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論語的讀書筆記範文

《論語》是孔子智慧的精華,書中講到的做人的道理,值得我們一生去慢慢體會。以下是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提供到的論語讀書筆記範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論語的讀書筆記範文

論語讀書筆記1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古典文學是中華民族千年來積累的文化經典,是我國輝煌燦爛的文化典籍中的核心部分,是中華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而書籍是文化的記載,在我看來,《論語》是最具文人氣質的君子品德之書。數千年來,儒家學說一直備受詩人推崇,而孔子也被歷代帝王尊爲衍聖公,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我喜愛《論語》,孔子言簡意賅,卻蘊含了許多君子品質與精神。

誠實守信是君子之本。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一個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它靠什麼行走呢?”可以說,信是爲人立身處世的基點,我們做人可以不通文字,但決不能欺瞞他人,如果我們社會上人與人之間交流滿是謊言,那麼生活還有什麼意義呢?一個人起初有心與你交友,真心對你,而你卻謊言相待,到了最後,那人也會鄙夷於你,不屑於你,這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可若是你待人誠實守信,會有更多人願交好於你,於人於己皆利。

謹言慎行是君子之行。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意思是:“要多聽,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說,其餘有把握的,也要謹慎地說出來,這樣就可以少犯錯誤;要多看,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餘有把握的,也要謹慎地去做,就能減少後悔。說話少過失,做事少後悔。”人生在世,若想不留遺憾,當謹言慎行,說有把握的話,做有把握的事,減少失誤,減少後悔,這是對個人對社會負責的態度。這同時也是決定人生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謙遜好學是君子之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個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品德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爲借鑑,改掉自己的缺點。”爲人若是能夠謙遜好學,那麼離成功也就不遠了,學習不僅要從善者爲師,還要以不善者爲師,以人爲鑑,我們應當學習自己不足的,改正自己有錯,一切都是爲了成爲更好的自己。

我喜愛《論語》,其中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啓發論辯,侃侃而談,感慨而發。可以說,《論語》一書便蘊含了古代先賢的思想與精神,博大精深,對後世影響深遠。我們做人,當如孔子口中的“君子之本”,“君子之行”,“君子之風”。在成長的路上,我們應該成爲更好的自己。

論語讀書筆記2

“經典”雖然看上去年紀一大把,其實火力旺盛的很,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遠方來,不亦說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也”,從《歸去來兮辭》到《蘭亭集序》,都熠熠的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論語》這本書,主要集中孔子及其弟子所教授給我們的道德。禮儀,做人等方面的知識,是儒家經典,一直深受我的喜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天天掛在我口中,那就是許多人行走,他們之中必定有我的老師。這句話讓我受益匪淺,出自於儒家的聖賢孔子之口。這句話之所以能讓我受益匪淺,是因爲它包含着一個哲理:“能者爲師,虛心請教。”

你見過高山吧?它是那樣雄偉綿延!你見過大海吧?它是那樣的壯力無邊!山之高,是因爲它不排斥每一塊小石頭;海之闊,是因爲它聚集了千萬條小溪流。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的哲理啊!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快樂的嗎?告訴我們,對待朋友要真誠,萬不可以虛情假意。

真的,人的一生猶如一條長路,有許多岔路,我們有時會走錯路,但有人會來提醒你,它就是國學,就是經典詩文,因爲他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經驗,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價值歷久彌新,我們沒有理由不繼承和發揚這一民族的瑰寶。

假如說,我們的心田是一塊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陽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經典詩文,論語就是那陽光、惠風和細雨。只要你願意時時刻刻去允吸去領悟去誦詠,那我們的理想之花一定會開得豔,持得很久。

《論語》,一本儒家經典,所傳授的知識更是讓我大大地受到啓示,讓我先學會了做人,在學會了學習。我要感謝《論語》,是你,讓我重新獲得生命之源,讓我再爲之奮鬥!

那我們就繼續誦讀《論語》吧!好好的擁有它、記住它,讓它在淨化我們的心靈,讓它來耕耘我們心中的土地,提升我們的品味,弘揚中華民族之精髓,更讓它引領我們克服種種困難,向成功邁進吧!

論語讀書筆記3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身爲中國人,不但要關注當代文化,更應該回顧由我們的祖先從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於我學識尚淺,只能品讀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樣受益匪淺。

孔子應該說是中國儒派的創始人了,他的《論語》記錄了他的一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言論,大多關於學習,最適合我們小學生閱讀。

《論語》中有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們,學習知識並不僅僅是學習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經常溫習,鞏固知識。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懷着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另一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也在強調溫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還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從表面上看,要“溫故知新”很困難,但只要你換一個角度去想,總會有新的發現。而我們也從過程中獲取了更豐富的經驗。孔子的這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現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透過細讀《論語》,僅閱兩句話,就收穫了這一學習方法,難道那些對古文不屑一顧的人還不刮目相看嗎?

《論語》中有一段“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講的是積累的重要性。只有積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時間長了才能成爲一座山,到時風雨自然興盛了。只有積累一滴滴的水,才能匯聚成深淵,蛟龍自然來了。只有積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長期不斷,也就養成了品德,心靈也自然昇華了。只有積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積累每一股細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舉例的方法告訴我們,腳踏實地地積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識、經驗,最後就擁有了相當龐大的實力,成功自然會尾隨而來了嗎?

《論語》只是衆多經典古文中較優秀的一部,經常品讀古文,不僅可以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它們難道不是我們的文化老師嗎?

論語讀書筆記4

中國文化淵源博長,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我們華夏子孫的驕傲。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給人類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詩文。這些經典詩文,寄託了我們先輩對於人格與道義的追求與嚮往,是中華民族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天,人類社會正處在急劇大變動的時代,回溯源頭,傳承命脈,相互學習,開拓創新,是各國弘揚本民族優秀文化的明智選擇。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意思是說:君子胸懷寬廣{所以少了許多憂愁};小人心胸狹窄{所以多了許多憂愁}。教育我們,寬容是一種美德,要學會寬容。當今社會,紛爭不斷,就是因爲很多人心胸都很狹窄,別人的一點錯誤一點缺點也不原諒,換個角度來說,自己的缺點是不是更多,犯的錯誤是不是更大?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思是說:作爲一個仁德的人,自己要站得住,也使別人能站得住,自己要行得通,也是別人能行的通。這句話強調將心比心,推己及人不要只想到自己,不管別人。凡事多爲別人想一想,社會就和諧了。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此言義爲:多優秀啊,顏回!吃的'是一籃撈飯,喝的是一瓢清水,住在簡陋的房子裏,一般人都受不了這種清苦的生活,但顏回卻不改變他的樂趣。多優秀啊,顏回!人,是要有點精神的!當今,雖然人們的生活富裕了,也沒有必要一定吃撈飯,喝清水,住簡巷,但“顏回精神”,仍不可或缺,因爲人生的道路艱難曲折,有點“顏回精神”,心裏才能平衡,事業纔可有望可成。尤其是當今的許多學生家庭富裕,讓他們體會一點“顏回精神”更具深遠意義。

讀了《論語》我受益匪淺,在此,提倡各青少年多研究四書五經,可以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個暑假,我就背了大半部論語。別說裏面的內容了,就單單簡介就把我嚇了一跳:1988年,第75位諾貝爾獎獲得主在法國巴黎說:”如果人類想在21世紀生存下去的話,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的確,我讀了大半部論語,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學習的道理。

論語一共分二十篇,主要都是孔子說的話。背論語,真是受益匪淺。

論語讀書筆記5

古人云:“半部《論語》可以治天下”,可見《論語》這本書在中國古代的地位。孔子在周遊列國時無意中的言行變成了世人的楷模,《論語》於是問世併名動天下。

開啟《論語》,像是走進了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來到了羣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爲政的謀略,爲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是由於此原因了。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祕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的孔子,一個誨人不倦的孔子。我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於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自己敞開心扉,說無愧於天,無愧於地,不用察言觀色。

子曰:“君子周而不必,小人比而不周。”現在一想可不是嗎!君子在品德上團結人,而秦檜之類的小人,以錢取人,用榮華富貴來團結人,所以朋友可能會勾結的很多。

孔子講究孝道。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在今天的人們眼中卻在褪色。因此對我們來說重提孝道是非常必要的。當我們們明白孝是爲人之本時,我們纔會有一顆感恩的心。父母給予了自己生命並把自己精心養育成人,期間父母付出的何止是金錢與精力,更多的是濃濃的愛心以及無私的愛。孔子說:“事父母能竭其力”。即爲父母要竭盡自己的所能。此句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強調爲人子女要孝順父母,而這是考察一個人品德好壞的一個重要依據。現在的我們習慣於依靠父母,索取多,奉獻少。這看在古人的眼裏,應該是大逆不道吧。另一層含義是指孝敬父母要憑自己的真實能力,如爲此而觸犯法律,則會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爲父母提供充足的物質並不是孝的根本,按照父母的教誨行事做人,纔是真正的孝。

時代在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着。也許孔子的一些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吻合,但對於這部影響了中國文化幾千年的經書,是非常有必要一讀的。讀《論語》可以使我們更好的與人相處,讀《論語》可以學會求知的方法,讀《論語》更能體會與人相處的道理,做人的哲學。讓讀《論語》吧,讓我們在中華古老文化的滋養中成長,讓它打亮我們的精神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