要。第三,要樹立“學生是發展中的人”的理念,以營造心理安全的環境。有時學生的答案不是教師想要的答案。這是正常的,關鍵是教師要能迅速、準確地摸清學生回答出錯的思維過程,並加以利用,使之成爲新的教學資源。第四,有效提問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提問的技巧。

一是要充分重視對學生作答後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真正讓課堂中的每一次提問都化爲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二是要學會等待。一個問題提出後,最好留出適當的等待時間,因爲學生需要搜尋資訊、歸納整理資訊。學生回答後,不要馬上指定別的學生來回答,而應該等待一段時間,保持傾聽的耐心。然後再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評價或者再提另外的問題,從而使學生有一定的時間來詳細說明、補充或修改自己的回答,使回答更加完善,以此來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滿足學生學習的心理需求。“探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透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資訊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斷,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作爲一種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貫穿於學生的所有學科所有活動之中。怎樣把“探究性學習”滲透語文學科教學的始終,讓學生自主地或在教師指導下以探究的思維方式去發現、研究語文課本、語文課外知識、語文學科學習方法等語文現象、語文問題,掌握語文規律,獲得語文知識,培養語文技能和素養,在生活中學語文,並運用掌握的語文知識和技能創造性地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值得語文老師深思的。在哈佛大學師生中流傳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思索問題。”問題提出來了,怎樣思索問題、解決問題成爲探索的又一個內容。語文現象豐富多彩,語文問題千差萬別,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思維習慣也是各有千秋。

因此,允許每個學生找到的問題答案也應該是異彩紛呈的。“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是符合問題要求的答案都應該亮分,而且應該給新穎別緻、富有創新的答案亮滿分。總之,只有生動的教學才能夠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學生封存的記憶,開啓學生幽閉的心智,放飛學生囚禁的情愫,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他們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所以我們要儘可能的去挖掘,去掌握,去開拓,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如魚得水,又魚水交融起來。教師是一種職業,教學是一種工作,把“學”教好則是一份責任。固步自封、原地踏步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已不應該是現任教師的上策。“改革課堂教學的模式,提高學生學的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改革之風,纔是努力的方向。讓我們把自己的視線和孩子的視線從平行變成相交,彙集到同一個點上,讓教與學更輕鬆、更高效。

高效課堂讀書筆記 篇5

接過指導老師遞過來的《高效課堂導學案設計》這本書時,內心就想,這本書來的太及時了,我縣正在推廣高效課堂基本範式的教學,上學期我們已採用了這一模式進行授課,我在授課過程中就感到導學案最難寫,每次寫着寫着就走了老路,還是寫成了教學設計。現在,有了這本《高效課堂導學案設計》,無疑是給黑夜裏航行的水手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摘錄

內容一:基本規範

關鍵句:

1 概括地講,導學案設計要做到“四個基本統一”,即:統一基本設計程序、統一基本設計要素、統一基本課時容量、統一基本設計格式。

2 明晰詞義:

統一基本設計程序。通常,每週集體備課時間,研究下一週的導學案,組內成員集體研究,並分配接下去一週的備課任務。基本流程爲:個人“初備”(形成“初案”)——備課組“集備”(形成“共案”)——課前個人“復備”(形成“個案”)——

課中“續備”(形成“續案”)——課後“補備”(形成

“補案”)。基本要求爲:當週備下週的導學案,原則上每課一案,先個人“初備”,再返回學科組“羣議”,形成共案,分給相關任課教師,任課教師再根據自己班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個備”,最後結合實際的授課經歷,做“課後修訂”(補備)。

統一基本設計要素:高效課堂下的導學案設計要素,受高效課堂課型的一定影響,在共性中寓於個性。

統一基本課時容量:本着一課一案的要求,每個導學案的課時容量要適宜,要符合實際,講究實效。

統一基本設計格式:就版式來講,沒完全統一的要求,各個學校、各個學科、各個學段都不完全相同。

體會:導學案是學生學習的“路線圖”,它直接影響着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效果,也直接影響着學生課堂展示的效果和課堂教學是否真正達到高效。因此,導學案的設計過程,實際上是教師業務能力、責任心和敬業精神的綜合體現,也是學科組成員團隊合作的集中檢驗,一份高質量的導學案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內容二:導學案問題設計

關鍵句:

1高效課堂的突出教學特點就是體現了問題式教學的風格。導學案將學習內容以問題形式呈現,而且設計的問題是本着“知識問題化”的基本原則,並要體現“問題層次化,問題探究化,問題情境化”的要求。導學案透過對問題的設計來呈現“導問”、“導學”、“導思”“導練”、“導測”、“導評”等功能,以此促進學生的高效學習和自主發展。

明晰詞義:

問題層次化,可以分爲四個層次:

1.“個人問題”——“獨學”後形成的問題。

2.“同伴問題”——“對學”後形成的問題。

3.“羣學問題”或叫“小組問題”——羣學後形成的問題。

4.“班級問題”——班級問題從“羣學問題”中來,基本上屬於羣學問題的集合。

問題探究化:

學生透過探究性問題的學習研究,要達到建構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經歷探究過程獲得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發展。這是設定探究性問題的目的所在。

問題情景化:

設計問題要具有情境性、真實性。從建構主義學來講,特別重視創設學習情境,儘可能提供“真實”的、“生活”的學習情境和活動,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有感:作爲教師,我們一定要更新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因爲課堂真正的精彩在於開放,在於生成,在於多邊互動,教師必須打破舊有的教學觀念,教師不是聖人,不是權威,不是真理的化身,更沒必要爲課堂上的即時生成無法解決而心存顧慮。在課堂,教師要“善於把學生拋過來的球,再拋給學生”。教師是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交流情感的學習共同體中的一員,教師在課堂上更主要的角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喚醒潛能,開啓心智,激活思維,放飛情感,是組織、引導、促進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