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關於愛心與教育讀後感

讀後感1.91W

《愛心與教育》一書的作者是李鎮西。該書是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記的形式,敘述了李鎮西老師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這本書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篇一:

《愛心與教育》深入淺出、親切感人的教育,“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這是李鎮西老師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書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的那種潛移默化的愛,這種愛充盈着整本書,也衝擊着我的個心靈世界。

李老師在書中提到:“愛是打開學生心靈之門的金鑰匙。”因此我們應該給學生以愛,這種愛不是高高在上的平易近人,而是拿他們當朋友的朋友之愛。當看到李老師與“後進生”萬同的故事時,我是如此感動。作爲一個老師,能夠對一個學生費如此大的心思,那麼什麼樣的學生不會被感化呢?反思我的工作,我要學習李老師善於鍛造"優秀學生"的卓越人格;實施民主科學與個性化教學,把更多的關注投向"後進生"。像李老師那樣,懷着強烈的人道主義情懷,給"後進生"們以心靈的呵護,幫助他們樹立起人的尊嚴,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

我把李老師書上提到的馬特洛索夫的一句格言銘記於心,"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既要讓自己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是如此的偉大,對祖國、對社會、對學生是如此的重要。也要讓學生有這種感覺,幫助他們認識生命的偉大,找到生存的意義。指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生命的舞臺中演繹好自己的角色!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落發射出不同顏色的光芒!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學生不僅要學會學習,還要在實踐中學會發現、創造。這就要求教師關注每個學生:不偏愛分析能力強的優等生,不歧視具有實踐創造能力的中等生和後進生。老師們,不同愛好的學生不可能都成爲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但是,如果老師能針對學生的差異進行教學,“以人爲本”的教育思想就能充分體現,成功智力的學生也會大大增加,“個性+特長”的學生也會不斷涌現,社會所需要的成功智力的人才纔會層出不窮。

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的。但只要我們用心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作爲一名教師,要用愛心滋潤童心,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中,愛在點滴之處讀了《愛心與教育》,我深刻認識到,教育學生,需要的是羅森塔爾的期待效應;需要的是李鎮西老師的那份堅持。

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爲學生打造一個精神家園式的班級,關注每一個學生,帶給學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去創造自己燦爛美好的明天!

關於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篇二:

“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塑造人格”這是李鎮西教師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導思想。《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也是作者愛心與智慧的昇華,也是一曲用愛心來譜寫的教育之歌!

愛心成就夢想,愛心傳遞希望,愛心喚醒力量,愛心鑄就輝煌。陶行知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爲有愛,我們纔有耐心;因爲有愛,我們纔會關心;因爲有愛,我們才和同學心貼心。讓我們的愛心化甘露,去滋潤每一位學生的心田,讓我們的愛在每一個學生心間生根發芽,直至愛滿人間。

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中也說過“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在讀過之後,我的體會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爲一顆愛心才使我快快樂樂守在學生身邊,也是我具備了一顆童心,隨時隨地在學生身邊體會幸福與快樂;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離的接近學生的心靈,在學生心靈中寫下美妙的詩行,互相傳遞愛心,傳遞幸福。

在一次學生的作文中,我發現他們真的可愛,它們把自己的心裏話寫出來了,“老師,我謝謝你教會了我許多本領,我從一字不識到現在我可以寫作文了,真的謝謝你!那是我心中最好最好的人。”看到這些話語,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應該以李鎮西老師爲榜樣,奉獻我們的愛心。上課要面面俱到,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下課後多與學生交流,細心觀察學生,給學生以指導,鼓勵與關心。讓學生感到對他們的關注與關愛。

當然,僅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這就涉及到李老師教育思想的另一個方面——民主教育,懂得互相尊重,寬容學生,我們才能獲得融洽的師生關係,才能抓住教育契機,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取得潛移默化的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看法,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聲音,爲學生創造民主自由的課堂,而不是隻有老師是權威的一言堂。在討論課文題的理解時,同學們的理解是多種思路的,要給他們時間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

總之,在愛的呵護下,創設自由民主的課堂,是我讀完《愛心與教育》之後最大的收穫。我決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讓智慧點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孩子;做學生愛戴的師長和真誠的朋友;透過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培養具有遠大理想是後一代而努力工作。

關於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篇三:

假期裏一日在街頭地攤上看見《愛心與教育》一書,作者李鎮西,書和人都沒有聽說過,但每年一篇有關教育方面書籍的讀後感使我不禁拿起了它。隨手翻了翻感覺是他在教師生涯中教育教學中的故事,我想在這講經濟的時代像這樣教育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故事能出書,一定不是熱門並且銷售量不會好的書必定有它特別之處吧,於是一番討價還價後用二元錢買走了。

第二天有空翻閱了《愛心與教育》一書,說句老實話,看了前面幾頁的時候我真的不想再看下去了,感覺得是在說道,看到的全都是什麼理論的東西,而我最討厭說什麼道講什麼理論的書,對純理論的書從來不感什麼興趣,所以直接翻過去十幾頁來看,看着看着發現我感覺錯了,這本書寫得還真不錯,書裏講的全是他和他多年來教的學生們的感人故事,這一個個讓人感動的故事,雖然我不像書中介紹的那樣好多人是“流着眼淚讀完這本書的”,但《愛心與教育》中的許許多多的“愛心”故事確確實實地在感動着我。

作爲教師,要有一顆愛心。關心、愛護學生是教師應有的道德,也是班主任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的前提。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文壇巨匠高爾基也言:“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纔可以教育孩子。”“愛是人類最美好的語言”。只有真誠地愛護學生,動之與情,曉之於理,才能使學生願意聽,願意做。

熱愛學生,要表現在生活上、學習上、思想上,三點一線,才能成功。對學生的愛,不僅要體現在學習好的學生身上,對後進生更應該奉獻無私的愛心。因爲有些後進生有時取鬧,只是爲了引起老師的注意。如果班主任對犯錯的學生一味責罵,他也許就會破罐子破摔。所以說班主任要把春雨滋潤到每個孩子的小心田,否則會在受冷落的學生的心中留下長久的痛苦和傷痕,使他們失去前進的信心,也會使一些受到愛撫的寵兒變得任性、驕傲以至退步。

然而在日常的教學中,明知這一道理,卻又很難做到,有時很想微笑着面對學生,但是面對學生一次次地範錯,一次次地調皮,忍不住又開始破口大罵。其實這樣只會傷害自己的身體,令學生更加地疏遠你。無數次的實踐證明,熱愛學生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最好的教育莫過於對學生熾熱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