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從中西建築差異透視其文化差異論文

論文1.89W

摘 要:語言交際作爲人類交際的一種重要方式,總是伴隨着各種非語言的交際方式,兩者相互結合,綜合運用,以取得交際的最佳效果。而建築作爲非語言交際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表現形式,體現着不同的信仰。本文主要對中西方的建築特點做了比較,進而對造成這些建築差異的原因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從中西建築差異透視其文化差異論文

關鍵詞:非語言交際;建築;比較;文化差異

人與人之間的交際方式和交際工具多種多樣,大概可以分爲語言交際和非語言交際,簡單的來說語言交際就是運用語言進行人與人之間的交際,這種方式是最直接也是最受關注的,曾經被看作是交際最重要的方式。而非語言交際,也就是作爲不用語言的交際方式則往往被大家忽視,但研究表明,在實際人與人的交際過程中,非語言交際的運用高達65%以上,這充分說明了非語言交際的重要性。目前隨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接觸越來越頻繁,由其文化差異所導致的誤會和衝突也越來越多,因此人們開始慢慢的關注這些差異,並探究其背後的文化衝突。而建築作爲非語言交際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中也體現出了不同的表現形式,體現着他們不同的信念。

1. 建築材料的不同。

中西方在選擇建築材料上表現出了他們在物質文化以及在哲學信仰上的差異。西方人選擇石頭作爲他們傳統建築的主要的材料,而中國人卻選擇木頭作爲主要的建築材料。這除了中西方不同的自然因素之外,大概還是由於彼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理念所導致的結果,同時也是他們不同的心理在建築上的體現。以狩獵爲原始經濟中心的西方人非常看重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石頭不僅堅硬,而且簡單有力。從他們選擇石頭爲主要建築材料這點上,可以看出西方人追求真理的理性的精神。而中國的原始經濟以農業爲主,並且中國人推崇的是天人合一的這些思想,他們相信人和自然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所以中國人選擇有生命的木頭作爲建築的主要材料,表明了他們對生命的重視,同時也說明了他們是如何看待人同自然之間的關係的。

2. 建築空間佈局的不同

西方建築很明顯的特點就是它的開放性和軒敞性。他們很少有類似中國的圍牆,即使有,圍牆也是在若隱若現之中,並不給人一種壓抑、封閉的感覺。這一點跟中國的傳統建築剛好形成鮮明的對比,在中國,無論是古代的宮殿、花園還是一般的住宅都是用高高牆圍起來的,例如中國的傳統建築—四合院,院外的人根本無法看到院內發生的事情。在舊中國,一些有錢人還喜歡在後院修個花園,裏面有花、假山、小溪、小橋,亭子、所以即使足不出門,也能感覺到一年四季的變化。而西方人則非常重視建築的外部空間,他們有時把城市中心廣場叫做這座城市的起居室,這也充分體現出了他們性格的開放性和外向性。

3. 建築風格的不同

西方建築最基本的特點就是:“實用、堅固、美觀”。同實用相比,他們把堅固與否作爲檢測該建築好壞的第一標準。所以到目前爲止仍然可以看到古希臘、古羅馬以及古埃及留下的建築。另外西方人在建築中喜歡運用直線、軸線以及幾何圖形來表達建築的宏偉及氣勢磅礴,平直、外露和開闊是其蘊含的主要特徵,而中國人則喜歡在建築中運用曲線和含蓄美,所以中國建築有含蓄型、象徵性以及暗示性等這樣的美學理念。同時中國的建築另外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對稱性。中國的宮殿、寺廟及住宅都強調對稱,對稱不僅是權威的象徵,同時也是大統一的象徵。

從以上中西建築的比較中,可以看出不同的語言,流露出不同的情感,表達着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建築,體現着不同的信念,承載着不同的文化。例如,西方的建築就充滿着神祕的宗教主義色彩,而中國的建築則反映的是儒家文化思想。所以說,中西建築形式上的差別,歸根結底是由於雙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理念造成的。

1. 中西方的信仰差異

在中國,以孔子爲代表的儒家學派多年來一直深深地影響着中國人的思想及生活方式,對中國的政治、社會、家庭和文學藝術等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而在西方國家,基督教則對西方人的生活、思想產生着重要的影響。

儒家思想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它宣揚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它看來人只是宇宙的一個組成部分,人同大自然之間應該是統一和諧的關係。但是西方的基督教徒認爲人是上帝根據自己的形象創造的,所以人優於其他所有的動物。基督教徒強調的人對大自然的征服。在他們看來,人是大自然的主人,可以征服一切。因此人同自然之間的關係是對立的,而非統一和諧的。這樣不同的信仰導致了中西方在選擇建築材料上的不同。中國人選擇了具有生命力的木頭作爲主要的建築材料,體現了人同大自然之間的親密關係,而西方則選擇了石頭,因爲石頭簡單、有力,可以用來改變大自然,同時也表明了西方人的那種理性以及勇於探索真理的慾望。

2. 中西方的觀念差異

以個人主義爲主的西方人所強調的是個人的創造力和個人所取得的成績;而以集體主義爲主的中國人則更注重和諧與合作;以個人主義爲主的西方人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和個人的自由,而以集體主義爲主的中國人強調的則是大統與保守。

在以集體主義觀念爲主的中國,強調的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義務,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個人的隱私並沒有受到特別的關注,這也就造就了中國特有的“牆文化”。在中國的建築尤其是院落建築中,高高的圍牆或許是令人印象最深的一道風景。而西方建築的圍牆即使有,也是在若隱若現之間,並且不給人以壓抑、封閉的感覺。

西方個人主義所宣揚的個性的獨立造就了卓然獨立、各具風采的建築。從古希臘的古典柱到古羅馬的穹窿頂,從哥特建築的十字拱到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的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無論從外形還是在裝飾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而集體主義對個性的遏制使其建築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建築材料的選擇上都長時間的保持不變,成爲阻礙建築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總之,中西建築形式上的差別,從本質上看是因中西文化的不同所造成的,是文化差別在建築上的表現,它反映了社會結構形態的差別,自然環境和物質的差別,人們思維方法以及審美境界的差別。這些不同的文化傳統反映在建築風格上,也就是中西建築文化的差異。

參考文獻:

1. Hall, E.T. The Silent Language,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