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論十大關係讀後感(通用5篇)

論十大關係讀後感

一、論十大關係簡介

毛澤東1956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5月2日,毛澤東在第七次最高國務會議上進一步闡述了十大關係。隨後在黨內進階幹部中傳達。發表於1976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1994年收入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八冊。講話共十個部分:一、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二、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三、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四、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五、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六、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七、黨和非黨的關係;八、革命和反革命的關係;九、是非關係;十、中國和外國的關係。講話說明,提出十大關係問題的主要目的在於要以蘇聯經驗爲鑑戒,總結我國的經驗,調動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尋找一條適合我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指出重工業是建設的重點;要好好利用和發展沿海的工業老底子,以發展和支援內地工業;國防不可不有,加強國防的實現首先要加強經濟建設;必須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個方面;提出在鞏固中央統一領導的前提下,擴大一點地方的權力,讓地方辦更多的事情;要着重反對大漢族主義,搞好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認爲幾個黨比一個黨好,今後也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肯定了鎮壓反革命的作用,並提出了今後鎮反的要求;對犯了錯誤的同志,要採取“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指出向外國學習的口號是對的,並要求學習一定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論十大關係》是毛澤東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代表作,對當時和以後的社會主義建設都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理論指導作用。

二、論十大關係讀後感(通用5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十大關係讀後感(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十大關係讀後感1

1956年2月14日至4月24日,毛澤東共聽取了34個部委的工作彙報,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討論社會主義道路中存在的問題,在如何對待包括蘇聯在內的外國經驗問題上形成很多共識。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並經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歸納,最後由毛澤東彙總,形成了《論十大關係》的報告

報告論述的十個問題,一方面是從研究和總結我國經濟建設的問題中提出來的,一方面是以蘇聯經驗爲鑑戒提出來的。毛主席提出,我們一定要努力把黨內黨外、國內國外的一切積極的因素,直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把我國建設成爲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前三條講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並肯定我們過去在處理這些關係上沒有犯大的錯誤,同時強調根據形勢和經驗,今後應該適當調整,更多地發展農業、輕工業,更多地利用和發展沿海工業,儘量降低軍政費用的比重,多搞經濟建設。從長遠看,這樣反而能夠更好地發展重工業、內地工業和加強國防。這裏涉及的實際上是開闢一條跟蘇聯過去道路有所不同的中國工業化道路的問題。

第四、五條講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中央和地方的關係,開始涉及經濟體制的改革。這樣就初步提出了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若干新方針。其中既要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同時要提倡關心羣衆生活,反對不關心羣衆痛癢的官僚主義;既要大力發揚羣衆那種艱苦奮鬥的精神,同時也需要更多地注意解決他們在勞動和生活中的迫切問題我想將在中國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具有現實教育意義。

後五條講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黨和非黨的關係,革命和反革命的關係,是非關係,中國和外國的關係,都是屬於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調動各種積極因素的問題。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漢族與少數民族各有優勢。建設社會主義,必須調動全國各族人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各民族的優勢,做到優勢互補。值得注意的是,毛澤東專門論述了“中國和外國的關係”問題,並且明確地提出了“向外國學習”的口號: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但是,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用。他們的短處、缺點,當然不要學。

論十大關係讀後感2

《論十大關係》一文還體現了毛澤東同志實事求是的重要思想。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當時國情既是缺點同時也是優點,我們的革命比別人落後,我們國家的發展自然也是比別人落後,我們一爲“窮”,二爲“白”,沒有多少工業,農業也不發達,新中國的起步很低,也正因如此,“我們是一張白紙,正好寫字。”要發展新中國,發展社會主義,就要好好走好每一步,打好基礎,從這篇文章的具體闡述中,毛澤東同志對這十大關係的認識、理解以及解決措施等觀點很鮮明,就是要辨證地去處理,全面統籌,與時俱進,處理各種關係的目的是爲了發展和強盛,方式須辯證,調整的結構和效果要均衡。並且毛澤東同志很堅持自己的立場,在向外國學習的時候堅持原則,好的東西要學,不好的東西要堅決摒棄,不能一手抓來就用,更要結合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

讀這篇文章,更讓我體會了毛澤東思想的博大精深,毛澤東個人的人格魅力。我國有別於蘇聯模式的經濟建設正是以此爲起點,開始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最初有益的探索。毛澤東邁出了探索的第一步,爲今天新時期的經濟體制改革作了一定的準備,爲社會主義建設起到了指導性的作用,是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奠基石。《論十大關係》的講話中,尤其體現了毛澤東的人格魅力。一句“道路總是曲折的,但前途總是光明的。”的話就足以看出他個人對於將要遇到的困難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對於未來的美好展望,作爲國家領導人,他的講話鼓舞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民,對於調動黨內黨外、國內國外一切直接的、間接地積極因素具有重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

我們在大學已經走了近乎一半的路,雖然我們現在會遇到很多困難,道路總是曲折的,但前途總是光明的,相信在經歷磨練之後我們一定會有美好的明天!

論十大關係讀後感3

我學習《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同時,我研讀了毛澤東的《論十大關係》,讀完之後深有感觸。同時對於毛主席這部着作中涉及我國經濟、政治與文化等各方面的論述對黨和國家以後各方面的發展都有很大的作用,可謂影響深遠,值得後人敬仰。

要了解《論十大關係》的影響和意義,就先要了解《論十大關係》產生的時代背影和中國當時處於什麼狀況之下。20世紀50年代中期,隨着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的歷史時期。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衆多、經濟文化十分落後、各地發展極不平衡的東方大國中,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是以毛澤東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所面臨的一個全新的課題。面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選擇了蘇聯模式,這也是難以避免的,但是,蘇聯模式本身存在着一些弊端,並且這一模式也未必適合中國。所以,1955年2月,毛澤東用一個半月的時間,找了34箇中央部委同志談話,對我國經濟建設情況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和研究。經過中央政治局多次討論,在集體總結經驗的基礎上,4月25日,毛澤東在有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參加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論十大關係》的報告。接着,又在5月2日的最高國務會議上作了進一步的闡述。《論十大關係》正式提出了以蘇聯經驗爲鑑戒,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重大任務。這就是當時《論十大關係》產生的時代背景。

毛澤東提出十大關係的指導思想,就是要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尋找一條適合我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的路線。報告論述的十個問題,一方面是從研究和總結我國經濟建設的問題中提出來的,一方面是以蘇聯經驗爲鑑戒提出來的。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帶有全局性的十個問題,即十大關係:

(1)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

(2)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

(3)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

(4)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

(5)中央和地方的關係;

(6)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

(7)黨和非黨的關係;

(8)革命和反革命的關係;

(9)是非關係;

(10)中國和外國的關係。

這就是十大關係的主要內容,而十大關係主要針對當時社會主義中國的經濟,政治以及文化和國家安全等方面,可謂是涉及全面,見解到位。

所以在當時中國那樣的背景下,《論十大關係》的提出,正好順應了當時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爲以後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功做了鋪墊。《論十大關係》中關於從中國國情出發走自己的路的思想,關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方針,關於中國工業化道路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若干設想,等等,是以毛澤東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使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它對於黨的八大路線的確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論十大關係》的基本精神和主要主張,實際上都融入到八大制定的路線和透過的有關報告、決議中去了。所以,把這個報告,連同八大確立的路線和毛澤東稍後發表的《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看作是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符合實際的。50年的實踐表明,毛澤東當年提出的基本思想和主張,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是富有生命力的。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是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全面發展的指導方針。這個戰略思想既包含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又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鮮經驗。

因此,結合新階段的新任務重溫《論十大關係》的基本思想,對於我們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透過《論十大關係》的研讀,我對黨的社會主義的建設有了更清晰地認識和了解,也希望自己能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出力。

論十大關係讀後感4

在讀完毛澤東闡述的十大關係中,我覺得每對關係都充滿唯物辯證法的色彩,用一分爲二的觀點分析事物的矛盾,從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現在國家的許多政策和方針都還體現《論十大關係》中的觀點,可見它對中國的發展有指導意義。同時比如其中,在是非關係問題上、在中國和外國的關係問題上、在黨和非黨的關係問題上的一些見解,它對於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例也有啓示意義。

人作爲複雜社會的一部分,做事難免會犯錯,就像古人說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問犯錯就要勇於承認錯誤,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認識自己的過錯,學會反省。我們都是血氣方剛的新時代大學生,遇事難免會衝動釀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大學生打架鬥毆已經不是啥新鮮新聞了。例如,同學因爲一時口角之爭就大打出手,一時失手將對方致殘好,甚者致命。原本只是件小事,沒想到發展成犯罪,當事人事後也悔恨不已。而對待這些犯過錯誤的同學,我們應學習“是非關係問題”上的觀點,對犯錯誤的同志要實行“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要允許人家犯錯誤,允許並幫助他們改正錯誤。不能因爲他們曾經他們犯過錯就和他們交流,歧視他們。相反,我們應主動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讓他們從靈魂深處反省,爭取早日改正錯誤。

當我們周圍的同學犯錯誤時,用一顆寬容的心接納他們,允許他們犯錯誤,允許並幫助他們改正錯誤。苛刻地要求他人只會讓人疏遠自己,最終導致失去朋友。作爲一名醫學生,未來的醫生,我們更有責任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培養醫德。不管患者曾經是否犯過罪,我們都應當救死扶傷,醫治肉體疼痛時安撫他們心靈的傷疤。在戰爭年代,戰地醫生不會因爲患者是戰俘就任其疼痛而死,地方的士兵許多是被迫入伍參戰,並非自願來侵略他國。

隨着物價的上升,我們學校食堂的飯價也水漲船高。學校主要的4個就餐食堂均漲價,我覺得學校食堂漲價一方面有物價的影響,還有就是學校就餐地方較少的原因。我們學校的飯價比大連其他大學的飯價高,在同樣的.物價情況下,爲何我們學校飯價高?原因就是相比其他大學,我們學校就餐地方較少。這麼大規模的學校,4個食堂顯然有點少。每到吃飯時間段,同學都要排長長的隊伍買飯。食堂間有一定的競爭關係,才能不斷推出新菜餚種類來吸引同學,聽取同學對他們的建議。作爲我們學生當然希望學校能有更多就餐的地方,食堂間才能因爲競爭不斷出新,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食堂漲價,就像“黨和非黨的關係”。毛主席明確指出:“究竟是一個黨好,還是幾個黨好?現在看來,恐怕是幾個黨好。不但過去如此,而且將來也可以如此,就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我覺得學校在有一個主食堂的基礎上,應增設多個小食堂。這樣多個食堂長期共存,相互監督,防止壟斷的發生,從而保護學生的利益。

學習方法方面,我們應學習“中國和外國的關係”。如果同學的學習方法對我們學習有效,我們就應借鑑他的方法。不論對方性別、年齡、性格、班級等方面與我們差異多大,只要他們的學習方法能適用於我們提高成績,我們都應當採納。就像我國要學習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包括資本主義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要反對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同時防範“拿來主義”,要理性分析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用。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一方面優於他人,而其他方面平平常常,甚至相形見絀。成績優異的同學只能說明他擅長學習,不能說明他面面優秀。倘若他待人冷漠,不尊敬師長等諸多缺點。他們的短處當然不要學,成績優秀同學的一切不良行爲和思想作風,我們要堅決抵制和批判。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去學習他們高效的學習方法。

最近社會上發生許多發人深思的事件,讓人不禁對公民良知和政府監管的懷疑。生活中處處可見形象工程,真正爲百姓謀福利的工程總是被些人用於謀己私利。每位中國公民都同社會醜惡現象戰鬥,以公民的責任感監督政府,堅持是非關係,才能減少類似悲劇的發生。

論十大關係讀後感5

最近我讀了毛澤東的一本名著《論十大關係》。讀完之後深有感觸。

2008年經濟危機到來,又使很多人開始反思資本主義的發展模式,西方很多國家都掀起了《資本論》重讀的高潮。身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當代青年讀過幾本馬克思的原著?重燃恰同學少年般五四的激情。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就繞不開毛澤東,自己也開始自覺的讀些毛澤東的著作,瞭解毛澤東對中國革命,中國建設的探索,更好的瞭解我國的社會主義進程和當代的國情。前兩天,剛拜讀了《論十大關係》。

《論十大關係》一文,是毛澤東花一個半月,聽取中央政府34部門的工作回報後,在1956年5月2號的最高國務會議上做的報告。從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國家,生產單位,個人的關係;中央和地方的關係;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革命和反革命的關係;黨和非黨的關係;中國和外國的關係等十個方面論述當時中國在經濟,政治,外交等方面在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中主要的問題。本文應該屬於以毛澤東爲首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對中國社會主義的積極探索。

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毛澤東深刻的認識到重工業對一個後發展中國家的重要,只有擁有獨立的工業體系,才能不受制於人。不管是美國還是蘇聯?50年代末中俄關系的惡化,就體現要想不受制於人,必須有自己的高科技體系和工業體系。不論是中蘇的聯合艦隊,還是長波電臺,如果中國人不明白這些高技術,不能造出自己的艦隊和電臺,這些只能是受蘇聯控制。農業和輕工業的作用在於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在於維護幣值的穩定和社會的穩定,同時又有利於重工業的交流與發展。對於農業的發展,毛澤東重視高科技的作用,如袁隆平的兩系雜交稻,引進美國高產化肥技術等,重視人民的作用。但是,過低的壓低糧食價格,不利用農業的長久發展。

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沿海的地區要利用好原有的工業基礎,讓其發揮更大的作用。處於戰爭佈局的考慮,要平衡工業分佈,新建的工廠要大部分放在內地。現在很多人都說,我們備戰了那麼久,沒有發生戰爭,浪費了大量的物資,拖累了國家經濟建設。以代表的就是國家大規模的三線建設,浪費了大規模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我們要明白當年蘇聯陳兵中蘇邊境百萬,我們能不準備嗎?正是我們充足的準備,纔是我們避免了戰爭,如果,沒有準備,疏於防範,可能真的就有戰爭發生,這樣的損失是不是更大。備戰和防災是一樣的,我們都是防範於未然。又有人說當今的戰爭,全是高科技,導彈,衛星致盲,網絡戰等,你平衡工業佈局有什麼用?毛澤東的觀點就是要做好戰爭準備,我們隨時能打仗,敢打仗。如果讓內地有了工業基礎,我們就有了戰爭的戰略緩衝地帶,猶如二戰中的蘇聯的西伯利亞工業基矗就是我們有了組織反擊的能力,不管是再高的科技,也是不能一下把我們這麼大一箇中國消滅掉的。對印度的自衛反擊戰,我們打的是多麼有戰略,有戰術,基本上和古巴導彈危機同起同落。

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毛澤東重視經濟建設,降低軍費,裁軍。保證國家的財政更多的用於經濟的建設。經濟建設是國防建設重要基礎,國防建設是經濟建設需要的良好的國際環境的保證。同時毛澤東尤其重視核技術的發展,重視高精尖國防工業的發展。軍工技術的進步,同樣促進民用技術的發展。特別就是民用大客機運10,取得重大技術突破,並試航成功。

特舉三方面來分析十大關係所透漏的毛澤東思想,以前總認爲毛澤東是不懂經濟的,改革開放前我們的經濟建設處於崩潰的邊緣。透過你的教導,和自己多毛澤東著作的讀,明白了毛澤東也是非常懂經濟的,至少比現在的我懂。十大關係中,從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國家,生產單位,個人的關係都是關於經濟的,中央和地方的關係;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中國和外國的關係,中間都透漏着經濟的因素。且其中的論述多是十分恰當的,至少我是沒有找出太多的漏洞。同時對我們當前的經濟建設是非常有意義的,同時我們也是這樣做的。如西部大開發戰略,中部崛起戰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毛澤東的平衡工業佈局是多麼的相似。軍費每年的保持10%以上的增長,重視自主的高精尖武器的研發,不是和毛澤東搞核武器的勁頭不是一樣的嘛。經濟效益好,技術含量高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重視高技術重工業的發展不又是一樣了嗎?

十大關係,亦可謂十大矛盾。如何解決這些關係,不光是建國初期面臨的問題,也是現在將來都存在的問題,而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已給我們指明瞭基本方向。它不但適用於過去,也適用於現在和未來。在國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建設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和意義。

歷史是辯證的,人生也是辯證的。作爲大學生,我們也需要處理身邊的種種關係。

學習、工作與休閒娛樂關係,必須適當分配時間和精力。學習工作兩不誤,兩者互相促進,適當的休閒娛樂能夠促進學習和工作的效率。

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必須權衡,個人價值離不開集體價值。只有在集體與個人之間尋找交點,透過個人利益調動人的積極性,能夠促進集體利益更大更優;而集體利益的擴大與優化,能夠提供個人更好的發揮平臺。

再者,關係既是複雜,又是簡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我們走出校園,進入社會必須瞭解的學問。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爲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和諧社會的建立,有賴於和諧的人際。

標籤:讀後感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