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大國憲制》讀書筆記範文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麼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國憲制》讀書筆記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國憲制》讀書筆記範文

《大國憲制》讀書筆記1

工作之後,接觸面變廣,目光不再侷限於某一特定狹隘領域,或者相信掌握一種技藝便可以一勞永逸。開始思考羣體性的現象,開始關注某一種羣體在社會所發生的作用以及其所產生的力量對社會的影響,後來偶然間看了一篇秦朝商鞅變法相關的文章,透過變法,秦朝的軍隊戰鬥力迅猛提升,開始對法治感興趣,近代以來,各國的法律的主導均是憲法。爲了瞭解這一領域,便在網上找到原北大法學院院長蘇力所著《大國憲制》。

作者主要想體現的是歷史上中國的憲制的固有理性和正當性。關注制度是實在的,但也關注其中的大小道理,因此也是規範的;在事實與規範之間,其實又是兩者的整合。

對於現代以來的中國來說,如果失去具體針對性,不關注具體時空中的難題,僅抽象討論法律制度,自然就說不出什麼道理,就一定枯燥乏味,說不出歷史中國法律制度的正當性和必要性。

有了人的活動就算有了“文明”。但不會自然的產生政治共同體,構成國家,即便文明古老,山水相連,有共同的祖先因此屬於同一種族或族羣,分享了共同或相近的文化,所有這些因素或單獨或共同,都未必足以構成一個穩定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共同體。

時間、地理因素均被文中的例子所否定,爲了論證中國的發生和構成的原因,作者否定了前兩者,開始研究“人和”,即中國憲制,或歷史演化視角中的這個政治經濟文化共同體的衍生和構成。這個共同體的.長期存活足以證明這些基本制度有令人無法拒絕和不能低估的強大正當性。

備註:正當性,按照實質價值或某些道德考慮,法律決定是正當的或者正確的。法律乃是透過運用一些普遍承認的法學方法,來達到決定與實質價值的一致性。

《大國憲制》讀書筆記2

這本蘇力的大國憲制,匆匆讀過,感觸有很多。

但僅僅是感觸很多,頭腦中有太多的東西,來不及寫出來就忘了。以爲自己能寫出很多感觸,沒想到腹內草莽。最近在想讀書和思考的關係,孔子云:“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荀子也大致說過類似的話:“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人要先繼承才能發揚。前面是六經注我,後面是我注六經。知道的太少,所以纔會不知道說些什麼,思路混亂,所以讀書和思考的關係或者比例應該是7:3或者8:2。

反觀中國各個朝代,到成立50——100年,應該有朝代自己的思想體系,或者代表作品,如果我們延續的是歷史的進程,那麼我們眼下各種思潮終會有一種脫穎而出,作爲代表。就像唐代,韓愈柳宗元發起的古文運動,那種積極入世,自立自強的精神予以樹立,宋朝經過了五代十國,幾乎亡國滅種,但是宋朝將儒家的學說進一步發揮,理學得以樹立。各個朝代,終要有自己的代表作。當下,中國各種思潮不斷,但據我觀察,之前的以國外爲榮,以國外的體系爲評價標準,不自信,歷史虛無主義慢慢得到改觀,當代的年輕人越來越自信,而且各種自信的文字和理論不斷解釋着現實的變化,雖然仍有各種反諷或者虛無主義,但強盛的生命力已經開始凸顯,我相信這正是我輩的使命。

這本《大國憲制》就是這樣一本解釋中國的各種制度,爲什麼是這樣,爲什麼非要這樣,這樣有什麼好處,什麼是必然性等等,可以說從很多角度理清了我以前想不通的地方,也開闊了我的眼界。遺憾的是很多東西都忘記了,於是乎有了這本讀書筆記,將我有感觸的地方予以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