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論語》後有感作文

讀後感5.98K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論語》後有感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論語》後有感作文

讀《論語》後有感作文1

我們學校自從有了“校長講論語”這一活動後,學校裏每個同學都受益匪淺,而我也在“校長講論語”的活動中萌生了自己獨特的感受。

《論語》是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記錄了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或點到爲止;正是孔子的這些教誨之言,培養出了多少聰慧過人,見多識廣的才子。我對《論語》最深的感受也正是孔子的教誨之言。

在校長給我們講的每一篇《論語》中,有多數都是孔子對衆多弟子的教誨之言。其中有一篇講到: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這段話就告訴我們,君子既出一言就必須做到,就算用幾匹健壯的馬來追回君子說出的話,恐怕也很難做到。這句話也反映了我們生活中的情況,比如你已經答應了要來我家玩,就不能說反悔就反悔,應該按照約定去我家。這一篇《論語》就給了我很深的感受,透過我生活中的這件事大家也許就明白了。我和一位同學約好星期六一起出去玩,可是我在約定好的地方等了好一會都不見他的身影,無奈之下我便給他打了個電話,電話是他爸爸接的,他爸爸知道這麼一回事之後立刻把他送了過來,並向我道了歉。我也讓他不要太自責,既然已經知道錯了也沒什麼了,這不也是完成了約定嗎?這篇《論語》孔子的教誨之言給我的感受是:一個人就應該遵守約定,並且不折不扣地完成。

學習《論語》真的給了我很多感受,給了我最端正的思想,給了我最好的教誨,給了我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學習《論語》給我的感受真是太多太多了,我愛學學《論語》!

讀《論語》後有感作文2

“這本書太精彩了”,當我津津有味地讀起《論語》這本書時,不禁讚歎起來。

在這本書當中有一句孔子說的話——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句話的意思:我教你的東西你都知道嗎?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這樣纔是明智的。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使我想起了讀三年級的一件後悔事。

記得事情是這樣的:一次課堂上,我有一道數學題不會做,本來想問徐老師的,但是我心裏打起了退堂鼓,心裏暗自思索:還是算了吧,回家問爸爸。可是回到家爸爸媽媽都不在,我後悔極了,但是也沒有多想就把題空在了那裏。第二天,我一大早來到學校,聽同學們說今天要進行數學測試,當老師發下試卷,我一下子懵了,上面有很多是我不會做的題,並且也是我遇到過而沒有勇氣問老師的題。想到這裏,我打了個冷戰,一下醒悟了過來,但是爲時已晚。

透過這件事使我明白了在學習上遇到不懂的問題要及時問老師或者同學,要不求甚解。孔子的這句話讓我終生難忘。

讀《論語》後有感作文3

昨天讀了一本好書《于丹〈論語〉心得》,起初只是隨手翻翻,沒想到一拿起來居然就放不下了。

文字其實不多,中華書局爲此在版面和裝幀上頗下了一番功夫,我花了個把小時把書讀了一半,但最後還是忍不住買了下來。因爲讀好書不應該囫圇吞棗,即便吞下,也該像駱駝反芻那樣細細咀嚼,而我因爲最近的煩惱,正好需要這樣靜心的良藥。

這幾年因爲工作的關係,常常會思考人、人性和生活的意義這類問題,讀了不少老外的東西,反過來發現其實很多讓某些人“驚羨”、甚至時常用以炫耀自己的學問的所謂“國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我們祖先在幾千年前就提出的思想何其相似。

例如,培根的“人的行爲準則是,維護自己的尊嚴,不妨礙他人的自由”和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從根本上講,是一個道理。弗洛伊德提出人有“生的本能”(建設性本能)和“死的本能”(破壞性本能),人之所以生而不死,是兩種力量的對抗達到了一種動態的平衡,短時間內,生的力量佔優勢,然而長遠的,死亡終將來臨。這是否和中國傳統的太極兩儀如出一轍?

讀這本書,的確會產生很多共鳴,如於丹所說:“《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一起感受兩千年前孔子的溫暖,這樣的想法,真好。

讀《論語》後有感作文4

這個寒假我利用空閒時間讀了一本名叫《論語》的書,這本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這本書講的是君子行爲和爲人處事的原則。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這樣一句話“三思而後行”,遇到什麼事,先冷靜,想辦法。只有這樣,才能戰勝困難,創造奇蹟。

這讓我想到了一件事。一次表演中,因爲下雨,兩個表演者不能來了大家都慌了,“怎麼辦呢?馬上就上場了,又少了兩個人”。這時老師走過來說:“大家別慌,一起想想還有沒有辦法。”於是,大家又開始想辦法了。有人說:“我們不要他們了,自己演吧!”“不行,我們演的是話劇又不是舞蹈。”又有人說。突然,我想到了我兩個閨蜜。我在家時,也讓她們陪我練過,只能讓他們上了。我給大家說了一遍,大家都說只能這樣了。我拿起了三把傘,向外跑去,還好她們家離學校很近,不一會兒,我帶着她們回來了。我們換上了服裝,讓她們兩個練了幾遍。

上臺了,大家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觀衆,雖然沒有原來的好,但是掌聲依然熱烈。表演結束了,大家都說我真聰明呢!

所以說,遇到困難不要害怕,只要冷靜想辦法,一定能戰勝困難,創造奇蹟。

讀《論語》後有感作文5

“一則小故事蘊含着一個大道理,一段小經歷濃縮着生命的真諦。”請您和我一起走進《論語》,它會讓我們感受到心靈的陽光。

《論語》分爲十一個部分,有《論語 學而》、《論語 爲政》、《論語 里仁》、《論語 庸也》、《論語 述而》、《論語 秦伯》……

一天,我剛看完手中的《論語》,下樓玩耍時,看見一名男子扯着一位老奶奶的衣領,惡狠狠地說:“我少給了你的錢又怎麼了,你能把我怎麼樣?”眼看千鈞一髮的時刻就要來到,我怎能不“拔刀相助”?想到這裏,說時遲那時快,我三步並作兩步,一個箭步衝上前去,先給了他一個下馬威,然後振振有詞地學着《論語 爲政》裏面地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你連泛愛衆而親仁都沒有做到,你還有什麼希望可談呢?”那名男子聽了我的話,臉一下子紅了,他對我說:“小弟弟,你說的很有道理,我應該向你學習。”周圍圍觀的人都對我豎起了大拇指。就這樣,一場“可怕的戰爭”結束了,我也一不小心“出了名”。

讀了《論語》這本書,我突然覺得自己在平時做的還不夠好,不過我也不會放棄,我們現在主要是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做一名好學生。

讀《論語》後有感作文6

俗話說:“讀一本書,會使你更加堅強,更加聰明,更加坦然。”我這一週讀了一本書叫《論語》。我讀着這本書我彷彿在和高尚的人交流,我體會到: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談話。

我讀着《論語》這本書我彷彿正在孔子與他的學生身旁和他們交流。我體會到他們高尚品德。其中有這幾句話令我印象深刻覺得有道理。第一句是孔子的弟子曾子說的原文是這樣寫得:“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就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我爲別人幫忙是否盡了最大努力,我與朋友交往有沒有撒謊不誠實,我傳授課是不是把我知道的都教了、讀了這句話我感受很深,我知道了自我反省是一種好習慣,這樣就可以知錯就改,讓自己更加完美一些。第二句是孔子說的原文是這樣寫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就是說:“學習並且不斷溫習,不是很愉快的事嗎?有朋友從很遠的地方來到這兒,不是該很高興嗎?人家不知道我也不生氣去教他,這樣纔是君子的作風、是啊!不斷溫習是一種好習慣。可以加強知識的印象,牢記這個知識,從而是你進步。

纔剛剛品讀了幾天論語,我就受益匪淺,好像在和孔子與他的弟子在交流心得。是啊。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應該堅持讀書。

讀《論語》後有感作文7

這個寒假,我拿出了媽媽給我買的“中華國學經典”這套書。其中有《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增廣賢文》《論語》六本書,每一本書都使我受益匪淺。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論語》。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被稱爲中國人的《聖經》。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可見《論語》在我國曆史上的重要地位。而這本《論語》也根據當中的典故和內容。選配了相應的故事、解釋。使我更好地弄通《論語》的意思,懂得其中的道理。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生活中言行舉止、學習態度要怎樣做到最好。比如裏面的“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意思是:孔子說:古人不輕易開口許諾,因爲他們認爲自己的行爲與自己的言語不相符合是可恥的。又舉了趙括“紙上談兵”這個事例,使我懂得了言出必行的道理。以前我總是制定了計劃而不切實實行,當我讀了這句論語後,我改掉了這個壞習慣,做事也勤快起來了。還有一句:“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讓我懂得:不能死讀書,也不能不讀書而冥思苦想。意思是:只是讀書,就會受矇蔽;只是冥思苦想學從不讀書,就會疑惑而一無所得。看了這句話,我讀書時都會邊思考邊讀,從中獲得了不少知識。

《論語》這本書還給了我許多道理,讓我在學習和生活中做得更好了。

讀《論語》後有感作文8

最近,我讀了《論語》。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集結,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經典之一。其內容爲做人之道,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等方面,集中反映了孔子“仁”和“禮”的思想,是一部惠澤後世的禮儀之書,仁義之書。孔子是春秋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論語》是“四書”之一,是古代讀書人必讀的書籍。隨着儒家思想受到歷朝君主的推崇,逐步成爲正統和主流,孔子和他的論述對思想界,對知識分子乃至整個中國社會都發揮越來越深的影響,人們也將孔子稱爲“聖人”。孔子所提倡的“仁義”,所主張的修身之道,以及他的智慧哲學有着許多積極的意義,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論語》中所蘊涵的道理數不勝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溫是溫習。複習的意思,故則是以前學的知識見聞,新是新的體會。發現。認識,總的意思就是: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的時候,能有新體會。新發現,這樣的人可以當老師了。”

我不禁想到“溫故而知新”是孔子認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學生在學習了新的知識後,要經常溫習,因爲學習是個不斷實踐的過程,要反覆溫習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對所學的知識熟練了,才能進行思考,舉一反三。

《論語》,當你每次“溫故”時都會“知新”。

讀《論語》後有感作文9

是兩千多年前智慧,是先哲的言行舉止,于丹用的眼她光去看去讀,她是一個學者,她用她的心去感觸,去品嚐,她讓現代忙碌的人們用最簡單最淺顯文字去理解先哲的智慧思想。快餐文化讓人們用最少的時間去享受那清風的沐浴,去體驗那思想的碰撞,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去叫囂她是在誤人子弟呢?快餐文化是對經典的扭曲呢?

現代人的忙碌大家有目共睹:工作的壓力。家庭的煩惱。生活的瑣碎已經讓我們力不從心,時間被大量的佔去,哪裏擠得出時間與精力去細細揣摩那語句,快節奏的生活已經讓我們熟悉了不再去耗費大量的精力做我們所不熟悉的`領域。文化的缺乏已經到了讓人擔心的地步,傳播經典文化已經迫在眉睫。快餐文化的出現無疑帶給了我們希望的曙光。于丹也好,百家講壇也好,都是作爲一個傳播的主體而出現,我們都應該去包容,去理解。

經典文化已經到了一個重要的關口,國學的沒落引起很多人的深思,而快餐文化的出現恰恰禰補了這一缺口,快節奏的生活應該有快節奏的文化方式。我們有理由相信快餐文化的出現將是對經典文化的一次拯救。

讀《論語》後有感作文10

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值得觀察的事物,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它們,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奧妙。再往遠處看,那嬌豔的蝴蝶花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花在風中搖擺。於是,我拿起一個小型的煙花;塗上了美麗的顏色。”看到奇奇很有智有謀,老狼便從身上拿出一顆藍寶石對奇奇說:“你可別小瞧這顆藍寶石,它能給你變出美味可口的食物,還能逢凶化吉,請你收下吧。

這兩座山雖然高,卻不會再長,我每天挖一點,總有一天會把它挖掉。”愚公的這種堅持不懈、不畏艱難險阻、不屈不饒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值得我們學習。記得我曾經在數學小測驗上,考得不理想,很多題目都不會做。回家後我也不管了。

就在這時,媽媽拿了一本我已經讀爛了的書,告訴我不要一遇到困難就氣餒,一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就不做了,而是我先要心靜下來,萬變不離其中,多看書,仔細想一想,肯定能做出來。所有的題目平時我要多做一些練習,關鍵是要有刻苦鑽研的精神,越是遇到困難,越要去戰勝它。同學們,我們學習了《論語》,要把愚公移山的精神運用到學習當中,不管前面的道路有再多的困難,只要懷着一顆堅定的心,任何困難都難不倒我們,我們一定會成功的!當我們學到了知識本領後,長大後才能回報祖國。

讀《論語》後有感作文11

孔子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儒家的創始人之一,他所堅持的儒家不僅僅在春秋戰國時期廣爲流傳,孔子的言行更是被其弟子們編成一部書,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流傳至今。

記得多年前,我曾經讀過《論語》,那時只是作爲消遣而已。

現在,我又重新拾起了《論語》,以全新的心態細細品讀,把自己的心貼進去裏面感受孔子的思想。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明白了並不是只是在學校裏做教育工作的人才能被稱爲老師,在家,在社會上,甚至於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清潔工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東西,不能夠瞧不起別人,一座宏偉的大橋只要缺少根小小的釘子就能讓它崩塌。而學習也是要有選擇性的,必須選擇別人身上的良好品質加以學習。別人身上的缺點,假如自己也有就應該要改正。

孔子教學不分貴賤,廣納學生,從而打破了古時候只有官侯權貴的富家子弟才能夠學習的權利。把思想傳給廣大人民,爲那些有廣大的報復的貧苦青年找到出路。孔子主張因材施教,他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徵進行教育。孔子也有着自己的政治抱負,他也曾經想要爲國家百姓貢獻自己的力量,只是在當時戰亂頻繁的年代他的學說並不能滿足國君的需要。因此也就沒有什麼作爲,只能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儒家思想。

讀了《論語》後,我明白了:只有擁有博大的心胸才能受人尊重。

讀《論語》後有感作文12

我是一位三年級的小學生,現在正學《論語》。我理解最深的一句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意思是:學到了知識後,你經常去溫習它,不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嗎?在我沒學《論語》之前,我對學過的課文,很少去溫習它,我把許多大好的時光都浪費了。每天放學回家,媽媽總是叫我去讀書,而我卻找各種藉口出去玩,還時常惹媽媽生氣。自從誦讀《論語》之後,對照書中的內容,我羞愧萬分。心想:我一定要按照孔子說的話去做。於是,我試着去做了兩週。每天放學後都溫習功課,並做簡單的筆記。兩週之後,我的學習果然有了些變化。就拿這件事來說吧!

那天,老師走上講臺,對同學們說:“今天考試。”雖然同學們複習過了,可還是非常緊張。只有我感到渾身輕鬆。因爲我將那部分內容已熟記在心。結果我考了全班第一,我終於嚐到了溫習功課的甜頭。

還有一次,下課之後,同學們在玩遊戲,我也加入了進去,原來同學們再一起玩搶答題這個遊戲。一個同學負責翻書找題,我們其他人搶答。我連續答對了好幾道題。那是的我真得很自豪,溫習功課真好!

孔子寫的《論語》給我們帶來很大的益處。今後,我還要深入地去學習。按照那上面的要求努力去做。

讀《論語》後有感作文13

《論語》這本書對我有着深刻的影響,特別是書中的這句話不絕於耳: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是要告訴我們一定要誠實。

這句話讓我想起了媽媽給我講的故事《三把斧子》。故事內容是:傳說在一個古老的村莊裏住着一個窮人。他有一位老母親身體不好,有一次窮人爲了給他母親治病就拿着斧子出門砍柴攢錢。他來到一條河邊,看見一棵又高又大又粗又壯的樹,剛砍下去,忽然他不小心把斧子甩進了河裏,這把斧子可是他父親留下來的,所以他十分傷心。就在這時山神出現了,山神拿着金斧子問:“這是你的嗎?”“不是”,“那這把銀斧子呢?”窮人回答說:“也不是。”“那這把鐵斧子呢?”“這把纔是我的!”山神聽了以後十分高興地對窮人說:“孩子你很誠實,我現在把這三八斧子都送給你。”這樣窮人就有了三把斧子了,他把斧子換成了錢,終於治好了母親的病。

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孔子的話,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我一定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讀《論語》後有感作文14

《論語》這本書講的是孔子對學習、執政、敬孝、仁德、禮節和天道地論述。

我認爲孔子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他道出了人生的真諦。孔子對弟子說,老師教過的知識要時常溫習,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由此能獲取新的更深的道理,這樣就可以爲人師表。如果學習了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迷惑;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學習那就白學。學的知識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纔是明智的。執政就要用道德教化來推行政治;做人要孝敬父母;奉承君主要有獻身精神;和朋友交往要講信用;爲別人出主意要忠實,要廣泛地與衆人友愛;君主使用臣要以禮相待;臣奉承君主應當以忠相待,作爲君子要謹慎地說話,敏捷地行動。

我也要用孔子的道理和品德來約束和規範自己的行動。對學習,我要經常複習,而且要深入思考,要經常去實踐,不能空想,做到虛心好學,說話要有分寸,不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要孝順父母,父母不願聽的話要委婉的勸說,爲父母做事不要抱怨。尊敬師長,要聽從師長的告誡,不冒犯長輩,做一個有孝心的晚輩。和朋友交往要講信用,要珍惜朋友之間的友誼。長大以後做國家的棟樑之才。

讀《論語》後有感作文15

兩個孤獨的生命面臨着危險的境地,它們如果放棄的話,將立刻腐爛變爲土壤,不再擁有那充滿活力迎接陽光的生命了。甲種子做出了這樣的選擇,它說:“我們已經被運送到了這無光的地方,不會有生存的希望了,認命吧,比現在在這兒掙扎好受一些的。”而乙種子卻說:“雖然我們生來是默默無聞的種子,但我們應該努力實現自己作爲種子的價值,讓我們的生命多姿多彩,雖然現在身陷絕境,我相信,一定會有機會見到陽光的。”後來,甲種子消融在泥土裏。

運貨的車來了,把乙種子運到了戶外,乙種子便成長了。長出了油綠的葉子,開出了滿樹的繁花,引來了成羣的蜂蝶。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了自己,雖然我是一個內向的孩子,不是很優秀,老師曾說過;無論在多麼寒冷的冬天,與嚴寒抗爭到底的永遠只有松柏,它們的堅強和堅持讓它們成爲冬天裏唯一的綠色,是金子,最終會發光。我相信只要我自己拼搏向上,也一定會實現自己的理想的。

蠟燭雖然生命短暫,但它的一生卻因追求而發光,爲人類提供了光明,力爭使自己着的更亮,甚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也不停止,這與乙種子的精神多像!乙種子的精神讓我心動,更加值得我學習。我相信追求不斷,成功則會不斷,我將堅持到最後一刻!

標籤:有感 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