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四年級讀後感800字

讀後感1.17W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_四年級讀後感800字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_四年級讀後感800字,歡迎大家分享。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四年級讀後感800字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_四年級讀後感800字1

我們每天以眼睛看世界,微觀世界,成熟世界;用耳朵聽聲音,汽笛聲,鳥鳴聲;用嘴巴與人交流——在我們看來這一切的一切好像都是理所應當,順理成章一般。而在這個世界上,還生活這樣的一些人,他們每天睜眼,閉眼,所看見的卻都是黑暗,聽不見也說不出,每天都是一個人在孤寂和寂寞中過着自己的生活。

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偉大作家。她一共度過了八十八個春秋,卻有八十七年是生活在無聲無光的歲月裏,耳朵聾了,雙眼瞎了,而且又由於“聾和啞”的雙缺陷妨礙了語言學習,進而形成了啞。我想,如果是我遇到了這樣的不幸,我一定會沉浸在痛苦中無非自拔吧!幸好,有海倫·凱勒,她讓我領悟生活的真諦。

海倫·凱勒是一個傳奇人物,她無法像正常人一樣去看一本書,去看這個美麗的世界,去親近大自然,去聆聽這世間最神奇的“交響曲”,更無法和人們交流,但她卻擁有着這世界上最爲寶貴的東西——毅力和恆心。在她的心裏,也許也有着一個像城堡一樣的地方,在她的手裏,永遠不忘初心,永遠握着信念。

倘若這世間沒有陽光來給予你溫暖,倘若這個世界所有的一切你都感受不到體會不到,又倘若這個世界沒有什麼值得你去留戀,你該怎麼辦?學學海倫·凱勒吧,學學海倫·凱勒吧!她會教你如何“化險爲夷”,她會教會你如何從黑暗裏一步步走向光明!

我想我之所以被她所震撼,一定不僅僅是因爲她那驚人的毅力,還因爲她讓我明白: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裏的。我們不知道未來有多遙遠,未來的路有多長,也許現在在你的面前已有了“攔路虎”。不過,別怕!只要相信自己,不忘初心一定能化險爲夷的!

我暗暗下定決心,要像海倫·凱勒那樣與命運作鬥爭,要好好珍惜我現在所擁有的健康條件。珍惜我所擁有的,爭取我所沒有的,並充分利用它,是自己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陽光總在東方升起西方落下,海水的潮起潮落,人生的滄桑,註定了我們人生道路上的不平坦,一步一個腳印,海倫·凱勒那頑強毅力一直激勵着我,讓我不怕困難,反抗命運,直麪人生的磨難。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_四年級讀後感800字2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談話。”閒暇之餘,我細細讀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彷彿感覺到自己的靈魂在與海倫對話。身體殘疾,意志堅強的海倫,用她巨大的意志力深深震撼了我的心!

海倫凱勒——是一個生活在黑暗世界卻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偉大女性。她經歷了88個春秋,卻在沒有光和沉默的情況下活了87年。然而,這樣一個生活在一個又聾又瞎的世界裏的弱女子,卻以難以想象的勇氣和毅力克服了無數的困難和障礙,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著名的哈佛大學,在難以想象的單調和無聊中學會了德語、拉丁語、法語等外語,成爲了舉世聞名的作家和社會活動家,獲得了美國公民的最高榮譽————“總統自由勳章”。海倫成功是因爲她比普通人努力十倍甚至百倍。我能從海倫身上感受到生命的真諦和強大的正能量!

海倫在書中寫道:“如果我有三個光明的日子,那就太好了!”三天的光明,可能只是正常人生命中短暫的一瞬間。有時候玩電腦看電視會浪費。但是對於海倫來說,三天光明是一個奢侈而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海倫說:“如果我有三個光明的日子,在第一天,我想看到那些幫助過我的人,看到我最親愛的沙利文老師,看到我的好朋友,看到我的狗和日落。”第二天,我會去參觀博物館,用心欣賞電影和戲劇,把每一個場景、場景和片段都記在心裏。第三天,我想看看我的家和街道。我會永遠記得這三天看到的一切。“海倫凱勒——,一個又聾又瞎的殘疾人,熱愛生命,珍惜生命,比常人更能把握時間。她用知識改變命運,創造奇蹟。想到自己有時候遇到一點小困難就會氣餒甚至逃跑,不禁感到羞愧。爲什麼我不能像海倫一樣?

身邊有些人很悲觀,在一點點挫折和失敗後就放棄了自己,抱怨上帝的不公平。其實輸了不丟人,害怕才丟人。與海倫相比,這些困難就不值一提了。爲什麼不能像海倫一樣保持這種樂觀執着的奮鬥精神?殘疾人敢於面對慘淡的人生,勇敢面對一切,快樂而充實地生活。我們不努力有什麼理由?

雖然我沒有天賦和才華,但我知道天道酬勤的道理,勤奮可以彌補我的不足。海倫的精神,如溫暖的陽光,永遠照耀着我,鼓勵着我,堅定地向着夢想邁進一步!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_四年級讀後感800字3

19世紀出了兩個傑出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海倫·凱勒出生時健康美麗,1歲7個月時因爲一場疾病失去了視覺和聽覺,從而也無法學習說話,便成了一個又聾又啞又盲的孩子。在安妮·莎莉文老師來到海倫家教導她之前,她在寂靜黑暗的世界中已經掙扎了很久很久。因爲她與常人不同,又是獨生子,所以備受寵愛。海倫的父親沒有一刻放棄對海倫的治療,他不想讓自己的女兒在未知的世界裏度過一輩子,他去尋求著名的眼科醫生奇澤姆先生,他建議海倫的父親去找亞力山大·貝爾博士。貝爾博士自己也是個失去聽力的人,他立刻寫信給柏金斯盲人學校,請他們派位專門教師來幫助海倫。

1887年,對海倫·凱勒一生影響最大的安妮·莎莉文老師來到海倫家,在老師的教育和幫助下,海倫學會了讀書、寫字和說話,與世界建立了溝通,也學會了愛與服從。所以她在很多時候把1887年作爲自己新生的年份。莎莉文老師非常清楚如何讓海倫走出那個黑暗的世界。一天,海倫和老師在溪邊散步,老師停下來把海倫的手放在水管口上,讓水流過海倫的手,然後在另一隻手上開始拼寫“水”這個字,忽然,海倫恍然大悟:原來,從手上流過的這種清涼奇妙的東西就是“水”可以用手指劃出的符號指代。那天,海倫一口氣學會了“父親”、“母親”、“老師”、“妹妹”等許多詞彙。那一天,海倫非常快樂。

後來,因爲她的努力,她考上了劍橋中學,在上學期間她曾說:“我將來一定要上大學,而且是哈佛大學。”所有聽見的人都很吃驚,哈佛大學可是一流大學,入學考試常人都很難透過,何況你又聾又盲?從此,海倫閉門苦讀,終於考上了哈佛大學,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爲什麼海倫——一個又聾又盲的孩子,能做到我們常人做不到的事,考上我們常人考不上的劍橋中學,考上我們常人考不上的哈佛大學,成爲我們無法成爲的成功人士、傳奇人士?“因爲運氣?”“不。”“因爲聰明?”“不。”“因爲努力?”“不,你只說對了一點,還有堅持。”

時至今日,海倫成了創造奇蹟的代名詞,她取得了正常人甚至正常人中的佼佼者都無法取得的成績。這種奇蹟背後是堅守,是突破,是不向命運低頭的力量。當我們在感動、欽佩的同時,是不是也該想一想,自己想做什麼?怎麼做好?即使那不是一個奇蹟,只是我們一個小小的夢想。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_四年級讀後感800字4

大家好!我是陳加燁,來自六二班。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書籍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這本書的作者是海倫﹒凱勒,她生於美國,在19個月大時因一次疾病導致她雙目失明及雙耳失聰。但是海倫﹒凱勒憑藉着堅強的意志考入了哈佛大學,併成爲20世紀最著名的女教育家及作家。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的自傳。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表達了對光明的珍視與渴望。詳實地記錄了一個盲聾孩子在家人和老師的幫助下憑藉自己驚人的努力改變苦難命運,並最終實現個人生命的價值的經歷,被譽爲“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傑作”。

在書中海倫曾寫道,她本是一個孤僻、暴躁還有點自閉的孩子,一直生活在恐懼和黑暗中,直到莎莉文小姐來到她的身邊,她纔看到了希望與光明。我雖不知道莎莉文小姐如果沒去到海倫的身邊,她之後會怎樣,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她沒有莎莉文的幫助,海倫是不會得到如此巨大的成就的。

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莎莉文小姐叫小海倫寫“水”這個到詞的時候了,原文中這樣寫道:當清涼的水流過我一隻手的時候,莎莉文小姐在我另一隻手上拼寫了“水”這個單詞,先是慢慢寫,然後越寫越快。我一動不動站在那裏,全心全意地感受她在我手心裏的動作。就在那個時刻,我明白了“水”的意義是這種在我手上自由流淌的清涼奇妙的東西。這個具有蓬勃生命力的詞語喚醒了我的靈魂,它帶給我光明,歡樂和希望。在這些詞句中我感受到了莎莉文小姐獨特的教學方法,使海倫深刻的明白了“水”的含義,把她從黑暗之中拉了出來。我想這也是爲什麼海倫凱勒在後文中說如果給她三天光明,在第一天裏她要將莎莉文小姐面部的輪廓永久地珍藏在她的記憶裏的原因吧。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了一本好書能修身養性,讀了一本好書能陶冶情操,讀了一本好書能開闊視野,讀了一本好書能交到一位知心的朋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讓我收穫了愛和溫暖,讓我領略到了世間最純潔的人性美,只有認真地讀了它,才能真正參悟到,讓我們一起沉浸在書的海洋吧!

謝謝大家,我推薦完了。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_四年級讀後感800字5

從小到大讀過很多書,但影響我最深的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它的作者是海倫*凱勒。書中講述的是海倫*凱勒的成長曆程,它給我影響最深的是教給了我怎樣去面對人生的坎坷、不順。

書中講述了海倫小時侯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6個月就能說些簡單的話語,到一歲時就學會了走路,比起同齡的孩子她乖巧的多,活潑可愛,但幸福的時刻總是那麼短暫,一場無情的高燒帶走了海倫的聽力和視力,同時失去了語言能力。爾後,海倫變得十分暴躁,遇到別人不懂她的意思,她便大發雷霆,漸漸的,她變得更加孤僻,暴躁,親人們不忍心傷害她,不管什麼事都一味縱容她。

然而上天並沒有因爲小女孩的缺陷而拋棄她,莎莉文老師的降臨改變了海倫的一生,莎莉文老師從糾正她的壞脾氣着手,教給她最基礎的文明和禮法,教給她手語、語言及表達。開始時海倫並沒有接受老師,她厭倦別人同情她,不斷的捉弄老師,但是莎莉文老師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對她的教導。海倫漸漸的學會了盲文拼寫,手語等許多東西,與老師相處的日子裏,漸漸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以後每天她都反覆練習、複習拼寫單詞。老師源源不斷的無私的爲海倫付出,輔助她在考取哈佛大學後的學習,老師的行動,感染了海倫,她下定決心努力學習,將來幫助別人。

海倫的故事許多人或許知道,或許只是瞭解。她是一個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但給我們帶來了光明,她憑藉自己的毅力和勇氣,考上了一個常人都很難追求到的哈佛大學,在她漫長的人生中,或許她有過脆弱,有過後退,但最終堅持了向前進,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在一個無聲、無光、無語的生命裏,憑藉勇氣和毅力,踏上了文學的高峯。個人的成就並沒有令她滿意,她四處講學,創建了一個又一個慈善機構,幫助殘疾人樹立生活的信念,給予他們鼓勵。

海倫的故事給了我很大震撼,是她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命運的勇氣。讀此書,給了我自己動力,同時也讓我明白了人生沒有什麼事不到,人類戰勝命運的魄力是我們所想象不到的。一個生理殘缺的人如此頑強的同生命抗爭,同現實作戰,那麼一個常人又有什麼理由任命運所屈服呢?

讀一本好書可以淨化心靈,激起搏擊風浪的勇氣。讀一本好書從中汲取營養,品讀成功與喜悅,品讀失敗與痛苦,可以讓我們從失敗中汲取教訓,從成功中獲得啓示。好書可以成爲我們畢生奮鬥與前行的寶藏。好書可以催人奮進,爲我們自己點亮生命的燈,照亮前行的路。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_四年級讀後感800字6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記錄海倫·凱勒一生的回憶錄,它以記敘性散文爲主,以時間爲線索將海倫·凱勒的一生有邏輯的貫穿起來。

本書共分爲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海倫凱勒的生平,第二個部分是那篇著名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三個部分爲海倫·凱勒筆下安妮莎莉文老師的一生,這三個部分相互獨立又相互依賴,共同將屬於海倫凱勒的那段歷史呈現在大家的面前。

幼時的海倫·凱勒在經歷了疾病的折磨後,失去了視覺與聽覺,當救治無果而一家人全部陷入絕望之中時,安妮莎莉文老師出現改變了海倫·凱勒的一生。

在莎莉文老師的指導下,海倫·凱勒建立起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擁有了獨立的思想,在莎莉文老師的陪伴,海倫·凱勒最終打破了失語的魔咒,開始張口說話。

在莎莉文老師的鼓勵下,海倫·凱勒決定投身教育,併爲此東奔西走四處演講,在莎莉文老師的介紹下,海倫凱勒獲得了與朋友們相識的機會,並與他們成爲知己。不得不說海倫·凱勒的傳奇色彩,離不開沙利文老師的每一筆。

面對普通的殘疾人,我們往往會不由自主的產生憐憫之心,而面對凱倫·海勒時,卻只有發自內心的敬佩,不甘於被特殊對待的尊嚴,不滿足於現狀的上進心,以時代爲己任的責任心,以大愛來包容萬物的博愛之心等,都讓我們不禁低下頭來審視自己。

作爲一個健康的人是否能像曾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假如你是一位殘疾人,是否會像霍金所言:一個人如果身體有了殘疾,絕不能讓心裏也有了殘疾。

人們往往會忽視自己所擁有的東西而窺視他人得不到的東西,也常常忘記自己擁有的東西恰恰是別人最渴望的東西,海倫·凱勒成一針見血地指出健康的人最健康的不珍惜。

我們擁有的世界最美麗的眼睛,卻常常注視那些名利而忽略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美好,我們擁有世間最美的耳朵,卻常常接受無聊的謾罵,而錯過了自然的快樂樂章,我們擁有最靈活的嘴巴,卻因爲出口傷人,而忘記溫暖的語言其實也可以帶給人最大的力量。

我們是不是在尋找自我的路上迷失了自我呢,是時候重新審視自我了。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一面警醒人們的鏡子,也是一個給予健康人源源不斷的力量的希望之泉。——城區二中七六班 羅佳姚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_四年級讀後感800字7

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完後,我的心如同波濤洶涌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靜。馬克吐溫說十九世紀最偉大的人一個是拿破崙,而另一個就是是海倫凱勒。因爲她煩躁的心被梳理,我重新學會感謝生活。

海倫凱勒,19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體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世界。可以說生理上她是個弱女子,但在精神上,她絕對是個巨人。“聾,啞,盲”的生理缺陷註定她要付出比常人多幾百倍的汗水去面對生活,可以說生活對她是不公平的,但是她沒有憎恨生活,而是用顆真摯的心去感謝生活。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正是她坎坷人生的寫照。

她的生活雖然坎坷,但她還是堅持了下來了。有過傷心,有過憤怒,有過氣餒。但她的生命還是隻能用堅強,努力,倔強來簡短的陳述。然而,正是這麼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裏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吉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爲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爲19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創造這一奇蹟,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光明,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第一天:我要透過”靈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勵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溫厚與心懷感動的人們。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我將懷着敬畏之心,仰望壯麗的曙光全景,與此同時,太陽喚醒了沉睡的大地。這一天,我將向世界,向過去和現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看看人類那進步的奇觀,那變化無窮的萬古千年。第三天:再一次迎接黎明,急於尋找新的喜悅,因爲我相信,對於那些真正看得見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個永遠重複的新的美景。我將沒有時間花費在遺憾和熱望中,因爲有太多的東西要去看。我將在當前的日常生活中度過,到爲生活而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體驗他們的快樂、憂傷、感動與善良。

生活自己主宰,在遇到困難和磨難時,我們爲什麼不能向海倫凱勒那樣堅強、樂觀地去面對,去挑戰呢?生活中確實有着許多的無奈,但是我們可以去努力的改變自己的生活和把握好自己的生活。像海倫凱勒那樣,勇敢、堅強、樂觀地去面對各種困難!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_四年級讀後感800字8

寒假,我讀了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完後,我覺得這本書如同一根針,死死的刻在了我的腦子裏。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主要講述了:盲聾人海倫·凱勒一生的故事以及她的內心歷程。她一生只有十九個月光明與聲音,在莎莉文和其他老師的幫助關愛下,海倫·凱勒終於克服了重重困難,完成了哈佛大學的學業,獲得了學士學位。她始終致力於殘疾人事業,爲他們創造受教育的機會。最終成爲了一名傑出的慈善家、演講家、教育家。

記得當年馬克吐溫說過:“19世紀出了兩個傑出人物,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就是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海倫·凱勒雖然是個盲聾人,但她並沒有向困難低頭,反而向困難發起了挑戰。“啊,如果能得到三天光明,我將能看到多少美好的東西!第一天將會是忙碌的一天。我會久久凝視着我的那些好朋友,凝視着我的忠犬們。第二天,我將要瀏覽這三千世界的過去與現在。第三天,我要在當前的工作世界中度過,到爲生活奔忙的人們活動的地方去。”這就是海倫·凱勒在擁有這三天光明職中想做的事。那麼對於我們這些健全的人來說,海倫·凱勒是我們非常值得學習的榜樣,學習她那意志上的頑強,不向命運投降,自強不息的精神,和那一顆積極、樂觀、敢於創造奇蹟的心。

人生總會有遇到挫折,永遠都是平平坦坦的,就沒意思了!海倫·凱勒樂觀向上,即使遇到這麼重的打擊,還仍是勇敢地擡起頭,一步一步地邁向成功之路!

世界上其實很多人樣樣都不比海倫·凱勒弱!可爲什麼,大家都是人,海倫·凱勒卻成爲了一個世界聞名的人物呢?答案非常簡單,就是因爲很多人都是那麼的懦弱,遇上了一點點困難就先忙着投降了。大家都可想而知,困難的敵人就是懦弱,困難只要一遇上堅強的人,它就會像只烏龜緊緊地縮起了腦袋。一個成功的人,他一定會經過很多的風風雨雨,一定有很多困難敗在了他手下,他一定是一個不怕挫折,把挫折當成了自己的目標的人,有着不肯輕易服輸的可貴品格!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不經歷挫折,就不會成功。我們在面對困難時,只要有戰勝它的信念,就一定能成爲強者。我堅信,意志創造奇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_四年級讀後感800字9

在漫長的暑假中,我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令我深有感觸。

這個故事主要記敘海倫。凱勒出生在一個小城鎮,在她出生的第十九個月因一次猩紅熱病被迫失去了聽力和視力,從此她成了一位殘疾人,她的世界裏只有黑暗一片!因爲安妮。沙利文的出現纔將她從黑暗中解救出來,使她學會用頑強的毅力去克服因生理缺陷造成的精神痛苦。

海倫的故事如果發生在其他人身上,有可能會自暴自棄,但海倫卻有幸得到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使她戰勝了病魔,學會了講話,用手指“聽話”,並學會了五國語言。這個‘禁閉’在盲、聾、啞世界裏的脆弱女子,24歲時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揚名全世界的哈佛大學的德克利夫學院,簡直可以稱爲是生命的奇蹟。

她曾經說過:“如果蒼天給我三天的光明,我一定好好充分利用,第一天,我要領略人世間的善良;第二天,我要看滿整世界、看人類進步的奇觀;第三天,我要體驗城市的繁華。”也許三天的時間對我們平常人來說並不算什麼,每天悠閒悠閒,時光一會兒就過去了,三天也只是一瞬間而已,而海倫卻不賒求她只渴望三天的光明,而且她還想把三天時間都去做的有意義的事情,所以我要對患有殘疾的人說:”無論多辛苦,你們都要向海倫學習,學她那樣堅強,不要向困難低頭,只要堅持不懈,夢想就一定會實現。”與此同時,我也向跟健康的人說:“我們沒有殘疾,是一個活力十足的健康人,所以我們更應該在我們的人生中多做一些有意義的、有利於國家的事情,遇到困難要勇敢面對並且戰勝它!”

我想海倫如果那時向病魔低頭的話,那就少了一位美國女作家、教育家,也不會有今時今日因她以身作則所帶給我們領悟的道理,正因爲她的頑強意志與毅力最後使她成爲盲聾名人及所有人的榜樣。她令我們學會了:時刻牢記“堅持”兩個字,在打擊以及困難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樂觀向上的心態去面對,使自己得到信心。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它會令你奔向夢想,實現理想!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_四年級讀後感800字10

當我合上書本,閉上眼睛回想書中的內容時,仍意猶未盡,這本書給我了心靈的震撼,書的頁數算不上多,可每翻一頁卻都帶給我無限的暇想和許多難以言表的感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令我明白了許多深刻的道理。作者海倫·凱勒度過了88個春秋,可是卻有87年生活在毫無色彩的黑暗中,除了看不見光明,而且也聽不到自然萬物的聲音,她卻努力改變命運,最後學會了說話,還獲得了學士學位。

海倫。凱勒是個堅強的名字,是奇蹟的名字。命運是殘酷的,病魔無情地奪走了她的視力和聽力,使她呆在一個完全封閉的世界,但她卻不自暴自棄,用心去感知天地萬物,用心去傾聽大自然的旋律;用心去欣賞那獨特的風景!她仍在追求着屬於自己的幸福。這難道還不足以值得我們學習嗎?相比之下,我們耳聰目明,沒經歷過那種痛苦,卻還不如海倫。凱勒,她的困難比我們更多更大,可還不是勇敢地克服了嗎?而我們在生活中遇到難處,總是依賴他人,我們應該更加勇敢地去克服困難。

漫長的黑暗是可怕的,世界在海倫。凱勒眼中只是無盡的黑暗,猶如陷入一個黑色的深淵,這孤寂,這痛苦,是常人根本無法忍受的,眼前雖然是一片漆黑,可她的內心卻是彩色的。給她無窮動力的是那美好的希望,是希望領着她前進的,成長中難免有許多挫折讓我們來面對,我們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努力地去追逐生命。海倫。凱勒說善用你的眼睛吧,猶如明天你將遭到失明的厄難。”看到這話我愧從心生,因爲我總是不愛護好眼睛,寫完作業就立刻看書,看好書又去看電視,眼睛的使用一刻都停不下來,所以視力也下降了不少,還戴上了眼鏡,所以我決定少使用眼睛,讓眼睛擁有更多的休息時間。

此時,我有一絲疑惑,到底是什麼讓海倫。凱勒獲得成功的呢?我想了很久,終於想出了一個自己比較滿意的答案,應該是她那驚人的毅力。然而,現在的我們總是不滿於現狀,總是抱怨作業太多,抱怨考試題目太難,與海倫。凱勒相比,這些還算是困難嗎?這些問題太微不足道了!一個人只要有毅力,就會有無窮無盡的力量,無論什麼困難,都可以靠自己的毅力來獲得成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包含了許多的道理和啓示,使我受益匪淺,我要以海倫。凱勒爲榜樣,讓自己變得更加堅強,更加勇敢。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_四年級讀後感800字11

假期裏,我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深入瞭解了一位真實的海倫·凱勒後,我的內心久久難以平靜下來。腦海裏不斷地重現“假如給你三天光明,你會做些什麼?”這個問題。

馬克·吐溫曾說過:“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的確,海倫·凱勒在我的心目中也是一個奇女子。她的一生只有19個月的光明與聲音,然而,就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裏,她並沒有放棄,而是自強不息。在她的家庭教師安妮·莎利文的幫助下開始了她的求學生涯。但她的求學路並沒有因爲她的特殊而爲她減少困難與挫折。海倫在學習中,由於她的不屈不饒的精神,她學會了說話,寫作。雖然這個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但她並沒有放棄。終於,她的努力得到了回報,用自己的汗水實現了大學夢想,進入了哈佛大學,並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臘五種語言文字我很驚訝,到底是什麼在支援着她一路走下去呢?

海倫·凱勒曾這樣說過:“我的身體雖然不自由,但是我的心是自由的。就讓我的心超脫我的軀體——走向人羣,沉浸在喜悅中,追求美好的人生吧!”正是憑藉着一種不屈不撓和永不放棄的精神,用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的種種的挑戰,最終,她用自己的筆征服了世界,也戰勝了自己。

海倫·凱勒說過假如給她三天光明,她會這樣安排:

“第一天:我要透過‘靈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勵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溫厚與心懷感動的人們。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

第三天:我將在當前的日常生活中度過,到爲生活而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體驗他們的快樂、憂傷、感動與善良。”

我們從不會覺得自己能看,能說,能聽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海倫的一生是那樣不幸,跟她相比,我可幸運多了。但海倫,身殘志堅,奮勇向前,迎難而上,而我呢?假如,我們像海倫·凱勒那樣,接受上天的特別的.“禮物”,我們能否也能像她那樣積極地面對人生呢?

人的一生決不會一帆風順,哪有人不跌倒的?有些人跌倒了,就彷彿墜入深谷,從此一蹶不振。其實,跌倒了,不必害怕,爬起來,繼續走。像海倫·凱勒那樣,堅強地去面對生活中許許多多挫折、困難與失敗的磨礪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_四年級讀後感800字12

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我深受感動。

本書主人公海倫·凱勒,是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人,是一個一生度過了許許多多無光、無聲、無語的弱人。也許,他只是身體上的弱者,但他的精神絕對是一個強者,他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更深深地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海倫是一個聾啞人,但他憑藉自己的努力,畢業與哈弗大學德吉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爲殘疾人造福……這些偉大的成就絕對是一個奇蹟,而創造着一個奇蹟,全靠一顆不屈不饒的心和頑強不屈的堅毅品質。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生殘志堅的盲人的特殊視角,告誡人們要珍惜生命。

海倫希望他自己有三天光明。第一天,她要看人,而第一個她要看地人就是她的老師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她深知老師給予她的一切是多麼的重要,正是這位讓她銘記一生的老師,讓她有了瞭解世界的能力。海倫愛她的老師,親人和朋友,她想看到他們的臉龐。在第二天,海倫想看到日出的壯麗景象,她想看到太陽的光輝。她是那麼熱愛自然,“有視覺得第二天我要在黎明前起身,去看黑夜變爲白晝的動人奇蹟,。我將懷着敬畏之心,仰望壯麗的曙光全景,與此同時太陽喚醒了沉睡的大地。”而這是每一個視力正常的人每天都可以看到的景象。在這一天她還要看世界的歷史和文化,那些讓她苦苦追求的藝術,會讓她感覺不到黑暗。第三天,海倫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去看,她已經無法規劃出準確的目標了,她是如此的渴望光明,如此渴望能見到周圍的一切。

從這本書裏,我們可以體會到這麼一個在盲聾啞世界裏的人的奮鬥思想。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不僅如此,她還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盡力幫助那些和她一樣身體殘疾的人。而作爲健全人的我們,更應該學習海倫那種奮鬥精神,學會如何戰勝風雨,學會如何戰勝自我。同時,我們也要去關愛身邊的殘疾人,只要愛與溫暖永存,那麼世界上的生命都會如彩虹般絢爛奪目。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_四年級讀後感800字13

早上,我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這本書是一位又聾又啞的女孩——海倫.凱勒寫的自傳。你肯定會很奇怪:一個殘疾人怎麼寫書呀?其實,這位作者是用打字機打出原稿的。

在這本書的開頭的前言中,作者親筆寫到:寫自傳回憶出生到現在的生命歷程,真令我覺得惶恐不安。,一道帷幕籠罩住了我的童年,要把它揭開的卻令我疑慮重重。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童年並不像我們一樣快樂。

下面,作者又這麼寫道:更何況,童年已經久遠,至於那些是事實,那些只是幻想,我自己也分不清了。可以看出因爲作者沒有一個美好的童年,因此他產生了幻想,湊成了一個幻想的美好童年,以此來安慰自己。

後面作者還寫道:只不過在殘存的記憶中,有些事情的發生,仍然不是鮮明的在我的腦海中閃現,雖然只是片段的、零碎的,但對我的人生,卻都有或多或少地影響。

由於,前言寫的讓人有一種想看下去的慾望,所以我急急地想開始在這本書中的旅程。

從第一章中,我知道了作者曾經也有過十九個月的光明與聲音。但是後來在作者一歲時患上了急性胃充血以及腦充血,以至作者高燒不退。雖然醫生宣佈無法挽救了,但是在一個清晨作者的病突然奇蹟般的好了。儘管作者的病好了,但是這場病卻使作者永遠失去了聽覺與視覺。

當我看見作者雖然失明、失聰,但卻奇蹟般的考上了大學這段時,我一方面佩服作者,一方面感覺到她所受到的困難,另一方面被她的勇敢所折服。

在第十六章中,我更是“我們常常能看到,那些生活在或曾經生活在死亡陰影中的人們對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賦予了一種醇美香甜之感。”與“我常想,如果每一個人在他的初識階段患過幾天聾盲症,這將是一種幸福。”還有“黑暗會使人更珍惜視覺,啞默會教導人更喜慕聲音。”這三句話更是使我爲之折服。

在第十六章中,作者還寫道:如果,由於某種奇蹟,我可以看到三天光明,緊跟着回到黑暗中去,那麼我一定會好好珍惜這三天。中我知道了作者是多麼渴望光明呀!

在文章的最後,我知道陪伴了作者一生的老師——安妮.莎莉文與1986年10月19日與世長辭。安妮.莎莉文沒有白費心血,她用她一生的心血培養了21世紀的不朽奇葩——海倫.凱勒。

到這裏,整本書就結束了。但這本書給我留下的卻是無限的遐想與堅定的信念。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_四年級讀後感800字14

世界上最美的東西,看不見也摸不着,要用心靈去體會。海倫·凱勒向我們展示了人類精神之美。她把無聲無影的世界變得豐富多彩,她的名字也成爲了人們不屈不撓與命運鬥爭的精神象徵。

在小海倫九個月時,一場大病無情地奪走了她的視力和聽力,只有黑暗與寂靜陪伴着她,她是那麼彷徨與無助。但莎莉文老師的出現改變了這個盲聾女孩的命運。海倫在莎莉文老師的引導下,在親人的關懷下,在朋友的鼓勵下,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成功。她爲“成功”付出了許多。爲了學習知識,她拼命地摸讀盲文,把盲文摸到平滑,甚至連手指都磨破了皮,終於學會了讀書,寫字;爲了能開口說話,她夜以繼日地高聲朗讀,直到喉嚨嘶啞,終於可以發出美麗的聲音,與他人交談;在知道母親去世的噩耗後,她強忍悲痛,仍然堅持着上臺演講……我想,“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就是對她行動的最好詮釋!不僅如此,她還成功考上了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哈佛大學。是啊,她頑強的意志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使她走出黑暗寂靜的大門,到達一個繽紛的世界。

海倫的經歷啓示我們——人生中有各種各樣的考題,結果是由我們自己去演繹的。古有霸王項羽破釜沉舟,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司馬遷受刑而著下《史記》……

我只是一個小學生,我的人生纔剛開始,這麼看來,我所遇到的挫折微不足道。我記得在數學競賽集訓的時候,訓練很辛苦,每天天還沒亮就要起牀,下午也需要訓練。剛開始的兩次淘汰考中,我憑藉着自己的小聰明留在了訓練班中。我僥倖地想,課裏的知識,我都已經掌握了,所以不需要持續地刻苦地練習。由於缺乏練習,在最後的選拔考試中,我落選了。那個時候,我認爲上天跟我開了個玩笑,我心裏十分不甘,委屈的淚水打溼了我的臉頰,但也只是傻傻地盼望着下次能成功。讀了這本書後,我改變了想法,我應該有堅定的意志,不懈的努力,這樣才能成功。將來,假如我遇到更大的難題,我堅信我會像海倫一樣選擇面對,選擇堅強,選擇抗爭。

在海倫身上我學到了什麼?——堅強、不屈、努力、奮鬥!用微笑面對厄運,用堅強迎接失敗,這難道不是人生最難得的財富嗎?堅持,再堅持一會吧,它一定能讓你的人生髮光發亮!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_四年級讀後感800字15

爲世界向你顯示的所有愉快而美好的細節而自豪吧!不過,在所有感官中,我相信,視覺一定是最令人賞心悅目的。——海倫·凱勒

剛剛開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還未來得及仔細讀文章的第一段,就怔怔的被主人公海倫的題記給深深感動了——她沒有視覺,卻如此熱愛生活,她比我們常人,更加多了一份渴望。懷着一份獨特的感情,慢慢地下看,字裏行間中無不洋溢着海倫對生活的熱愛即對視覺的渴望,還有勸諭身強體魄的人們去關注這個世界,去享受這個美麗的世界。

是的,海倫渴望啊,渴望:她渴望看見紅花綠草,渴望看見她的恩師安妮·沙利文,渴望看見人世間的一切。可是,上天似乎給她了一個極大的玩笑,讓她在1歲時就同時失去了聽覺、視覺及聲音。憤怒的海倫在黑暗中什麼也感覺不到,便暴躁地對待這一切,直到安妮老師的到來。她的到來使海倫從此的一切都有了轉折——她教會了海倫拼寫單詞、感受大自然的美景,讓海倫感到了溫暖……真的,她渴望啊,看見這個給予她感覺的人。

讀完了全書,我的心久而久之不能平靜。海倫是一個奇蹟,不折不扣的奇蹟,她用艱辛卻又幸福的一生,詮釋了生活的意義,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不也是如此嗎?爲自己的目標而奮進,爲自己的成功而自豪。可是,誰能像海倫一樣細細的品味這個世界,用“心”感受這個世界?我們有了眼睛,卻從不好好利用它們,對轉即逝的景物嗤之以鼻。看來,我們真的得像海倫說的一樣:“只有讓他們暫時失明一天,他們纔會發現,光明原來如此美好。”我們是不是應該學會反省,給自己的眼睛、心好好地利用保護一下。只有這樣,美麗的世界在你的心裏纔會變得更加妖嬈。

珍惜自己所有的,不要丟棄每一個你能利用的東西,好好學習,用毅力面對困難失敗,用信心面對美好的未來,用成績展示人生的價值!你會發現,生活是多美好,陽光是多麼燦爛,空氣是多麼新鮮,雲朵是多麼妖嬈!用品新茶的感受,去感悟這個世界,去品讀人生的真諦,不放棄,不埋怨,人生的價值真的很多……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教會了我許多,許多,時時刻刻地將這句話銘記在心:“只要生命與你迸出火花,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前方捲起最猛烈的風沙,希望就在我的腳下。”海倫·凱勒憑着自己堅定的意志,打不垮的信念及對生活的熱愛譜寫出了人生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