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十日談》讀後感(通用5篇)

讀後感9.67K

女色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十日談》讀後感(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十日談》讀後感(通用5篇)

《十日談》讀後感 篇1

首先講一個小故事,且與我寫的《十日談》讀後感有關的一個小故事。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新華書店看,心中覺得只有看到了書本,感觸到實際的東西纔算是閱讀了這本書。同理,在讀《紅與黑》之前,我一直買書看,總是認爲長時間在書店讀書,會佔公家的便宜,這是在挖社會主義的牆角。所以儘管書籍越來越貴,我卻總是在網上看到某本書的簡介,然後再去書店買回來,放在家裏慢慢看,這樣看完一本書大概需要一到兩個月。

某日,遇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英語老師,當時我正在沉迷於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詢問店員有沒有英語原版的,當然我的英文很差。這時候他走了過來,說不必要非要去找書來看。說罷,拿出他的智能手機,給我了幾個網站,並教育我說有些東西要靠腦子記住,而並不是買回去書天天看,月月讀。回去我開啟網站,不僅有原文還有翻譯,於是我就不再執着去買書看了。直到某一天的下午,我心滿意足的在老地方吃完洋芋擦擦後,走進書店,突然看到這老頭依舊在那裏看書。於是一種不由分說的情緒涌上心頭,走在他旁邊,問:你還在這兒啊?他說,這裏有氣氛,你感覺,空氣中是否瀰漫着書香氣?我惡從膽邊生,於是也找了一個地方坐了下來,一氣讀書,讀到書店關門。讀完擡頭一看,天都黑了。回家的路上還在想,經常都是我作爲一個神棍去忽悠別人,怎麼今天就讓這個老頭忽悠了。從此便有了好去處,在新華書店讀書,不想讀書就坐着,隨便看看,沾染一下這個書香氣。

《十日談》,談了什麼呢?我就隨便說說吧,好人讀了壞書不一定變壞,壞人讀了好書則不一定變好。這裏爲什麼要用不一定?因爲有可能他就變壞了。荀子說:人性本惡,這點我是極爲苟同的。因爲貪婪、自私、愛、恨這些人都具備,如果你沒有,那極大可能你是外星人。凡人總是要過凡人的生活,他會因爲一些瑣事而煩惱,但是當你的心靈解放,也可讓心靈像上帝一樣在天堂生活。當你的心靈在天堂回到現實接收友情、親情美好的一面,也接受愛情惡毒的一面,好與壞我們都要面對。但是請記住,善良的人才是最後的勝利者,終歸是正義戰勝了邪惡。

癡情總會博得冷淡,忠貞有時在愛情面前顯得無力,友誼在金錢面前變得蒼白,命運在現實生涯中很卑微,一切都靠我們的智慧和勇氣,外加一丁點的運氣。所以天馬行空纔可拋開現實與宿命的羈絆。沒有誰能成爲誰的神仙,一切都靠我們的雙手。所以回到現實,我們就像那十個人一樣,又回到有瘟疫的佛羅倫薩。

此書中還有一段話,講的是亞伯拉罕改信天主教,原因是他認爲教皇等人雖然貪戀女色,行不齒之事。但是天主教還是日漸昌盛,所以他選擇了天主教。

當然這是喬萬尼在1638年寫的,現在已經是二十一世紀的新中國。一些已經不用考慮了。不寫了,電腦太卡了,每當我開啟qq瀏覽器時,他好像就要強行互聯網加,所以就這樣,有些東西並不能互聯網+,我知道微信後臺會審覈敏感詞彙的,所以我建議大家用自帶的瀏覽器閱讀。

《十日談》讀後感 篇2

《十日談》在西方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譽爲開啓了人性復甦的新時代。但我怎麼看,都覺得文中十位男女嘴上排拒低俗,骨子裏卻少了貴族應有的高貴之氣,他們只不過比醉生夢死的神父們略好一點。

第一,我反對因爲一個男人貧窮但是智慧、有學識便是一個出生卑微、內心崇高的人。好像他們使用計謀偷來別人的醃肉飽食一頓或是捉弄吝嗇鬼就是正義的行爲。吝嗇鬼固然值得批評,你卻不應該侵犯他的私有財產。這是不道德的行爲,反而這羣打着貴族紳士淑女的人好好讚揚。

第二,愚笨的丈夫捉姦不成,反而被妻子好好教訓一番,從此,狗男女更加肆無忌憚“享受生活”——百個故事中多少有這樣的結局,我呸!自己做了不忠於婚姻的事卻理直氣壯,這是什麼邏輯。何必畏畏縮縮,既然彼此喜歡,何不向原配言明,正大光明地重結連理,反而在這偷偷摸摸。

第三,憑什麼那麼多故事中,潔身自好的寡婦要自己的侍女去應付衝動的蜂蝶?難道侍女就比你第一等、她們就不是你們虛僞的天主教所說的上帝的孩子?因爲她們貧寒,所以就應該爲主人出賣 自己的身體?

第四,爲什麼要歌頌外出破產的商人反過來在當地劫持當地人商船再次富裕?這是什麼手段,就因爲當地人是異教徒,這一切就不涉及公平正義?

西方人自己歌頌人權,此書爲證,不少於700年前所謂的人性光輝閃爍的時候,他們有多少是道貌岸然的僞君子。他們追求權益,卻總是上層社會的專利。

《十日談》讀後感 篇3

或許是因爲被列在世界名著之中,在少年時代就在書店翻看過,但被裏面的過於暴露的.性描寫給震撼住了。怎麼都很懷疑這本書的價值。現在又翻開了這本書,覺得它寫的挺好的,最起碼他很會說故事,雖然不能引起人的崇高思想,但字裏行間卻流露出作者的匠心獨到。

初中的時候看的,和簡愛那一批書一起看的。這一本和名利場,看的我頗爲氣悶。

爲什麼呢?爲什麼好人沒有好報?

現在回想起來,這本書大概就是那些文藝復興初期的時髦少男少女的牀頭讀物吧(個人感覺),尖酸刻薄,但勝在有趣兒。

小學讀的,我很強悍吧,讀的時候只看男歡女愛了,其他的我也讀不懂~又沒接觸過文學史,年齡又小。

故事很精彩,世間百態,嬉笑怒罵,跟我能接觸到的小說或者生活面貌很不一樣,衝突轉折很多,很有時代風貌,而且開始的楔子給我很美麗的意象,那種n個青年男女帶着桂樹之冠不理外務的每天聚在一起輪流說故事(我果然是partyanimal),有種伊甸園一樣原初樸素的美。

後來我爸看到我在看這書大驚,你怎麼能看這個呢?

傳統的未接受過正統文青教育的老爹完全視這爲色情讀物呀~還好我當時不明白~

《十日談》讀後感 篇4

我看十日談,是源自一位老先生的推薦。那是一位教哲學的老師,他說,你們應當去看看,非常有意思。於是我看了。

可是卻絲毫沒有覺得哪裏有意思,手中拿的分明是一部半黃色的小說。好在有些故事情節還算有趣,我這才順利的讀完了它。

合上書卷,我想,這本書爲什麼能被叫做經典呢,爲什麼如此盛名之下的著作我卻只看到了些幾近無聊的故事?

仔細想想,作者生活的那個時代畢竟與我們不同了。在他的當時,能夠想到這些內容,看到本質,並且冒着危險寫出來一定是非常不容易的。就如同,牛頓對重力的思考,如此偉大對現代人看來卻稀鬆平常。

所以,我想到,我們看書,不僅要思考,更要從作者生活的那個年代出發去思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更清晰的看到書的價值。

如此,十日談的確可稱上經典。因爲從裏面,我們看到了對權威的批判和揭露,還有在污穢的風氣中對美好生活和愛情的歌頌。至於作者對道德和愛情衝突的理解,只能說,見仁見智罷了。

另,建議讀者找一本好的譯本來看。據說作者的語言十分有特色,可惜我讀的版本譯文糟糕透了,充滿了翻譯腔,實在可惜。

注:我讀的並非此本。

《十日談》讀後感 篇5

這個寒假,我看了一本叫《十日談》的世界文學名著。這本書讓我的寒假生活又增添了些趣味,讓我不再感到無聊。當翻開它時,就會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吸引你繼續讀下去。

這本書以當時的佛羅倫薩瘟疫大流行爲背景,講述了十個青年男女,爲躲避災難,逃到城外居住了十幾天,其中的十天,他們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來消遣,共講了一百個故事。這些故事涉及上至國王。貴族。教士,下至商人。手工業者。農民等各階層社會人物,敘述語言生動活潑,塑造人物栩栩如生。

薄伽丘在這本書中旗幟鮮明地反對封建主義。提倡人文主義。他抨擊了虛僞醜惡的封建社會,揭露了貴族官僚的罪惡。

這本書的每一個故事都很精彩,但我覺得其中的一個叫《懺悔》的故事讓我印象最深刻。

這個故事是講一個無惡不作的壞蛋,臨死前做了一番假懺悔,騙得神父的信任。神父向人們宣傳壞蛋的懺悔,結果,壞蛋成了聖徒。這個故事既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醜惡,又告訴了我一個道理:不管你做過什麼樣的壞事,只要你能改正錯誤,不再幹壞事,是一定可以讓別人對你有好的評價的。

其次就是一個叫《畫慷慨》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一位貴力木先生用一句話諷刺了吝嗇鬼,使他成爲了大方的人。這個故事告訴了我:遇事要想合適的方法來解決,這樣才能做到事倍功半。

十日談這本書裏寫的故事既生活化有形象化。不僅可以增長知識還可以陶冶情操,這真是一本好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