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大學高職院三維教學體系的構建策略論文

論文2.73W

摘要:根據大學高職院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了由職業能力、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三個維度爲主體構建教學體系,並在此基礎上着重分析了大學高職院三維教學體系的構建策略。

大學高職院三維教學體系的構建策略論文

關鍵詞:大學高職院;三維教學體系;構建策略

爲了適應21世紀經濟現代化和高等教育大衆化的需要,《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指出:“部分本科院校可以設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以此增加高職辦學途徑,拓展和充實高職教育。在此背景下,我國出現了大學高職院這一高職教育新模式。不同的教學體系適用於不同教育模式,那麼,何種教學體系才能真正體現大學高職院的特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呢?在對大學高職院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進行簡要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三維教學體系,並着重探討其構建策略。

大學高職院三維教學體系的構成

教學體系是由構成教學系統的諸要素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與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教學體系也將不斷變革與完善。學校的辦學定位及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教學體系的構建。因此,在構建反映大學高職院特色的教學體系時,首先必須明確自身的辦學定位及培養目標,這是構建教學體系的邏輯起點。

大學高職院既不同於其所依託的普通高校,也不同於一般的高職院校,具有其獨特性。一方面,與普通高校相比,高職院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將科學技術轉化爲生產力,更重視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以體現高職特色。普通高校的主要任務則是培養科學型人才,發展科學技術。但兩者的區別是相對的,處於同一屋檐下的兩者既可以在一定層次上進行分流,又可以進行交叉。與大學共享雄厚的師資、設備、經費和各種無形資產的優勢,能夠使高職院有效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與規格,有利於部分高職專業向高層次延伸,在一定意義上實現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相互溝通。另一方面,大學高職院與普通高職院校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區別,主要體現在辦學層次和人才培養目標上。當前,對高職教育的辦學目標已基本形成共識,即高職教育要以社會需求爲目標,以就業爲導向,堅持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技能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較高素質的技術應用型人才。與這一目標相適應,其辦學層次以專科爲主。大學高職院的重要特點是辦學層次多樣性,不僅僅停留在專科層次上,還可向本科甚至研究生層次延伸。特別是在經濟發展較快的沿海地區,大學高職院的重點是發展本科層次的教育,其目標定位應圍繞爲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培養能夠使用現代高科技設備的技術操作人員。

不同辦學定位與人才培養目標將會產生不同的教學體系。大學高職院辦學定位的多層次性和人才培養目標的提高,使得建立一個獨具大學高職院特色的有別於普通高等教育和高職教育,充分反映大學高職院本質特徵的教學體系更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根據大學高職院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我們認爲,單純強調理論、實踐或能力的教學體系都是不適合的,應建立以職業能力培養爲核心,同時涵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三維教學體系。具體而言,大學高職院三維教學體系是以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爲核心,強調理論教學體系的基本性、實踐教學體系的針對性,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培養知識厚、技術全、能力強、素質高的進階技術型人才,由職業能力、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三個維度爲主體構建而成的教學體系。其中,職業能力是三維教學體系的核心,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都圍繞它進行運作,三者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促進,共同服務於大學高職院的人才培養目標。其構成具體如下圖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三維教學體系並非是一個由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中的各個環節簡單組合而成的靜態體系,而是一個既有系統性又有靈活性的動態體系。各個專業要根據培養目標、專業特點等實際情況,圍繞培養職業能力這個核心,合理安排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並且有計劃、分步驟、分階段地加以實施。

大學高職院三維教學體系的構建策略

(一)引入可持續發展理念,促進三維教學體系的協調與發展

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一個新概念。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中第一次闡述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取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可持續發展強調人與自然、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和諧、持續發展,這一概念使用到今天,已不再侷限於環境學和生態學領域,其和諧與發展的核心理念已成爲衆多社會領域的行動指南。我們認爲,可持續發展也同樣對大學高職院三維教學體系的不斷協調與完善具有指導意義。職業教育不是終結性教育,它應該爲人的'一生不斷接受教育、接受培訓提供各種可能的機會和條件。尤其在知識、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知識、技術更新換代的週期不斷縮短,職業教育恰好能爲人們適應新形勢、不斷換崗、轉崗提供知識、技術及能力上的支援。我們應根據職業教育的發展做出反應並靈活地進行自我調整,從而不斷完善、發展三維教學體系。同時,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引下,三維教學體系中各組成部分之間應該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各要素的和諧發展,有助於教學體系的自我完善和良性循環的形成。

(二)準確定位職業能力,爲三維教學體系的構建提供理論依據

在三維教學體系中,無論是理論教學體系還是實踐教學體系,都是建立在對某一具體職業崗位或崗位羣職業能力分解的基礎上。因此,對崗位或崗位羣職業能力體系的分解是否準確,將會影響和制約三維教學體系的建構。一般來說,職業能力包括操作技能、理論知識和心智技能。但這只是概念上的劃分,具體到不同專業,由於其所對應的職業崗位或者崗位羣不同,職業能力將具有不同的內涵。那麼,又該如何準確定位職業能力呢?有研究認爲,在分析、解剖某一職業崗位或崗位羣職業能力的過程中,主要有三個途徑:一是各專業成立專業建設委員會。邀請專業建設委員會的專家和行家分析、解剖被確定的職業崗位或崗位羣的職業能力;二是邀請部分業務骨幹作爲兼職教師,協助學院分析、解剖職業崗位或崗位羣的職業能力;三是對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透過畢業生的資訊反饋,完善職業崗位或崗位羣的職業能力分解。①透過各種有效途徑定位職業能力,將爲三維教學體系的構建提供理論依據。

(三)優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體系,爲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提供更爲廣闊的平臺

職業能力培養是一個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由局部到整體、由生硬到熟練再到自如的訓練過程。大學高職院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必須遵循這個基本規律。強化實踐教學環節,適當調整理論教學內容,將會爲職業能力的培養提供一個更爲廣闊的平臺。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在強化實踐教學方面,首先,要增加實踐性教學課程在整個教學計劃中的比例。除基礎課外,理論課與技能課比例應達到1∶1,以便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實踐教學。其次,要改變實踐教學依附於理論課教學的傳統模式。設立單獨的實踐課程,並進行單獨考覈。再次,要充實實踐教學內容。加強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實用性,爲提高實踐性教學環節提供質量保證。最後,鼓勵學生參加科學研究。透過參加科學實踐,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爲畢業後從事創造性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另外,還可以鼓勵學生走出校門,參加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爲社會服務。

適當調整理論教學內容理論教學的重點是解決好知識的無限性和學時的有限性的矛盾,增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先進性。具體而言,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堅持必要的基礎理論課。基礎理論課不應盲目追求基礎理論的全面、系統和深度,應針對區域經濟與行業發展的特點和要求,確定理論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並及時對各門課程特別是基礎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篩選、補充、更新和重組。其次,要加強專業課的應用特色,根據專業服務方向,設定職業性課程,特別是與專業主幹學科有關的應用理論課。再次,適當拓展選修課的廣度。擴大學生選修課的範圍,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最新動向,迅速將最新科技成果引入課程,發揮選修課靈活性強的優勢,爲實踐教學改革服務。最後,在理論教學中,要注意各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使所學知識具有綜合性、交叉性和前瞻性。這是因爲,許多知識的新生長點,往往存在於那些學科相交叉、結合和融會的領域,如果僅侷限於某一個狹窄的知識領域,會使得在對知識的把握上囿於“見木不見林”的現象,不利於學生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提高。②

(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爲三維教學體系提供智力支撐

教師是教學工作的主體,要建構三維教學體系,師資隊伍建設必須先行一步。可以從兩方面着手,建立一支“雙師型”師資隊伍:一方面,可以從企事業單位引進實踐經驗豐富的人才擔任教師或兼職教師;另一方面,加強自身隊伍的培養,使教師在理論、實踐能力方面得到提高。其中,後者是重點,也是根本。目前高職院的教師大部分來自學校、科研單位,普遍存在理論知識深厚,實踐經驗不足的問題,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已成爲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爲此,第一,應要求所有教師具有明確的“雙師型”意識,把成爲“雙師型”教師作爲不斷提升自己素質的目標,逐步建立具有“教師資格證書”與“職業技能證書”的教師“雙資格證書”准入制度。第二,鼓勵教師參加服務社會的項目開發和科研課題,從多方面提高實踐能力。第三,加強教師培訓,不斷提高其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隨着科技進步,知識更新頻率越來越快,教師的“科技生命”消耗速度也隨之加快,應選派教師到國內外的相關學校、企業進修、培訓,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及時瞭解本專業的最新發展情況。第四,改變傳統的“學術型”教師考覈評價體系,建立有利於師資結構調整的分配製度和激勵機制。

(五)加強實踐基地建設,爲三維教學體系的構建提供物質保證

實踐基地可劃分爲校內與校外兩種類型,把以傳授理論知識爲主的學校教育環境與直接獲取實踐經驗爲主的企業生產環境有機結合於學生的培養過程中,透過校內模擬訓練和校外現場實習等一系列教學環節,使學生了解、熟悉並掌握企業生產規律、工藝、設備和技術等,爲培養進階應用型人才奠定基礎。由此可見,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對於三維教學體系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它將爲深化三維教學體系改革提供有力的物質保證。

加強校內實踐基地建設加強校內實踐基地建設,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考慮:第一,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實訓中心建設。實訓中心是一種多功能的實踐基地,是校內實踐基地的發展方向。它下設不同的模擬車間,可以承擔不同專業的實踐性教學任務,具有綜合性、多樣性、統籌性和真實性等特點,它可以使學生在受到嚴格的工業技能訓練的同時,受到現代工業精神的薰陶,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領導、管理的能力。它既是職業能力的訓練中心,也是職業素質的訓導中心。由於建設實訓中心投入巨大,對於許多高等職業技術院校來講,目前,仍然只能把各種實驗車間、模擬實驗室作爲實踐基地的主體,實訓中心只能代表未來的發展方向。

第二,加強模擬實驗室建設。模擬實驗室是教學實習的重要場所,不同專業可以根據本專業的發展情況,建立不同類型的、適應學生實踐技能培訓的模擬實驗室。可以將其設立在實訓中心,也可以單獨設定。

第三,加大校內實踐基地建設的資金投入。建設校內實踐基地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對此,可以從校內、校外兩方面進行努力。一方面,學校要重視實踐基地建設,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可利用各種合作辦學引進資金、設備,加強實踐基地建設。校內實訓基地除發揮校內教學與鑑定功能外,還應具備開放性和服務性功能,以便更好地服務於社會。

加強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爲推進實踐性教學改革,學校必須實行開放式辦學,面向社會實施開放式、多樣化的辦學形式。從思想上拆除中國式高校的“圍牆”,努力拓展校企全程合作、互動互利進行人才培養的途徑,並針對各種培養模式創新執行機制,形成學校發展資源的多元結構和麪向社會、面向市場自主辦學的局面。要在吸納社會辦學資源,共同建立實訓基地、研發中心和校辦企業等方面不斷探索、創新,在與企業合作中實現“雙贏”發展。要加強與社會、企業、科研部門的合作,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力爭建立相對穩定的校外實踐基地,爲強化實踐性教學提供物質條件。建設校外實踐基地,應注意穩定性、長期性、對口性,要結合專業特點和地方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建立能夠承擔學生實習任務,具備符合學生培養目標的環境條件的實習基地。

註釋:

①王成方.對構建高職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6,(6).

②陳澤龍.試論強化高校德育有效性的輔助性策略[J].廣州大學學報,2005,(9).

參考文獻:

[1]鄧澤民,陳慶合,郭化林,等.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學模式的比較與創新研究[J].職教論壇,2002,(20).

[2]君德·瓦格納.全球化對職業技術教育的挑戰及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