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讀後感

讀後感1.66W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讀後感

《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讀後感1

最近我校接觸了多元智能理論,我對教師和學生的認識發生了很多的變化。爲了在教育教學中更好地實施運用多元智能理論今年暑期我讀了《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這本書是專門爲教育工作者而撰寫的教學指導書。作者們把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與中小學教育教學實踐密切結合起來,爲教師開啓了新的思維空間,爲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了嶄新的視角,爲教師們提供了多元智能理論在教室情境中的實踐應用方法。教室如果能夠熟練地掌握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猶如掌握了開啓學生心靈的鑰匙,能夠更好地適應不同學生的智能特長,促進學生智能發展。書中闡述了各種與八種智能開發相關聯的教學策略,並且很多策略都對我們又很大的啓發作用。

讀完書後,反思自己的教學,感覺自己仍然呆在傳統教學的圈子裏,自己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自我專研教材,參考教學參考書與教案設計認真備課、認真上課、悉心指導學生學習地工作着。有些孩子學習語文,老師費了很多的精力卻減小甚微,這些孩子便被貼上了"笨孩子"、"差生"的標籤。讀完《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這本書中第三章的例子:《波拉的舞蹈》後,我豁然開朗。波拉的教師,就成功地運用了波拉在舞蹈方面的才能(運動智能)幫助和促進了其在語文方面的智能。我平時只是注重學生語言智能的發展,沒有更具孩子個體的優勢智能來幫助他們學習語文。只要找準學生的優勢智能,並恰當引導,每個學生都能輕鬆愉悅地學習。

書中列舉的一些事例和教學策略以及具體詳細的圖表都是國外的,與我國基礎教育的教育實際不盡適應。在借鑑多元智能理論時,要做到中西結合,尋找多元智能理論與我國基礎教育的結合點,與課程改革的結合點,取長補短豐富我們的教育教學。我對今後的工作有了以下設想:

一、創設智能環境

智力的培養不僅要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作用,而且還要透過人與環境的交互作用。環境造人,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髮展會起到潛移默化地促進作用。對教師而言,更重要的是,不僅要辨認我們身心繫統的智能,而且要認識到我們能夠爲學生創設一個生活和學習的"聰明環境"。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代蒙等神經心理學家提出:學習和經驗能夠導致大腦結構和功能的改變,使之變得更好或更糟。在生活中,置身於積極、富有營養、充滿刺激和交互作用的環境裏,我們能夠持續地促進心智能力的發展。我準備在教室裏爲學生創設培養八種智能所需的環境。把教室周圍分社稱八個活動區域,每個活動區域分別對應一種智能,讓學生在課間甚至課堂參與活動。活動內容初步設爲:講故事、朗誦、趣味數學、角色表演、舞蹈、繪畫展示、手工製作、音樂欣賞、歌曲演唱、設立求助箱成立合作互助小組、個人領悟日記交流和別人眼中的我。

二、課堂中融入多元智能策略

傳統教育的語文課堂只重視語言智力內容的選擇,對其他智力方面的材料則排斥在教學內容之外,造成教學內容的狹窄化。人類個體具備的八種智能: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運動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係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觀察智能成爲教育工作者組織教學的工具,可以決定他們所教的內容應該爲學生開啓幾扇窗戶。在自己的教學中我要儘量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要根據學生智力結構中的優勢智能,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今後的教學從以下三方面改進:

1、改變教學方式單一化,採用多元化教學。面對同一知識或問題時採用不同解決方式。讓學生自主自願選擇符合自己優勢智能的方法來學習,學生解決問題的方式可以百花齊放,不拘一格。

2、加強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人際關係智能的.和諧發展。英國心理學家韓普瑞曾提到,人際關係智能是人類智能最重要的方面。他主張:"人類心智最具創意的運用是有效地維繫人類社會。"成功的生活通常依賴於人際關係智能。在課堂中試着嘗試三種方法培養學生人際關係智能。三種方法是小組合作閱讀、大聲地解決問題、文學的合作討論。

3、把多元智能作爲教學工具,爲學生學習學科內容提供了八個切入點。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教學需要從八個切入點中選擇恰當地方式直接教學。

《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讀後感2

智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人們狹隘地理解成語言和數學方面的能力。我們的傳統教育也十分強調語文和數學方面智能的表現,因此,有些學生在其他方面的智能在傳統的教育過程中不能得到表現和發展。這些學生往往被認爲傳統的認爲是學習有困難的。而多元智能理論就從根本上否定了這種人類聰明程度的界定。以下是我對多元智能的一些粗淺的認識。

首先,作爲教師的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所面對的每一位學生都具備完整的智能光譜,人人都至少具有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係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等八種智能。那種把智能侷限在語言與數學範圍內的傳統智能觀已經過時了。

其次,每個人的各種智能的潛力不同,在多種智能中,相對發展水平比較高的智能被稱之爲優勢智能,每個人的優勢智能都是在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和培養起來的,並在優勢智能方面會表現出更高的創造力,發現並培養學生的優勢智能是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

第三,各種智能之間是可以相互促進的。有些學生的智能並不突現於語文和數學方面,他可能在運動、音樂或人際關係方面表現較爲突出。這些學生往往會成爲傳統教學中的學習困難學生或有問題行爲的學生。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些表現突出的智能來促進其語文和數學智能的發展。那就要求教師有一雙善於發現學生優點的慧眼。如:在此書的第三章的例子:《波拉的舞蹈》中的教師,就成功地運用了波拉在舞蹈方面的才能(運動智能)幫助和促進了其在語文方面的智能。

又如:在數學教學中,我們經常運用動手操作這一形式。因爲學生透過動手操作,能更積極而專心致志的解決問題。透過動手操作更容易有邏輯的思考,從而培養和促進學生的邏輯數學智能。

第四,各種智能的培養和發展需要有一個現實的、積極的、充滿刺激和交互作用的環境。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安排呼喚和鍛鍊學生多種智能的活動與場景,在單調的活動中難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多種智能。比如,在數學教學中,遊戲這一練習形式中就蘊涵了多種智能的活動。學生的思考過程是一種邏輯-數學思維的過程,學生間的合作和交流既是一種語言智能的表現也是人際關係智能的顯現,同時也可以看出學生不同的自我認識智能。

《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爲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了嶄新的視角。教師可以運用學生的多元智能進行教育教學;同時教師可以將開發和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當做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從而使學生的多元智能既作爲手段得到呼喚和鍛鍊,又作爲目標得到培養和發展。

《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讀後感3

本學期我讀了《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一書,感受很深!多元智能理論共有八種智能,即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係智能,自我認識智能和自然觀察者智能.這每一種智能都具有獨特的發展順序,知識人生的不同階段萌芽,開花.其中音樂智能的天賦顯現最早,在孩提時表現卓越的音樂天賦,這種智能可能不必依賴人的生活經驗.多元智能理論又給教師一個革新教學方法的機會.多元智能理論建議不論在哪種情況下,沒有一種對所有學生都適合的好方法.因此,教師因材施教隨時變換教學方法,可以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

爲了讓課堂更有活力、讓教學更富創造、讓學生更加聰明、讓發展更爲全面,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借鑑多元智能理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這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改進的。資訊技術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情境創設:故事情境、問題情境、遊戲情境、作品情境、競爭情境、生活情境、虛擬情境、任務情境等,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爲形象,轉變學生的被動學習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協作、探索、創新,切實提高了學習效率。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入多種形式,培養多方面智能:

語言智能的培養:引入故事、課堂討論、朗讀與欣賞、寫日記、發表與交流;數理邏輯智能的培養:計算與等量、分類與分等、蘇格拉底式問答法、研究性學習、提高科學素養;

空間智能的培養:(結合錄像帶)形象化、色彩記號、圖畫比喻(國外較多。如有一節課讓學生透過圖畫來畫和平)、思維速寫、圖解符號;

學校教育與學生的多元評價

教育需要一定標準,但不能推行“標準化”,教育不能學企業裏製造產品,因爲學生是有個性的。最好的教育評價是多元評價,只有這樣,學校才能辦出特色,學生才能發展個性。學生的發展各不相同,所以對學生的評價也應多元評價。

總而言之,作爲教師,不能用學生的成績來衡量他們的智能,更不能一棒子打死。義務教育不僅要完成爲學生今後各方面發展打基礎的任務,而且應該着重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因此,教師應該樹立積極樂觀的學生觀。而我們看待學生,也應由以關注“你的智商有多高”,轉爲關注“你的智能類型是什麼”。發現孩子的天賦,不僅僅在於促進智力潛能得到最大化、最優化的發展,而且更在於提高自尊心、自信心並幫助他們形成熱愛教師、熱愛同學和熱愛學校的情感。這一點對於那些優勢智力領域不在語言和數學方面的學生尤爲重要。所以,作爲教師,我們在課堂內,在課堂外,要善於發現孩子在那些方面存在有時,循循善誘,因勢利導,讓孩子得到充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