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中西教育傳統的差異

中西教育傳統的差異

 

上述對中西教育傳統的羅列,多少有一些簡單化了的成分。因爲我們無法在極有限的篇幅中再現中西教育發展的整個畫卷,只能擇其要者加以介紹,而正是在這種選擇、甄別的過程中,一些重要的資訊和材料,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這是要提醒讀者注意的。

就拿西方教育發展來說,它也並非始終把受教育者放在中心位置,注重教師權威的作法也是由來已久的。赫爾巴特及其學派的教育學,大肆渲染的其實就是以教師爲中心。只是這種思想自本世紀初以來,在西方的教育舞臺上,似已不佔主導地位。

西方教育發展史上,同樣也存在着將道德觀念置於教育首位的事例,不少教育家從特定的社會政治思想出發,要求教育爲維護社會的政治秩序服務。赫爾巴特就極爲擁護德國封建貴族的利益,認爲對於普魯土這樣的封建君主制度,只需設法維護和鞏固它的秩序,而不應像法國那樣給以任何破壞和改變。與他這種社會政治觀直接相聯,他要求教育使人具有五種道德觀念:內心自由、完善、仁慈、正義和公平或報償。他把這五種觀念說成是永恆不變的美德,是“鞏固世界秩序”的“永恆真理”,教育的終極目的就是要養成這些品德。他提出,“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下棗道德。”①只要在人們的頭腦中樹立了這些觀念,任何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爲都不會出現。很明顯,赫爾巴特所謂的“自由”、“完善”等觀念,實際上就是維持和鞏固當時普魯土君主貴族統治的道德觀念。他試圖透過五種道德觀念的傳遞,努力形成受教育者“完美”、“善良”的道德品質,實現文化上的控制,並進而“將世界匯入正軌”。

同時,就中西教育發展歷程來看,也有一些共同的東西,例如懲罰,這幾乎是中西方教育都曾採取過的教育措施,都一度被視爲實施教育的利器。

教育傳統與文化傳統之間的關係,是一種互爲因果的關係,兩者是交織在一起的。文化傳統差異是教育傳統差異的根源,而教育傳統又使得文化傳統間的差異繼續存在或強化。上述對東西方文化傳統間差異的認識,雖不見得完全正確,但的確有其一定的'道理,聯繫東西方文化間的這些區別,以上文對中西教育傳統差異的分析爲基礎,似乎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認識中西教育傳統的分野。(見表3.2)的緣由。我國的傳統文化自春秋以降,幾乎一直是以儒家思想爲主體的,注重調和人與社會關係的思想也一直支配着教育的實施,它所造就的重人倫及“學而優則仕”的教育傳統,至今在一定程度上仍鉗制着我們的教育。西方教育傳統以注重人的發展和人能力的培養爲特徵,其形成也有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從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培養和諧發展的人,到中世紀的閹割人性,再到文藝復興的反神性、倡人性和法國啓蒙思想家盧梭的高揚人的自然本性,最後到杜威的“以兒童爲中心”,其間也是反反覆覆,多有周折。東西方教育傳統不同的根源,是其文化傳統間的差異,是價值觀念、思想行爲方式上的差異。

上文在談到東西方教育傳統時,多是就其相異的方面而言的。實際上,兩者間還存在許多共同之處,如在古代教育中,都過多地使用懲罰,將懲罰特別是體罰作爲促使受教育者聽命的主要手段。另外,作爲傳統,無優劣之分,好壞之別,它誕生於特定的文化背景,是一定文化積澱的產物,只有在其產生的土壤中才能判定其適宜程度。東西方教育傳統在許多方面是互補的,在發展過程中,兩者可以相互借鑑,不斷完善。

 

標籤:差異 中西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