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孟浩然

《孟浩然》教學設計3篇

孟浩然1.74W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孟浩然》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孟浩然》教學設計3篇

《孟浩然》教學設計篇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本課設計側重從蒐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對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字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佔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美,讀中悟情。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並會默寫。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5.激起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誦讀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蒐集相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情境匯入,揭示題意

1.播放《送別》名曲,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力求在上課伊始就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較快進入到“送別”的氛圍中,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2.透過《贈汪倫》《別董大》等耳熟能詳的送別詩,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別深情。

3.介紹時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形式,也成了詩人們爭相歌詠的題材。

4.初讀兩首古詩,大致瞭解其異同。

5.引導學生先學第一首詩,板書詩題。(注意“鶴”的筆順,“孟”的起筆,“陵”的讀音。)

6.讀題了解有關“送”的內容。

(1)師生交流有關黃鶴樓的資料。

(2)課件展示黃鶴樓風采,加深對這座江南名樓的認識。

(3)師生交流了解“廣陵”與“揚州”的關係。

(4)教師相機板畫長江簡圖,幫助學生明確詩中涉及到的地名的地理位置。教師邊畫邊與學生交談:“黃鶴樓也好,廣陵也罷,都位於我們祖國第一大河──長江流域。長江西起唐古拉山脈,婉蜒6

300多公里後匯入東海。黃鶴樓所在的武漢就在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板書:武漢),廣陵在武漢的東邊。”版書:廣陵)

(5)師生交流了解李白與孟浩然的基本情況。(讓學生明確,李白雖被後世稱爲“詩仙”,名氣頗大,但孟浩然比他大十幾歲,當時已詩名天下,而李白還只是二十四五歲的詩壇新秀。)

(6)請學生完整表達詩題的意思。

(7)提示學法:蒐集資料是理解詩題,學習古詩的一個好辦法。

二、初知詩意,質疑解疑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讀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或註釋等多種方式瞭解詩的大意,並鼓勵學生質疑。

4.集體交流。

(1)指名概述詩意。

(2)質疑。

(3)結合板畫弄懂“西辭”等較簡單的問題。

(4)師生交流,確定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三、故事導引,入境悟惰

1.師講述李、孟真摯友誼的故事。據說李白常在黃鶴樓上與人飲酒賦詩。有一天,他聽說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隱居在附近的襄陽,便立刻前往拜見。孟浩然聽說李白來了,顧不得整理衣冠,趕忙來到堂前。李白一見孟浩然,搶上一步說:“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詩名天下,特來求教啊!”“哪裏哪裏,賢弟過獎了,過獎了!你才華橫溢,我也久仰了呀!”兩人一見如故,從此一起遊山賞月,飲酒賦詩,談人生,談抱負……就這樣,好幾個月形影不離。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帶遠遊,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選在黃鶴樓爲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於是一首千古名詩誕生了……(此處講述李、孟之間交往的生動故事,意在爲學生理解後兩句埋下伏筆,奠定基礎。)

2.賞析“煙花三月”。

(1)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想象、感受身邊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一幅美景。

(2)師生共議“煙”的豐富內涵,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如江邊水氣繚繞在繁花似錦花叢中,具有一種詩意的美感;霧氣時聚時散,繚繞花間,也使人產生無限還想。

(3)師生共同在音樂中想象“煙花三月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抓住“煙花三月”的“煙”,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想象,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教師先讓學生感受、理解,然後再表達,這樣,理解和運用就融爲一體了。)

(4)拓展理解“煙花三月”。“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都是春意濃濃、一派千里鳥啼綠映紅的美好春景。當時乃盛唐時期,整個時代也如“煙花三月”般美好,更體現了詩人愉悅的心境。

(5)指導朗讀前兩句。自由讀、指讀、評讀、想象畫面讀等。

(6)小結:名樓美景遙相送,詩情畫意在其中。

3.品析“碧空盡”“唯”等詞語。

(1)品析第三句,各抒己見談談對“碧空盡”的理解。

(2)抓住“遠影”,體會李白目送帆船遠去時間之長,對友人的情感之深。

(3)帶着自己的體會試讀第三、四句。

(4)指名讀,師生評讀,學生再讀。

(5)師激情引讀。

(6)從最後一句中,換詞理解品析“唯”。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摯友的一片深情,寄情於浩蕩的一江春水。體味作者佇立江邊時間之長,帆影“盡”而情“不盡”,“過盡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的深情。

(7)指導朗讀後兩句。及時板書:情深意長。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3.師生互動背誦讀。(自由組合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中悟情;教師引讀,點撥學生如何讀,使學生深入體會詩意;展示個性讀,可引發學生展示自身獨特體會。)

五、學習第二首詩

1.討論交流學習第一首詩的成功經驗:解詩題,明背景;品詞句,悟詩境;作對比,感詩情等。

2.小組合作學習第二首詩。

3.各組彙報交流。

4.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瞭解安西、陽關等詩中所涉及地名的方位及相關知識;瞭解由於交通不便,從偏遠的安西到陽關的送別這其中的艱難;各抒己見體味“更進一杯酒”的深刻內涵。

5.比較兩首詩的異同,誦讀悟情。

6.交流這兩首送別詩共同的地方,試着思考其規律性。

六、總體回顧,歸納昇華

1.學生交流本節課感受。

2.教師歸納總結:人分千里外,情在送別中!一樣的深情,別樣的故事。下節課讓我們繼續領略古代詩人的送別深情。

3.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匯入新課

二、交流課下收集到的送別詩(略)

三、小組合作,讀詩悟情

引導學生自主體會送別詩的異同,着重讓學生領悟這些詩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品味“人間最美是真情”這一真諦。

四、誦讀交流,暢談感受(略)

五、遷移學法,進行練筆

1.人間最美是真情,同學們,我們也曾有過與親人、朋友分別的難捨時刻,你有怎樣的感受呢?能否用抒情的話甚至是詩的語言寫一寫?

2.練筆。

3.交流。

六、拓展思路,佈置作業

1.除了送別詩,你還了解什麼類別的詩?(如思鄉詩、邊塞詩、詠春詩等等。引導學生課外讀詩時要留意詩歌間的內在聯繫,使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上到一個新的高度。)

2.佈置自選作業。

(1)蒐集李白、孟浩然、王維的其他詩作,朗讀、欣賞、摘抄。

(2)自主選擇文中一首詩改寫成記敘文。

(3)結合自己的感受創作古體詩或現代詩。

(4)蒐集某一類詩歌如邊塞詩,比較、賞讀、摘抄或寫體會。

《孟浩然》教學設計篇2

教材說明:

這兩首詩都是千古傳誦的名篇,包含着詩人豐富的情感。《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都是送別詩,一首描繪的是詩人告別朋友的.情景,一首描繪的是詩人送別朋友的情景,體現了朋友之間深厚的情意。

古詩語言凝練、準確而形神兼備。課文中的每一首詩都描繪出生動形象的畫面,浸潤着詩人真摯的情感。《贈汪倫》一詩展示出一幅離別的畫面:詩人乘船正要離開桃花潭的時候,好朋友汪倫深情地長着歌來送行,他踏地爲節奏,邊走邊唱邊揮手。這幕送別的情景出乎詩人的意料,使詩人感動不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勾勒的是另一幅送別的畫面:柳絮如煙,繁華似錦,黃鶴樓下,長江之畔,詩人目送友人的行舟,久久不願離去。孤帆漸漸消失於天邊,長江之水依然浩浩蕩蕩滾滾東去。

教學目標:

1、學會三個生字“孟、帆、唯”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贈汪倫》。

3、瞭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所表現的情景,體會古詩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環節:

一、激趣匯入:

學生交流自己會背的古詩句,喜歡的學生可以跟背。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積累古詩的興趣,並匯入新課。

二、授新:

1、出示《贈汪倫》,指讀,初步感知詩的內容。

2、自己練讀,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

3、指讀、反饋。全班齊讀。

4、自讀自悟、小組討論交流詩意。(學生先回憶歸納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結合課文註釋、、結合插圖、查閱背景資料等。)

5、大組彙報詩意,其他人補充糾正。師相機點撥引導,理解詩意;並貫穿朗讀指導,結合自身體驗想象人物心情。

6、練習有感情朗讀,感受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7、指讀反饋。

8、指導、練習背誦;默寫。

9、出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用剛纔的學法,小組內自學。師巡視指導。發揮學生的主體自主性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

10、大組彙報。

三、拓展:

交流積累此類表達友誼的古詩,如《別董大》,拓展學生的知識積累。

《孟浩然》教學設計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能透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詩意,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

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5課:《黃鶴樓送別》

(齊讀課題)

2、誰來把題目擴充得具體一些?(學生在說的時候適當提醒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李白在黃鶴樓上爲孟浩然前往揚州而餞行)

這麼一擴充不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內容了嗎?教師適當板書:(李白、孟浩然)誰再來說一說。

3、過渡:暮春三月,長江邊柳如煙,花似錦,年輕的李白在黃鶴樓爲好朋友孟浩然餞行,老朋友乘舟漸行漸遠,面對着一江浩蕩的春水,李白心情異常激動,隨口吟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出示詩)

4、誰來讀——你讀——你在讀——我們一起讀

5、同學們你讀到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板書:依依惜別)

6、是啊,一首詩就是一段情,一首詩就是一個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讀讀這個故事,用心感知這依依惜別之情。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畫出相關的詞語、句子,再把你找到的詞句好好讀一讀,細細品一品,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二、學文悟情

(一)(出示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雲,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1、你讀出了什麼?那些字詞觸動了你的心絃?“藏”了什麼?(不忍,不願,不捨)帶着你的感觸在讀這句話。

2、看着這段話,還有誰也想說說?(引讀:一會兒。.....一會兒。......)他們在幹嘛?

3、是啊!江邊的景色的確很美,文中有好多詞句描寫了這美景,誰找出來讀讀?

煙霧迷濛繁花似錦楊柳依依沙鷗點點(這就是“煙花三月”,也叫“暮春三月”的美景)

4、這麼美的景色,要是平日,李白與孟浩然會在黃鶴樓上幹什麼?

飲酒、吟詩、聊天、賞景。.....多麼瀟灑,多麼愜意。

5、而今天呢?這些景還能入他們的心嗎?(他們是借欣賞美景來隱藏內心的傷感。)

6、李白,你在想?你呢?孟浩然,你呢?(這份情很深,這份情很濃)

7、指導朗讀:這真是“眼前有景無心賞,惜別之情心中藏”!你讀。

誰也不願提起“分別”,誰也不想表現出“傷感”,都把這份情默默地藏在心底?誰還想讀?

(二)過渡:可是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感情,千言萬語涌上了心頭,(出示終於,李白……)——指名讀

1、從李白的言行中,你讀出了什麼?(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別之情)

敬仰之情

A(“您”)生活中我們總對什麼人尊稱您?

李白一口氣用了六個“您”,足見李白對孟浩然十分的(敬仰),請你帶着你的體會讀一讀這段話。

B你從哪裏讀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尊敬?(“孟夫子”)

夫子——古代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你的知識真淵博,請你讀一讀這段話。

C還從哪兒讀出尊敬?(“兄長和老師”)

(出示補充資料,指名讀)這段文字讓你明白?孟浩然就是他的——兄長,就是他的——老師

D李白如此敬仰孟浩然,敬仰他的什麼呢?(人品和詩篇)

E文中用了一個什麼詞來形容孟浩然的詩篇?(譽滿天下)

F什麼叫譽滿天下?你能幫他找個近義詞嗎?

G是啊,說到孟浩然你一定會想到一首詩——《春曉》,從幾歲的孩童,到白髮蒼蒼的老人,幾乎人人都能吟誦,誰來背一背?(指名背),孟浩然些的詩還有許多,你知道?

H他一生寫了260多首詩。詩聖杜甫這樣評價:(出示)清詩句句盡堪傳(讀),意思是說孟浩然的詩清新優美,每一句都值得千古流傳。這就叫——齊讀。因此,李白說——您的詩篇譽滿天下。

2、李白不僅敬仰他的詩篇,還敬仰他的人品。李白這樣讚美孟浩然(出示《贈孟浩然》,)

a看看,上面的註釋,能讀懂李白敬仰孟浩然什麼樣的人品嗎?

b就是這樣一個風流瀟灑,不羨權貴的孟浩然怎能不讓李白深深的敬仰呢?吾愛——讀

c其實,我們大家知道,李白又何嘗不是一樣的風流瀟灑,不羨權貴,因此李白和孟浩然不僅是朋友,用王勃詩裏的一個詞他們更是心靈相通,志同道合的——知己。

d指導有感情朗讀:假如你就是李白,自己十分敬仰的兄長、老師,知己即將離去,你會怎麼說?——誰來讀?誰還想讀?

3、從李白的言行中還讀到了什麼?(不捨之情)

A是啊,在交通落後的古代,和我們交通便利的現代大不一樣,今天我們分別了,也許明天就能再見,而在交通極其落後的古代,這一別也許——永遠也見不了。

B同學們這杯中盛的難道僅僅是滿滿的酒嗎?李白把對友人的深情厚誼不僅融在真摯的話語中,也浸在了醇醇的酒中。

4、那孟浩然呢?你讀。

A從他的言行中你又看明白了什麼呢?他想告訴李白什麼?

B指導朗讀:孟浩然真不愧是一位兄長和老師!誰來做孟浩然來安慰一下李白。

C道不完的離別情,敘不完的朋友誼,讓我們舉起酒杯,再現這感人的話別場面,讓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同桌分角色朗讀第三自然段,讀出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感情。

指名讀,男女生讀。

(三)知已離別是惆悵的、是憂傷的,但不忍別、終要別,師範讀(岸邊楊柳依依,教師出示視頻。)

1、你感受到了——(指幾名學生說)

友人登上了船,李白佇立在江邊——引讀

白帆隨着江風漸漸遠去,李白——

白帆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

2、同學們,現在你就是岸邊的李白,面對着浩蕩的江水,你的心情也會像這江水一樣波瀾起伏,你回想起哪些美好的畫面,又有哪些話要對你的好友傾訴呢?閉上眼睛好好想一想,把你想說的話寫在書上。

學生交流

3、此時的江水成了什麼?(李白的祝福,李白的牽掛就伴着這滾滾的長江水一起送友人直到揚州。)

4、一切景語皆情語你怎樣理解“楊柳依依、沙鷗點點”?

5、所有的景物都帶上了依依惜別之情。我們再讀這小節。

(四)朋友已經遠行,從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想到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了,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再次出示這首詩,齊讀)

1、學到這兒,這首古詩的意思懂了嗎?誰能結合文中的話來說一說。

2、“孤帆”是什麼意思?

老師忽然產生了一個疑問,長江自古就是水上交通要道,而揚州又是繁華的都市。此時,長江上來來往往的帆船應該許多,但李白爲何說長江上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一隻小船呢?

3、引導有感情朗讀:“過盡千帆皆不見心中只有孟浩然。”一個“孤”字就像這首詩的眼睛,向我們傳達詩人對好友的一片深情,誰要讀?

4、李白將一切對好朋友孟浩然的不捨、牽掛、祝福。......都吟在了這首詩中。誰還想讀?

5、滾滾長江東逝水,千年已是人去樓空,但黃鶴樓卻見證了一場千古送別,留下了一首千古絕唱。同學們,假如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面對滔滔的江水,飛翔的沙鷗,你一定會情不自禁想起兩個人——(指板書),你一定會情不自禁的想起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指板書),你一定會再次深情地吟誦道——(背古詩)

三、拓展延伸

1、生活就是這樣,今天聚,明天散,爲此,許多詩人都把這感人肺腑的情境凝結成一句句詩文,你知道——我羅列了幾句,我們一起讀。

2、讓我們記住這一句句的經典。下課。

標籤:教學 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