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談美書簡》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讀後感2.58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談美書簡》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談美書簡》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談美書簡》讀後感1

什麼是美?我覺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許多人認爲,看過去舒服的就是美的;也許更深一層,會說心靈美也是一種美。但這些感受都比較淺顯,看過朱光潛的《談美書簡》後,我知道了朱光潛先生眼中的美。

光潛先生信奉“三此主義”,即此身、此時、此地。“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擔當起,不推諉給旁人”;“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該在此時做,不拖延到未來”;“此地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委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這是朱光潛先生不尚空談、腳踏實地的治學精神的體現。這很值得我們廣大中學生學習。

也許第一眼看到上面那段話,你不會有太深的感觸,但如果你專注地把這一整本小書讀完,你必會爲朱先生治學爲人的態度所折服!書中其中最能領略到的是光潛先生非常經典的對美的分析論證:美是最不實用的經驗,但是人類歷史生生不息的;美是無處不在的,但是要靠人們細心發現的;美是客觀事物加主觀態度產生的,但是缺一不可。物質是可以用盡的,而無形的美是可以代代流傳供世人享用的。

而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在滿足基本的物質需要後人們也越來越關注自己的心靈、精神的健康成長。其實美感無時無刻都衝斥在我們生活當中,從最簡單的吃穿住行來說大多人們都會選擇環境優美安靜的餐廳就餐,因爲感官的滿足可以提高食慾。穿衣打扮已經是現代人每天必備的功課,這可以讓人更有信心每天可以有一個好的開始。房屋裝修也是一門美學功課,明亮寬敞、舒適已經是老掉牙,而自己感覺和概念才讓它與衆不同,比如:歐式概念、田園風格、東南亞感覺、日式家居或者中西合璧等。獨特的家居風格可以代表主人的獨特性,更能讓他享受其中。車子基本性能就是帶步,而且現代人更追求的是外觀流線性、顏色等。所以美感不是實用主義,是不帶有功利心態的心理活動,美感可以讓人們得到心裏上滿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在《談美》這書中,通俗易懂,使我對美學有了第一次有了清晰的認識。最美麗的人生一定有美的人生態度,所以,我想每個人都應讀一讀《談美》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的語言,會讓你喜歡上《談美》,讀完後,一身輕爽,淨化了心靈,提升了精神世界。相信它會對你有所啓示的。

《談美書簡》讀後感2

尋美,撐一根心篙,向人流深處漫溯、漫溯,去探索並宣告美的真諦。

美是什麼,我不知,也未曾有人可以給他下個定義,她看的見,摸得着,但你卻道不出,言不明——她爲何物。

於是我帶着探知的心,翻開了朱光潛老師的《談美書簡》——這部在他82歲所寫的著作包含着他許許多多的人生感悟和對美的獨特見解,而我也開始了對美細細品讀。

朱老先生以十三封回信的形式,展開了對美的見解,或許是我所學的知識太過匱乏,我並沒能夠全部理解,但有很多都讓我受益頗深,在這我就只談談其中的幾封信吧。

前兩封簡單的介紹了一下如何學美學,而第三章卻是談人,把這一封放在了所有的主題之首,我想這應該也是作者的一個思想吧,無論學習什麼都應該先學會做人,其次纔是學習其他,如果一個人連做人都不會,那也更不用談其他了。而單對於美學來說,美是一種價值,而價值屬於經濟的範疇,無論是使用還是交換,總離不開人這個主體。先有了人,然後纔有了美學之說。

人是一個感性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感悟,在我看來雖然美是客觀的,但她依然可以說是一個唯心主義的產物,美沒有任何要求,美有很多方面,比如作者在文中舉得例子在《巴黎聖母院》這不鉅作中,雨果便對美字詮釋的淋漓盡致,文中那位既聾啞而又奇醜的敲鐘人再見到那位能歌善舞的吉卜賽女郎是,結結巴巴地使勁連身叫“美!美、美…”我想這位敲鐘人一定沒有研究過什麼是美,這是他的肺腑之言,對於美的事物表象的讚歎,而後來他因爲犯了錯而遭到毒打,是這位吉卜賽女郎給了她水喝。他依然對着這女郎贊着美、美、美,不過這不在是外表的豔麗之美,而是心靈的美,敲鐘人看清了靈魂的醜惡與美麗,所以後來每個緊要關頭他都成了這位女郎的救護人,最後他們死在了一塊,他們都是美的,敲鐘人外表長得奇醜無比,但那美的心靈,粉飾了他並不美麗的面容。所以朱老先生也驚讚“雨果畢竟是一個名不虛傳的偉大作家”,他對美的敘述十分的到位,現實與想象的結合,讓美變得立體,有了人的味道。

這些算是對美的一個認知,後來朱光潛先生說文學作爲語言藝術的獨特地位,這一點我也是非常認同的,美不一定是畫,不一定是一種很複雜的東西,對我來說語言就是一個很美的東西,你可以運用語言來描述任何一種東西,可以從語言中體會出意境,想象出景物的模樣,語言的運用也充滿着各種藝術手法,對於人物美的雕刻,景色美的讚歎。所以我認爲若想鑽研美學,文學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

正如朱光潛所說“研究美學的人如果不學一點文學、藝術、心理學、歷史和哲學,那會是一個更在的欠缺,而且會成爲‘空頭美學家’”,美學並不是一個孤立的事物,她可以說是一個體系,而在這之中融合着許多門的學問,若你都有所涉及,那麼我相信你對美學的認識又深入了一分,因此我希望憑着對美學的喜愛,求知的精神,我也將會慢慢理解一些曾經生澀難懂的內容,讓自己的精神世界變得更充實。

《談美書簡》讀後感3

讀完《談美書簡》總體感覺就是稀裏糊塗,包含了各種不明白。留下鮮明印象的很少而且也模模糊糊的記不清楚,也許是這本書的內容本身就很乏味或者專業性很強,雖然作者也竭力寫得明白清楚而不是趣味,能達到“深入淺出”的目的。但就我本身而言,一個從爲看過聽過“美學”,壓根不知道有美學存在的人,突然讀到一本美學大師談美學的書,總覺得有些唐突,甚至是不知如何是好,難以應付。

可以做個比喻來形象的詮釋我的感覺。

看這本書,就像看T臺秀一樣。看着各種各樣想盡辦法創新的時裝,卻得不償失的讓人看到*的搞怪,難以接受。但當你知道這是一位知名大師嘔心瀝血的作品,你就會按奈住自己的'煩躁,耐心品位,試圖找到一點可以看的過去的地方。但當你發現這樣也是徒勞的時候,你又看到別人對這些設計讚不絕口,你便會心生疑惑,不得不從其他方面來尋找樂趣以作消遣。於是你便會將注意力轉到主體的龐雜部分,比如你會欣賞模特的妝容、身材、造型,或者聆聽秀場的音樂,或者研究T臺的設計。總之,你會找到主體以外出彩的地方,以便使自己感到欣慰,沒有白白的浪費時間,但卻忽略了作品本身的內容。

讀它,需要靜心,在一大堆晦澀難懂的文字中,努力的想尋找到一點能讀懂的,能理解作者觀點的,但往往是努力與收穫不成正比。

和服裝設計師類似,作者也努力的想做到使文章通俗易懂,但卻收效甚微。至少作爲萬千讀者之一的我,確實是在還沒弄明白是怎麼一回事的情況下就讀完了,只留下一些模糊的對美學的認知。當然,這也不能全怪作者。或許是內容涉及知識面太廣,含蓋內容太多,這就對我像我一樣知識面狹窄的讀者造成了很多的捆擾。這個問題,即使作者再怎樣神通廣大也解釋不清楚。比如,書中常提到的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我根本就沒接觸過,試問,我又怎能理解透徹呢?所以,我還是要多讀書,多涉獵些不同領域的知識,也許這樣,便可以理解此書的內容。

正如看T臺一樣,如果我看不出精彩的的,無法理解晦澀難懂的內容,我就會從其他細節方面來尋找這本書的精彩,好鼓勵我繼續讀下去。作者朱光潛先生,是一位民族責任感很強的人,他對社會學風很是憂慮,也不斷鼓勵年輕人去打破禁區,爲文壇帶來清風。他也確實是個“老實人”經常自我反省,不斷思考,不斷改正,不斷進步。他這種務實的科研精神,是他的思想精華,也是這本書的精華。而且,作者在這本書中一直流露出的是謙虛,謹慎的態度。他的文字也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並沒有拘人與千里之外的意外,這也是朱光潛先生與其他一些咬文嚼字,拿理論拘人與外,讓人心生畏懼的學者的不同,這纔是真正有學識的表現。“唯有品質好的人才能寫出好書才能寫出好書”,所以,從這點上來說這本書也有它的可貴之處。

對於這本書,我沒有讀懂,所以,也不敢枉加評論。只希望以此來記錄下讀它的心情,也算是一種紀念吧。

《談美書簡》讀後感4

朱老說過,美學離不開馬克思主義,更小的說便是唯物主義。也就是說一切的藝術品與美都是從現實中出發而高於現實,引領人類進步的。唯物主義論傾向於一切源自於勞動生產,勞動使人進步,產生理想,從而有經濟要求,有美的需求,我想這句話是適用的:經濟基礎決定上次建築——美的精神生活。而勞動生產和現實條件又決定着經濟情況,而唯心主義恰恰顛覆了勞動生產與理想的位置。

對於美感是一種傾向,還有更精確的解釋。人是一個整體,他是有聽覺、視覺、嗅覺、意志、思想等感官組成的。從前西方人分割開來看,以黑格爾等爲首的美學大家們只注重聽、嗅、視三感,認爲美是客觀的,與人的主觀感覺無關。可正如上文所說,沒有美感何來美?而美感便是人的意志與思想的一種傾向。可總結爲:人是一個整體;美與美感也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文中有一處對於人與自然的關係的解釋,我頗爲喜歡 。人是審美過程的主體,自然爲客體,當然,主體也屬於客體,人也是審美對象之一嘛。主體與客體並不是互相對立的兩面,客體產生美,主體應而產生美感,二者爲一整體。同時,人類的勞動生產便是不斷用自己的力量改變自然,讓它符合自身的美的規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日益受到人的改造,就日益豐富化,就成了‘人化的自然’;人發揮了他的本質力量,就是肯定了自己,他的本質力量就在改造中自然對象化了,因而也日益加強和提高了。”這便是人與自然的關係,相互依存,而又相對獨立,而自然中有人類,人類中又有自然。馬克思說過:“自然中所含的人性本質只對於社會的人才存在;因爲在社會裏,自然對於人才作爲任何人的聯繫紐帶而存在——他爲旁人而存在,旁人也爲他而存在——這是人類世界的人生活要素。只有這樣,自然才作爲人的自己的人性存在的基礎而存在。只有這樣,對人原是自然的存在才變成他的人性的存在,自然對與他就成了人。因此,社會就是人和自然的完善化的統一體——自然的真正復活——人得徹底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的徹底的人道主義。”多麼好的人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的人道主義啊!這不正是我們應該追求和嚮往的麼?我想那應該是最高境界的美了吧!——自然與人類的和諧!

《談美書簡》讀後感5

談美,得從人談起,因爲美是一種價值,而價值屬於經濟範疇,無論是使用還是交換,總離不開人這個主體。”因此,研究美絕不能離開人,美學是隨同對人的研究而逐步展開的,認爲研究人是開啟美學殿堂的金鑰匙。當然,對人的研究首先是人類學的研究。人類學是把人當作一種物種來研究的科學,人類學的研究成果對於美學來說,主要回答了一個問題,就是藝術起源的問題。谷魯斯和普列漢若夫談藝術起源就是站在人類學角度,認爲藝術起源於日常生活實踐如吃飯穿衣、男婚女嫁等。

記得剛上高一的時候,老師就推薦我們去看朱光潛的《談美書簡》,那時的我還未擺脫初中生的稚氣,翻了幾頁,覺得不好看,就把書放下了。現在,當我再次拿起這本書時,才發現書中有很多智慧的閃光點。

儘管現在的我還只算“後輩”,但 朱 先生在這本小書中所傳授的美學理論,卻是字字珠璣,堪稱“諍言”。一遍遍的反覆閱讀讓我受益匪淺,不但在理論認識方面有所長進,更重要的還在於它啓發了我的思維和思想,讓他們向着更深、更廣的空間拓展。

在《談美書簡》中, 朱 先生以自己親身的經驗,談到了許多治學爲人的道理。如《代前言:怎樣學美學》中,先生有言:“我們乾的是科學工作,是一項必須實事求是,玩弄不得一點虛假的艱苦工作,既要有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恆心,也要有排除一切阻礙和干擾的勇氣……是敷敷衍衍、蠅營狗苟的混過一生呢?還是下定決心,作一點有益於人類文化的工作呢?立志要研究任何一門科學的人首先都要端正人生態度,認清方向,要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一切不老實的人做任何需要實事求是的科學工作都不會走上正路的。”文品表現人品,以上這番話不但回答了青年人學習美學的態度問題,更代表了老人一以貫之的爲人之道。

作爲一名剛剛接觸社會不久,各方面認識及素養都尚淺的大學生,儘快擺脫對日後前途的迷惘和困頓。但長久以來,卻仍如汪洋中的一葉孤舟,望不見燈塔,只能隨海浪盲目漂流。但人是不能沒有方向的,不明確目的的生活過之何如?於是便試圖從先賢閃光的思想中探尋泅渡的彼岸。自以爲平日閱讀量不小的我在與那麼多高貴的思想交流之後終於從一本薄僅百餘頁的小冊子中嗅到了最濃郁的芬芳。從此便記住了要“實事求是”,要有“清醒的頭腦”“堅定的恆心”“排除一切阻礙和干擾的勇氣”,立志“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其實直到現在我仍會時常疑惑:這些看起來如此教條、乾澀的話語是如何打動了我的心,讓我如此心悅誠服、欣然接受,並且渴望全力實踐呢?

我想這是 朱 先生人格與思想的共同魅力使然。也許處看上面所引用的那一段話,你心裏可能不會產生什麼感觸,但如果你專注投入地把這一整本小書讀完,你必會爲 朱 先生治學爲人的態度折服!

小小冊子,總共不過七、八萬字,由十三封書信結集而成。但它其中的每一行、每一字都滲透着老人躬親實踐了一輩子的認真態度,不由你不爲之動容。人曰:“一斑窺豹”、“一葉知秋”,相信只這一小段文字,也足以讓你我瞭解進而欽佩起這位美學老人治學爲人的態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