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李商隱

李商隱詩《錦瑟》教學設計4篇

李商隱1.05W

《錦瑟》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代表作之一。詩題“錦瑟”,但並非詠物,不過是按古詩的慣例以篇首二字爲題,實是借瑟以隱題的一首無題詩。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李商隱詩《錦瑟》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李商隱詩《錦瑟》教學設計4篇

李商隱詩《錦瑟》教學設計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寫意的幾種常用方法;

2、理解內部結構;

3、理解李商隱詩歌的多種解法。

【教學重點】

掌握詩歌的基本的鑑賞方法:品味詩歌的形象。

【教學難點】

對本詩內部結構和思路的理解。

【教學方法】

譯寫法,點讀法。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近人梁啓超讀李商隱,值得我等深刻體會。他說:“義山的《錦瑟》、《碧城》、《聖女祠》等詩,講的什麼事,我理會不着。拆開來一句一句叫我解釋,我連文義也解不出來。但我覺得它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一種新鮮的愉快。須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祕性的。”(《飲冰室文集·中國韻文內所表現的情感》)

解說:凡讀過此詩,並稍稍瞭解李商隱生平者,無一不在煞費心思,絞盡腦汁,希望能從這首詩中更多地發現詩人,更深地理解詩人。於是,這首《錦瑟》便成爲中國詩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謎”。

二、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應進士考試,至開成二年(837年),由於令狐的推薦,得中進士。曾任縣尉、祕書郎和川東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僧儒)李(德裕)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他的詩作,也有揭露現實黑暗的,但爲數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詩歌的藝術上,特別是他的近體律絕,其中的優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綿密、典麗精工的藝術特色。他一生大約創作了六百多首詩,有《李義山詩集》。

三、對這首詩的多種理解

這首詩大約作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這年詩人46歲,罷鹽鐵推官後,回鄭州閒居,不久病故。李商隱的詩風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詩婦孺皆懂,而李商隱的詩雖好學深思之人讀來也很費力,特別是他的無題詩,大多有一種朦朧的境界,不易得到確切的解釋。儘管如此,如果單從藝術鑑賞的角度來讀,它又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這首詩雖題爲《錦瑟》,但並非詠物,不過是按古詩的慣例以篇首二字爲題罷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無題詩,解讀極爲不易。

四、常見的幾種理解

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2、亡妻的深情悼念;

3、作者的自傷。

五、分析第一種理解

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對全詩進行大意解說:

首聯:“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這用的是民歌的起興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當年,一言難盡,感慨萬千。

頷聯:“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此聯緊承上文“思華年”一語,寫詩人回憶中的感受。出句用莊周夢爲蝴蝶事,似乎有這樣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樣美好,在回憶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確使人迷戀,致使詩人覺得它纔是真實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頓狀況只不過是一場夢。但又可以反過來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頓狀況是真,則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豈不成了虛幻的夢?這真是“不知周之夢爲蝴蝶與?蝴蝶之夢爲周與”!詩人已經完全陷入一種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對句用望帝魂化杜鵑事,則似乎表明了詩人對“華年”的一往情深,即無論是夢是真,他都不會讓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滅,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樣借杜鵑的啼聲唱出自己的悲哀。這兩句各用一事,而銜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詩人用典的工巧。

翻譯出來:因爲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極深,真覺得此身爲虛,而夢境纔是真實的,即使杜鵑啼血也難表達我的相思之苦。

頸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本來,在頷聯裏詩人用“莊生”“望帝”兩典似乎已將他的“華年之思”說得差不多了,往下確實難以爲繼,孰料詩人在瞬息之間視通萬里,給我們展示了這兩幅美好的畫面,真可謂奇峯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輪明月爲背景,塑造了鮫人泣淚成珠的形象。

這是從民間傳說中演化出來的,但又有作者的創造。“珠有淚”者,珠光、淚光融成一片,難以分清之謂也,它使人悵惘而又聯想無窮。試想,鮫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淚卻化爲人們喜愛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讀者品嚐!至於這淚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淚還是作者本人之淚,大可不必去管,反正這意境是夠美的了。後一幅以藍田秀麗的羣山和溫暖的陽光爲背景,塑造了“玉生煙”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爲人所見,但它那溫潤的精氣卻能透過泥土,煙霧般升騰在空中,爲山增輝。這個想象來源於古老的說法(晉陸機《文賦》裏“石韞玉而山輝”一句也來自這個說法)。但詩人引用這個說法的意義非同尋常:從玉被掩埋這一面來說,那是很可悲的;從“生煙”這一面來說,卻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況味也真是一言難盡。這兩幅畫面儘管色調不同,但在表達作者悵惘、悲傷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於它們的象徵意義如何,那就有待專家們各抒己見了。

翻譯出來:明月生於滄海的時候,我的淚水如珠,藍田玉山之上,那玉煙縷縷升騰,何嘗不是從我心中飄出?

尾聯:這一聯意思極爲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個“反跌”:“此情可待成追憶”猶言上面說的那番感慨哪裏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時纔有,所以接着就補足一句“只是當時已惘然”。言外之意是,當時既有悵惘之情,則今日追憶必定更加悵惘,的確是不堪回首了。

翻譯出來:我痛苦的相思,何須等到今日纔有,就在我傾心於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經感到惘然若失了。

六、分析其他幾種理解

1、下面摘錄當代著名學者張中行的一段話,以備參考:

古今解此詩者總不少於幾十家吧,其結果自然就衆說紛紜,莫衷一是。我有時想,與其膠柱鼓此錦瑟,不如重點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這種辦法試解:“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當年,一言難盡。“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曾經有夢想,曾經害相思。“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可是夢想和思情都破滅,所得只是眼淚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現在回想,舊情難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這樣解,雖然近於六經皆我註腳,總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離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張中行著《詩詞讀寫叢話》)

2、課堂活動:點讀練習。請同學們給下面的話加上標點符號。弄清對《錦瑟》的幾種解釋。

⑴朱彝尊:“此悼亡詩也。意亡者喜彈此,故睹物思人,因而託物起興也。瑟本二十五絃,絃斷而爲五十弦矣,故曰‘無端’也,取斷絃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華年’,二十五歲而歿也。‘蝴蝶’‘杜鵑’,言已化去也。‘珠有淚’,哭之也;‘玉生煙’,已葬也,猶言埋香瘞(yì)玉也。此情豈待今日追憶乎?是當時生存之日已常憂其至此而預爲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義山詩集輯評》)

⑵何焯:“此篇乃自傷之詞,騷人所謂‘美人遲暮’也。‘莊生’句言付之夢寐,‘望帝’句言待之來世。‘滄海’‘藍田’言埋而不得自見;‘月明’‘日暖’,則清時而獨爲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義山詩集輯評》)

⑶汪師韓:“錦瑟乃是以古瑟自況……世所用者,二十五絃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爲時尚,成此才學,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無端’,猶言無謂也。自顧頭顱老大,一弦一柱,蓋已半百之年矣。‘曉夢’喻少年時事。義山早負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夢。‘春心’者,壯心也。壯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鵑,已成隔世。珠玉皆寶貨,珠在滄海,則有遺珠之嘆,惟見月照而淚。‘生煙’者,玉之精氣,玉雖不爲人採,而日中之精氣,自在藍田。”(摘自《詩學纂聞》)

七、作業

同步作業本上的練習。

八、教後記

1、實踐了“用教材教”的思想,不定了學生學教材,老師教教材的做法;

2、倡導了自主自學的學習風氣。課堂大開放,讓學生自己感悟,老師不必爲控制課堂而感到吃力,講一講,變成了寫一寫、讀一讀,說一說,議一議。

3、理解了李商隱詩歌的迷離風格,學習了多種表達技巧,強化了文言閱讀能力的訓練,學習了標點符號的運用。

李商隱詩《錦瑟》教學設計篇2

知識與技能:

1、品味詩歌的形象,理解內部結構;

過程與方法:

2、理解詩歌寫意的幾種常用方法,掌握詩歌的基本的鑑賞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理解李商隱詩歌的多種解法,品味命運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脈搏。

教學重點:

掌握詩歌的基本的鑑賞方法:品味詩歌的形象。

教學難點:

對本詩內部結構和思路的理解,以及典故的理解。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中國古代詩歌浩如煙海,其中的名詩佳句多如繁星。人們也許並不知道它們出自何人之手,卻能將其熟記於心,並千古傳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完成下面的詩句對接。

1、資料連結1——名詩對接。

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②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③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你能說出這些詩句的作者是誰嗎?(李商隱)

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李商隱的代表作《錦瑟》。

二、賞析《錦瑟》

(一)教你方法:讀詩三步走

讀:傾情誦讀,整體感知。

悟:感受形象,體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語言。

(二)誦讀詩歌,初步感知。

1、請兩名同學誦讀詩歌,老師及其他同學指出其誦讀的不足或錯誤。

聽朗讀錄音。

2、學生聽讀,在聽讀中把握誦讀節奏,感受詩的韻律,體味詩的意境。

3、學生結合註釋譯讀詩歌,瞭解詩歌內容,理解詩歌主旨。

(三)感悟詩意,理解主旨。

1、字面譯詩

這錦瑟毫無來由,具備了五十根絲絃,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華年。

地莊周在清晨的夢中,變成蹁躚的蝴蝶,是望帝將傷春的心事,寄託給哀鳴的杜鵑。

明月臨大海,閃爍着晶瑩的珠淚,藍田的日光和暖,升騰起美玉的輕煙。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憶!就是在那時候,我也已經不勝惘然。

2、理解主旨:

這首詩大約作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這年詩人46歲,罷鹽鐵推官後,回鄭州閒居,不久病故。李商隱的詩風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詩婦孺皆懂,而李商隱的詩雖好學深思之人讀來也很費力,特別是他的無題詩,大多有一種朦朧的境界,不易得到確切的解釋。儘管如此,如果單從藝術鑑賞的角度來讀,它又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這首詩雖題爲《錦瑟》,但並非詠物,不過是按古詩的慣例以篇首二字爲題罷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無題詩,解讀極爲不易。我們暫且單從藝術鑑賞的角度來解讀它吧:

【參考】“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看到眼前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彷彿看到自己曾經有過的燦爛歲月、花樣年華,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熱血的凝鑄。可恨可嘆的是這些輝煌已成爲過去,並且是如此短暫──單單是“五十弦”,爲什麼單單是“五十弦”呢?難道就沒有別的什麼可以選擇了嗎?詩人以“錦瑟”喻美好的“華年”,以“思”引發“無端”之問,一上來就開門見山,點出自己對人生價值的深深思考。

【參考】“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對人生終極價值的思考不唯我獨有:有着“鯤展翅九萬里”遠大志向的莊子,在夢中也不忘記對這個問題的探索,以致於夢生蝶翅,己蝶難辯;貴爲人主的望帝死後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個不停的杜鵑鳥,來訴說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夢迷”着“曉”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戀或徘徊彷徨之意轉爲富於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東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鵑心託”依“春”字點破,使舊有的怨恨悵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機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駐激勵自己向前搏擊奮鬥。

【參考】“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滄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瑩的淚花;藍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時,才能升騰飄逸的煙霞。物猶如此,人當如是。“滄海月明”與“藍田日暖”優美意境的創設,不僅僅是詩人精妙絕倫藝術素養的表現和揮灑,更是詩人回答人生價值的標準和尺度。詩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詩作的主題,整篇的閃光點在此,魂亦在此。

【參考】“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追憶過去,儘管自己以一顆浸滿血淚的真誠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歲月、如珠的年華,值得珍惜之時卻等閒而過;面對現實:戀人生離、愛妻死別、盛年已逝、抱負難展、功業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風光不再。如泣如訴的悲劇式結問,又讓詩人重新回到對“人生價值到底是什麼?到底該怎樣實現?”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強了詩作的震撼力。

三、探究能力:

歷來對該詩主旨常見的幾種理解:

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2)亡妻的深情悼念;

3)作者的自傷。

我想大家在讀的過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現在就請同學們來談談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麼。你從詩中捕捉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或者你認同上述哪種主旨理解)?可就全詩內容談,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給你的感受來談。

下面摘錄當代著名學者張中行的一段話,以備參考:

古今解此詩者總不少於幾十家吧,其結果自然就衆說紛紜,莫衷一是。我有時想,與其膠柱鼓此錦瑟,不如重點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這種辦法試解:“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當年,一言難盡。“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曾經有夢想,曾經害相思。“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可是夢想和思情都破滅,所得只是眼淚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現在回想,舊情難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這樣解,雖然近於六經皆我註腳,總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離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張中行著《詩詞讀寫叢話》)

四、檢測:

1、經過追憶往事,詩人的情感凝結在哪個詞語上?(惘然)

2、作者爲什麼而“惘然”?(爲“此情”。)

3、“此情”到底是什麼情?(戀情說、悼亡說、自傷身世說……)

4、結合具體的詩句談談詩的語言特點,感情基調等方面的藝術特色。

詩歌藝術特色:哀怨的基調

悽迷的意境

華美的語言

5、該詩構思新奇,你認爲體現在什麼地方?

開頭寫錦瑟訴說“一弦一柱思華年”思之殷切,思之纏綿。聲聲訴述思念之切。結尾句“當時惘然”“追憶此情”,使悲歡離合之情更令人斷腸。可見作者構思之精巧。

6、有人說,詩歌具有朦朧美,你認爲又體現哪些方面?

詩人用“莊生”夢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帶入美好的夢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託給“杜鵑”彷彿置身於“杜鵑啼血”的氛圍中,更感受到離別後的思念這深。夢中的朦朧美如一幅畫,霧也朦朧,水也朦朧,美人魚落淚,藍田美玉在陽光下閃光,彷彿燃燒出縷縷輕煙,冉冉飄拂。

五、結束語:

這節課,我們走進了李商隱的情感世界,共同學習了他的《錦瑟》,儘管這是李詩中最晦澀的一首,但我們還是觸摸到了這位才華橫溢、命運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脈搏,這足以說明,只要用心體會,心靈總會相通。

[補註用典]:

用典一:莊生曉夢迷蝴蝶

用了《莊子》的一則寓言典故,說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爲蝶,後來夢醒,莊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詩人藉此典的虛緲的夢境隱喻年輕時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用典二:望帝春心託杜鵑

傳說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爲杜鵑,啼聲哀怨悽悲,動人心腑。詩人藉此以冤禽託寫恨懷,亦表達殷切的思念。

用典三:滄海月明珠有淚

傳說珠生於蚌,蚌生於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其珠海,珠得月華,始極光瑩;又有南海鮫有泣淚,顆顆成珠的故事。計人藉此把月珠淚合而爲一,構成了一個朦朧的妙境,表達一種複雜的悵惘情懷,既有對其高曠浩淨的愛賞,又有於其淒寒孤寂的感傷。

李商隱詩《錦瑟》教學設計篇3

[教學步驟]

一、匯入快速入題

1.板書課題。

2.播放瑟樂《淡月映魚》。

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樂器彈奏的音樂?

這是瑟所彈奏的《淡月映魚》。瑟音清幽哀怨,適合彈奏悲怨的曲調。有人曾經這樣來描述瑟樂,他說:如果說箏是青年的爽朗,琴是老者的滄桑,那麼瑟便是中年的深沉。

3.人到中年,在飽嘗了人間冷暖,歷經人生百態,閱盡滄海桑田之後,李商隱在《錦瑟》中會給我們帶來怎樣深沉的內心體驗呢?讓我們走進《錦瑟》。

二、初讀感受詩美

1.播放《錦瑟》的朗讀音頻。

師:你能說出本詩的情感基調嗎?(哀婉傷感。)

師:感情基調:哀婉傷感(情感要到位)

語速:宜慢音調:低沉節奏:頓挫

2.同學們依據朗讀提示和視頻範讀,自由讀詩。

3.點學生讀。師適當點評。

4.學生齊讀。

三、品讀走入詩境

1.你能找到詩中直接表達作者情感的詞語嗎?大聲告訴我。

明確:惘然。

師:惘然,迷糊不清貌。

2.詩作中作者是如何傳達傷感而又迷惘的情感的?你能選擇其中一聯,幫助我們解讀嗎。

首聯: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聆錦瑟之繁弦,思華年之往事;音繁而緒亂,悵惘怨恨以難言。

“錦瑟”,其形美麗精緻;其聲清幽哀怨,常與憶念、離別等悲怨情緒相聯結。如元代元好問有云:佳人錦瑟怨年華。宋代賀鑄:錦瑟年華誰與度。“無端五十弦”,猶言沒來由地,平白無故地,此時人癡語。錦瑟到底有多少弦,並不是錦瑟的過錯,可是詩人卻硬來埋怨它:錦瑟阿,你幹嘛要有那麼多弦?“一弦一柱”,猶言一音一節,撥動一根琴絃。瑟具五十弦,撥動瑟弦,繁音促節,令聽者頓生煩亂思緒,所謂音繁而緒亂,悵惘以難言。故一音一節皆引思緒,聆錦瑟之繁弦,思華年之往事。由此也可見,往事之千重,情腸之九曲。“思華年”,直言本作是追思之作。華年,所謂美麗的青春年華,主眼在華年盛景。

頷聯: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莊生曉夢”,夢,美好而短暫,不禁讓人傷感。美好而虛緲的夢境令人神往卻讓人迷惘。

“杜宇啼春”,託冤禽之悲啼,表達詩人無限的悲感和難言的怨憤,哀怨而悲悽的情調。春心,傷春之心,比喻對失去了的美好的事物的懷念。

頸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玉暖玉生煙。

“滄海月明”、“明珠泣淚”,高曠皓靜,淒寒孤寂的境界,表達了世事難以兩全的悵惘傷感的情調。

對於詩人玉谿來說,滄海月明這個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與河東公的“樂營置酒”之會,就寫出了“只將滄海月,高壓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來,他對此境,一方面於其高曠皓淨十分愛賞,一方面於其淒寒孤寂又十分感傷:一種複雜的難言的悵惘之懷,溢於言表。

“藍田日暖”、“良玉生煙”,美麗溫暖卻虛無縹緲之境,可望而不可即的無奈與迷惘。

晚唐詩人司空圖,引過比他早的戴叔倫的一段話:“詩家美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晉代文學家陸機在他的《文賦》裏有一聯名句:“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藍田,山名,在今陝西藍田東南,是有名的產玉之地。此山爲日光煦照,蘊藏其中的玉氣(古人認爲寶物都有一種一般目力所不能見的光氣),冉冉上騰,但美玉的精氣遠察如在,近觀卻無,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諸眉睫之下,這代表了一種異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無法親近的。玉谿此處,正是在“韞玉山輝,懷珠川媚”的啓示和聯想下,用藍田日暖給上句滄海月明作出了對仗,造成了異樣鮮明強烈的對比。而就字面講,藍田對滄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爲滄字本義是青色。玉谿在詞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華和工力。

頸聯兩句所表現的,是陰陽冷暖、美玉明珠,境界雖殊,而悵恨則一。詩人對於這一高潔的感情,是愛慕的、執着的,然而又是不敢褻瀆、哀思嘆惋的。

尾聯:情腸九曲。

攏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與開端的“思華年”相爲呼應。詩句是說:如此情懷,豈待今朝回憶始感無窮悵恨,即在當時早已是令人不勝悵惘了。話是說的“豈待回憶”,意思正在:那麼今朝追憶,其爲悵恨,又當如何!詩人用兩句話表出了幾層曲折,而幾層曲折又只是爲了說明那種悵惘的苦痛心情。

師小結全詩:

同學們說得很精彩。

錦瑟裝飾精美,樂音哀怨。繁弦促節之間心緒難平,讓我不禁遙想那美麗卻充滿悵惘的盛景華年。年少輕狂,誰不愛追夢?然而一切美夢,終究如煙消散,這叫我如何不哀怨,如何不流淚?如今時過境遷,回首盛景華年,豈待今朝追憶才感無窮悵恨?就是在當時早已是令人不勝悵惘了。那麼今朝悵恨,有當如何?一曲三嘆,言有盡而意無窮。

3.同學們透過意象的賞析給我們營造了一種充滿傷感迷惘的悽美之境,給人以無比新鮮而動人的感受。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意象有這般的`魅力。

(板書)曉夢、春心、珠淚、玉煙,我們試着找找這四個意象的共同特點?(朦朧,說不清道不明。運用神話傳說典故。很美,悽美。)

明確:(板書)朦朧悽美非現實性。

這種意象特別適合表達李商隱複雜變化,惆悵莫名的浩茫的心境。

同學們,你們有過這種體驗嗎?我相信花樣年華的同學們,一定會有那種朦朦朧朧,說不清道不明因由的傷感,對嗎?

猶如《錦瑟》中,作者極盡意象就是想要傳達出這種濃烈的撲朔迷離,無涯無際的情思。我想我們可以不必追究事因(自傷身世,戀情,悼亡等等),而應透過作品意象特點,把握其總體情感內涵,去領略其詩意與詩美。

4.我想更多地瞭解李商隱,一定會對我們理解李商隱有所幫助。

同學們,你們對於李商隱有怎樣的瞭解?對於這篇作品的創作背景有哪些瞭解?

學生自由說。

我來整理和補充:

(1)在那個風雨飄搖,行將衰敗傾覆的晚唐。又一個“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的特殊時代,李商隱應運而生,其詩以纏綿婉麗,意味深長的風格,卓立於晚唐詩壇。

但是,由於政治宗派的殘酷鬥爭,這樣的大詩人於滎陽病逝後,文壇竟然出奇地沉默,極少有人賦詩來悼念他。現在僅存的兩首《哭李商隱》皆出自其生前摯友、詩人崔珏之手。

(2)哭李商隱(其二)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鳥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鳳不來。良馬足因無主踠,舊交心爲絕弦哀。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

崔珏說李商隱有“才”且“凌雲萬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虛負”二字;有“襟抱”且終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堅,卻以“未曾開”收句。這是怎樣一個經歷坎坷仕途、懷才不遇的李商隱啊!

(3)李商隱(約813—約858)出生在時世沒落的晚唐,家世孤弱衰敗,仕途失意沉於下僚,妻子王氏早逝。從而形成了他靈心善感的性格,情感豐富細膩,他秉賦才情,最終卓立於世。

四、研讀拓寬思維

1.《錦瑟》中非現實性意象的使用,在李商隱的一些無題詩中也有體現,讓我們嘗試利用這兩首無題詩來進一步驗證李詩的意象的獨特性:

(1)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爲探看。)

本詩是寫作者在戀愛的重重阻隔中,表示對愛情的熱烈追求,至死不變,也想象對方因日夜相思而形容憔悴,所以在絕望中依然寄託着微茫的希望。

春蠶蠟炬,到死成灰:至情至性,恐怕已經超越了愛情而具有執著人生的永恆意義。

蓬山,青鳥:內心的遙想,是不現實的,這種希望是美好的,但是早已暗含了結局,只是無望中的希望,但正因爲如此更見作者情之真摯。

(2)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這首詩,是寫作者昨夜參加貴家的盛大宴會,與意中人席間相遇,表達了難得結合,卻目成心許的愛情體驗。

綵鳳、靈犀:我們已經深切地感受到作者雖無力到達,卻終身難忘,無法排遣的內心世界。

2.李商隱與杜甫一樣,在情思的沉鬱上十分相近。

不同的是,杜甫外向,詩思經常面向社會江山朝市之間,詩境與社會與自然直接溝通。李商隱轉向內心,內在浩浩茫茫,無際無涯,撲朔迷離。成爲唐詩中達於渾化層次的一種新境界。

關於這一點,同學課後去搜集相關資料以作驗證,我們以後找機會再交流。

五、小結全詩

同學們,課要結束了,但是我們穿越千年的唐詩之旅並沒有結束。讓我們用情感作爲溝通古今的橋樑,用真心品味真情,誠如朱光潛先生所言,從詩中感受那人生世相的新鮮有趣。

李商隱詩《錦瑟》教學設計篇4

1、題解:

“錦瑟”或名無題,題目“錦瑟”是取句着兩字。是一首廣爲傳誦的有人認爲是纏綿悱惻的愛情詩,或有人認爲可能別有寄託或悼念亡妻之外,大抵是表現封建士大夫隱祕難言的愛情生活。

2、譯詩:

這錦瑟毫無來由,具備了五十根絲絃,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華年。

地莊周在清晨的夢中,變成蹁躚的蝴蝶,是望帝將傷春的心事,寄託給哀鳴的杜鵑。明月臨大海,閃爍着晶瑩的珠淚,藍田的日光和暖,升騰起美玉的輕煙。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憶!就是在那時候,我也已經不勝惘然。

3、品典:

品典一:莊生曉夢迷蝴蝶。

用了《莊子》的一則寓言典故,說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爲蝶,後來夢醒,莊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詩人藉此典的虛緲的夢境隱喻年輕時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品典二:望帝春心託杜鵑。

傳說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爲杜鵑,啼聲哀怨悽悲,動人心腑。詩人藉此以冤禽託寫恨懷,亦表達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滄海月明珠有淚。

傳說珠生於蚌,蚌生於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其珠海,珠得月華,始極光瑩;又有南海鮫有泣淚,顆顆成珠的故事。計人藉此把月珠淚合而爲一,構成了一個朦朧的妙境,表達一種複雜的悵惘情懷,既有對其高曠浩淨的愛賞,又有於其淒寒孤寂的感傷。

品典四:藍田晶暖玉生煙。

藍田的玉山爲日光煦照,蘊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氣冉冉上騰,遠察如發,近觀卻元。詩人藉此具有極高美學意味的理想景色,抒發一種對於高潔情感無法親近的悵恨。與典三所涵一致。

4、結構與主題:

1~2句:由聽瑟弦訴說思念往昔。

3~4句:由莊周化蝶,望帝託鵑思念親人。

5~6句:由美人眼淚化珍珠,藍田美玉化輕煙進一步眷戀。

7~8句:追憶悲歡離合仍是一片茫然。

這首詩的主旨隱藏得很深,我認爲是作者追憶心中思念的親人。衆說紛壇,莫衷一是,可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妨自己品味。

5、鑑賞要點:

構思新奇:

開頭寫錦瑟訴說“一弦一柱思華年”思之殷切,思之纏綿。聲聲訴述思念之切。結尾句“當時惘然”“追憶此情”,使悲歡離合之情更令人斷腸。可見作者構思之精巧。

朦朧美:

詩人用“莊生”夢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帶入美好的夢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託給“杜鵑”彷彿置身於“杜鵑啼血”的氛圍中,更感受到離別後的思念這深。夢中的朦朧美如一幅畫,霧也朦朧,水也朦朧,美人魚落淚,藍田美玉在陽光下閃光,彷彿燃燒出縷縷輕煙,冉冉飄拂。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爲探看。

樂遊園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