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李爾王》讀後感(精選10篇)

讀後感7.51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李爾王》讀後感(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李爾王》讀後感(精選10篇)

《李爾王》讀後感 篇1

《李爾王》稱得上是莎翁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其充分展現了人性中難以迴避的醜陋,無以復加的殘酷以及難以逃脫的悲哀;與此同時該劇也充分體現了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善良,不求回報的奉獻,不離不棄的真誠以及感人至深的犧牲。整部劇充滿着對王權、對社會、對正義、對人性、對自然、乃至對神的拷問及深思。本文以過往李爾爲核心,以該劇中五個與李爾相關的重大場景爲劃分標準,細緻考察李爾在整部劇中的轉變以及其所受到的教育。

作爲國王的李爾是專橫的獨裁權力者,這主要體現在其爲小女兒考狄利婭抉擇夫婿中。在考狄利婭觸犯國王李爾之前,其是十分受疼愛的,李爾要分給她“比你的兩個姊姊更富庶的土地”,而且大女兒高納里爾和二女兒里根也能感受到這種偏愛,“他一向都是最愛我們妹妹的”。但當考狄利婭並沒有按李爾的意圖訴說對其的愛時,李爾不但剝奪了考狄利婭的土地,更是向她的兩個追求者極力貶低考狄利婭。他直接勸勃艮第公爵“放棄他吧”,勸法蘭西王“您還是丟開了這一個爲天地所不容的壞人,另外去找尋佳偶吧”。即使在法蘭西王執意選擇考狄利婭後,李爾仍不忘詛咒他們,“你們不要想得到我的祝福”,致使法蘭西王“盛怒而去”。國王李爾對女兒婚姻隨意專斷,反覆無常;將心愛的女兒轉瞬間稱爲壞人,其極致的專橫可見一斑。

國王李爾不僅是專橫的,更是愚昧的,極易受到矇蔽的。他面對高納里爾和里根的奉承,顯得極其受用,認爲其所說的就是她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完全沒有一點懷疑的傾向,而面對考狄利婭的無話可說則擅意決斷,根本不考慮考狄利婭所說是否是真實情況。而其在面對肯特爲考狄利婭求情的死諫時,李爾根本不加思考,只是仗着君主的權威一昧地欲使肯特屈從,“閉住你的嘴巴”,最後剝奪了其官職並將其驅逐出境。

由此可見,國王李爾是一個專橫、愚昧、易受人愚弄的宮廷王,他生活在由王權所構築的自我世界中,王權將其完全封閉,令其行爲、言語等都隨心所欲、任意妄爲,他看不到真實的世界,看不到社會的真相和真正的人性。諷刺的是,其悲劇恰恰起源於他基於王權的任意妄爲,因爲這使其失去了自我世界的根基——王權(分割國土事件),這迫使其自我世界崩塌,也迫使其開始認知真實的世界,而他也正是在悲劇的逐步進展中,逐漸受到教育,擺脫專橫、愚昧乃至深入其血脈的宮廷王性。

《李爾王》讀後感 篇2

最近,我讀了莎士比亞的名作《李爾王》,讀完這本書後內心感受很深,所以想把我讀後的感受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李爾王》主要講述了:年邁的老國王李爾,決定把他的國土分給他的三個女兒。但他決定要根據女兒們語言表達對他愛的程度來分配每人所得的那一份國土。口蜜腹劍的大女兒高納里爾和虛僞的二女兒里根,盡說些甜言蜜語來騙取父王的歡心,而小女兒考狄利婭卻說:“我只愛我的父親!”李爾聽了不高興,覺得考狄利婭並不愛他,於是就把國土分給了另外兩個女兒,將小女兒流落他鄉。

李爾分完國土後輪流住在兩個女兒的王宮中,可誰知兩個女兒得到父王分配的權利和地位後原形畢露,並惡毒地對待她們的父王,最後甚至將他趕出了王宮。

無家可歸的李爾,開始思念小女兒對他的愛,但自知已無顏面對考狄利婭。此時,考狄利婭已成爲法國的王后。得知自己的父王被姐姐們趕出王宮後,決定把父王接回自己的王宮併爲父親報仇,於是帶兵出征討伐兩個不孝的姐姐。

邪惡戰勝不了正義,最終,考狄利婭勝利了。

讀完這本書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說過的謊言終會因時間驗證。撒謊的後果是殘酷的,我們都要誠實待人,不能像書中的大女兒和二女兒一樣欺騙自己的親人,否則將會受到懲罰。

《李爾王》讀後感 篇3

《李爾王》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說了。

李爾王這個人是喜歡聽好話的,很虛榮,就是由於他的大女兒和二女兒淨說他的好話,而小女兒則只是說自己很愛父親而被他驅逐,生活中這種人還是很常見的,我覺得這就是一種很嚴重的缺點,如果人家只說你的好話,沒人說你的壞話,你就永遠不知道自己的缺點,就永遠不能進步。李爾王就是,到最後兩個女兒爭風吃醋,全都雙雙身亡,他才明白小女兒對他多麼好,小女兒也並沒有怎麼記恨父親,而是寬容的原諒了他,但小女兒最後也死於戰敗,李爾王也因爲過度難過而去世。

李爾王最後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可是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有着像李爾王一樣缺點的人,一定要改掉這個毛病。

《李爾王》讀後感 篇4

故事講的是年老昏聵、剛愎自用、目光無識的李爾王把國土分給了虛僞的大女兒高納裏兒、二女兒里根,卻把誠實率直善良不會取悅父王的小女兒考狄利婭驅逐到國外。考狄利婭被迫離家出走,與愛她的法蘭西國王去了法國。李爾王自己僅保留國王的尊號和一百名侍從,準備輪流住在兩個女兒家中安享晚年。誰料兩個大女兒到達目的後卻原形畢露,把老父趕出家門,李爾王飽受顛沛流離之苦。小女兒得知李爾王的悽慘遭遇,起兵討伐兩個姐姐,不幸失敗,最後被俘含恨自刎,李爾王也在悲痛瘋癲中死去。當然,兩個壞女兒的下場也是可悲的。

李爾王自禍其身又禍及他身的教訓有兩點:其一是不該不留餘地傾其所有而只剩兩手空權;其二是不該昏然不分善惡地寄託殘生。老葛羅斯特伯爵不事、棄暗投明以示忠貞不二,不折節操,因此慘遭毒打,飽受流放自然的落泊顛沛,甚至求死不得求生無望;他雖認識到自己的輕信之罪,終因得知被欺負的兒子仍在人世並陪伴保護着困苦無援的自己,又得到了真相後,由於承受不了悲喜交集之情的重荷而逝。這似乎是自咎之因所致,但似乎也屬善無善終之例。這與李爾王不察善惡不分真假而導致無處安身,浪跡荒野,與乞丐爲伍,最後在悔恨的刺痛中,在精神與身體的折磨中,在失去所愛而無法承受的悲哀中結束他八十歲的生命相比,二者都令人同情,促人思索,可見政界的罪惡,可知人心的險惡了。

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善與惡,僞與真的觀念和標準,沒有誰生下來就能夠決定它們,現實生活是殘酷的,我們不可能像書中的故事那樣有好的結果,我們都是要經歷這些才能夠真正地辨別它們的好與壞的,我們不能正因自己心中的渴望而失去辨別的理智,要抑制那位喜甜的愛好,如果沒有嚐到苦的味道又怎樣會知道甜的味道呢?

《李爾王》讀後感 篇5

小妹爲善,李爾爲庸,二女爲惡。

這是《李爾王》裏所講述的,從本不該出的錯開始,從李爾對王位的放棄開始,不再有愛。只因大女兒爲利放棄愛,只因小女已無權再愛。

第一個瞬間:“愛父若父”

年輕的李爾王,雄才大略,富有理想。但隨着歲月的流逝,他不願意再忙碌於複雜的社會事務中,分土地儀式上,他想知道女兒有多愛她。

大女貢納梨“愛父勝過一切”,次女呂甘“愛父親以至於不能愛其他的一切”,小女科第麗霞卻僅僅“愛父若父”,盛怒的李爾王讓科第麗霞在沒有任何嫁妝的情況下嫁給法蘭西國王,將反對他的忠臣肯脫放逐,而他的國土,則成了貢納梨和呂甘的“收穫”。表面她們愛父,殊不知,這二人愛的僅是李爾的國土。

阿諛逢迎已成忠誠,真正的愛卻不得不掩藏。

第二個瞬間:“老父衣百結,兒女不相識”

已經得到第一次財寶的李爾家二姐妹終於原形畢露,將李爾趕走,李爾的身邊只剩下偷偷化妝並陪在他的身邊被放逐囚徒肯脫和一個看透是非的弄人。穿過暴風雨,李爾終於明白了科第麗霞的“愛父若父”,他明白了小女兒將愛分給了每一個人,明白了兩個長女的貪婪。終於惱怒至瘋,不再理智。

已發生的事永遠不可能改變,“三思而行”正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記住的。

第三個瞬間:“叛國之父”

李爾的另一個忠臣葛羅斯脫有兩個兒子,小兒子愛特門爲爭奪利益,害得大哥埃特加被逐,當其父在幫助李爾時,他眼看父親被剜去雙眼而無動於衷,而自己也深陷二女的情感紛爭之中,無法自拔。

這一切終究爲了什麼?愛特門不願知道,他只知道自己的利益就在前方。

很多人就是如此,始終目視前方:前方是利益,是自己;而不願回頭向後看:身後是親人,是真愛。

第四個瞬間:“曲終人不歸”

最終,死亡爲一切畫上了句號,李爾死了,他的三個女兒死了,愛特門父子也死了,想得到土地、利益和財富的,連同他們善良的親人,一起去了,惡人死前也不知悔過,而李爾與科第麗霞相擁長眠。貢納梨、呂甘和愛特門最終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他們的死,一無所有。

科第麗霞,那個在陰暗之下堅持去愛的人,她會永葆親情。死亡抵擋不住科第麗霞的“愛父若父”,縱使已到天堂,他們也可以互相彌補人生最後那份缺失的愛。

而對於我們,或許沒有紛爭,沒有不和,那麼何不盡情享受親情呢?向後看看,身後有始終如一疼愛我們的親人。

《李爾王》讀後感 篇6

李爾王,相比哈姆雷特遜色太多,主要講述了幾種矛盾的社會關係:老人與子女、私生子與繼承權、畸形的愛情,同時透過對兩個家庭的糾葛,利用謊言與真相,把矛盾推向了高峯,形成了最後的悲劇效果。

老人與子女

李爾王老來昏聵,喜怒無常,喜歡聽奉承的話,並引以爲真,不能透過理性去判斷是非,聽信了大女兒和二女兒的甜言蜜語把自己的國土和權力分給了兩人,並與拒絕逢迎、一心真誠的小女兒斷絕了父女關係。作爲老國王,放棄了權力,卻保留了一百人的強大武裝,再加上剛愎自用、反覆無常的性格,讓獲得權力的兩個女兒沒有安全感,擔心惹他不順心的時候,給她倆帶來生命危險,所以想方設法的削弱這一百人的武裝力量,這也是李爾王與女兒們的矛盾焦點,成爲了後面故事情節的發動機。李爾王的決策,無疑是昏庸的,縱觀中國曆代王朝,除非死亡,沒有一個君王會在自己有生之年主動放棄自己的權力,因爲在這個位置上,權力意味着自己生命的保障,即使像乾隆帝做了太上皇,也仍然透過和珅把持着國家權力。包括現代社會的老人與子女的關係處理,類似的例子也層出不窮,很多子女都是爲了老人的遺產而去孝敬老人,當老人的資產如果已經到手,就會變得不能相處,恨不能老人早日歸西,正所謂:老父衣百結,兒女不相識;老父滿囊金,兒女盡孝心。父母子女的關係,不應該是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上,而應該是在從情感和倫理上,這纔是符合人性的,動物尚且懂得反哺,作爲父母和子女都不應該唯物質論,這樣才能和諧,才能共享天倫之樂,才能真正享受生命的美好。

私生子與繼承權

私生子,自古就不是一個光彩的名稱,由於父母的不負責任,私生子得不到公正的人權待遇,世俗的排擠與世人的歧視,讓他的成長中充滿了壓力和障礙,最終導致性格的偏激和扭曲,在對地位和財產的繼承權上,尤其不公正。這也是格羅斯特伯爵的私生子愛德蒙,一心想要得到公正的權益,拋棄了父子、兄弟的親情關係,透過欺騙、告密等卑劣的手段去謀求自己想要的地位和財產。

畸形的愛情

比較戲劇的地方在於,李爾王的兩個女兒,竟然同時愛上了格羅斯特的私生子愛德蒙,他們竟然會對愛德蒙透過自己卑劣的手段取得的成功欣賞有加,李爾王的二女兒想除掉自己的公爵丈夫,認爲只有愛德蒙這樣的人才會配得上自己的眠牀,真是魚找魚蝦找蝦……由此可見,相同的價值觀纔是愛情的基礎。故事的結局對他們也都是公正的,三人一同到地獄去做夫妻了。

謊言與真相

謊言與真相,李爾王與三個女兒,格羅斯特與兩個兒子,我們聽到的、看到的往往不一定是真相,真正的真相還要透過理智去判斷,透過更多的觀察去總結。因爲,謊言往往會包裝自己,針對人的需求和人性弱點,加以滿足,才能實現欺騙的目的。因爲所求不能得到正常的滿足,所以纔會先針對你想要的,給予滿足或者滿足的許諾,才能順利的從你那裏得到他想要的。有時候,當人進入某個通道之後,忠言、真相反而會沒有生存之地,絕對的權力更會加劇這種情況的發生,當忠臣肯特向國王諫言時,被盛怒的李爾王放逐,絲毫沒有一點兒猶豫與反思

總結來講,這個故事就是李爾王老年昏聵,驕傲自大,爲了顯示自己權勢,把國家分給了兩個甜言蜜語的女兒,與堅持本性的小女兒斷絕關係,後來被兩個獲得權勢的女兒欺壓、遺棄,越來越瘋,在忠臣肯特的聯絡下,小女兒引法國軍隊來救父,但最終戰敗身亡,李爾王也悲傷而亡。李爾王失去丈夫的大女兒和二女兒都愛上了愛德蒙,爲了爭奪愛德蒙,二女兒謀劃殺死自己的`丈夫未遂,毒死了自己的大姐,然後自殺身亡,愛德蒙被處死。格羅斯特伯爵因忠於李爾王,被愛德蒙出賣,並被李爾王的大女兒挖掉了雙眼。

《李爾王》讀後感 篇7

“父親,我愛您勝過自我的眼睛,整個空間和廣大自由,超越一切能夠估價的貴重稀有的事物;不亞於富有淑德、健康、美貌和榮譽的生命,這是李爾王的大女兒高納里爾的表述。

“我厭棄一切凡是敏銳的知覺所能感覺到的歡樂,僅有愛您纔是我的無上幸福……”這是二女兒里根的表述。

多麼娓娓動人的口才,說得李爾王心花怒放,將財產給了她們,然而她們真有如此愛她們的父親嗎?不,她們對愛的告白其實是對金錢的渴求,她們對親情的表述其實是對財富的慾望,她們對父女情的理解其實是被利益矇蔽雙眼的表現。

而李爾王最珍愛的小女兒考狄利婭的回答卻是“父親,我沒有話說,我是個笨拙的人,不會把我的心涌上嘴裏;我愛您只是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對啊!親情的愛只是因爲您是“我”的父親,而對您的感激與孝敬,不會因爲言語的誘人而變得更加崇高,不會因爲金錢的“萬能”而變得更加偉大,更不會由於私慾的“渴望”而變得更加至高無上光彩奪目;相反它們會因爲言語的花俏而變得低下,會因爲金錢的僞裝而變得卑賤,會因爲私慾的愚昧而失去光彩。而這一切的變化都是人類那可恥的虛榮心所賜,考狄利婭那普通的“名分”、簡單的話語道出了親情的“真實”——普通而平凡。

然而李爾王卻所以大怒,與她斷絕父女關係,難道他這個高高在上的君王竟不習慣人間最平凡的親情嗎?難道他這個父親對親情的理解也只是語言的動人、表面的華麗、不斷滿足虛榮心的奢侈,毫無真情實感嗎?

考狄利婭“只是缺少娓娓動人的口才,一些違心的言語,凡是心裏想到的事,總不願在沒有把它實行以前就放在嘴裏宣揚。”她所以失去歡心的原因“並不是什麼醜惡的污點淫邪的行爲,或是不名譽的舉止,而是她“缺少像人家那樣的一雙獻媚求恩的眼睛。一條她所認爲可恥的善於逢迎的舌頭。”

人們的虛榮心是多麼奇怪而可恥!只喜歡別人把你當貴重稀有的物品而捧得高高,卻不明白別人已把自我當作無用易碎的玻璃花瓶,不明白自我的短處,還一味地挑剔別人的毛病與錯誤。當一個人不斷期望得到別人的奉承與討好時,那麼這就是他“毀滅”的開始。

時間證明了一切,兩個女兒排擠他,冷落他,僅有被他遺棄仇視的小女兒考狄利婭來關心愛護他,最終用她的生命換回了她“真正”的父親,彌天大謊破滅了,此時美麗誘人的言語成了萬惡的根源。言語的誘人,言語的“僞裝”,言語的“虛假”歷歷在目,痛之入骨。回想當時肯特公爵的勸阻是正確的,他甚至用生命作爲代價對他說道:“有人不會口若懸河,說得天花亂墜,可並不是無情無義!”而此刻已回天乏術了。

這是虛榮心“導演”的一部愚昧父親害死自我善良女兒的可悲電影。

這不正說明了我們平時的一句話“忠言逆耳”,並且也證實了人們的虛榮心有多麼強烈,對於平時普通的言語都要求美麗動聽,對於不需要舌頭,只要行動的事卻要天天宣揚於嘴邊,然而緊隨着的將是幻覺、泡影與虛僞。

當肯特公爵被逐出國家領土時,曾對李爾王的兩位大女兒祈願道:“……願你們的誇口變成實事,假樹上會結下真實的果實……”可誰都瞭解人們的虛榮心永遠會攜帶着虛僞與醜陋,誇口不會變成實事,假樹上永遠不會結下真實的果實。

《李爾王》讀後感 篇8

《李爾王》列爲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歷來很受推崇,它取材於一個家喻戶曉的古老的英國民間傳說,表達了人民對那些口蜜腹劍的陰險家的譴責;同時也可以說,這個故事總結了人們在複雜的現實生活中得出的經驗教訓:現象與本質、外表與內容往往有很大的差距:“金光燦燦的不全是黃金。”它告誡人們絕不能像年老懵懂的國王一般,爲表面的現象所迷惑。大女兒、二女兒說得天花亂墜,卻原來是狼心狗肺;小女兒質樸無華,卻有一顆純金般的愛心。從這一意義上說,李爾王和三女兒的傳說帶語言的意味,概括了人們千百年來的人情世故。

李爾王作爲一個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長期生活在一呼百諾的宮廷裏,周圍的人個個都爭先恐後得向他獻媚邀寵,都一步不離的環繞他的意志打轉。一切都以他的好惡爲好惡、他的是非爲普天下人的是非。無恥的奉承和獻媚像一片濃重的毒霧緊緊地纏住他。年深月久,他就像一個上了癮的吸毒者,奉承和獻媚成爲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了。他一刻都離不開那一片歌—功—頌—德。他感到了一個吸毒者的樂在其中。他暈頭轉向了,飄飄然了,彷彿自己當真處於宇宙中心,它的遺址就是主宰宇宙的法律,他的一句話就是使衆生萬物歡欣鼓舞的陽光,或是使大地震顫的雷霆。

如今,正當他兩個大女兒花言巧語,哄得他興高采烈之時,偏是小女兒卻拒絕搖尾乞憐的奉承,不怕和他頂撞,大大地掃了他的興,他一怒之下,完全失去控制,還有什麼蠢事幹不出來呢?

最後,李爾王失去了王位,權勢,歷盡磨難,卻因爲恢復人性。他臨終的悲鳴不是爲了當初他那麼迷戀的煊赫的聲勢。帝王的威嚴,而是爲着當初被他驅逐、受他詛咒的小女兒,在她懷中,卻再不能從長眠中喚回那顆洋溢仁愛的心了。正是她,以她的深情厚意教會他懂得了最寶貴的是不能用金錢、權勢收買的人間真情。

《李爾王》讀後感 篇9

在我小小的書架中,有着許許多多的書,其中我最喜歡莎士比亞寫的《李爾王》。

劇中的主要人物有李爾和他的三個女兒:大女兒貢納梨、二女兒呂甘和小女兒科第麗霞。故事主要講李爾王老了,要把他的國土按照兒女們對他的愛來分,大女兒和二女兒因爲自己的甜言蜜語得到了一大半的國土,而小女兒科第麗霞是有幾分愛就說幾分愛,所以被李爾王放逐了。結果李爾王的大女兒和二女兒要奪取父親的王位,就把李爾王趕出了王宮。李爾王的一位忠臣葛羅絲脫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國王受這樣的罪,就把李爾王和他的傭人帶到了他三女兒那裏,而他自己卻被二女兒的丈夫把雙眼挖去。三女兒嫁給了法蘭西國王,國王很愛科第麗霞。因爲大女兒和二女兒要殺死李爾王,所以和法蘭西打了一仗,科第麗霞和李爾王被俘。最後,科第麗霞被縊死了,李爾王也自殺了,貢納梨和呂甘也被毒死和自殺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不好聽的話不一定是壞話,也許是讓你改掉缺點的話,好聽的話不一定對你好,也許還會害了你,毀了你的一生。我在讀《李爾王》這個故事之前,就喜歡別人誇我,別人一說我的缺點,我便撅起小嘴——不高興了!但我讀完《李爾王》之後終於明白了這句名言的含義: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我希望大家一定不要像李爾王那樣,光聽恭維的話,更不要像貢納梨和呂甘那樣心狠手辣,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要像科第麗霞一樣誠實和善良,像葛羅絲脫一樣的忠誠。《李爾王》這個故事有趣嗎?如果你們也有一些好看的書,別忘了借給我哦!

《李爾王》讀後感 篇10

我覺得這是很寫實的戲劇,不是劇情的寫實,而是對於人性的刻畫。

誰敬愛我,我就把王位傳給誰;就算現今的社會新聞仍是時常可以看見;分了家產的父母流落街頭;我一直很不瞭解這項的子女,或者是這樣的父母內心就竟有着怎樣的想法。當然如果說孝順父母是必須,是天經地義,是不可違背的祖宗之法,也太過於教條式,說法也或許過於中國。

所以在這劇本e我看到的都是人性,非常鮮活的刻畫;兩個姊姊爲了權力,拚命的連結起與父親的親情,卻又在得到之後急於破壞;然而卻又雙雙爲了愛情而死,這不是相當矛盾嗎?看起來好像是爲了有形的權力慾望,而輾斷了親情;最後卻又爲了無形的愛情吸生了生命,雖然相當的矛盾,但這就是人性。人活着就不斷的會被這兩股力量所拉扯,甚麼纔是最重要的,對於每個人,有不同的天秤,在天秤上有着不同的平衡。

很喜歡這個劇本,不要I限在孝道,也不侷限在親情,他的確是一場悲劇,每個人在被不同的力量拉扯,作出不同的選擇之後,走上的悲劇之路,雖然結果不讓人滿意,但都是自己選擇的人生。李爾王是,兩個大女兒是,小女兒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