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讀後感1.36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

在這個星期我讀完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凱勒堅強不屈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馬克·吐溫曾說:“19世紀有兩個奇人,其中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出生19個月就變成了聾子和瞎子,連說話都困難的海倫·凱勒,當她完全失去了活着的信心。就在這時,她認識了莎莉文教師,莎莉文教師來到她的生活中,使海倫·凱勒似乎感到了生命是什麼,發現生命,觀察生活。於是她克服重重困難,從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畢業,爲世界慈善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用心寫字,讓世界震驚。

失明的海倫,能發現這麼多東西,而健康的我,卻常常忽略生活的美。假如我僅有三天光明的時間,我會用我的眼睛做什麼呢?我有可能會用來打遊戲吧!但我沒有失明過,不懂黑暗是什麼樣貌,於是,我閉上眼睛,在屋裏走。

當我閉上眼睛那一秒,我感到世界由明朗一下子變得漆黑,心裏就沒了數,顯得不安穩。當我準備向前邁一步時,似乎跟平常不一樣,感到走路有點困難,漸漸的我有點不敢邁了,變得害怕起來,害怕會摔倒,害怕什麼東西會碰到自我,傷害到自我。這還算好,我還能夠用耳朵聽,可海倫·凱勒呢?她既看不見,又聽不見。在那裏,我有點疑惑,她是怎樣吃飯的呢?當她面臨重重困難、險阻,她又是怎樣應對的呢?說到這,我便不敢往下想。

有的人可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吧,我們既能看到充滿陽光的世界,又能聽到美妙的音樂。我們還遺憾什麼呢?還抱怨什麼呢?這時我便想到:海倫·凱勒雖然看不到光明,但在她內心肯定想象着自由的世界,它只屬於海倫·凱勒。在那裏我想對大家說:“珍惜我們此刻的完美生活,讓我們應對困難勇敢的去應對去挑戰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2

我讀了一篇美國作者海倫。凱勒的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是二十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她出生十九個月之後,因疾病徹底改變了她的一生,從此她在黑暗和沉靜的世界裏度過了八十多個春秋。但她創造了奇蹟,憑着她超越的毅力,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了哈佛大學學院的全部課程。成爲世界上第一個獲得文學學士的聾盲人。

這篇短文讓我自覺有些深奧,但也明白了一些道理。作者用生動細膩、深有感情的語言,既表達了她對光明的渴望,又啓迪了人們應珍愛生命,珍惜每一天。她在文中說:“人類與生俱來的懶散基因會腐蝕所有的天賦,所以不難理解爲什麼聾子才珍惜聽覺,盲人才懂得看得見的幸福。

失去了才懂得感官的美好,病重了才懂得健康的可貴啊!”說明了一個人生性懶散,什麼也不想學或勉強去學,當然不會有什麼收穫和成就。天賦就是才能之意,只有天天不斷堅持學習勤奮鍛鍊纔有“才”沒有人生下來就是個天才。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天,去把握好生活的節奏,去努力去創造。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不要等都失去了,纔去後悔,對自己是多麼不負責的人啊!

海倫。凱勒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三天裏,充分表達了要所有人不要浪費自己現有的天賦,利用自己的感官去洞察世界、人間、自然,從中而充實自己的收穫。作者也告訴人們;有些故事令人悲傷而要坦然面對,因爲他們也是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逃避它等於放棄了堅強的心靈和充實頭腦的契機。是啊,我們要利用好自已的感觀天賦,去探索、去追求、去收穫,這纔不辜負我們一生與幸福的機緣。

同學們,相信你看了這本書,一定會有感而發。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3

暑假裏,讀了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認識了一個在無光、無聲的世界裏,依然堅韌不拔、自強不息、自信樂觀的女孩。她活出了生命的精彩,給我以無窮的力量。

一個盲人他是多麼渴望見到光明啊!一個聾子他是多麼企盼能聽到聲音呀!一個啞巴他做夢都想說話;一個沒腿的人多麼渴求邁步;一個絕症病人多麼希望健康……是啊,人們總是在失去後才懂得什麼是彌足珍貴,才懂得珍惜生活的美好。

相比海倫,我是幸福的,因爲我有一雙清澈明亮的眼睛,可以盡情欣賞這美麗的世界,盡情做喜歡做的事情。於是,我想,假如——假如給我實現三個願望,那麼我會選擇做哪三件事呢?

第一件事情是我要讓每一個人都學會感恩。海倫·凱勒就非常感恩於她的家庭老師安妮·莎莉文·梅西;感恩於她父母親的悉心照料;感恩於同學之間的關懷幫助;感恩於社會的關愛,她滿懷愛心,回報於社會,服務於他人;感恩於大自然,她如飢似渴地聞着花兒的芳香,她滿懷柔情地愛護着小動物,她盡其所能地保護着環境;感恩於生命,她珍愛一切,迎難而上,加倍努力,活出精彩;感恩於失敗,她勇敢面對,不斷挑戰,永不放棄,實現夢想!

第二件事情是我要讓每一個人都擁有寬容。土地寬容了種子,所以擁有了收穫;大海寬容了江河,所以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彩霞,所以擁有了絢爛;而我們的人生只要寬容了遺憾,就會擁有美好的現在和未來!

第三件事情是我要讓每一個人都享受快樂。小草的快樂是盡己之力給大地換上綠裝;花朵的快樂是綻放燦爛的笑臉釋放怡人的清香;太陽的快樂是給人們帶來溫暖和光明;魚兒的快樂是在水裏自由自在地遊;鳥兒的快樂是在空中無拘無束地飛。我們的快樂就是幸福地活着,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珍惜生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活出自己的精彩,快樂幸福每一天……

假如,是美好的,恍若夢幻,但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一定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

寒假裏,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它是一本非常有意義的書,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啓發。

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海倫.凱勒在十九個月大的時候就因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而導致雙目失明,成了一個聾啞人,真是太可憐了。她經常想,如果能給她三天的光明,使她能和正常人一樣,她將幹什麼。做爲一個雙目失明的聾啞人,海倫也並沒有選擇放棄,而是選擇了堅強的面對生活,勇敢的迎接挑戰。最終,她成功了,並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哈佛大學的學業。那是我們多少孩子嚮往的學校呀。海倫經常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一個人在他成年後能失明幾天,聾上幾天,那他們會更加珍惜生命的價值,因爲只有在患病的時候,才更能體會到健康的可貴,纔會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時光。我也嘗試着閉上眼睛,去感受一下海倫的生活。沒有光明,沒有聲音,也沒法用言語表達,只能依靠手來觸摸,真是太可怕了。而海倫所經歷的困難和挫折更是我們無法忍受的。

讀了這篇文章,我更加覺得自己是多麼幸運,多麼幸福。我做爲家裏的獨生女,從小就被爸爸媽媽視爲掌上明珠,整天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像個"小公主"。我擁有健康的身體,擁有聰明的頭腦,可以看到一切美好的事物,可以看清書本上的每一個字。我現在所擁有的生活是海倫.凱勒多麼嚮往的呀.可我卻沒有更好地珍惜,不認真學習,不好好觀察,在生活和學習中,稍遇到點困難就會退縮、抱怨,感覺現在做什麼事情都是被父母逼着做的。唉,真是太慚愧了。一位失明,而且又聾又啞的人都能做到這麼好,何況我們健全的孩子呢。我一定要學習海倫那種堅強,永不放棄的精神,好好學習,學會自強自力,決不辜負老師和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5

主人公海倫.凱勒是一個盲人,但是她沒有被身體的缺陷擊敗,她以超人的毅力,跟着安妮莎利及其他老師努力學習,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和老師們一步一步向前走,她硬是從一個一無所知的孩子,成長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海倫凱勒一生中只有19個月的光明與聲音,剩下的87年裏是沒有歡聲笑語和聲音的孤獨歲月,她雖然雙目失明,但她憑着自己頑強的意志力成爲了婦孺皆知的女作家,不僅如此,她寫下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鼓勵着所有的殘疾人士。書裏的那一句句生動優美的句子將當代的景物,環境體現得淋漓盡致,令我實在驚歎不已!幾乎與正常人沒什麼區別,甚至更勝一籌!

她還說:“忘我就是快樂。因而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見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別人耳朵聽見的音樂當作我的樂曲,別人嘴裏的微笑當作我的快樂。”她之所以能說出這一番話是因爲:她擁有着一顆積極、樂觀、敢於創造奇蹟的心!這是我最應該學習的地方,保持開心積極的狀態,不要遇到一點小挫折就苦悶糾結,要往好的方面想。

她在書裏寫到:假如能給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希望長久的看着自己的老師,然後再去看朋友、家人;第二天,我將懷着敬畏之心去看看我生活的地方,看看人類的進步;第三天,我將去看看這整座城市,看看過去,再看看現在。這也是海倫.凱勒有視覺的最後一天,也是全書的結尾。

海倫凱勒經歷了這些痛苦,然而今天的我們又是多麼的幸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擁有健康的身體,要什麼有什麼……既然我們擁有美好的一切,那麼從現在開始,讓我們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女,回報祖國。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6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一本傳。她不是一個平常的人,她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絕歲月。正是這麼一個生活在聾啞世界的人,竟畢業於哈佛大學,建立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並寫出了《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師》等幾部著作。連美國作家馬克。吐溫都這樣讚揚道:“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是海倫。凱勒。”

在這本書中,海倫寫出了假如給她三天光明所想見到的內容:第一天,看望她的老師,約朋友來家,去樹林散步,觀賞落日。第二天,參觀博物館。第三天,看看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來證實自己的精神力量的源泉。光明對於她來說確實是一種奢望,她只能用手觸摸有限的範圍,憑藉豐富的想象力,描繪自己假定獲得三天光明,所見到的光明世界和所體驗到的精神愉悅。

這也是一本催人奮進,鼓勵人們珍惜生活的書,它讓我們走進海倫的世界,體會沒有光明的一種生活,讓我們在體會中去感悟生活,去獲得滿足。同時它也讓我們明白了一個人的價值是什麼?該怎麼樣去體現自己的價值,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迷茫,不放棄,正是因爲挫折的出現纔會讓我們更加珍惜成功後的感覺。

我是一個生活在幸福家庭中的孩子,有着健康的身體,但遇到什麼事就喜歡依着自己的性子來,遇到困難總不能堅持下去,直至向困難低頭。記得有一次考試,我考得不太理想,拿了捲紙後回家就哭了。與海倫。凱勒相比,她是多麼堅強,而自己顯得多麼渺小,多麼脆弱。《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教會我怎樣去面對困難,戰勝困難;教會我怎樣走出困難的陰影和寂靜。它是我戰勝困難的動力和勇氣。

親愛的同學,讀過這本書後你不妨設想這樣一個問題, 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將如和使用你自己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後,太陽再也不會從你眼前升起,你又將如何度過那寶貴的三日?!你又會讓你的眼睛停留在何處?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7

這個月,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一本書。書中的主角海倫這個人物。她深深的打動了我。

海倫在她一歲半時便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因此她和有聲有色的世界隔絕了,她沒有一個充滿光明與色彩的童年。她無法像其他的孩子一樣感受世界給他們帶來的歡樂。直到她的老師沙利文小姐的到來,才使海倫的世界慢慢有了色彩。這獨特的色彩不是用眼睛和耳朵來感受到,而是用她那純潔無暇的心來感受的。

海倫最令我敬佩的是那不屈不撓與命運堅強抗爭的精神,她接受了命運發起的挑戰,在一個個既沒有光明,又沒有聲音的黑暗世界中,以她自己永不言敗的精神,堅持按照正常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並盡力做到最好她絕不因爲自己是殘疾人,而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她早已意識到自己要達到勝利的岸灘。需要付出比拼常人多無數倍的努力,於是她一步步走,一點點做,不達目的絕不罷休。這就是她比平常人都要出色百倍的關鍵,儘管她是處於一黑暗的世界中。

但是,仔細想想海倫的一生,我發現,她的成功之中,不僅僅包含了自己的汗水,同時也包括了許多愛心人士的汗水。從當時的著名作家,到盲聾兒童教育專家,到家人朋友,再到世界名流,都時時刻刻把這個盲聾女孩記掛在心上。沙利文小姐更把自己寶貴的一生都投入到教育幫助海倫的義務中去。使海倫的生命獲得更大的價值。

我也曾經嘗試着閉着眼睛在一個黑暗的空間裏生活,但是一閉上眼睛,黑暗就襲擊我的全身,是我感到恐懼,感到害怕。當我走路時,沒賣出的一步都是極其艱難的當我看電視時我只能聆聽主持人的聲音。透過幾次試驗,我體會到既看不見又聽不見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啊!

我們要珍惜生命中的光明與色彩並且要呵護我們身邊的殘疾人士,這樣我們的世界纔會和平美好。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8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講述了88年的歲月中,海倫·凱勒盡在生命的頭19個月擁有光明和聲音。幼年那場大病無情地奪去了小海倫的.視力和聽力,使原本健康的她永遠與黑暗。然而,在她絕望時,安妮、沙莉文老師的到來改變了他的命運。在莎莉文老師的引導下學會了讀書寫字和說話,並在24歲時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哈佛大學的的四年學業。她的一生勤於寫作,共創作了14部文學作品。

海倫是一個堅強,勤奮,好學,積極的孩子。雖然在小時候曾經因爲煩躁而發生過一些小脾氣外,長大後她的她一直是位勤奮的女孩。即使生活在黑暗中,他仍然是樂觀的。“我的身體雖然不自由,但是我的心是自由的。就讓我的心超脫我的軀體——走向人羣,沉浸在喜悅中,追求美好的人生吧!”

海倫生活在黑暗中,既看不見又聽不到,也不會說話的環境下,仍舊閱讀了很多書籍,而她的讀是靠着莎莉文老師用手寫在她的手心裏。就是這樣,一本一本地讀書,一本一本地讀完書。在漫長的學習生涯中,尤其是難學的便是發音和說話。在炎熱的夏天,她在莎莉文老師的陪同下和一些教授們學說話,她的這些老師們讓她把手放在他們喉管上,讓她一點點感覺。然而,現在我有時學習一會兒就會感覺枯燥不耐煩,彈一會兒的鋼琴就感覺腰痠背痛,但海倫卻不分白天黑夜地勤奮學習,最終有所成就。

馬克·吐溫曾說:“19世紀有兩位偉大的人物,一位是拿破崙,另一位是海倫·凱勒。

海倫的一生是快樂的,充實而卓越的,她把無聲的真理傳遍世界。今天,海倫·凱勒這個名字已經成爲不屈不撓鬥爭精神的象徵。在我們當今的社會是不是更應該向她學習呢?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9

小姨來了,給我帶來了一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高興極了,連忙翻開看,一下子,就看完了,大概瞭解了整本書的主要內容:

講的是一個小女孩剛出生就得了一場大病,過了幾天,這場大病突然好了,而這個小女孩卻失去了寶貴的聽力和視力,失敗般無助,但這個小女孩沒有放棄信念和希望,自己努力學習,最終成爲了作家,這個小女孩就是—海倫·凱勒。

看了這本書,我不禁流下了淚水,爲海倫·凱勒的可憐而流淚,爲海倫·凱勒堅持不懈的精神而流淚。

這本書告訴我們應該懂得珍惜生命、懂得自強不息,而我們生活中做到了嗎?我敢肯定的說:“沒有”!

我曾經在報紙上看到過一則引人注目的新聞:一個女孩因爲愛情而跳江,這個女孩一定是被愛情迷濛了眼睛,所以選擇了死亡,這樣值得嗎?因爲一件小事,被愛情驅服,如果她可以想開一點,就可以加倍努力學習,不讓父母傷心,但是她沒有,不僅讓父母傷心,又讓自己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所以我們不能象這個小女孩一樣,遇到困難就選擇逃避,甚至了結生命我們要努力面對現實,不對困難屈服,要像海倫·凱勒一樣勇敢面對一切,不管你有沒有健全的身體,只要你努力了,一定會有結果的。

我認爲海倫·凱勒在性格上有三點長處:天真、開朗、自信。有了這三點就有了一大筆財富(精神財富),你肯定會問:“爲什麼”?如果你具有天真就有足夠的想象力,可以創出好的作品;如果你具有開朗,就可以有積極向上的心態交朋友;如果你具有自信,就可以勇敢面對一切。

朋友們向海倫·凱勒學習吧,你一定會成功的,找到真正的自己!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0

疫情停課期間,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由美國聾啞作家海倫凱勒寫的。這本書主要寫了海倫凱勒是一名聾啞盲人,在家庭教師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學會了寫字、說話,最後成功考上大學,成爲一名作家。

書中寫道,海倫凱勒在跟莎莉文老師學習盲文的時候,每天堅持練習盲文到很晚,甚至整晚不睡,因爲看不到經常把手都給磨破了,直到學會了盲文。當她能夠去上學的時候,又想和正常人交流,於是就和莎莉文老師學說話,可是海倫是一名聾啞人,她聽不到聲音,所以她學習說話難如登天,海倫透過觸摸沙利文老師的嘴巴來模仿口型,觸摸老師的聲帶發生的震動來模仿發音,透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訓練,海倫學會了說話,並且能和正常人交流,最終也考上了大學。

海倫的頑強不屈,在逆境中崛起,不埋怨不放棄,以頑強的意志力克服困難,迎難而上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而我卻身爲一名健康人,能看到,聽到和說話有時候不想寫作業就會想盡辦法投機取巧,一拖再拖或者不寫耍小聰明。有一次,我們上完課,數學老師就來收作業了,恰好我沒有帶作業,我就把空白的作業本交給了老師,老師改完了以後,把我們的作業本放在講臺上吼道:“範智航,你的作業呢?叫你家長過來”最後,我的家長來了,把我接回家打了一頓。從今後的學習生涯中,我要踏踏實實,吃苦耐勞,迎難而上的學習。上課時不跑神,認真聽講,不傳小紙條,聽從老師的指揮。課下認真的做完自己的功課,字型工整認真。在上課中要專心聽講,積極發言,不忘帶學習用的工具,把每一寸光陰好好的並珍惜的利用。和凱倫海勒一樣,在生活中做一個具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力的人!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1

海倫說:“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爲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的確,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知識使海倫創造了這些人間奇蹟!

海倫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運的,正是因爲有了知識,她才如此幸運。在她19個月失去視覺和聽覺後,就與這個世界失去了溝通,失去了聯繫,這個的幼小生命不知道如何排譴與世隔絕的孤獨感,她古怪、粗暴、無禮,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教會她認字,才使她張開了心靈的眼睛,得以與人溝通。一接觸到了知識,孤獨的海倫意識到只有知識才能鋪就一條通向光明之路。當海倫感悟到“水”——這個她所認識的第一個字後,便開始了對知識、對世界強烈的渴求,開始了迫不及待地認字、閱讀,像一塊海綿不斷地從生命本身汲取知識。對知識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難以想象的單調和枯燥中竟然學會了德語、拉丁語、法語等多國語言,閱讀了多部文學和哲學名著,吸取着那些偉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

書中,海倫用細膩的筆觸,對大自然景色的描寫,使人很難相信出自一位盲聾人之筆;她去騎馬、划船、游泳、劃雪橇,甚至獨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領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參觀博物館,“聽”音樂會,甚至去“欣賞”歌劇......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來感受這個世界,用心來享受生命。她遠比我們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實、活得有意義!是知識給了她生活的勇氣,是知識給了她接受生命挑戰的力量,使她能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

在這個世界上,爲什麼只有聾人才珍惜失而復得的聽覺?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見天日的幸福?讓我們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實生命、去享受生活!海倫說:“我努力求取知識的目的在於爲社會人類貢獻一點力量。”

知識的力量多麼巨大,它能使一個殘疾人,變成一個有益於人類、有益於社會的人。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像海倫。凱勒一樣,在有生之年把對知識的渴求,看作對人生的追求,每天都抱着這種追求,懷着友善、朝氣、渴望去生活,我們的人生將會增添多少歡樂、多少幸福啊!

海倫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卻給人類帶來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生命的勇氣,給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難遺忘的生命之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2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書中完整地介紹了海倫·凱勒剛出生19個月因爲猩紅熱就喪失了語言和聽力但她不放棄、堅強不屈的奮鬥精神成爲一個學識淵博的人。她的一生都生活在寂靜與黑暗中。她在導師安妮沙·利文指導下,用頑強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學會了讀書和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而且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

我深深被海倫感動。《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表達着對生活的愛和禮讚。她用超乎常人的堅強和毅力感受着光陰的走過。她用手中的筆征服了全世界。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願望擁有三天光明,做她想做的事。第一天她要看人,看他們的善良、純樸與友誼,使他們的生活值得一過。她要久久的凝視她的老師,看看她的嘴巴和鼻子,以及身上的一切。第二天她要看光的變幻莫測和太陽是怎樣落下去的,它要奔向何方。第三天,她還要看日出。因爲,這將是她見到光明的最後一天。看完日出,她想去探索與研究。去看看那些有名的藝術館,她要努力記住這個世界的樣子。這是多麼簡單的一個願望啊,可對於海倫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她並沒有喪失對生活的信心,即使面對的是無邊的黑暗也勇往直前。她給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們帶去希望,用她的一生譜寫了一首永難遺忘的生命之歌,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我不禁沉思起來。在書中我看到了健康向上,自由樂觀的海倫·凱勒。儘管她的命運比別人曲折,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她戰勝了困難,戰勝了自我。我們要向海倫一樣樂觀地面對一切,勇敢戰勝困難,人生纔會成功。作爲一個正常人,我們沒有什麼理由放棄自己,所以我們不能停住腳步,要時時刻刻地充實自己,爲盡善盡美的明天奉獻自己。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3

在寒假裏,老師給我們佈置了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並寫讀後感和摘記的作業。

海倫凱勒創作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籍,深深打動了我的心。這本書主要描述了不幸的海倫凱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歷程。她一生只有十九個月光明與聲音,在安妮莎莉文及其他老師的幫助下、在親朋好友的成全中,海倫凱勒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種種困難,完成了哈佛大學學業,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學士學位。她始終致力於殘疾人事業,四處募捐用以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環境,併爲他們創造受教育的機會。

她曾環遊五湖四海,爲殘疾人加油鼓勁。最終成爲一名傑出的慈善家、演講家、教育家。 我十分佩服她的行爲,我的人生目標是努力讀書,長大後造福社會。

在她的世界只有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 但她卻頑強地認爲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時起身,去看黑夜變爲白晝的動人奇蹟。

第三天,我要在現實世界裏,在從事日常生活的人們中間度過平凡的一天。

海倫的三天就如此的充實美好,可我們還小,還有很多的三天可以創造美好的生活。一寸光陰一寸金,時光不再,。對我們來說,我們需要的是頑強拼搏、努力前進的意志,不向命運投降的、自強不息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擁有一顆積極、樂觀、敢於創造奇蹟的心!

看了這本書以後,我發現自己是那麼的幸運,沒有她悲慘的命運,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就能創造輝煌的人生未來。從今天開始,我下定決心要努力讀書。長大成爲一個有出息的人造福社會。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4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講述了盲聾啞人海倫·凱勒如何在恩師沙利文的引領、親人的關懷、朋友的鼓勵下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並譜寫了輝煌的人生之歌。

主人公海倫是不幸的,應爲她在很小的時候,就因生了一場重病而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了,但她又是幸運的。應爲她的失去使他懂得了珍惜。雖然她不能用眼睛看,但她憑藉着觸覺已經發現了好幾種使她感興趣的東西。可有些視力良好的人卻往往不屑於觀察身邊的事物。例如海倫的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在樹林中穿行一個小時,卻沒有看到什麼值得注意的東西。因此海倫在書中說過:“也許人類就是這樣,極少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東西,而總是極度渴望那些自己所沒有的東西。”正因爲海倫是個盲聾啞人,她纔會珍惜一切,感受到比別人更多的有趣的東西。

海倫不僅懂得珍惜一切,還有着不斷進取的拼搏精神。

雖然海倫在很小的時候,就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了。但她在沙利文老師的引領下學會了拼寫自己的名字,學會了拼寫許多單詞,學會了用盲文與其他人交流。雖然在學習的過程中她遇到了許多困難,但她並沒有放棄,堅持了下去。在她們10歲時,她想說話了。後來在薩勒老師的努力下,她終於能說話了!讀到這,我想到了滴水穿石的啓示,海倫的事例不正好驗證了這個道理嗎?

作者透過自己的故事,向人們講述了一個感天動地、催人奮進的故事。它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頑強的意志力和不斷進取的拼搏精神具有多麼巨大的力量!苦難和挫折在它們面前,是多麼地軟弱無力,不堪一擊!只要你不服輸,與困難鬥爭到底,困難也就會自動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5

海倫.凱勒只活了88個春秋,87個沒有光明孤獨的歲月……在名人名言中有一句是這樣寫的: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是海倫.凱勒-—馬克.吐溫。然而,正是這麼一個盲聾啞的人,竟畢業在哈拂大學德克利夫學院。因處處奔走建起一家又一家慈善機構。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爲19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剛讀到書名時,我還單純的以爲它僅僅只是寫自己的生活,可讀後的感受並非那麼簡單,讓我心中更充滿了勇敢去接受生活的困難,去挑戰生命極限的勇氣,讀懂了要用愛心去擁抱世界!春風化雨的沙莉文老師,經歷了各種各樣的災難,頑強不屈的她堅持到了最後.小時侯,

不知何種原因自己的眼睛一天天走向了黑暗,不止看過了多少醫生,要不是沒有進展,要不是越看越壞……一眨眼,自己就長大了,還當上了海倫·凱勒的老師。文章主要分五部分,其第參部分:走出黑暗與寂靜,令人驚歎不已。文章主要是從大學二年級開始一直到40歲。

我覺得這裏的起端是從自己的作文被婦女報買去,而因自己想不出該怎麼寫開始的。也許是自傳,我怎麼也讀不出裏面的中心點是什麼。但是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卻令我感動。慈母去世,讓她陷入傷心,也使她回想起童年時母親對她的無微不至的母愛,勾起了她對自己年幼無知時做的一切後悔事。也看出了她跟母親之間的親情,就像自己的心靈窗戶——眼睛一樣是不可分割的。

回想起這本書,沒想到19世紀的生活是如此的艱辛,我決定,長大後一定要做一個像沙莉文的老師,哺育的人才。

標籤:光明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