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精選4篇

論文1.8W

美術:泛指創作佔有一定平面或空間,且具有可視性的藝術,就叫作美術。下面是小編爲你帶來的小學美術教學論文 ,歡迎閱讀。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精選4篇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1

一、教學個性設計爲創新精神培養提供可能

一份具有創新精神的美術教學設計必需關照到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和個性認知的充分結合。這樣的個性化設計在教學目標上必須明確想象力培養要求,如在空間想象力上的要求、形象思維上的要求,並加以機制干預以期達到較好的“創造”效果。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個性化教學設計一般會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以獲得更爲感性的經驗,從而不斷豐富兒童的表象;

(2)注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並能充分給予時空關照,尊重個體感知,以開啟個體想象的大門;

(3)引導學生關注相關材料豐富認識,以發展兒童的空間想象能力;

(4)引導兒童積極參與合作、充分體驗生活、積極實踐不斷豐富生活經驗,爲發展良好的想象力創設條件;

(5)不刻意追求圖畫的完整與美觀,重點關注孩子的創造力發展。

二、情境控制是創新精神培養的關鍵因素

衆所周知,美術作品在表現上往往是靜態的呈示,然而我們關注到它所表現的內容又往往是動態的。由動態向靜態的轉變自身就是一種創造,畫疾馳的汽車、飛翔的小鳥、流動的溪水等。用靜態作品來表現動態美也是美術的一種表現手段,重在創造的美術創作學習活動,要求教師尤爲關注在提供素材、指導觀察素材的過程中展示素材的情境空間創設,這是呼喚學生與素材產生共鳴的主要手段。這裏講到的情境空間包括了觀察素材、空間背景等,當然更包括了學生。我們希望的情境就是學生能夠走入的空間,這樣才能與學生產生共鳴、擦出火花。透過圖示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影響情境空間教學效果的主要有三個方面,即:觀察素材、空間背景、學生。這幾個方面中所展示的幾個要素有許多是可以控制的,如素材的呈示方式、時間、展示過程等;還有空間背景的素材選擇與展示方式,都是可控的內容。在學生方面,我們可加以影響的可能是對素材的認知,至於技能、審美等是我們需要了解的方面,以期對其他的控制展示達到情境空間創設的最大效益。

三、語言交流爲創新精神培養保駕護航

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教學語言的功能時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語言是教學中的主要交流手段,語言可以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共鳴。學生之間的交流相對是平等公開的,只要保持相互尊重的原則傾聽對方的意見,往往是孩子樂於“交流”的現象。但是教師在美術創新活動中的角色如何卻直接影響了創新的效果。我們常說現代教學要求教師成爲學習的參與者、傾聽者、指導者,關懷學生的學習動態,幫助學生開展學習。但是對於創新來說我們更多的應該是諒解、支援與鼓勵。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教學中教師做一個寬容的激勵者更爲重要。創新精神的培養不是在一個方面的重視,只有關注教學整個過程中學生創新思維的投入情況,才能逐步培養其創新精神。其外在表現,可以是語言表達下的創新思維、可以是技能表現下的繪畫技術革新、可以是創造性的品評,當然創新性的繪畫表現是最爲直接的,但是我們要明確創新精神是在整體激發下的一種情緒表現。教學中,如果着力關注交流語言的運用,想必對創新精神的培養一定能夠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四、小組合作是創新精神培養的保障

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採用的一種富有創意的教學理論與方略。由於其實效顯著,被人們譽爲近十幾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在美術教學中創作的個體行爲與小組合作的團體行爲似乎存在着較大差異與矛盾。其實不然,兩者是從不同的角度來開展的,美術創作的個體行爲是對個性認識與想象的體現,而小組合作可以有許多好處:認知共享、感受交流、方法創造等。學生間的平等交流不僅會促進學生的交流能力,更能在碰撞中產生思維的創造,再結合自身的創造性認識,無疑對創新能力的發展很有幫助。在小組合作的空間裏孩子的交流還是相對暢通的,但是我們不能忽視小組合作中對創新的保護。因此,小組合作的執行規則非常重要。主要有幾個方面:觀察素材,各抒己見,聆聽尊重;探討方法,共通有無,優選劣汰;表述見解,獨立共享,採納有效;美術創作,尊重他人,表達自我;交流品評,人人平等,共享所獲。只有這樣在美術教學小組活動中貫徹下去,才能使個性得到表現、優秀得到彰顯、創新得到發展。創新精神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工程,是一個創新的工程。教師必須明確站在時代教學前沿的責任與使命,才能更好地深入研究創新精神培養的內部機制,更好地爲孩子服務。美術創作的個體獨創行爲決定了美術創作的“創新性”存在,只有具備創新精神的個體參與才能呈現出個體的創新能力,孩子求新、求異的思想在創新精神的感召下必然昇華爲美術創作的不竭動力,那時孩子會回到畫中的。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2

一、小學生的色彩心理傾向特點

澳大利亞心理專家經過大量實驗證明:年齡越小的學生對於事物的認識、辨別與選擇多是根據對視覺有強烈感染力的色彩進行的。人的顏色心理傾向會受年齡階段、知識水平、生活經驗等因素影響的,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思想純潔、好動並好奇心強,容易被純色、明亮度高、飽和度高的色彩所吸引,紅色、黃色、綠色、藍色等視覺敏感色都是可以產生強烈視覺刺激的顏色,都能在第一時間引起小學生的注意。因此都成了小學生的最愛。顏色是促成世界的重要元素,面對色彩繽紛的世界,採用有效的色彩教學方法以正確引導學生認識色彩、分辨色彩、感受色彩,是爲小學生走進美術天地而架起的一道絢麗的彩虹橋。

二、美術教學中引導小學生感受色彩的有效途徑

美術教學中小學生對色彩感受的學習,來源於美術教師的輔導,“輔”在於以學生爲主體的輔助作用;“導”在於如何循循善誘的加以正確引導。由於受小學生活潑好動、自制力差、注意力最長只能堅持在15分鐘左右、對色彩的感受能力不同等制約因素的影響,美術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與方案,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以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圖片識色,遊戲場景中的色彩捕捉

小學生活潑好動,遊戲是他們的興趣所在、是他們樂於參與的天堂,美術教學中利用美術教學遊戲融於教學中,可以發揮興趣的魔力,可以是小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全身心的投入、提高學習效率。高爾基說過“:遊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遊戲運用在小學美術教學中,不僅可以調動起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可以活躍課堂學習氣氛,創設出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因此,將各種顏色的圖片穿插出現在兒童遊戲中,讓學生在遊戲中捕捉色彩、感受色彩,是兒童更容易接受的學習方式。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們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圖,教育效果越大。”小學生們喜歡使用鮮豔的顏色塗塗畫畫,是他們想感知這個世界的表現方式,遊戲中的樂趣可以使小學生的美術天性一觸即發,瞬間得到釋放,學習熱情高漲,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形與色》一課中,在認識常用的色彩學習內容中,如:紅、黃、藍、綠等色彩可以收集各種顏色系列的水果、動物、植物等卡片,紅色系列收集紅蘋果、紅棗、西紅柿、紅石榴、紅楓葉等形狀;綠色系列收集獼猴桃、綠甘藍蔬菜、綠色樹葉、綠色葡萄、西瓜等形狀;黃色系列收集橙子、木瓜、柿子、芒果、檸檬、杏、梨等形狀;藍色系列收集藍莓、藍色大閃蝶、淺藍色的天空、深藍色的大海、馬蘭花、藍色金龜子等等卡片。根據收集的卡片數量混合後平均分配給全班學生。小朋友,我們今天來玩一個“找朋友”的遊戲,看誰找的快又準!接下來老師每講完一種顏色,看看誰手中的卡片和老師手中的卡片是朋友的就舉手,到講臺上來在老師的卡片周圍放好。於是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認真聽完老師講課後,都爭先恐後的將自己手中的卡片放到臺上準確的位置。學生們在玩中學到了知識,學習中充滿了樂趣。

(二)音畫結合,音符跳動中的色彩呈現

把音樂帶入美術課堂,可以激發人的靈感,使畫面色彩內容更加豐富,提高畫面色彩的感染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了耳濡目染的催化作用,情緒被調動了起來,注意力高度集中,色彩印象會更加深刻。美術是流動的音樂,音樂是凝固的畫面。小學美術教學中利用音畫結合的教學方式,既可以增強美術色彩的趣味性,又可以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有助於拓展藝術空間,聲中有畫、畫中有聲、色彩隨音樂起舞的學習環境充滿了快樂,美術色彩在音樂感染力的輔助下更加具有動感美。例如:《春天的顏色》一課中,可以伴隨着播放《春天在哪裏》這首歌,同時展示符合這首歌曲的一幅青山綠水、紅花綠草、小黃鸝的春天風景畫:春天在哪裏呀春天在哪裏/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裏/這裏有紅花呀/這裏有綠草/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學生透過聽覺與視覺的共同作用,在跳動的音符中感受春天豐富的色彩,感受季節美。春天五彩繽紛、鳥語花香、生機盎然,給人以無限美好的記憶。小朋友們,春天如此的美麗,那麼春天的顏色是什麼顏色呢?你想用什麼顏色來描繪春天呢?我們都來畫一畫吧!然後教師引導學生使用自己喜歡的色彩加以描繪和表現春天。塗抹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天的色彩,表達自己感受到的春天的景色,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豐富他們七彩的精神世界。

(三)繽紛生活,觀察出身邊的色彩世界

生活中處處有藝術,美術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善於發現生活之美,因爲藝術就在身邊。法國雕塑藝術家羅丹說“: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人的大腦資訊80%是來源於視覺下的觀察,而觀察在美術學習中不但伴隨着思維與記憶的產生,而且是收集與儲存美術知識的視窗。因此,培養小學生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爲進入色彩世界可以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在美術學習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校園真熱鬧》的學習中,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引導學生運用具有視覺衝擊力的構圖與絢麗奪目的色彩表現出校園活動熱鬧的氛圍。小學生在校園的活動是豐富多彩的,與平時的校園生活息息相關,需要每個學生聯繫自己的身邊的生活,在回憶中觀察出校園生活中的各種活動場面。美術教師可以出示一些準備好的圖片資料,講解畫面中的活動內容,讓學生感受到活動中的熱鬧氣氛、充滿美感的形式構圖、不同色彩的視覺體驗。眼睛是心靈的視窗,透過各種畫面的活動場景描述,激發了小學生記憶中的畫面,將最喜歡的一幕使用喜歡的各種色彩躍然紙上,讓小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色彩是一種藝術語言,是傳達藝術精神的一抹重彩。馬克思曾經說過“:色彩的感覺是美感最普及的形式。”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幻想,渴望使用喜歡的色彩描繪自己心中的世界,畫出自己藍天下的七彩童年。爲了使童年的色彩更加豐富多彩,他們渴望學習到更多的美術知識,以此來完善好自己的藍圖。美術教師要將各種顏色的情感特徵引導學生認知、理解與感受。爲小學生的想象力增加一些可變元素,使小學美術教育中富有感情且充滿變化的色彩教學煥發出神奇的藝術魅力。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3

一、引入語文元素,凸顯詩情畫意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用來表述美術與文學藝術的相得益彰再好不過。如詩如畫用來形容山水的美,彰顯了美術與語文元素的相互促進和融合之美。語文是文字的傳承,美術是造型視覺藝術,將語言文字的詩情畫意融入到美術的流暢線條中,能彰顯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實施詩歌配畫、日記作文配畫,或者將美術的點、線、形、色彩、明暗與空間等視覺藝術,以優美的文字語言進行表述,顯示出藝術的美。如版面設計相關知識的學習,結合語文中的藝術字型、文字搭配等知識,引導學生結合小組學習模式,展開黑板報或電子版小報的設計,使得小報佈局合理、顏色協調、搭配得當。在小學美術學習中融入語文藝術,彰顯文字中的圖案美,激發學生創新思考。

二、引入音樂元素,凸顯節奏韻律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音樂相對流動,是時間藝術,美術相對靜止,是空間藝術。美術與音樂的整合符合動靜搭配原理,將學生內心的所思、所想與思維創造的音樂藝術,以可視化的美術藝術呈現出來。同時,美術教學可以藉助音樂藝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鼓勵學生創新。如“聽音樂畫音樂”這一小節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將美術與音樂結合起來,在感悟音樂的同時,自由想象,畫出學生心中所想,以可視化的形式展現音樂中呈現出來的`內容。以不同的線條、色彩搭配、畫面設定彰顯音樂和美術的藝術魅力。又如引入“彼得與狼”音樂藝術,引導學生在音樂故事中暢想,發散思維,深入學習美術知識。以音樂的感染力調動學生思維,鼓勵學生將音樂思維中的意境以可視化的美術形式展現出來,引導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三、引入數學元素,凸顯立體思維

美術不是一門單方面的藝術,它不能獨立存在。數學中幾何圖形的學習,對提升學生美術藝術的作畫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缺乏對數學三視圖、立體圖形知識的學習,美術學習就會受到阻礙。小學美術教學需要強化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凸顯學生立體思維,體現數學學科特色,立體幾何圖形的學習,爲美術學習增加動力。如“拼拼搭搭”知識的學習,結合數學中三角形、四邊形、圓形與立體圖形知識,分析點線面組合的規律,激發學生創意思維,拼搭出畫面生動的組合。又如“紙柱造型”知識的學習,結合數學中的立體圖形知識,運用裁剪、卷壓、摺疊、黏貼等方法,打造出紙雕藝術。紙雕是一種運用捲曲、立面、立折、立柱、立體,將平面紙立體化的技法。透過學生動手實踐,結合生活用品與建築,加強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審美能力。

四、引入科學元素,凸顯無限奧祕

小學科學課程是自然、生物、地理等相關學科的融合,沒有將每個學科進行細分,開設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社會、生物發展與自然環境。將美術學科與科學學科結合起來,深入瞭解花鳥魚蟲的習性、特點與生活環境,探索自然的瞬息萬變與靈活多樣。結合眼觀、耳聽、手摸,進行比較分析,將這些知識與美術藝術融合起來,增加學生對藝術的感悟和了解,更好地運用到藝術學習中。如“自然現象”,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分析下雨、打雷、颳風、下雪時的自然現象,或者展現火山、瀑布、夕陽等景象,將科學知識融入到小學美術學習過程中。又如“春天的色彩”相關知識,也涉及科學中相關內容,引導學生走出教室,在自然中感悟和體驗,將其表現在美術作品中,以此強化學生藝術體驗,提升藝術素養。

五、結語

總之,新時代背景下的小學美術教學,需要重視與其他學科的相互融合。小學美術教學有效與語文元素、音樂元素、數學元素、科學元素整合起來,凸顯語文的詩情畫意、音樂的節奏韻律、數學的立體思維、科學的無限奧祕。將多學科元素的優勢和特點融入小學美術學科教學,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在美術課堂上多學科藝術交融、整合與昇華,開闊學生視野,激發美術課堂的生命力,提升學生整體素質與藝術修養。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4

一、透過輕鬆的環境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進行學習的最好老師,因爲在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沒有完全形成的時候,所以,開展興趣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老師在進行美術教學的時候,可以透過聯想和想象能力的拓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要給學生創設發散性的情節思維,要結合教材深入的挖掘情景教學的各種因素,老師在語言上要多運用啓發性的語言,透過語言讓學生的思維活力加大。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把學生優秀的作品展示出來,例如,老師讓學生創設“淺草沒馬蹄”的情景,學生可以透過任何的表現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運用剪紙、摺紙、圖片或者繪畫等一系列相關的形式完成這一主題內容。有的學生是運用綠色來創設一副立體的圖片,老師針對這位學生的作品運用形象的語言來給學生描述一下畫面中的情境。這時候有的學生能夠想到一些點子,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就動手製作,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創意來對主題進行創造,有的學生有很好的想法,但是動手能力不強,不能夠透過作品的形式表達出來,有的學生動手能力很強,但是,所做的作品沒有創意都是模仿別人的想法,老師最好要運用學生對於線條的瞭解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對於有些作品有更加感性的認識,透過想象來開展作品的認知。

二、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方法

(一)教學技法的訓練

美術課的教學對於教學技法有着很高的要求,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要對描繪的對象有着正確的描述,之後才能夠開展創作。這裏麪包含很多的技能,比如:蠟筆水彩畫的造型、勾線、手工摺紙、裁剪等相關的技法,開展的訓練要符合課堂的規律,老師要把握好全局做到各個方面都有結合,要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於那些個人能力突出,還要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在鼓勵表揚中運用具體的輔導方式,幫助學生解決技術上的相關困難。我們在教學《豐富的表情》這課的時候,引導學生了解和發現眉、眼、嘴等器官的變化規律,就眼睛的畫法來說在高興、生氣和開心的時候都有明顯的變化,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來模擬人的表情,也可以讓學生自己來擺放五官的位置,學生透過觀察發展當人不同表情的變化,學生可以用手偶來模仿,也可以自己用工具來製作一些簡單的表情。比如,有的學生用鐵絲製作憤怒的小人都很生動,有的學生還會很調皮的模仿,透過這個環節我們發現學生的動手能力超出了老師原來的設想,學生因爲課堂活動的生動會讓整體的思維非常活躍。所以,課堂教學的時候爲了讓學生理解的更加透徹,就需要時間讓學生來進行思考,對學生想象思維的積極性進行調動。

(二)拓展學生想象的空間

"想象是創作的源泉"很多發明都是從創造開始的。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發揮想象來透過藝術的方式和手段來進行表達,讓學生在樂趣探索的過程中去尋求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老師可以運用實物演示教學法: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對實物進行展示,學生在這個時候就能夠明白任務,老師讓學生聯繫已有的知識進行創作。如上《畫一頂帽子》這課學習的時候,老師最好能夠出示幾個不同顏色和不同外形的帽子,學生透過觀察可以發現不同的材料能夠讓帽子有不同形狀和質地,學生可以用自己挑選的材料來製作帽子,學生不但自己做出漂亮的帽子,還在這個過程中發揮想象力來製作出雨傘帽、魔法帽等“新品種”,學生用的材料也各種各樣,有的學生用朔料瓶子來製作帽子,根據材料的硬度和形狀能夠學生製作出很多有新意的帽子。學生還可以介紹自己帽子的功能,比如,塑料帽子能夠防止淋溼。老師要靈活的運用語言,透過語言情景使知識更加形象和生動,學生在身臨其境的環境中不斷的大膽想象,比如在彩塑課《青蛙》這課中,老師有聲有色的講述一些青蛙的童話故事,學生的思維在這個過程中會越來越寬,學生在想象中進入到青蛙王國中。學生喜歡模仿,有時候學生就會運用面部表情模仿青蛙的有趣動作,在形神兼備的動作表演的過程中過程增強對青蛙的認識。

三、結語

動手教學展開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瞭解到其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針對自己的情況來進行相應的改進,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透過美術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其他方面的能力,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得到發展,學生在表自己的觀點得到小夥伴的認同,能夠提升他們的學習自信心。美術是培養學生創新和探知能力的課程,所以,老師要探究多種教學方法的探究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