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後感怎樣寫

讀後感2.18W

【篇一:怎樣寫讀後感】

讀後感怎樣寫

第一個:本人認爲,並不是所有的讀後感裏面都要花上一個段落來專門介紹這本書的內容。既然是讀後感,就重在一個“感”字,你要把你讀書過後的最大的感想寫出來。而書的內容也不是完全不提,要很巧妙的將它穿插在你的文章裏,這樣使得文章不散,不亂。

第二個:主題要鮮明。只有鮮明的主題才能讓你的文章更加的吸引人。尤其要注意,寫讀後感最忌諱的就是把你所有的感想都一股腦的全部塞進你的作文裏,這樣作文會顯得十分零碎,也就是我們說的主題不鮮明。怎樣能使主題鮮明,吸引人呢?那就要抓住你讀這本書之後最大的感悟來寫,不要說的,既寫寫這個感悟,又覺得那個片段你的感悟更加深刻,到最後這也不成,那也不成就遭了。這就觸及到一個構思的問題,一開始動筆之前,就要想好自己要寫什麼,什麼樣的結構,怎麼起頭,怎麼結尾。

第三個:題目是文章的靈魂。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有好的題目。想要文章高人一等,題目也必須有一定的創新。不要用死板的,大衆化的題目,如《讀XXX有感》《XXX讀後感》《XXX給我們的啓示》《XXX讓我明白了……》這些題目讓你的作文沒有特點,枯燥乏味。你可以選用一些符合書本內容的,或你的感悟的題目,最好是有特點、有內涵。給你推薦幾個題目吧 三國演義可用《幾曾隨逝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可用《毅力是成功的鑰匙》季羨林談人生《人字該怎麼寫》和樹談心《一個人,一棵樹》……

第四個:好的開頭結尾也可以令你的文章增色不少。此處可以把開頭結尾高深化。開頭總領全文,結尾感情提升。譬如三國演義就可以在結尾時用上“滾滾長江東逝水”這首詩,這樣可以是文章的感情昇華,又令人感到意猶未盡,彷彿回到古代一樣的奇妙感受。

【篇二:小學生如何寫好讀後感】

一、仔細閱讀原文,認真領會文章精神是寫好讀後感的前提。

“感”是從讀中產生的,不認真讀,就不能深刻領會原文的精神實質,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如果對原文都沒讀懂,那也就不可能寫出有價值的感想來。

怎麼讀呢?要邊讀邊想,邊讀邊記。哪些地方使你激動不已,哪些地方使你感慨萬千都不要放過去。要反覆讀,邊讀邊體會文章的實質,聯繫自己生活的實踐,加以對照、比較,同時要在原作上作上記號,如圈、點、劃,或在空白處寫上簡略的看法等,以便讀後好查找重點之處。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聯繫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繫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繫實際範圍很廣泛,可以聯繫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繫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繫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有的同學在寫讀後感時,用大量的篇幅去複述原作的內容或敘述大量的事例,只在結尾發表幾句感想。這樣寫就不符合要求了。

讀後感以“感”爲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爲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讀後感的寫法,種類很多,但寫好讀後感基本上離不開以上四點,望同學們好好體會、理解、消化。

【篇三:怎樣寫讀後感作文】

寫讀後感,首先,你必須把你讀的一篇文章抓住最讓你有感觸的地方(不一定是感動)提取出來;再對此進行議論,也就是談你的看法;再把它引伸出來,舉例,議論;最後還要進行歸納。就一般而言,小學生按上面的步驟寫下來基本成功了。但必須聲明:文無定法,親泥老師提供的僅是一種常用方法。

今天,將向同學們介紹一篇下水作文《辦法不只是有一種》——讀《烏鴉喝水》有感。注意:前一句是正標題,後一句是副標題,不能都用讀某某有感這樣全班一致的標題。

因爲要讓所有的網友都讀過的文章,親泥老師思前想後選中了這樣一篇文章。

(一) 先審題: 1這是一篇大家十分熟知的童話,它告訴我們什麼呢?告訴我們烏鴉很聰明;告訴我們此路不通走彼路;告訴我們在困難面前動腦筋。等等。 2這麼聰明的烏鴉在動物界中沒有的,而這種愛動腦筋的人和事,你要在生活中找一找。 3你必須在這童話中提取一箇中心思想,再根據它進行議論,發發你的感想。

(二)列出寫作題綱。 1簡述故事。 2這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及想法。 3以此引伸出生活中此類事並談感想。 4歸納或總結全文。

【篇四:怎樣寫讀後感】

“讀後(觀後)感”屬於議論文體。同學們在讀書或看電視劇後,往往有些人物或情節觸動自己的心靈,使情感受到引發,若將這種感受付諸筆端,便是我們要說的“讀(觀)後感”。它在使用的表達方式上,主要採用記敘和議論相合的方法。

“讀後感”(以下“讀後感”皆包括“觀後感”)中的記敘與記敘文中的.記敘有着根本不同。記敘文爲了實現以情動人,要詳細敘述人或事,要不惜筆墨濃抹重彩;“讀後感” 的記敘則是爲“感”服務的,所以力求概括敘述,簡明扼要;而把主要筆墨用在闡釋感受上。“讀”只是個引子,是引發感想的前提條件,“感”纔是寫作的重點。

寫“讀後感”要注意如下三點:

(一)要對原文原作爛熟於心

感受,產生於“讀”之後,因此要有針對性地詳細閱讀原文原作,要把握原文原作的創作背景、作品的主題,作者的觀點等內容,爲下文生髮感想作準備。概括說就是“吃透”材料,熟知內容。有了“讀”的前提,纔會有“感”的結果。若讀書粗枝大葉,囫圇吞棗,文章的精髓都把握不了,必然對內心情感不會有多大的觸動。若硬要寫出“感”來,也只能是無病呻吟,結果言之無物,空洞乏味。

(二)要精選原文原作最能感動你的“點”

寫“讀後感”,大都容易面面俱到,泛泛而談,這樣寫得膚淺。寫作時,要注意側重其中的一個“點”。一部優秀著作中,總會有使你感動的情節,有給你啓迪的思想觀點,那你就要精心挑選讓你感動,給你印象最深的那一點,然後加以聯想,生髮,構思你所要寫的讀後感。能讓你感動的“點”,我們稱之爲“感點”。所謂“感點”,即在閱讀原文的基礎上的認識與提高。如果你所讀的是議論文,就要把握文章的中心論點,弄清楚文章用了哪些論據,採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只有抓住了文章的重點,才能悟出道理,引出自己的見解。具體到文學作品本身,可把下列內容作爲“感點”。從整體上看,有鮮活、充滿血肉的人物形象,有跌宕起伏、扣人心絃的故事有絲絲入扣、縝密自然的結構層次;從細微處看,有精彩、細緻的描寫。有含意豐贍的語句等等。一篇讀後感容量有限,“感點”應該相對集中,那就必須慎重地選擇,不能把所有的“感點”都塞進去。

(三)要注意聯繫實際生活

社會風氣的好壞,周圍的人或事往往給你很深的印象。經過認真閱讀,已經找到最能觸動你情思的“感點”,是這個“感點”引起了你對現實生活的聯想,對一些社會問題的思考。那麼,只要將聯繫起來的生活內容有選擇、有側重地寫出來,就是很好地聯繫了生活實際。這樣的聯繫,自然親切,內容豐厚,富有現實教育意義。

“讀後感”屬於雜感性議論文,因此要在“議”上下功夫。如何“議”實際上就是如何“借題發揮”。這借題發揮的“題”,一定要出自閱讀材料,但是同一閱讀材料卻可以選擇不同的感發點即“感點”,以引出不同的主題,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峯”。

現以《工之僑獻琴》這則寓言爲例,談如何選擇“讀後感”的角度。

寓言中的工之僑精通音律,擅長樂器製作,能製出“金聲而玉應”的琴,這樣的能工巧匠淪落鄉野,而那些只會以外觀卻否定優劣的人都居於國工樂官的高位。從這個角度出發,可以批判封建社會的人才觀,認識當今社會給人提供了平等競爭的機會。這樣寫不失寓言本意,自然得體。

着眼於人,還可以只抓國工樂官不動手彈一彈,僅憑“視之”就作出判斷,聯繫當前有些人不重實踐、主觀武斷的錯誤做法,提倡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親口嘗一嘗的做法,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增強分辨是非的能力。

着眼於人,還可以只分析工之僑。肯定他,可贊其不怕挫折、鍥而不捨的進取精神;否定他,可分析他弄虛作假的目的及手段,聯繫市場上出現的僞劣商品,揭露並批判其危害性。

當然也可以着眼於物。琴前後截然不同的遭遇說明當時居高位者沒有見識,不重真才實學,只重虛名。即使被贊爲“稀世之珍”,樂官也只是注重它的外觀,琴仍舊是被埋沒。如果獻上的不是良琴,而是一個符合當權者審美標準的破玩藝兒,也照樣會受到交口稱讚。就此可以聯繫一些人的奇怪“標準”以及重名輕實的做法,教育人們做有真才實學的人。

需要注意的是“讀後感”要借的“題”,必須是原材料本身具有的,而不能是強加附和上去的。如果原材料中的着眼點很明顯,只需引述或轉述即可,而有的則需要對原材料加以剖析,引導和幫助讀者領會。着眼點本身還不是論點,作者觀點的提出還需要下一番因事明理的功夫。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觀點與材料統一,觀察點與“讀後感”的論點必須一致。

由此看來,同一個閱讀材料,由於觀察認識的立足點和角度不同,觀察者認識問題的態度和深度不同,可以寫出許多立意不同的文章來。至於我們寫作時該選什麼角度。首先要從實際出發。這實際包括材料本身的實質,更重要的則是現實生活的實際。要從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出發選擇合適的突破口。其次要勇於出新,避開那些別人很自然想到的或已經議論過的話題,提倡求異思維,談別人沒有談到的問題,鑽別人沒有達到的深度。大家都這樣去想,這樣去做,就能寫出五彩紛呈的“讀後感”,收到“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效果。

讀後感的寫法一般可歸納爲“引”“議”“聯”“結”四個字,即引用原文的內容或觀點,在此基礎上展開議論,然後由此及彼聯繫實際加以闡述,最後總結全文,提出看法。

【篇五:小學生怎樣寫讀後感】

什麼是讀後感?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我們內心會有許多體驗、感受,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啓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開頭第一段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爲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爲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第二段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寫寫情節內容,寫寫自己爲什麼被感動,寫寫感動到什麼程度,如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讀,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等等;

可以寫一個人物、分析人物的性格、品格,所做的讓人最感動或最震撼或最憤怒、最難過的的事或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深入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充分展現人性的真善美、假惡醜,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可以以對文章的遣詞用句細心品味,對文章的謀篇佈局悉心揣摩,對文章的中心表達方式認真研究,從一個詞、一句話,一段描寫中領會作者的良苦用心。

(3) 第三段重點應是聯繫實際發表感想。我所說的聯繫實際範圍很廣泛,可以聯繫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繫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繫都要圍繞中心論點說話。

(4)要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讀後感以“感”爲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爲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篇六:小學三年級讀後感怎麼寫】

一、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二、要密切聯繫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繫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繫實際範圍很廣泛,可以聯繫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繫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繫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三、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讀後感以“感”爲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爲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作文

【篇七:如何寫讀後感】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爲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爲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爲“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內容證明觀點。這一部分要注意結合文章具體內容,不能空洞,要有具體的例子。這就要求在寫讀後感之前,你就要對內容非常地熟悉,知道那些材料能爲你的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繫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繫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繫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爲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繫、前後脫節。

【篇八:如何教學生寫讀後感】

讀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都可能有所收穫,有所感想,把自己的收穫或感想寫出來,就是心得體會,也叫讀後感。寫讀後感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的內容的理解,還可以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和語文水平,那麼怎樣指導學生寫好讀後感呢?

一、讀原文抓中心

“讀後感”的“感”是從讀中產生的。只有讀得認真,纔能有所感,並能感得深刻。如果有必要的話,在讀文章前我們可先讓學生了解一下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作者等。在讀中可分三步去指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的思路:一是初讀感知,理清層次,把握文章的來龍去脈,建立起對課文的初步總體印象。二是細讀深思,抓重點,引導學生評詞析句,細讀深思,體會用詞的生動、準確。細細品讀文章,可先讓學生找出一些能反映揚科熱愛音樂的重點詞句,再細細體會語言的形象生動,故事的扣人心絃之處。三是研讀體悟,突破難點,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表達的中心思想,用心去感悟生活、研讀文章,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我們只有引導學生透過認真地“讀”,才能領會到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才具備了寫“感”的條件。

二、找重點作感點

一本好書或一篇好文章的讀後感,可“感”的點很多,要寫好讀後感,必須選好“感點”。什麼叫“感點”呢?感點是由書中某一個地方的內容引起的,引發我們體會的地方,它不是憑空產生的。面對衆多的感點,我們必須指導學生從衆多的感點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最善於寫的一個或幾個感點,作爲自己寫讀後感的切入點,切不可面面俱到。

三、讀感結合

小學生寫讀後感常犯的毛病是複述原文,沒有做到簡明扼要。有的只“感”不“讀”,離開原文意思漫無邊際地胡編亂寫,說道理時空發議論,而缺乏身邊的實例。寫讀後感可以說經驗,也可以談教訓。大多出色的讀後感,總是受原文內容或情感觸發,從而引起對生活、學習、思想等實際問題的思考。讀後感,是有“讀”有“感”,“讀”、“感”結合的。可以先敘述文章內容,後集中談體會,這種寫法適於只談一點體會。還可以邊敘邊談體會,“讀”和“感”交叉寫,這種寫法可以談幾點體會。無論用哪種方法寫,必須叫學生做到二不要;不抄錄課文:要用自己的話簡要敘述;不離開文章的內容,要真切聯繫自己的實際抒發感想。

四、聯繫實際談感受

這個“實際”,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也可以是別人的思想和生活實際。沒有情感的讀後感蒼白無力,有情感的讀後感才能感染人。在指導學生聯繫實際談體會時,不要就事論事,要注意啓發學生展開想象,從古到今,從近到遠,從己到人,從正面到反面,只要與文章的主要內容有關係,都應允許他們大膽自由地寫,如果指導學生把自己的經驗教訓與作者的切身體會結合起來寫,那麼他們的讀後感一定更真切,更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