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積極心理學下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提升論文

論文2.88W

摘要:積極心理學研究人的積極力量和美德。當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方面存在一系列的問題,消極因素過多。應當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制,樹立高職院校學生健康的人格,建立良好的職業道德。

積極心理學下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提升論文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

一、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調查

1.職業敏感度。職業敏感度能夠體現關係到高職院校畢業生是否能適用人力資源市場的需要。職業敏感度也是考慮一個人職業素養的首要條件。透過調查發現,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學習與培訓,對其將來所從事的職業是否存在聯繫這個問題上認識普遍不夠。高職院校在校學生中,大學一年級學生參與課餘的職業學習比重佔同年級調查人數的8%,大學二年級參與課餘的職業學習比重佔同年級調查人數的25%,大學三年級參與課餘的職業學習比重佔同年級調查人數的45%。大學一年級學生持有商務英語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等證書的比重佔同年級調查人數的3%,大學二年級持有商務英語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等證書的比重佔同年級調查人數的43%,大學三年級持有商務英語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的比重佔同年級調查人數的72%。透過調查走訪發現,不管大學一年級還是二年級、三年級學生,對自己將來所學專業的發展趨勢均沒有深刻的認識,普遍都是透過教學過程所學習的知識來對所學專業進行判斷。

2.招聘資訊關注度。招聘資訊關注度直接影響着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期望值以及學習的方向。透過調查發現,大學一年級學生透過瀏覽網站、閱讀報紙等方式瞭解招聘資訊的人數爲0。大學二年級學生透過瀏覽網站、閱讀報紙等方式瞭解招聘資訊的人數佔同年級調查人數的12%。大學三年級透過瀏覽網站、閱讀報紙等方式瞭解招聘資訊的人數爲89%。對了解招聘資訊的學生進行了進一步的走訪,發現瞭解招聘資訊的高職院校學生中,其關注比重最大的是招聘單位,其次是薪酬,很少有對職位本身的資訊關注。

3.獨立思考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是一個人在職場上能否取得發展的必要因素,也是學生積極應對學習和工作的一種能力。透過調查發現,大一學生在學校進行實際操作教學過程中能自己動手單獨完成實際操作任務的比重佔同年級調查學生的23%,大學二年級學生在學校進行實際操作教學過程中能自己動手單獨完成實際操作任務的比重佔同年級調查學生的45%,大學三年級進行實際操作教學過程中能自己動手單獨完成實際操作任務的比重佔同年級調查學生的79%。

4.職業道德。職業道德是職業素養中最基本的要求。雖然高職院校學生未能參加工作,就算是從事暑假工工作或者兼職的情況,也不能真實體現高職院校畢業生職業道德的情況。但是,透過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以及學校規章制度遵守程度,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道德。大學一年級學生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的人數佔同年級調查人數的34%,基本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的人數佔同年級調查人數的55%,不願遵守或者忽視學校規章制度的人數佔同年級調查人數的11%。大學二年級學生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的`人數佔同年級調查人數的18%,基本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的人數佔同年級調查人數的62%,不願遵守或者忽視學校規章制度的人數佔同年級調查人數的20%。大學三年級學生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的人數佔同年級調查人數的8%,基本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的人數佔同年級調查人數的54%,不願遵守或者忽視學校規章制度的人數佔同年級調查人數的38%。

5.理論知識轉化能力。理論知識轉化實踐的能力是高職院校畢業生能否適應工作所必備的條件。透過調查發現,有佔調查人數63%的學生認爲自己能認真聽課,有佔調查人數總數32%的學生認爲自己有選擇性的聽課,還有5%的學生沒有認真聽課。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有24%的學生認爲所學專業知識課程難度高,自己無法理解和掌握知識。

二、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所存在的問題分析

1.職業敏感度普遍低是高職院校學生消極心理帶來的影響。透過高考的分流,普通高校與高職院校的生源透過高考分數線進行了分類。衆所周知,普通高校的錄取分數線高於高職院校錄取分數線。這樣公開的事實,給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帶來了一種暗示,高職院校學生無形中會認爲自己與普通高校學生差一個等次,其所帶來的職業預期也低於普通高校學生。這種消極的心態帶來了學生的低沉和將來職業需求層次的降低。高職院校學生在其學生時代沒有對職業生涯進行很好的規劃,自然談不上有的放矢的關注招聘資訊並透過招聘資訊查找自己將來的發展方向。對招聘資訊關注度低也是消極心理所帶來的影響。部分學生仍然沒有脫離父母的關照和影響,認爲將來的就業還是需要關係、需要父輩的指引,所以對就業資訊以及動態關注較少。在對招聘資訊關注的過程中,對招聘單位的關注度最高,說明高職院校學生對自身的職業生涯沒有明確的規劃,招聘資訊中的用人單位固然是應當考慮的原因之一,但不能是首要原因,並不是高職院校所有學生都能在名聲顯赫的用人單位中找到一席之地,能夠讓自己找到發展之路、提升自身能力的工作纔是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選擇。

2.獨立思考能力缺乏是學生自主意識不強導致的。我國的教育模式是以應試教育爲主,高職院校學生也不例外,從小就形成了以考試爲中心的學習模式,進入高職院校學習後,大部分學生均以學期期末能夠順利透過考試爲目的。這樣被動的學習模式,自然無法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所掌握的知識也就無法融會貫通。

3.職業道德是一個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在學校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在社會要遵紀守法,工作過程中要遵守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這是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當然,當前社會風氣也影響着大學生的紀律性。父母、教師等的道德水準能夠影響到學生的遵守紀律情況。低年級學生比高年級學生能夠更好地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其實也能反映出學校的管理存在着一些漏洞,大學一年級學生新來乍到,無法發現規章制度的漏洞,所以選擇嚴格遵守。學生髮現漏洞或者是學校規章制度執行過程中出現偏差,將會導致學生遵守規章制度的情況惡化。

三、從積極心理學角度提升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對策研究

1.進一步完善高職院校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機制。高職院校應當在建立健全心理諮詢室的前提下,進一步對學生進行健康心理教育。從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角度來看,心理諮詢僅僅是對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或者疑惑進行諮詢和指導,是被動的、消極的一種教育方式。所以,高職院校應當普遍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都能有積極的心態。同時,應當進一步完善資訊渠道,透過建立聊天室、qq羣、微信羣等現代化手段,多元化的疏導模式能夠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溝通渠道,及時瞭解和關注大學生的思想動態,有的放矢地進行鍼對性教育,讓學生能夠有一個積極的心態。

2.在就業指導過程中應當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就業指導過程中,不能流於形式,而是要緊密結合就業實際情況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例如有些學校在就業指導過程中就強調要先就業然後找工作,也就是說先隨便取得一份工作,然後在工作過程中再去發現自己喜歡的工作,這也是一種典型的消極心理。就業指導過程中,雖然應當教育高職院校學生不能好高騖遠,但是應當指導學生能正確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所學習的專業,並且根據自己的需求對職業生涯提早規劃。只有提早規劃了自己的職業生涯,纔可能讓自己在將來的工作中找準定位。

3.培養高職院校的積極健全人格。積極健康的人格是職業素養的保障。積極心理學認爲積極健康的人格是良好心理素質的必備條件,人格的良好特質是良好心境形成的必備條件。只有具備良好心境,纔會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纔能有效地遏制消極人格的出現,才能保障我們心理健康。所以,學生應當透過心理諮詢中心的引導、學校的激勵措施鼓勵、高職院校學生參與積極的社會實踐活動等形式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積極健康的人格。

4.提高教學和管理的水平爲高職院校學生提供良好的服務。教育本質上是一種服務,一種以提高學生能力爲目標的服務。職業道德的形成與學校教學和管理水平息息相關,學校規章制度是否能嚴格執行、教師是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直接影響着學生的職業道德。所以,高職院校應當提高教學水平,透過教育教學改革措施,讓學生能充分了解專業知識掌握專業知識,並能讓理論知識轉化爲實踐操作能力。透過嚴格執行學校的規章制度,讓學生能夠遵紀守法,爲將來在工作過程中能嚴格遵守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洪冬美.大學生知性化生存的心理困境及其超越[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

[2]朱翠英,胡義秋.積極心理取向的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必然性及其模式建構[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