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宋代詩人 > 陶淵明

陶淵明飲酒二十

陶淵明2.64W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古詩詞更是多不勝數。下面小編帶來的是陶淵明飲酒二十,希望對你有幫助。

陶淵明飲酒二十

【序】

餘閒居寡歡,兼比夜已長[1],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3]。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4]。紙墨遂多,辭無詮次[5]。聊命故人書之[6],以爲歡笑爾[7]。

【其一】[8]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9]。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10]。

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11]。

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12]。

忽與一觴酒,日夕歡相持[13]。

【註釋】

[1] 兼:加之,並且。比:近來。夜已長:秋冬之季,逐漸晝短夜長,到冬至達最大限度。

[2] 顧影:看着自己的身影。獨盡:獨自乾杯。

[3] 忽焉:很快地。

[4] 輒:就,總是。

[5] 詮(quán 全)次:選擇和編次。

[6] 聊:姑且。故人:老朋友。書:抄寫。

[7] 爾:“而已”的合音,罷了。

[8] 這首詩從自然變化的盛衰更替,而聯想到人生的福禍無常,正因爲領悟了這個道理,所以要隱遁以遠害,飲酒以自樂。

[9] 衰榮:這裏是用植物的衰敗與繁榮來比喻人生的衰與盛、禍與福。無定在:無定數,變化不定。更:更替,交替。共之:都是如此。

[10] 邵生:邵平,秦時爲東陵侯,秦亡後爲平民,因家貧而種瓜於長安城東,前後處境截然不同。(見《史記·蕭相國世家》)這兩句是說。邵平在瓜田中種瓜時,哪裏還像做東陵侯時那般榮耀。

[11] 代謝:更替變化。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規律。每:每每,即常常。茲:此。

[12] 達人:通達事理的人;達觀的人。會:指理之所在。《周易·繫辭》:“聖人有以見天下

之動,而觀其會通。”朱熹《本義》:“會謂理之所聚。”逝:離去,指隱居獨處。

[13] 忽:儘快。筋:指酒杯。持:拿着。

【其三】[1]

道喪向千載,人人惜其情[2]。

有酒不肯飲,但顧世間名[3]。

所以貴我身,豈不在一生[4]?

一生復能幾,倏如流電驚[5]。

鼎鼎百年內,持此欲何成[6]!

【註釋】

[1] 這首詩透過對那種只顧自身而追逐名利之人的否定。表明了詩人達觀而逍遙自任的人生態

度。

[2] 道喪:道德淪喪。道指做人的道理,向:將近。惜其情:吝惜自己的感情,即只顧個人私慾。

[3] 世間名:指世俗間的虛名。

[4] 這兩句是說,所以重視自身,難道不是在一生之內?言外之意是說,自苦其身而追求身後的空名又有何用!

[5] 復能幾:又能有多久。幾:幾何,幾多時。倏(shū叔):迅速,極快。

[6] 鼎鼎:擾擾攘攘的樣子,形容爲名利而奔走忙碌之態。此:指“世間名”。

【其三】[1]

道喪向千載,人人惜其情[2]。

有酒不肯飲,但顧世間名[3]。

所以貴我身,豈不在一生[4]?

一生復能幾,倏如流電驚[5]。

鼎鼎百年內,持此欲何成[6]!

【註釋】

[1] 這首詩透過對那種只顧自身而追逐名利之人的否定。表明了詩人達觀而逍遙自任的人生態

度。

[2] 道喪:道德淪喪。道指做人的道理,向:將近。惜其情:吝惜自己的感情,即只顧個人私慾。

[3] 世間名:指世俗間的虛名。

[4] 這兩句是說,所以重視自身,難道不是在一生之內?言外之意是說,自苦其身而追求身後的空名又有何用!

[5] 復能幾:又能有多久。幾:幾何,幾多時。倏(shū叔):迅速,極快。

[6] 鼎鼎:擾擾攘攘的樣子,形容爲名利而奔走忙碌之態。此:指“世間名”。

【其二】

積善雲有報,夷叔在西山。

善惡苟不應,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帶索,飢寒況當年。

不賴固窮節,百世當誰傳。

【註釋】

[1] 這首詩透過對善惡報應之說的否定,揭示了善惡不分的社會現實,並決心固窮守節,流芳百世。深婉曲折的詩意之中,透露着詩人憤激不平的情緒。

[2] 雲有報:說是有報應。指善報。夷叔:伯夷、叔齊,商朝孤竹君的兩個兒子。孤竹君死後,兄弟二人因都不肯繼位爲君而一起出逃。周滅商後,二人恥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指野菜)而食,最後餓死。(見《史記·伯夷列傳》)西山:即首陽山。

[3] 苟:如果。何事:爲什麼。立言:樹立格言。《史記?伯夷列傳》:“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耶?積仁絮行如此而餓死。”

[4] 九十行帶索:《列子·天瑞)說隱士榮啓期家貧,行年九十,以繩索爲衣帶,鼓琴而歌,能安貧自樂。況:甚,更加。當年:指壯年。

[5] 固窮節:固守窮困的節操。《論語·衛靈公》:“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其四】[1]

棲棲失羣鳥,日暮猶獨飛[2]。

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3]。

厲響思清遠,去來何依依[4]。

因值孤生鬆,斂翩遙來歸[5]。

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6]。

託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7]。

【註釋】

[1] 這首詩通篇比喻,以失羣之孤鳥自喻,前六句寫迷途徘徊,後六句寫歸來託身;又以“孤生鬆”喻歸隱之所,表現出詩人堅定的歸隱之志和高潔的人格情操。

[2] 棲棲(xī西):心神不安的樣子。

[3] 定止:固定的棲息處。止:居留。

[4] 此二句焦本、逯本作“厲響思清晨,遠去何所依”,今從李本、曾本、蘇寫本、和陶本改。厲響:謂鳴聲激越。依依:依戀不捨的樣子。

[5] 值:遇。斂翩:收起翅膀,即停飛。

[6] 勁風:指強勁的寒風。

[7] 已:既。違:違棄,分離。

【其五】[1]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2]。

間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3]。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4]。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5]。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6]。

【註釋】

[1] 這首詩寫在和諧寧靜的環境中,詩人悠然自得的隱居生活。詩人在平靜的心境中,體悟着自然的樂趣和人生的真諦。這一切給詩人的精神帶來極大的快慰與滿足。

[2] 結廬:建造住宅。這裏指寄居。人境:人間,世上。車馬喧:車馬往來的喧鬧聲。指世俗交往。

[3] 爾:如此,這樣。心遠地自偏:意思是說,只要內心清靜,遠遠超脫於世俗,因而雖居喧鬧之地,也就像住在偏僻之處一樣。

[4] 悠然:閒適自得的樣子。南山:指廬山。

[5] 山氣:山間霧氣。日夕:近黃昏之時。相與還:結伴而歸。

[6] 此中:錄本從《文選》作“此還”,今從李本、焦本、蘇寫本改。真意:淳真自然之意。《莊子·漁父》:“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聖人法天貴真,不拘於俗。”辨:辨析,玩味。《莊子·齊物論》:“辯也者,有不辯也,大辯不言。”忘言:《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這兩句意思是說,從大自然得到啓發。領悟到人生的真諦,但這是無法用言語表達,也無須用言語表達的。

【其六】[1]

行止千萬端,誰知非與是[2]?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譽毀[3]。

三季多此事,達士似不爾[4]。

咄咄俗中愚,且當從黃綺[5]。

【註釋】

[1] 詩人在這首詩中,以憤怒的口吻斥責了是非不分。善惡不辨的黑暗現實,並決心追隨商山四皓,隱居世外。

[2] 行止:行爲舉止。端:種,類。

[3] 苟:如果。相形:互相比較。雷同:人云亦云,相同。《禮記曲禮上》:“毋剿說,毋雷同。”鄭玄注:“雷之發聲,物無不同時應者,人之言當各由己,不當然也。”《楚辭·九辯》:“世雷同而炫曜兮,何譭譽之昧昧!”譭譽:詆譭與稱譽。

[4] 三季;指夏商周三代的末期。達士:賢達之人。爾:那樣。

[5] 咄咄(duō多):驚怪聲。俗中愚:世俗中的愚蠢者。黃綺:夏黃公與綺裏,代指“商山四皓”。見《贈羊長史》注[9]。

【其七】(1)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2)。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3)。

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4)。

日入羣動息,歸鳥趨林鳴(5)。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6)。

【註釋】

(1) 這首詩主要寫賞菊與飲酒,詩人完全沉醉其中,忘卻了塵世,擺脫了憂愁,逍遙閒適,自得其樂。

(2) 裛(yì意):通“浥”,沾溼。掇(duo 多):採摘。英:花。

(3) 泛:浮。意即以菊花泡酒中。此:指菊花。忘憂物:指酒。《文選》卷三十李善注“泛此忘憂物”說:“《毛詩》曰:'微我無酒,以邀以遊。’毛萇曰:'非我無酒,可以忘憂也。’潘岳《秋菊賦》曰:'泛流英於清醴,似浮萍之隨波。’”遠:這裏作動詞,使遠。遺世情:遺棄世俗的情懷,即隱居。

(4) 壺自傾:謂由酒壺中再往杯中注酒。

(5) 羣動:各類活動的生物。息:歇息,止息。趨:歸向。

(6) 嘯傲:謂言動自在,無拘無束。軒:窗。得此生:指得到人生之真意,即悠閒適意的生活。

【其八】(1)

青松在東園,衆草沒其姿(2)。

凝霜珍異類,卓然見高枝(3)。

連林人不覺,獨樹衆乃奇(4)。

提壺掛寒柯,遠望時復爲(5)。

吾生夢幻間,何事縱塵羈(6)!

【註釋】

(1)     這首詩詩人以孤鬆自喻,表達自己不畏嚴霜的堅貞品質和不爲流俗所

染的高尚節操。詩未所表現的消極情緒中,帶有憤世嫉俗之意。

(2) 沒:掩沒。

(3) 凝霜:猶嚴霜。殄(tiān 舔):滅絕,絕盡。異類:指除鬆以外的其

它草木。卓然:高高挺立的樣子。見:同“現”,顯露。

(4) 連林:樹木相連成林。衆乃奇:大家才感到驚奇。乃:才。

(5) 壺:指酒壺。掛:逯本作“撫”,今據李本、焦本、和陶本改。柯:

樹枝。遠望時復爲:即“時復爲遠望”的倒裝句。意思是還時時向遠處眺望。

(6) 何事:爲什麼。紲(xiè泄):拴,捆綁。塵羈:塵世的羈絆。猶言

【其九】(1)

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2)。

問子爲誰歟?田父有好懷(3)。

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4)。

襤縷茅檐下,未足爲高棲(5)。

一世皆尚同,願君汩其泥(6)。

深感父老言,稟氣寡所諧(7)。

紆轡誠可學,違己詛非迷(8)。

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9)。

【註釋】

(1) 這首詩以對話的方式,表現出詩人不願違背自己的初衷而隨世浮沉,並再一次決心保持高潔的志向,隱逸避世,遠離塵俗,態度十分堅決。

(2) 倒裳:顛倒衣裳。形容匆忙中來不及穿好衣服。語出《詩經·齊風·東方未明》:“東方未明,顛倒衣裳。”

(3) 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歟:疑問助詞。田父(fū府):年老的農民。好懷:好的情意。

(4) 漿:指酒。遠見候:謂遠道而來,給予問候。疑:怪。乖:違背,不合。

(5) 襤縷(lán 攔呂):衣服破爛的樣子。高棲:居住的雅稱。這兩句是說,穿着破爛的衣服,住在茅草屋中,這樣的地方不值得您這樣高雅出衆的人居住。

(6) 一世:舉世,整個社會。尚同:以與世俗同流爲貴。同:指同流合污,盲從附和。《論語·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汩(gū古)其泥:謂同流合污,隨同流俗。汩:同“淈”,攪水使濁。《楚辭·漁父》:“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是說可與世人同濁,不必獨清。淵明意本此。以上四句是田父勸說之語。以下是詩人的回答。

(7) 稟氣:稟性,天生的氣質。諧:合。

(8) 紆轡:放鬆馬繮緩行。紆:曲,引申爲放鬆。紆轡緩行,喻作官,即《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中“宛轡憩通衢”之意。違己:違背自己的初衷,指歸隱躬耕。詎(jù巨):豈。迷:迷惑,糊塗。

(9) 駕:車,喻志向。回:逆轉而行。

其十】(1)

在昔曾遠遊,直至東海隅(2)。

道路迥且長,風波阻中塗(3)。

此行誰使然?似爲飢所驅(4)。

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餘(5)。

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閒居(6)。

【註釋】

(1) 這首詩回憶以往曾因生計所迫而涉足仕途,經歷了風波艱辛之後,詩人感到自己既不力求功名富貴,而如此勞心疲力,倒不如歸隱閒居以保純潔的節操。

(2) 遠遊:指宦遊於遠地。東海隅(yú餘):東海附近。這裏當指曲阿,在今江蘇省丹陽縣。陶淵明曾於四十歲時(晉安帝元興三年)任鎮軍將軍劉裕的參軍,赴任途中寫有《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詩。

(3) 迥(jiōng 窘):遠。風波阻中塗:因遇風浪而被阻於中途。塗:同“途”。陶淵明三十六歲時(晉安帝隆安四年),曾奉桓玄之命由江陵使都,返回途中遇大風被阻,寫有《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詩。

(4) 然:如此,這樣。爲飢所驅:被飢餓所驅使。作者在《歸去來兮辭》序中說:“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

(5) 傾身:竭盡全身力氣;全力以赴。營:謀求。少許:一點點。

(6) 非名計:不是求取名譽的良策。息駕:停止車駕,指棄官。

【其十一】(1)

顏生稱爲仁,榮公言有道(2)。

屢空不獲年,長飢至於老(3)。

雖留身後名,一生亦枯槁(4)。

死去何所知?稱心固爲好(5)。

客養千金軀,臨化消其寶(6)。

裸葬何足惡?人當解意表(7)。

【註釋】

(1) 這首詩透過對人生的思考,表達了詩人的人生觀與處世態度。詩人認爲,那種爲追求身後的名聲而固窮守節、苦己身心的行爲是不值得的;同樣,那種爲希望能得長壽而認真保養貴體的行爲也是不值得的。人死之後,不但貴體消亡,而且神魂滅寂,一無所知。所以詩人主張人生當稱心適意、逍遙自任,不必有所顧忌,亦不必有所追求。

(2) 顏生:即顏回,字子淵,春秋時魯國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稱爲仁:被稱爲仁者;以仁德而著稱。《論語·雍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孔子家語》:“回之德行著名,孔子稱其仁焉。”榮公:即榮啓期,春秋時隱士。有道:指榮啓期能安貧自樂。《列子·天瑞》:“孔子問(榮啓期)曰:'先生所以樂,何也?’對曰:'吾樂甚多:天生萬物,唯人爲貴,吾得爲人,一樂也;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男爲貴,吾得爲男矣,是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貧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終也。處常得終,當何優哉!’”

(3) 屢空:指顏回生活貧困,食用經常空乏。《論語·先進》:“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不獲年:不得長壽。指顏回短命早死。《論語·雍也》:“哀公問:'弟子孰爲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早)死。”據《孔子家語》等書記載,顏回死時年僅三十一。長飢至於老:指榮啓期長期窮困捱餓,直到老死。

(4) 枯槁:本指草木枯萎,這裏指貧困憔悴。

(5) 稱(chèn 趁)心:恰合心願。固:必。《公羊傳·襄公二十七年》:“女(汝)能固納公乎?”

(6) 客:用人生如寄、似過客之意,代指短暫的人生。《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人生寄一世,奄忽若瓤塵。”又《驅車上東門》:“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又《青青陵上柏》:“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李善注:“老萊子曰:人生於天地之間,寄也。寄者固歸。列子曰:死人爲歸人,則生人爲行人矣。《韓詩外傳》曰:枯魚銜索,幾何不蠹?二親之壽,忽如過客。”養:保養。千金軀:猶貴體,貴如千金的身體。化:指死。寶:指榮名。《古詩十九首·回車駕言邁》:“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爲寶。”

(7) 裸葬:裸體埋葬。《漢書·楊王孫傳》載,楊王孫病危時囑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死,則爲布囊盛屍,入地七尺,既下,從足引脫其囊,以身親土。”惡:不好。意表:言意之外的真意,即楊王孫所說的“以反吾真”的“真”。

【其十二】(1)

長公曾一仕,壯節忽失時(2)。

杜門不復出,終身與世辭(3)。

仲理歸大澤,高風始在茲(4)。

一往便當已,何爲復狐疑(5)?

去去當奚道!世俗久相期(6)。

擺落悠悠談,請從餘所之(7)。

【註釋】

(1) 這首詩透過讚揚張摯和楊倫辭官歸隱。不再復出的高風亮節,來比況自己的歸隱之志;並勸說世人不要再受世俗的欺騙,當看破紅塵。隨他一道歸去隱耕。

(2) 長公:張摯,字長公,西漢人,曾“官至大夫,免。以不能取容當世,故終身不仕”(《史記·張釋之列傳》)。壯節:壯烈的氣節。失時:指失去了從政的時機。

(3) 杜門:謂閉門不出。杜:堵塞,斷絕。

(4) 仲理:指東漢楊倫。《後漢書·儒林傳》:“楊倫,字仲理,爲郡文學椽。志乖於時,遂去職,不復應州郡命。講授於大澤中,弟子至千餘人。”高風;高尚的品格、操守。茲:此,這裏。

(5) 往:去。指出仕。已:止,停。指辭官歸隱。狐疑:猶豫不決。

(6) 去去:這裏有“且罷”、“罷了”的意思。曹植《雜詩·轉蓬離本根》:“去去莫複道,沉憂令人老。”奚道:還有什麼可說的。奚:何。

(7) 擺落:擺脫。悠悠談:指世俗妄議是非的悠謬之談。《晉書·王導傳》:“悠悠之談,宜絕智者之口。”餘所之:我所去的地方,指隱居。之:往,到。

【其十三】(1)

有客常同止,取捨邈異境(2)。

一士長獨醉,一夫終年醒。

醒醉還相笑,發言各不領(3)。

規規一何愚,兀做差若穎(4)。

寄言酣中客,日沒燭當秉(5)。

【註釋】

(1 )這首詩以醉者同醒者設譬,表現兩種迥然不同的人生態度,在比較與評價中,詩人願醉而不願醒,以寄託對現實不滿的.憤激之情。

(2) 同止:在一起,同一處。取捨:採取和捨棄,選擇。取:逯本作”趣”,今從曾本、蘇寫本、焦本改。邈異境:境界迎然不同。

(3) 領:領會,理解。

(4) 規規:淺陋拘泥的樣子。《莊子·秋水》:“於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淵明即用此典,故接下說“一何愚”。兀(wù務)傲:倔強而有鋒芒。差(chā叉):比較上,尚,略。穎:才能秀出,聰敏。

(5) 酣中客:正在暢飲的人。燭當秉:逯本作”燭當炳”,曾本、焦本皆注一作“燭當秉”,從後者。秉:握持,拿着。《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按:逯本從“炳”引曹丕《與吳質書》“古人思炳燭夜遊”爲據,此語當本胡刻本李善注《文選》卷四十二。李善注云:“古詩曰:'晝夜苦夜長,何不秉燭遊。’秉或作炳。”則知李善所見《文選》原本當作“秉”,正文之,“炳”,乃後人刻入。查《四部叢刊》影宋本六臣注《文選》卷四十二即作,“古人思秉燭夜遊”。)

【其十四】(1)

故人賞我趣,摯壺相與至(2)。

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3)。

父老雜亂言,筋酌失行次(4)。

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爲貴(5)?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6)。

【註釋】

(1) 這首詩寫與友人暢飲,旨在表現飲酒之中物我皆忘、超然物外的樂趣。

(2) 故人:老朋友。挈(qiè切)壺:提壺。壺指酒壺。相與至結伴而來。

(3) 班荊:鋪荊於地。《左傳·襄公二十六年》:“班荊相與食,而言復故。”杜預注;“班,布也,布荊坐地。”荊:落葉灌木。這裏指荊棘雜草。

(4) 行次:指斟酒、飲酒的先後次序。

(5) 這兩句是說,在醉意中連自我的存在都忘記了,至於身外之物又有什麼可值得珍貴的呢?

(6) 悠悠:這裏形容醉後精神恍惚的樣子。迷所留:謂沉緬留戀於酒。深味:深刻的意味。這裏主要是指託醉可以忘卻世俗,消憂免禍。

【其十五】(1)

貧居乏人工,灌木荒餘宅(2)。

班班有翔鳥,寂寂無行跡(3)。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4)。

歲月相催逼,鬢邊早已白。

若不委窮達,素抱深可惜(5)。

【註釋】

(1) 這首詩寫貧居荒宅之景與衰老將至之悲,但詩人並不爲守窮而後悔,相反,如果違背了自己的夙願,那才深可痛惜。

(2) 乏人工:缺少勞力幫手。

(3) 班班:顯明的樣子。《後漢書·趙壹傳》:“餘畏禁不敢班班顯言。”

(4) 悠:久遠。少至百:很少活到百歲。

(5) 委窮達:猶“委命”。委:聽任。窮達:指窮達之命。素抱:平索的懷抱,即夙志。

【其十六】(1)

少年罕人事,遊好在六經(2)。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3)。

竟抱固窮節,飢寒飽所更(4)。

弊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5)。

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6)。

孟公不在茲,終以翳吾情(7)。

【註釋】

(1) 這首詩寫自己少年時頗有壯志,然老而無成,一生抱定固窮之節,飽受飢寒之苦,以至於現在。但詩人所感到悲哀的是,世上竟無知音。

(2) 罕人事:很少有世俗上的交往。遊好:遊心,愛好。六經:六種儒家經典,指《詩》,《書》、《易》、《禮》、《樂》、《春秋》。這裏泛指古代的經籍。

(3) 行行:不停地走,比喻時光流逝。向:接近。不惑:指四十歲。《論語·爲政》:“四十而不惑。”淹留:久留,指隱退。《楚辭·九辯》:“蹇淹留而無成。”無成:指在功名事業上無所成就。

(4) 竟:最終。抱:持,堅持。固窮節:窮困時固守節操,意即寧可窮困而不改其志。語出《論語·衛靈公》。飽:飽經,飽受。更:經歷。

(5) 弊廬:破舊的房屋。交:接。悲風:淒厲的風。曹植《雜詩》:“江介多悲風,淮泗馳急流。”沒:掩沒,覆蓋。庭:庭院。

(6) 這兩句寫寒夜飢寒交迫的窘狀,即《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詩中所說“寒夜無被眠;造夕思雞鳴”之意。

(7) 孟公:東漢劉龔,字孟公。皇甫謐《高士傳》載:“張仲蔚,平陵人。好詩賦,常居貧素,所處蓬蒿沒人。時人莫識,惟劉龔知之。”陶淵明在這裏是以張仲蔚自比,但是慨嘆自己卻沒有劉龔那樣的知音。翳(yì意):遮蔽,隱沒。此處有“鬱悶”之意。

【其十七】(1)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2)。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3)。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4)。

覺悟當念還,鳥盡廢良弓(5)。

【註釋】

(1) 這首詩以幽蘭自喻,以蕭艾喻世俗,表現自己清高芳潔的品性。詩未以“鳥盡廢良弓”的典故,說明自己的歸隱之由,寓有深刻的政治含義。

(2) 薰:香氣。

(3) 脫然:輕快的樣子。蕭艾:指雜草。屈原《離騷》:“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爲此蕭艾也。”

(4) 行行:走着不停。失:迷失。故路:舊路,指隱居守節。“失故路”指出仕。任道:應自然之道。

(5) 鳥盡廢良弓:《史記·越王句踐世家》:“蜚(飛)鳥盡,良弓藏。”比喻統治者於功成後廢棄或殺害給他出過力的人。

【其十八】(1)

子云性嗜酒,家貧無由得(2)。

時賴好事人,載醪法所惑(3)。

觴來爲之盡,是諮無不塞(4)。

有時不肯言,豈不在伐國(5)?

仁者用其心,何嘗失顯默(6)!

【註釋】

(1) 這首詩分別以揚雄和柳下惠自況,一方面說明家貧無酒,幸賴友人饋贈;另一方面表示閉口不談國事,以遠禍全身。其中暗寓對國事前途的深憂。

(2) 子云:揚雄,字子云,西漢學者。嗜(shì試):喜歡,愛好。

(3) 時:常常。賴:依賴,依靠。好(hào 浩)事人:本指喜歡多事的人,這裏指勤學好之人。載醪(láo 牢):帶着酒。 祛(qǖ區)所惑:解除疑惑問題。《漢書·揚雄傳》說揚雄“家素貧,耆(嗜)酒,人希至其門。時有好事者載酒餚從遊學”。

(4) 是諮(zī資):凡是所詢問的。無不塞:無不得到滿意的答覆。塞:充實,充滿。

(5) 伐國:《漢書?董仲舒傳》:“聞昔者魯公問柳下惠:'吾欲伐齊,如何?’柳下惠曰:'不可。’歸而有憂色,曰:’吾聞伐國不問仁人,此言何爲至於我哉!’”淵明用此典故代指國家的政治之事。

(6) 用其心:謂謹慎小心,仔細考慮。失:過失,失誤。顯默:顯達與寂寞,指出仕與歸隱。

【其十九】(1)

疇昔苦長飢,投來去學仕(2)。

將養不得節,凍餒固纏己(3)。

是時向立年,志意多所恥(4)。

遂盡介然分,終死歸田裏(5)。

冉冉星氣流,亭亭復一紀(6)。

世路廓悠悠,楊朱所以止(7)。

雖無揮金事,濁酒聊可恃(8)。

【註釋】

(1) 這首詩記述自己當年因飢寒而出仕,由恥爲仕而歸田,又由歸田而至於今的出處過程和感慨。儘管目前的境遇同樣貧困,但走的是正途,沒有違背初衷,且有酒可以自我安慰,所以詩人已經感到十分滿足。從而表現了歸隱的志趣與對仕途的厭惡。

(2) 疇昔:往昔,過去。投耒(lěi 壘):放下農具。這裏指放棄農耕的生活。

(3) 將養:休息和調養。(墨子·尚賢中):“內有以食飢息勞,將養其萬民。”不得節:不得法。節:法度。餒(něi):飢餓。 固纏己:謂自己無法擺脫。

(4) 向立年:將近三十歲。《論語·爲政):“三十而立。”後遂以“而立之年”稱三十歲。淵明二十九歲始仕爲江州祭酒,故曰“向立年”。志意多所恥:指內心爲出仕而感到羞恥。志意:指志向心願。

(5) 遂:於是。盡:完全使出,充分表現出來。介然分:耿介的本分。介然:耿介,堅貞。《荀子·修身):“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楊倞注:“介然,堅固貌。”田裏:田園,故居。

(6) 冉冉:漸漸。星氣流:星宿節氣執行變化,指時光流逝。亭亭:久遠的樣子。一紀:十二年。這裏指詩人自歸田到寫作此詩時的十二年。

(7) 世路:即世道。廓悠悠:空闊遙遠的樣子。楊朱:戰國時衛人。止:止步不前。《淮南子·說林》:“楊子(即楊朱)見逵路(即歧路)而哭之,爲其可以南,可以北。”

(8) 揮金事:《漢書·疏廣傳》載:漢宣帝時,疏廣官至太子太傅、後辭歸鄉里,將皇帝賜予的黃金每天用來設酒食,請族人故舊賓客,與相娛樂,揮金甚多。恃:依靠,憑藉。這裏有慰籍之意。

【其二十】(1)

羲農去我久,舉世少復真(2)。

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3)。

鳳鳥雖不至,禮樂暫得新(4)。

誅泅輟微響,漂流逮狂秦(5)。

詩書復何罪?一朝成灰塵(6)。

區區諸老翁,爲事誠殷勤(7)。

如何絕世下,六籍無一親(8)。

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9)。

若復不快飲,空負頭上巾(10)。

但恨多謬誤,君當恕醉人(11)。

【註釋】

(1) 這首詩以歷史的思考爲基礎,慨嘆眼前世風日下,而思慕遠古伏羲,神農時的真樸之風,表現了詩人對現實強烈不滿的情緒。

(2) 羲農:指伏羲氏、神衣氏,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去:離開。真:指真淳的社會風尚。

(3) 汲汲(jí級):心情急切的樣子。魯中叟:魯國的老人,指孔子,彌縫:彌補,補救行事的閉失。《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

(4) 鳳鳥雖不至:鳳鳥即鳳凰。古人認爲鳳凰是祥瑞之鳥,如果鳳凰.出現,就預示將出現太平盛世。《論語·於罕》:“鳳鳥不至,河圖不出,吾已矣夫!”禮樂暫得新:據《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之時,周室微而禮樂廢”,後經孔於的補救整理,“禮樂自此可得而述”,才又得以復興。

(5) 洙泗:二水名,在今山東省曲阜縣北。孔子曾在那裏教授弟子。輟(chuò綽):中止,停止。微響:猶微言,指精微要妙之言。《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沒而微言絕”。漂流:形容時光的流逝。逮(dài 代):至,到。狂秦:狂暴的秦朝。

(6) 這兩句指秦始皇焚書事。(史記·秦始皇本紀):丞相李斯奏書:“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shi)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諸守、尉雜燒之。”

(7) 區區:少,爲數不多。諸老翁:指西漢初年傳授經學的飽學長者,如伏生、申培、轅固生、韓嬰等人。爲事:指傳授經學之事。

(8) 絕世:指漢代滅亡。六籍:指六經。親:親近。

(9) 馳車走:指追逐名利之徒奔走不息。走:奔跑。不見所問津:指沒有像孔子那樣爲探求治世之道而奔走的人。

(10) 快飲:痛飲,暢飲。頭上巾:這裏特指陶淵明自己所戴的漉(lù,過濾)酒巾。《宋書·隱逸傳》載,淵明“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復著之”。

(11) 多謬誤:謂以上所說,多有錯誤不當之處。這實際上是反語,爲憤激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