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有關《論語》的讀後感

讀後感1.12W

1論語讀後感

有關《論語》的讀後感

《論語》以語錄體的形式,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們的言行,說理深入淺出、言簡意賅。通篇以當時的羣衆語言爲基礎,兼借書面語言典雅精粹之風格,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創一體、自成一派。

《論語》雖非純粹的文學作品,然其大量文句卻逐漸演變成了格言、成語和典故,至今仍然保持着強盛不衰的生命力,充分說明了它有強大的思想內涵和鮮明的文學特色。本文擬從語言使用的靈活性,塑造人物形象的飽滿性和記敘事情的洗練性三方面入手,對《論語》一書的文學特色作一淺析。

2論語讀後感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樣看“中庸”這兩個字的。或許在現代漢語中它含有一些貶義的成分。但《論語》中所說的中庸,或者說我這裏所說的中庸,卻不是那個意思。子曰:“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論語》雍也第六)。其中的中庸,指的是:“對人處事採取不偏不倚、調和折衷的態度”(金山詞霸進階漢語大詞典)。

個人覺得,還可以推而廣之,將中庸解釋爲:不走極端,尋找矛盾雙方之間的平衡點。應該說,這是貫穿整部《論語》的一個重要思想。我們不妨看幾個例子。

3論語讀後感

作爲一個略知一點中國歷史的.中國人,我認爲,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夠像《論語》這樣長久而深遠地影響着中國的歷史。也正因爲這樣,我對《論語》的態度一向是隻敢仰視而不敢觸及。

即使以前零零碎碎地讀,也從不敢隨便發表什麼評論。畢竟我對其瞭解的深入程度還遠沒有達到可以對其歷史地位或性質妄加評論的程度。這個學期,思修課佈置寫《論語》的讀書筆記作爲平時作業,於是我只有硬着頭皮寫一點點我的想法。其中肯定有很多錯誤,請老師給予指正。

4論語讀後感

首先,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使用的恰當與否,會直接導致文學作品的成敗。早於《論語》的《尚書》等著作,語言雖莊重渾厚,然其斧鑿痕跡頗重,不適合大衆閱讀和傳播。

《論語》因爲基於了口頭語,兼收了古文特點,把兩者融二爲一,使其雖與我們隔了上千年的時光,讀起來仍然朗朗上口、雋永有味。

讀《論語》,時間概念模糊了,我們彷彿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那個老人的親切睿智,那羣學生的坦率可愛,統統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標籤:論語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