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S-ISAL教學法在大學語文教學的應用論文

論文1.25W

摘要:大學語文是一門公共必修課,有深厚的人文性、應用的工具性、選材的多元性等特徵,是高職生學習其它知識技能的基石,也爲他們終身學習打下基礎。本文以《我與地壇》爲例,探討S-ISAL教學法(選題與分工、搜尋與分析、整合與結論、呈現與評價、分享與反饋)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應用,並在實踐應用的基礎上進行反思與總結。

S-ISAL教學法在大學語文教學的應用論文

關鍵詞:S-ISAL;教學法;大學語文;我與地壇

語文教育有深厚的人文性、基礎的工具性、選材的多元性等特徵,它要求所有的語文教學方法都必須以語文媒體爲基礎。語文教學方法是學習語文知識的途徑,金一鳴在《教育原理》中認爲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教材、課堂教學這三點爲中心,而以建構主義理論爲基礎的教學觀認爲學生的知識是自我構建的,學習應該以學生爲中心,重視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誦讀法、自學法,新型的教學方法有S-ISAL教學法、微格教學法等等。不論採取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還是新型語文教學方法,都必須要經過教學實踐的檢驗,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爲標準。

1S-ISAL教學法

S-ISAL教學法是一種新型資訊化教學方法,它是從印度國家資訊學院(NIIT)的課程ISAS爲基礎演變而來,全稱爲基於空間的資訊蒐集與分析的教學方法(Space-basedInformationSearchandAnalysisLearning)。這種教學方法包括了選題與分工、搜尋與分析、整合與結論、呈現與評價、分享與反饋等幾個部分。S-ISAL教學法以建構主義觀爲理論基礎,強調學習是學生由以往的經驗基礎上自主的進行知識的重新構建,即學習要以學生爲中心。該教學法有數字性、自主性、過程性、對話性等特徵,在高職語文教學中能夠着力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資訊蒐集能力、協作交流能力和思維拓展能力,以達到教學標準和課程目標的培養要求,提高高職生的語文素養,在工作中學以致用。

2S-ISAL教學法在《我與地壇》中的應用

2.1選題與分工

大學語文課程在廣西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五年制教學部開設,學生大多爲女生,她們所學專業爲學前教育專業,該課程在大專一年級上學期進行授課,所選教材爲徐中玉、齊森華主編,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第十版《大學語文》。選題:教師根據大學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九單元關愛生命的教學中,高職生需要掌握的知識、能力、情感目標爲:(1)掌握文章情景交融的寫作方式,品味作者深沉的語言;(2)提高學生誦讀能力,透過誦讀使高職生深入瞭解生命的意義;(3)體會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色;(4)面對苦難時要以頑強的意志力去克服,培養學生正確的生死觀。本單元共有《小狗包弟》、《籙竹山房》、《我與地壇(節選)》、《一滴水可以活多久》、《苦惱》、《最後的常春藤葉》等多篇中外名家作品。教師和高職生一起進行討論,最終確認選上《我與地壇(節選)》。分工:分組以宿舍爲單位,人數控制在每組5人以下,在宿舍分組的基礎上也可自願互換,由組員自行推選組長,或者選擇計算機技術較強的組員擔任。教師將選上課文按照課程標準要求,劃分爲幾個任務,每組完成自己的任務,在完成過程中也需要與其它組、教師交流與合作,在每個小組內部,大的任務又細化爲更小的任務,每個人需要獨立完成,也需要和組員進行討論與分析。

2.2搜尋與分析

搜尋:高職生以小組爲單位,以所承擔的任務爲導向,透過校內外的圖書館(書籍、報紙、雜誌)和互聯網(圖片、視頻、文字)進行搜尋與查找。以第一組任務“作者與地壇”爲例,高職生透過圖書館查找到了史鐵生的小說集《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往事》;散文集《病隙碎筆》等;該組同學還在期刊館查找到了《中華讀書報》鄒大立所寫的《我眼中的史鐵生》、《華夏時報》蘇婭所寫的《史鐵生:愛是人類惟一的救贖》、《新華每日電訊》周寧所寫的《不屈的史鐵生,用生命書寫生命》等文章14篇,透過互聯網找到了史鐵生不同年齡階段的照片24張、地壇圖片30張,相關視頻6個以及網絡資料若干,這些資料經過篩選後上傳到了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資料共享,其他同學需要這些資料時,只需在線下載即可。分析:每組組員對所找到的資料透過在網絡教學平臺建立討論樓進行分析和篩選,選取與任務關聯度大的文章與資料進行上傳。

2.3整合與結論

每個小組對任務進行搜尋與分析後,對現有材料進行篩選、加工、辨別、整合的過程。該階段全程在網絡教學平臺上的討論組進行,在面對大量資訊時,高職生既可以與本組同學進行商討,遇到難題時又可以得到教師的幫助,讓教師來優化學生問題的解決方案。此階段有利於提高高職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生命的感悟”小組爲例,該小組同學整合資訊的過程:(1)將蒐集到的資料及其它組同學蒐集到的資料進行彙總,選取初步的彙總資訊集。(2)對資料進行分析:古園的頹廢與作者的命運相似,但園子裏荒蕪但並不衰敗又給作者對生活的新的感悟。(3)建樓討論:高職生從課文文字轉移到文字之外,討論了自己對生命的感悟。(4)結論:透過分析與整合所蒐集的資訊,有了結論後,對結論進行呈現。

2.4呈現與評價

呈現與點評有兩個維度,一是網絡教學平臺中的討論樓,在討論樓中高職生的討論,教師的隨時點評和指導都儲存在討論樓中,它即是討論的過程也是呈現的方式。另一個是現實的課堂,結論的呈現主要以PPT、視頻、現場解說爲主。以“母愛”小組爲例,透過前期的資料搜尋、整合、分析,該組同學以課文的文字爲出發點,以PPT的形式,以《雨的印記》爲背景音樂,緩緩道來文章中母愛的深沉,浸潤在平時生活的點點滴滴,得出結論爲:母愛平凡而偉大。該組同學以一張汶川地震時女警給嬰兒哺乳的圖片來引出討論,母愛的偉大並不在於愛自己的小孩而是大公無私的大愛。這樣的討論,既是課堂教學的成果,也是課外知識的延伸,更是高職生自己展開思索、解決問題的結論。

2.5反饋與分享

在S-ISAL教學方法中反饋與分享也是開放的、由學生和教師自主完成的一個環節。對於教師來說,網絡教學平臺的討論樓、微課、視頻、PPT、圖片、文字等等都是學生與教師共同得出的成果,教師在學生任務結束後,繼續對學生的成果做出迴應,其中也包括對這些資源的交流與分享,由於網絡的便捷性,教師的反饋更快速。對於學生來說任務雖然已經完成,但是探索永遠不會止步於課堂和網絡教學平臺,高職生還會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在雲空間分享,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究性,將合作學習理念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是形成性評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3S-ISAL教學法的總結與反思

S-ISAL教學方法是一種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產生的新型教學方法,它具有數字性、自主性、過程性、對話性等特徵,在高職語文資訊化教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語文課程具有其獨特性,並不是所有語文課都適合這種教學方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種教學方法也應該交由實踐去檢驗。

3.1教師應該切實提高自身的資訊化素養

S-ISAL教學方法依託於網絡教學平臺和網絡雲空間,教師在實行該教學法時,自身要具備較高的資訊技術能力。從選題到評價,整個過程大多在網絡平臺上進行,它既要求教師懂得微課的製作、PPT美化、網絡資料的蒐集與整理,又要求教師在網絡平臺對學生在完成任務時遇到的困難進行引導和解決。

3.2教師要按照語文學科特點和高職生學習能力來選擇教學方法

傳統語文教學主要是以知識的傳授爲目的課堂教學,S-ISAL教學法則以高職生自我學習爲主要方法,使高職生在互聯網進行資料的蒐集與整理,透過自我思考、團隊合作及求助教師,解決任務完成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形成以視頻、PPT、圖片、文字、音樂等形式的任務成果,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方法。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審美性、人文性、基礎性、思想性、實用性等諸多特點,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針對這些特點來進行。例如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教師採用S-ISAL教學法,需要在佈置任務時充分考慮到人文性,創設文化情境、以情感人、以情動人。不能單純爲了技術而用技術,忽略了語文課的學科特點。高職生由於個體化差異及接觸資訊化教學的時間不一,表現出:有的資料蒐集能力稍弱;有的不會進行資料的整合;有的不善與人溝通合作;有的資訊技術不過關,不會用PPT進行資料總結。這就需要教師針對不同的學生調整教學方式,教師在採用S-ISAL教學法進行教學時,將不同特長的學生進行分組整合,還需要及時對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進行幫助。尤其是在分工階段,不允許能力強的同學大包大攬,能力稍弱的同學濫竽充數,分工既要責任到人,也要兼顧組員間的協同合作。S-ISAL教學法對語文教師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語文教學的研究永無止境,資訊技術不斷花樣翻新,這就要求新時代的語文教師既要提高自身的資訊技術水平,又要不斷提高語文研究水平,且行且學習。S-ISAL教學法對學生而言能夠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資訊蒐集能力、協作交流能力和思維拓展能力,能夠形成核心職業競爭力,因而極具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陳翠娥.基於職教新幹線平臺的S-ISAL教學法探索與實踐[J].中國教育資訊化,2014(4).

[2]楊帥.基於網絡學習空間的S-ISAL教學方法在《旅遊英語》課程中的實證研究[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

[3]肖敏,郭美,章才能.基於數字校園的自主學習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