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高校體育產業化的制約因素及發展對策的探討論文

論文1.33W

【摘要】我國高校體育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思想觀念滯後、政策法規的支援力度不夠、產權關係不明晰且經營範圍偏小、經營方式單一且經營資金不足、缺乏經營人才而管理水平偏低等制約因素;本文在拓寬思路,轉變觀念,發揮高校無形資產的優勢,拓展經營項目,改革管理體制,加強對體育產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等方面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

高校體育產業化的制約因素及發展對策的探討論文

【關鍵詞】 高校體育 產業化 制約 發展對策

體育產業是指爲社會提供體育產品的同一類經濟部門的總和。作爲體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高校體育,其適應市場經濟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其自身的產業化。學校應發揮體育場館設施的優勢,開發、興辦體育產業,滿足師生和周邊居民體育健身的迫切需求,並獲取一定的經濟效益。

1 我國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的制約因素

1.1 思想觀念滯後欠缺與市場接軌

由於受整個國家體育產業發展水平和傳統思想觀念的制約,我國高校體育產業化程度與西方發達國家相差甚遠,還未能實現真正意義的產業化經營。很多高校對體育產業化意義的認識不足,只注重體育課教學和課餘體育訓練,沒有主動發揮高校的資金、人才優勢,積極涉足體育健身娛樂、體育競賽表演、體育產品的經營開發等行業。而在西方國家,高校運動隊有自己的品牌和商標,其產品涉及領域十分廣闊,從服裝、鞋帽到學習用品、旅遊紀念品等,以高水平運動隊爲龍頭帶動着整個學校的體育產業發展。

1.2 相關政策法規的支援力度不夠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體育產業化發展的相關政策、法規,如俱樂部法人資格、經理人資格的確認,教練員、運動員的職業化,運動員轉會制度的不斷完善等。足球、籃球、乒乓球等體育競賽產業的形成與規模化也成爲我國體育產業化的排頭兵,體育產業的商業化運作已初見成效。但我國高校體育產業化還缺乏相應的.政策法規支援,限制了體育教育業的繁榮與發展。

1.3 產權關係不明晰經營範圍偏小

就高校體育產業而言,學校是體育設施的擁有者,體育主管部門是體育場館的經營者,但二者關係往往混淆不清,產權界限模糊。高校體育資產的所有權不明晰,部分資產多頭管理或無人管理,責任和權利不清且利益分配不合理,缺乏相應激勵機制,經營管理的科學性較低,致使經營管理效率低下,資源閒置和浪費程度較高,影響了高校體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制約着高校體育的產業化發展。

1.4 經營方式單一經營資金不足

目前,就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總體來說,經營內容和項目比較單一。高校體育產業化主要是發揮高校體育人才和場館設施的優勢,其經營項目僅僅停留在體育場館的租賃、承辦和組織各類體育健身培訓,以及體育用品、設備、器材的銷售與經營。另外,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由於高校體育本身具有特殊性,其經費來源主要靠上級部門的計劃撥款,這些款項主要用於教學與訓練、科研和教學設備、器材的購置等,能用於體育產業的經費是相當有限的,特別是流動資金明顯不足,尚不能成爲高校體育產業的一條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渠道。

1.5 缺乏經營人才管理水平偏低

體育產業在我國尚屬新興“生命產業”,到目前爲止,我國尚沒有專門培養體育產業經營的專門人才的院校。使得高校市場經營管理出現了對市場分析研究不夠,缺乏對市場進行深入調查,經營決策的靈活性和應變性較差,市場分析競爭力差;經營管理水平低,經營組織內耗大,資源嚴重浪費,效益不高;缺乏先進的經營理念,不能有效地開拓和適應市場等等。這些都是影響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2 我國高校體育產業化的發展對策

2.1 拓寬思路,轉變觀念

高校體育場館要邁出狹小的天地走向社會,走向市場,必須拓寬思路,轉變觀念。在功能上,從單一性向多樣性轉變;在執行機制上,從以管理爲主向以經營爲主轉變。體育場館應以全民健身運動爲契機,積極開拓社會體育消費市場。城市居民目前娛樂消遣等消費已開始呈現逐年增多的趨勢。爲此,體育場館應拓寬思路,積極培育健身娛樂市場,以滿足消費者對體育健身娛樂不同層次的需求。

2.2 發揮高校無形資產的優勢,拓展經營項目

高校擁有一批學歷高、業務能力強、懂體育技術理論、熟悉訓練競賽業務的各專業師資隊伍,他們是體育方面有名的專家、教授等,在社會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開展和舉辦各種類型的體育培訓、有償訓練及娛樂體育等具有明顯優勢,是有很大潛力的體育無形資產。

在高校體育場館的經營開發中,必須充分調動這部分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高校專業人才多,學科面廣的優勢。多與社會各體育界的聯繫,不斷更新知識觀念,爲更好地開發經營項目、培養市場服務。

2.3 高校體育場館應建立綜合性的體育服務中心

體育活動、健身指導、生理生化康復中心、診斷預測等,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集體育、健身、診斷、康復、娛樂爲一體的綜合性體育服務場所。人們來高校體育場館有娛樂、鍛鍊、休息等場所,享受各種各樣的優質服務,這樣就能把高校潛在的優勢充分挖掘出來,從增強個人素質的高度出發,高校體育館更應主動承擔責任,義不容辭地爲全民健身計劃服務。

2.4 改革管理體制,實現多種管理模式並存

根據高校體育場館的不同特點和經營管理的現狀,應加大場館管理體制改革的力度,實現多種管理模式的並存。對於小型的公共體育場館,可以委託社區管理。對於大型體育場館,應採用市場執行機制,嘗試實行公司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經營運作;對於一些訓練基地性質的場館可以委託給運動隊(俱樂部)、單項體育協會經營運作。

2.5 加強對體育產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體育市場中最重要的資源是人力資源,解決體育市場人才資源短缺和提高體育產業運作人員的素質是體育市場向成熟發展的關鍵。高校體育產業發展必須具有能夠爲體育市場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能力。高校應充分利用綜合院校體育、經管、中文和藝術設計等專業的師資力量,開設新興的體育廣告、體育新聞、體育管理等專業,培養有利於體育產業發展的綜合性人才,使他們掌握現代體育管理和體育經濟的理論與方法、知識與技能,能按體育產業發展的規律辦事,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進而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特別是高校體育產業化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鐵民.高校體育產業化理論內涵及發展趨勢研究[J].山 東體育學院學報,2005(3).

[2] 張永保.高校體育社會服務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