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有關體育教學論文

論文5.39K

體育教學中要有效益意識就是在體育活動中要有所收穫。小編收集了有關體育教學論文,歡迎閱讀。

有關體育教學論文

有關體育教學論文【一】

摘要:作者針對初中體育教學做了一些理論和實踐的探討,內容主要包括初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對初中體育教學的對策建議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初中體育 教學

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教育的基礎,也是國民體育素質培育與提高的根本途徑,肩負着爲社會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人才的歷史重任。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的核心部分,對學校體育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1]。

1、初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新課標的指導性不夠,影響體育教學的導向性

新課標是一個發展中的新生事物,各界人士各抒己見,有的又加以演繹,而且裏面所涉及到的內客,多宏觀,少具體,有指導性的、可操作的、可借鑑的具體案例太少,新課標的指導性還不夠,影響了體育教學的導向性。

1。2學校領導對體育課程改革關注的程度還不夠,影響體育教學改革的進程

學校領導對體育課程改革關注的程度還不夠,體育學科意識還不夠強,學科差異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對體育課改所投入的精力遠不能滿足目前體育學科的發展,在各科課程改革全面推行過程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推行最容易出現“雷聲大,雨點小”的狀況,導致“走過場”的局面,從而影響了體育教學改革的進程[2]。

1。3對體育課改所投入的財力不足,導致體育教學改革發展緩慢

一方面,資金短缺,投入不夠。學校每年用於修建場地,購買體育設施、器材的資金還不能滿足教學的要求;另一方面,體育教師沒有得到與工作量相匹配的待遇,這使其工作積極性大打折扣。這些問題導致體育教學改革發展緩慢。

1。4教師自身素質還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影響體育教學改革的推廣

由於歷史和現實原因,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缺乏課程意識,成爲實施課標的一個瓶頸。體育教師對新課標的精神實質還不很瞭解,缺乏全面深入的學習;對諸多理念領會不到位,掌握得不紮實,認識得不夠清晰,造成一些模糊認識和錯誤理解;對課標新理念把握的“度”不夠準,在實施課程標準過程中,產生了很多困惑和疑慮,出現“矯枉過止”的現象。同時又因爲他們工作量繁重,沒有時間和精力對課標進行深入學習、理解和研究,從而導致自身素質處於一個較低水平,影響體育教學改革的推廣。

1。5應試教育干擾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改革的正常進行

長期以來,作爲衡量學校教育質量和辦學效果的一項重要指標————升學率,在某種程度上誤導了教師、學生對教育本質含義的認識,曲解了學校體育的功能。中考中的體育加試也落入了考什麼練什麼的“應試教育”怪圈中,導致社會對體育教育的輕視,對學校體育教育的支援乏力。在實際體育教學工作中,素質教育很難落實,而“應試教育”愈演愈烈,從而干擾了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正常進行。

2、初中體育教學的對策建議

2。1更新體育教學觀念,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體育教師要圍繞素質教育,深化教學改革,更新學校教育教學觀念,加強教學研究,從實際出發,貫徹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以“健康第一”爲學校體育的根本指導思想,遵循教學規律,面向全體學生,根據中學生的身體發育規律和身心發展特點,研究符合學校教學實際條件的教育教學模式,優化教學內容與過程。在教學方法與組織形式的選擇上,應有針對性、實效性,緊密聯繫各學校實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培養其終身體育鍛煉意識,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開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應由“重教”向“重學”轉變,體育教師也應該進行準確的角色定位,由“主體”地位向“主導”作用轉變,使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都能得全面協調發展。

2。2加強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的建設

從大中小學體育課程體系銜接的角度,從系統性來說,建議按照名稱和內容,重新整合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名稱,並對其中的一些描述加以明晰,加快建立“地方體育課程指導方案”,儘快在國家課程標準和一線教師之間搭起過渡性的橋樑,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進一步完善符合教師需求的具有指導價值的配套參考材料,把理想的、宏觀的思路與指導性意見變成體育教學中觀的、微觀的、具體的、可操作的東西,尤其評價方面應儘快給出操作性較強的參考意見。

2。3提高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

一方面要加強學校領導尤其是學校一把手對體育工作的認識,明確辦學指導思想,重視體育工作,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制度建設;另一方面應該關注、關心體育教師的工作和生活,對新增加的工作量給予適當考慮,建立合理的工資績效評價制度。在獲獎評優、職稱評定、津貼福利發放上做到一視同仁、公平對待,激發教師參與體育課程改革的積極性。

2。4加強學校體育師資隊伍培訓工作

對於廣大體育教師來說,首先要增加體育課程意識,堅持不盲從,不保守,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從事體育學科的實驗,克服慣性思維影響認識的誤區和操作時的偏差。抓住問題的本質,不被表面的紛雜所迷惑,就能領會新課標精神,明確改革方向。堅信無論體育課程管理的形式怎麼變,體育的學科特性不會變;無論體育課程的目標領域(維度)怎麼變,其教育的基本目標和理念不會變;無論學段的劃分怎麼變,體育的對象是全體學生不會變;無論對體育教學內容的規定性怎樣變,體育教學要有用、要有樂趣的原則不變。其次,要加強職前教育和職後培訓,提高體育教師參與課改的能力。

2。5加大體育教育經費投入,採取多渠道籌集體育教育經費

加大國家教育經費的投入增長率是增加學校體育經費的前提。學校體育經費是學校教育經費的一部分,只有學校教育經費增加,方能使學校體育經費得到相應的增加。要轉變觀念,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採取多渠道、多途徑籌集體育經費,利用學校的優勢,協調各種力量,羣策羣力,積極籌措資金,逐步改善中學的體育硬件設施和師資隊伍建設。

3、結論

總之,新的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只有進一步更新知識,改變教學觀,樹立人才觀、課程觀,儘快適應新課程。確立體現時代精神的新課程價值觀,根治現行課程體系的弊端,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王家宏,王維羣,陸阿明,江蘇省中學體育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6,23(6):73—75。1。

[2]周君華,原麗英,解毅飛等。中國東西部農村學校體育現狀比較與發展對策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20(2):4—9。

有關體育教學論文【二】

一、體育有效教學的意義

1。效益意識的養成是有效教學的呼喚

體育教學中要有效益意識就是在體育活動中要有所收穫。體育教學的效益要看學生的變化,而且是很快的變化,而不是浪費時間的變化。體育教學目標要與教學效果是一致的,能夠完成教學目標,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個人的教育需求,從大的方面是滿足社會的需要。具體的說,有效的體育教學是教學結果要與教學計劃相符合,與預期的目標、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是吻合的。所以,爲了爲了實現這些目標,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滿足家長、社會的需求,就要進行體改革,使體育教學科學化有效化。

2。體育教師要有創新意識

體育有效教學不是理論就可以的,而是經過長期的實踐,在實踐中不斷的反思,進而對自己的實踐進行改革,這就需要教師具有創新意識,在創新的實踐中進行改進。新課程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師不斷的領會,並把這些理論逐步實施在課堂教學中,能在實踐時與理念進行對比,形成新感悟,而實踐周而復始,這樣問題就會發現並在分析中解決。落實與貫徹新課標就是一個反思性的教學過程。如果體育教學教師缺乏創新精神與反思精神,那麼,新課標準的精神就會無法理解,對於新課程改革的進度也很慢,體育教師要改變這種現狀,做一個有心人,做一個改革的實踐者。

二、體育新課標下有效教學的途徑

體育教學中的準備活動、教學實施、教學評價、課後作業等向個環境的實施都需要一定的策略,在每個策略中落實有效教學,如果我們無法完成各個環節的教學,那麼,有效教學就無從談起。下面就體育教學的兩個階段中重點來談一下如何實施有效教學。

1。準備階段的有效性實施策略

這一階段的實施策略就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前或者上課前的教學行爲,或者說是教案的制定、場地器材的準備、學生的情況瞭解等。其中,教學設計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這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因素。體育教學設計是指體育教師爲了使體育課堂教學有條不紊的進行,而策劃的教學,設計時要以學生爲中心,根據學生的特點與教學的特點,把教學目標融入到教學中。在操作時,可以有兩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寫在紙上的教案,還有一種是寫在頭腦中的教案。寫在紙上的教案是死的,它適用於所教的幾個班級,在幾個班級的教學時,方案是一致的。而寫在頭腦中的教案是以紙上的教案爲準的,在實施教學時,教師就要用到活的教案,根據班內的不同學生,上課的不同時間,發生的不同的事情等靈活的處理紙上的教案,使教案活起來,甚至讓紙上的教案變得更科學。

在教學設計前,我們要弄清楚幾個問題:第一,學生的實際是最重要的,每個班中的學生風氣、興趣愛好、原來的體育知識、技能水平等。第二,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教育,比如學習態度、心理特點等要求達到一定的水平,應該作爲教學的一個目標來做。當教師瞭解這些之後,教師就把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聯繫在一起,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疏理,然後對教學內容進行認真的選擇、排序、改造、補充等,再籌劃有效教學的具體操作方法,比如:課程的結構、所用的教學方法、運用的情境、預測可能發生的一些意外、如何處理這些意外等等。這些準備都是有效教學的前提與準備,有了這些預案,纔可以打一個勝仗。教師們不要怕花費多於上課幾倍的時間去準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教學。

2。教學中的'有效教學策略

教學實施是教學有效性的主要過程,在教學方案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採取的一系列行爲策略。課堂實施才能真正的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是教學的核心。有效性的實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學環境的創設。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的參與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那種死氣沉沉的環境無法讓學生興奮起來,在活動時也無精打采。有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才能調動自己的學習積極性,主動的參與活動,與同伴一起探究合作學習。良好的教學環境應該具備以下條件:師生之間是民主的,是朋友關係,教師對於學生的好奇心應該鼓勵,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望;學生之間能有正常的交流,能有競賽也有合作;教師能根據教學情況設定一定的情境進行教學,教學目標符合學生的認識,教學內容趣味化。

第二,學會學習的方法。教師的教給學生知識與技術,不如教給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與技巧,這是他們終身學習的保障,他們能自己進行活動,這是主動性的前提,教師要對他們進行學習的指導。比如說,在學習跳遠時,有的小學生不能做出蹲踞式的動作,自己多次嘗試都失敗了,這時,教師提醒她能不能換一種方式進行試跳,比如,可以站到高的地方跳下,在空中體會蹲踞的動作,接下來就可降低起跳的高度,直到體會蹲踞動作爲止。其實,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會學不會,那是因爲他沒有找對方法,如果教師給以指導,他們就會很快掌握,這個過程就是一個方法的學習過程。

第三,體育教師要保持教學的熱情。體育教師的教學熱情對於教學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教師上課時沒有精神,不想說話,處處表現得懶洋洋的,學生的精神肯定也不會足,他們更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如果教師在上課時,口號宏亮、運動敏捷、表情豐富,他的這種情緒很快就傳染給學生。這種熱情讓學生感受到後,學生有一種親切的感覺,喜歡跟着教師的思維進行學習,練習時也表現的格外賣力。當然,體育課堂需要高漲的熱情,在體育學科的研究中也需要高漲的熱情。表現出對自己的體育工作熱愛,喜歡去探索與研究體育,不斷學習體育知識來開拓自己的視野,有較高的熱情去研究體育教學改革。

在教學評價中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體育教學的評價改變以傳統上以技能與體能的評價方法,而更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爲、態度、情感、價值觀等,能在學習形成良好的習慣,形成良好的人格。所以,在體育教學的評價時,既要有知識、技能,還要有情感體驗。評價時也要注意平時的學習過程,與結果相結合。在評價方式上,不僅有教師的評價,還有同伴對其的評價,也可以把家長的評價引入評價體系中來。這樣的評價就會更爲全面,更爲客觀的體現出學生的學習,因此,學生也會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與不足之處,好的方面繼續發揚,不足之處能迅速改正。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求體育教學要做到有效,有效的程度判斷主要以學生的進步爲準,本着學生的發展爲原則進行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學習策略、學習方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鼓勵學生自主參與,不斷反思,形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式。

標籤:體育 論文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