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狼圖騰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讀後感1.77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狼圖騰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狼圖騰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狼圖騰讀後感1

千百年來,漢民族對狼似乎存在一種與生俱來的畏懼情緒,稍稍留意幾個成語即可見一斑,如狼子野心、鬼哭狼嚎、狼狽爲奸等。在浩如煙海的文籍之中,沒有專門寫狼的作品,更勿奢談爲狼"美言幾句",以減輕狼在人們心中的惡像了。而姜戎先生偏偏是個"狼癡",他迷狼、愛狼,對狼敬畏,對狼好奇,甚至不顧生命危險深入狼穴竊得狼子,像照顧自己的孩子般悉心養狼,既籍以打發艱苦寂寞的知青歲月,又不斷探究狼的"性格"特點,並從中得到感悟與啓示。書中幾十個跌宕起伏的"狼故事",緊張而激烈,神祕而詭譎,細細閱讀,似親身來到一望無垠的大草原,和作者一道與睿智豪邁的牧民學習草原生存技能,一道品嚐草原的美酒佳餚,一道追尋草原狼的神祕足跡,一道體味草原的悽美、蒼涼。那些精靈一般的草原狼似乎隨時從書中呼嘯而出,竟使人屏氣凝神,不由自主地從中攫取強烈的閱讀快感,欲罷而不能。

狼是團結的。猛虎、雄獅無法適應草原惡劣的生存環境,只有團結的狼羣纔是草原的霸主。它們很少各自爲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調度下進行。狼王一聲令下,羣狼便會排山倒海,勢不可擋。獵取食物後,狼不會自私地獨享,還會爲老、弱、病、幼留存。如果獨處而被人發現的狼,往往逃往與狼羣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羣體。

狼是智慧的。草原狼是蒙古人眼中的獸祖、戰神、宗師,它們懂氣象,懂地形,懂選擇時機,懂知己知彼,懂近戰、夜戰、奔襲戰、偷襲戰、閃擊戰,懂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狼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它們的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都組織嚴密,極有章法,不擊則已,一擊必中,是蒙古人行軍打仗的活教材。當年區區十幾萬蒙古騎兵能夠橫掃歐亞大陸,便得益於長期學習實踐"狼兵法"。

狼是勇敢的。狼從來都不畏懼懦弱,如果踩中了獵人的套,它們寧可"壯士斷腕"般咬斷腳骨,也不願束手就擒。即使陷入人與狗的重圍,它們也不會自亂陣腳,而是透過博殺伺機突圍,即便是戰鬥到最後一條也毫不畏懼。它們是草原上它們是真真正正的王者,狼王一出,誰與爭鋒?

狼是尊貴的。它的尊貴在於熱愛生命、熱愛自由。獅、虎、豹等猛獸都能被人馴服,但獨獨狼不會仰人鼻息,因爲狼是真正"不自由、勿寧死"的。即使小狼一出世就被姜戎先生抓住圈養,但它仍極力追求最大程度的自由,併爲爭取到的每一分珍貴的自由而狂歡。後來外界的狼嗥最終激起了小狼的野性,在鐵鏈縛身的情況下,不惜沖斷脖頸,最終頸部受重傷,因無法進食而死,小狼的"自殺"竟造成了姜戎先生一生的愧疚。

狼還是蒙古草原的保護神。草原"命薄",怕黃羊、怕馬羣、怕老鼠、怕野兔、怕獺子、怕蓄牧量過大,而狼處於草原生物鏈中的頂端,是它們的剋星,維繫了草原數千年來的生態平衡。誰曾想到昔日那碧綠無垠的大草原、那"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像既是拜狼所賜。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非常瞭解這一點的,所以他們恨狼,同時也愛狼;殺狼,同時也敬狼,人和狼就在這種微妙的關係中生活了千年萬年。但是文革時期錯誤的滅狼政策,使狼一度絕跡,生態平衡遭受破壞,使草原失去了靈魂,剩下的只有破敗與荒蕪,以及那漫天飛舞遮天蔽日的沙塵暴。

難能可貴的是,作者並非僅僅出於對狼的癡迷而用心良苦地試圖抹去那些長久以來對狼的道德詛咒和刻毒謾罵的文字元號,還對草原、對歷史、對中華文明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和理性的探掘,重新認識了農耕文明和華夏民族的國民性,並深入批判了"中國病"的病根:農耕和農耕性格。因爲民族存在決定民族性格,民族性格決定民族命運,從歷史規律看,農耕軟化農耕民族性格,草原遊牧強化遊牧民族的性格,這也是數千年來人口稀少的遊牧民族幾度入主中原和近代中國淪落爲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的主因。歷史證明,一個民族的性格堅強進取,這個民族生存發展的機會就大得多;而一個民族的性格軟弱,這個民族被淘汰的可能性就相應增大。一個民族要想復興和富強,必須發展生產力,但是絕不能"惟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振興民族的基礎,但同時必須把培育堅強進取的民族性格和發展生產力並舉,這才具備民族騰飛的翅膀的兩翼。只有儒家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精髓和不屈不撓、堅強進取的狼圖騰精神相結合,才應是民族性格的培育目標,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最有力保障。

掩卷沉思,人們不得不追思遙想:歷史上究竟是華夏文明徵服了遊牧民族,還是遊牧民族一次次爲漢民族輸血才使中華文明得以延續?中華文明從未中斷的原因,是否在於中國還存在着一個從未中斷的狼圖騰文化?我們向來以炎黃子孫自居,可知"龍圖騰"極有可能是從遊牧民族的"狼圖騰"演變而來?如果說草原狼的滅絕,才使人們願肯定其作用爲其正名,但退一步說,假使狼羣一直在草原上生息繁衍,人們是否還會一以貫之地畏狼如虎、憎狼爲災呢?

近日,在網上看到外蒙古狼羣因天氣嚴寒進入我國境內覓食的報道,心中不由得一顫,原來草原魂並未消失,只是被驅逐到了草原的另一端。但是狼的短暫迴歸並不能挽回蒙古草原的頹敗和荒蕪,人們會因其咬殺牛羊而繼續恨狼殺狼。對中華文明間接做出卓越貢獻的狼,人們應該對原有的膚淺認識進行深刻的反思了。當務之急,或許只有劃出一片類似於自然保護區的廣闊草原作爲人類的禁地,還狼們一片自由的藍天綠地,狼纔不至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狼圖騰纔不至於成爲歷史和終結,數度改變中國歷史的遊牧文明才能得到得以棲息的精神家園……

狼圖騰讀後感2

這個假期嘛,有個讀後感的作業。但是不喜歡那些所謂的四大名著,因爲那些東東太深奧了,不適合我們這些膚淺的人來閱讀。所以只好讀一些膚淺的書籍了。所以翻出一本書,輕輕撣下書面,已經有些灰塵了。翻看書面,看到了姜戎兩個字,有些熟悉,又似乎有些陌生。

這本書,講的是狼與羊的平衡性的問題,在草原,既不能失去狼,也不能失去羊。它們是一個相對平衡的機構,這些東西有些說不清,但是很奇妙的。陳陣便是作者的化身,他鑽過狼洞,掏過狼崽,養過小狼,與狼戰鬥過,也和狼嬉戲過。使我明白了狼的天生的軍事才能,和頑強不屈的精神。也使我明白了草原人對狼的愛與恨。狼的吸引力很大,使姜戎和狼結下不解之緣。每一篇情節都很激烈,狼的偵查。佈陣、伏擊、奇怪的戰術。狼對氣象和地形的巧妙運用來抓羊,這足也說明狼的智慧足可以和人類向媲美。狼的友情和親情。深深的吸引着我。還有就是那狼與草原上萬物的微妙的關係;倔強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後艱難的成長讓我聯想到人類。主人公陳陣養的'小狼活靈活現,把狼性的熱愛生命與頑強的忍耐力更刻畫的栩栩如生:在對待食物上,小狼對喜愛的食物居然可以先觀察在偷襲;對烈日的暴曬,小狼能想出用挖洞的方法隱藏身體;對脫離家園的遷移小狼可以一次次寧死不屈的和牛馬車抗爭也不妥協。這些都真的很有意思,這本書也真得讓我讀的廢寢忘食。

呵呵,《狼圖騰》讓我瞭解到了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之間的差異,在人與自然、人性與狼性、狼道與天道之間似乎存在着追求關注和焦點。我的讀後感就到這裏了,由於老大也沒有說寫多少字,就算是說了,我也忘記了。那就在這裏結束吧。嗯。

狼圖騰讀後感3

狼,這種動物,原來在我心裏只是一種兇惡的野獸。“狼狽爲奸”、“狼子野心”、“狼心狗肺”這些成語無一例外地在貶低狼。可是當我讀完《狼圖騰》後,我對狼的看法就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狼,在廣袤的額侖草原被奉若神明,被視爲一個民族的圖騰,當地的牧民在死後要進行“天”,即被狼吃掉。他們相信用這種做法能使自己的靈魂升上騰格里(天)。一開始我感到十分吃驚,狼在我們民族是狡猾、殘忍的象徵,怎麼能成爲一個民族的圖騰?用這種“天”法,不是違背了我國傳統“入土爲安”嗎?

這些謎團終於在我讀完後得到了解決。原來草原民族的這種做法也不無道理。狼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反而,它是一種十分智慧的動物:它們會利用各種地形來進行打圍,成功率很高;它們懂得食物不可一次性吃完要留一些才能讓明年也豐衣足食。它們會把食物儲存在“雪湖”中,十分有遠見;它們還能識破“野獸剋星”捕獸夾;它們的毅力很好,有耐心,爲了一頓飯常常會等上一兩天來選擇時機;它們是草原大害——野兔、旱獺、野鼠等的天敵,可以有效地保護草原……它們用這些勝過《孫子兵法》的手段方法在草原上生存了千百萬年,成爲了草原霸主。它們捨棄“小命”,保護草原“大命”,是草原的守護神。它們這種強悍智慧敏捷勇敢的精神受到了草原人民的崇拜,成爲了草原人民心中的圖騰。

然而,書中以包順貴爲首的農耕民族的介入,打破了額侖草原千百萬年的平衡。他們只看到草原狼獵食家禽,就膚淺地認爲草原狼對人類只有害,沒有益。於是,他們大肆地殺狼,用槍打,用車追,用火燒。一隻只蒙古草原狼倒在了血泊中。使那些懂得狼圖騰的老牧民,如畢利格阿爸感到痛心。但那些人卻引以爲榮,變本加厲地捕殺狼甚至捕殺草原的其他物種,最後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後果。在書的最後寫道:額侖草原嚴重沙化,旱獺、野鼠成羣,絲毫看不到往日的美麗風景,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

爲什麼會有這種後果呢?因爲農耕區的人們不懂狼,他們身上只有軟弱的“羊性”血液,所以纔會這樣地痛恨狼。中國歷史上一次又一次被外強入侵就是這個原因。他們身上原來的“狼性”血液已被多年來農耕的安逸生活所沖淡了,使他們在外國具有“狼性”的“海狼”、“草原狼”、“森林狼”面前不堪一擊。在中國歷史上,凡是民族強悍、勇猛的,大多都創立過強大的帝國。比如成吉思汗,就把中國的版圖擴大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創造了輝煌的元朝。

我們民族缺少的恰恰就是“狼性”血液,只有有了它,纔會使一個民族的力量更加強大。但也不能太多,只有“狼性”與“羊性”相對平衡,而“狼性”略大於“羊性”的時候,纔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強的時候!

透過這本書,我知道了其實所有的動物都可以成爲人類的老師,正如書中的陳陣就從自己飼養的小狼身上悟出了很多,人類的生存之根本的大道理。這些精神力量是從書本上無法學來的,只有透過自己的實踐,才能學到它們。

總的來說,《狼圖騰》是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好書!

狼圖騰讀後感4

前一段時間爸爸推薦我讀《狼圖騰》這本書。沒讀這本書時,我的心目中對狼沒有好感,我一直認爲狼是無惡不作的大壞蛋,因爲我經常聽到詆譭它的很多故事,比如:狼和小羊、三隻小豬等等。然而,閱讀《狼圖騰》時,隨着故事情節深入,我不知不覺中明白了我以前的想法是多麼無知,多麼愚昧,現在我終於喜歡起狼來,爲什麼呢?

首先,狼是智慧的。本書中,狼圍剿黃羊時,如果我是頭狼定會全部包圍住,但這樣頭羊便會帶領強壯的公羊突圍,到頭來,只能捉到少半的羊。可狼羣捉羊,卻給羊留了個口子,讓羊逃生,誰料,羊自以爲安全的通道,卻會讓它們陷入一個大雪窩,而狼也會藉助這個天然“冰箱"儲存食物,真是聰明至極。其次,狼是勇敢的。狼羣襲擊軍馬時,一匹頭狼不怕軍馬的踩踏,奮不顧身地與軍馬們同歸於盡;與獵狗搏鬥時,它們也是前赴後繼,視死如歸。即便是戰死,也依然挺拔,在草原上它們是真真正正的王者,它們主宰着大草原。

最後,狼是團結的。它們是怎麼越過高高的圍欄,襲擊羊圈中的羊羣的?沒錯,它們就是一隻狼踩着另一隻狼,疊狼塔,依靠團結協作才吃到羊的。它們很少各自爲戰,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羣狼便排山倒海,勇不可擋。草原蒙古兵很多打仗的策略和方法都是從狼那裏學來的,他們就靠狼的智慧,大破宋金,橫掃歐洲。

現在,我已被狼的智慧、狼的勇敢、狼的團結所折服。有機會,我要去蒙古大草原領略一下草原的風光,拜訪智慧的化身、勇敢的強者——草原狼。

狼圖騰讀後感5

小說塑造了一個叫陳陣的人物形象,全文以他爲中心,寫出了一個個與狼打交道的精彩故事。一步步給我們揭開了蒙古草原中信奉的“狼圖騰”的祕密。

記得陳陣剛開始與高大雄壯的蒙古狼接觸的時候,他正在回去寨子的路上。他騎着一匹青馬,來到山谷口,遭遇到了飢腸轆轆的蒙古狼羣。蒙古狼羣先把陳陣包圍起來,然後用氣勢試探敵情,恐嚇陳陣。看見計劃失敗,蒙古狼王毫不沮喪,接着派偵察兵跟蹤試探。可是最後在這樣一個千鈞一髮之際,陳陣和青馬冷靜地用他們各自的智慧嚇退了蒙古狼羣,挽救了自己的生命。就因爲這件事,陳陣被蒙古狼的一舉一動吸引住了。他覺得,蒙古狼觸及了他的靈魂……他心中漸漸有了一個模糊的“狼圖騰”。

陳陣在往後的日子裏,不斷跟狼羣作鬥爭,最後還不顧危險,養了一隻小狼。而正因爲這隻小狼,陳陣對蒙古狼的情感徹底昇華,敬佩又敬畏。

可是在整本書的最後,因爲人們的肆意破壞,蒙古大草原最後一塊“處女之地”被破壞了,整個草原千蒼百孔,以前雄壯的蒙古草原狼死的死,逃的逃;馬兒羊兒也少了,懶了……草原上漸漸被農耕民族侵蝕了,草原上年輕一輩的人都忘記以前的傳統了……

故事的最後,我看到無限的悲涼,因爲人們對保護環境意識的薄弱,造成了這般局面。其實,這也是給現在的我們敲響了警鐘。

人們常識中的狼是狡詐,冷血自私的;而經歷了與狼生死患難的姜戎來說,是值得尊敬,保護的:許多年前戰無不勝的蒙古族正是因爲狼,才受益無窮;而現在的人聰明,忠誠,趨利避害也是狼所特有的。也許在很多年前,人們也是觀摩了狼的生活習性,纔有了《三十六計》和一系列兵法,纔有了歷史上一系列的成就……

而如今,許多動物的生存環境受到威脅,紛紛瀕臨死亡,野生的動物越來越少……我不想以後只能在動物園裏看到沒有了原始本性的動物,也不想我們的後代看不見這個世界的原始的美麗。

看完這部小說,蒙古狼羣彷彿也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的面前,高昂着脖子,高傲地嚎着,不願屈居任何人之下——也許,這是我心中的“狼圖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