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優秀是教出來的讀後感三篇

讀後感9.56K

《優秀是教出來的》讓我受益的內容首先就是克拉克先生提出的“被人們忽視的55個細節”,正是細節創造了奇蹟,成就了輝煌。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優秀是教出來的讀後感三篇,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優秀是教出來的讀後感三篇

優秀是教出來的讀後感1

寒假裏讀了一本書《優秀是教出來的》,我覺得作者克拉克先生確實是位了不起的好老師,他的許多做法都給我帶來啓發,值得我去學習,其中感受最深的有兩點:

一、關注細節,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和教養。

平時我們也會關注孩子的習慣培養,但我們關心的主要是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行爲習慣,而克拉克先生關注到了更多的細節,比如“說話險要講禮貌”、“眼神溝通很重要”、“真誠溝通很重要”、“主動詢問表示關心”、“謝謝傳遞好心情”“人在窘境莫旁觀”等,並把這些作爲要求去訓練,所以他的學生無論走到哪裏都彬彬有禮,受人歡迎。他的這種做法給我很大的啓發,因爲這些爲人處事的細節往往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同時這樣的訓練就是潛移默化地教孩子學會如何真誠友善地與人交往,而這些正是現在的孩子們比較缺乏的。克拉克先生這樣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在關注他們行爲、學習的同時,培養他們得體的舉止,高尚的品格。

二、真誠地對待學生,“嚴慈相濟”。

克拉克先生對學生的關愛是發自內心真誠的關愛。他帶孩子們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連夜爲孩子們趕製巧克力蛋糕作爲獎品,他給孩子不斷地帶來驚喜和快樂,換來了學生對他的尊敬和熱愛。因爲學生們喜歡他,喜歡他的課、樂於執行他定下的'規矩,甚至心甘情願接受他的“懲罰”。同時,他對孩子的要求也是嚴格的,定下的規矩堅持讓孩子做到,這種“言出必行”使他在孩子面前樹立了威嚴,並藉助集體的力量去影響哪些比較“頑固”的學生。我覺得這樣的治班方法非常有效,“嚴慈相濟”也正是克拉克先生教育的祕訣之一吧。

其實,克拉克對學生的很多要求和我們平時對孩子的要求是相同的,但同樣的要求不一樣的做法也會帶來不同的教育效果。讀了這本書,我感覺到優秀確實是教出來的,而如何教出優秀來,也是我們平時要學習、要努力的方向,不僅要做一個“認真”的教師,更要做一個“智慧”的教師,這智慧源自教師內心對孩子的關愛,源自教育實踐中的探索與思考。

優秀是教出來的讀後感2

兒童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了思想,便會有行爲的收穫,播種了行爲,便會有習慣的收穫,播種了習慣便會有品德的收穫,播種了品德便會有命運的收穫。所以,我們這些小學教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將習慣的培養放在了首要的位置,讀了克拉克先生的《優秀是教出來的》之後更深深地體會到了這一點。細細品位他的教育方法,可以發現,教育存在於每一個行動,每一個詞語,每一次交流之中。在贊同之餘我也想提一提自己對孩子細節教育中的一些想法:

寫好每個字的習慣

人們都說一個人的字代表了一個人的形象,而練字要從兒童開始。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智力的差異是有限的,因此,只要孩子有個認真的態度,那就一定能把字寫好。作爲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和寫好字都是自己的責任,如果一個對待自己的事情都不能認真去做的人,將來對待別人的事情又怎麼能夠認真負責呢!塑造一個人,就在我們平時點點滴滴之中。

聆聽的習慣

在學習中,一些孩子對很多知識點的掌握欠牢固或對老師提出的要求做得不到位,這些情況的發生往往是因爲孩子不懂得聆聽。在平時的教育中,我們要求孩子不僅能認真聽老師說話,還要認真聽其他小朋友和家人的說話,做文明的“小聽衆”。讓他們能真正成爲聆聽到世界一切美好聲音的人。

自己動手的習慣

我們教育上有一種說法叫做“教是爲了不教”。也就是要求我們在教孩子知識的同時,更重要地是教會學習知識的方法。而學習中的獨立創新,正來源於生活中對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我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多給孩子一點自己思考的空間,多讓孩子自己嘗試去做。我們會驚喜地發現,孩子比我們想象中的要能幹很多。

做一個大度的人。

一個心胸開闊的人絕對會比心胸狹窄的人活得快樂,因爲他會擁有更多的朋友和更多的機會。寬容品質的形成來自於平時孩子處人待物的習慣。我們成人(包括家長和老師)要以實際行動作爲榜樣,讓他學着我們的樣子成爲一個寬容理智的人。從而享受更多的生活樂趣。

優秀是教出來的讀後感3

最近,我們全校教師共讀了《優秀是教出來的》一書。讀後頗有感觸,俗話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好學生是要靠老師的激勵、引導、督促而來的。怎樣做到適時地激勵、恰當的地引導、正確的督促呢?

《優秀是教出來》這本書給了我們答案。作者克拉克先生從細微處着手,透過對55個教育細節的處理,創造出教育奇蹟。是不是克拉克天生擁有超人的能力呢?仔細閱讀了全書,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他之所以獲得成功,是因爲克拉克先生具備了當代教師的優秀品質——對教育事業的真誠與執着,以及對學生的奉獻精神。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克拉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再次驗證這句話屬於教育界的至理名言。他把對學生的愛灌注在日常到教育工作中,如:爲了讓全班學生都能按時完成家庭作業,自己每天堅持給孩子們做點心作爲獎勵,“那年,我簡直成廚爺了。”爲了贏得孩子們的心,克拉克堅持學習雙繩跳,導致自己的額頭被繩子打傷……。這些日常小事,可能很多教師認爲微不足道的,而克拉克卻立足於此,由此創造日常學習中的驚喜,把自己的愛透過這些渠道傳遞給學生。他處處關心學生,理解學生,和學生交朋友,最終得到了學生的擁護和愛戴,從而讓學生喜歡他,尊敬他,讓學生在一種自然、自覺的狀態下,開始喜歡老師的課,喜歡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

如果我們和克拉克一樣,在與學生的日常相處中傳遞我們的愛,用足夠的耐心和恆心去面對孩子們,相信我們的學生也會如書中的孩子們一樣,會爲我們的真情而感動,從而提高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成爲一個個“優秀”的孩子。

標籤:三篇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