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談中等職業教育德育課課程建設論文

論文9.39K

中等教育職業學校德育課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針對中職學校的德育教學現狀,加強我省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建設顯得尤爲必要,從德育課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評價模式等方面進行了探討,並對德育實踐活動作了詳盡的闡述。

淺談中等職業教育德育課課程建設論文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不僅是學校的需要,而且也是社會的需要、企業的需要,更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應進一步加強我省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建設,以不斷增強德育課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時代性和吸引力。根據《教育部關於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設定與教學安排的意見》要求,結合我校實際,就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建設談談個人的幾點見解。

一、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建設的必要性

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企業對中職畢業生的要求已不限於工作技能,對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水平、職業道德、職業綜合素養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反觀中職學校的德育教學現狀,德育課的教學還是切實有效的,而且總體情況相對良好。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還看到了存在的問題,如對德育課程定位不清、重視程度不夠;校本課程匱乏、課堂教學吸引力不足;德育課教學存在僵化呆板、實用模組少;理論教學普遍偏重、實踐教學普遍較輕;理實分離,德育課效果不理想等問題仍然存在。

爲適應我省中職教育發展新形勢,切合中職學生的新特點,迫切需要落實國家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新課改任務,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建設,對於充分發揮德育課的育人功能,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促進中等職業教育和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積極推進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建設的措施

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結合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德育課堂教學要堅持課程改革,堅持以生爲本,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服務終身發展爲目標,尊重每個學生的個人意願與特長,承認每個學生都具有自主性與創造性,從而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各種才能,因材施教。

(一)加強第一課堂的課程建設

1.重新整合德育教材

目前中職學校“2+1”教學模式下,中職德育課一般安排在一、二年級共四個學期進行。爲進一步提升中職德育教學的實效性,本校嘗試重新整合德育教材,編寫校本教材,總體框架以教育部大綱爲標準,重構教學內容,結合專業特色分模組,實現分學期、分模組的教學。將目前德育課程重新打散、重新組合,重構一個德育課程實施結構,四個學期四層推進,每個學期都有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經濟與政治社會和哲學與人生,使得課程更加符合學生的成長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校本教材編寫具有結構靈活、內容豐富、重視學生操作、案例接地氣等特色,實踐證明,教學效果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2.創新德育教學模式

認真研究教材,結合新時期、新形勢變化積極探討,整合教材,改革德育內容,創新德育教學模式,主要是分小隊教學並嘗試推行四層推進的德育課程教學模式。

在組織形式上,我們把每個班分成若干小隊,每小隊4~8個學生,分小隊時兼顧到學習層次和男女學生的比例,每個小隊自定隊名和隊服,並作一個隊形展示,大大增強了小隊的凝聚力。在教學中,教師採用分隊設問、分隊討論、分隊做答、分隊表演等形式,對小隊和個人實行加減分的新的教學方法,把原來教師的以講爲主轉變成以學生自學和小隊活動爲主。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同時提高了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有效杜絕了學生上課睡覺、玩手機的不良習慣,大大提升了教學效果。

在分小隊教學的基礎上,同時嘗試進行知識引入—知識探究—實操項目—拓展實踐的四層推進的教學模式。比如,哲學與人生四層推進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以教材中每一課所涉及的哲學原理和人生問題爲基本單元,按照邏輯嚴密、簡約高效的要求,把每一課的教學進程設定爲四個依次推進的基本環節,即巧用案例情景,引發探究慾望—利用探究慾望,弄懂哲學原理—運用哲學原理,解決人生問題—應用人生哲理,從而改變人生行動。這種四層推進的教學模式,邏輯嚴密,思路清晰,理論講解精要,結合實際具體,既符合哲學學科的內在邏輯,又注重滿足學生的內在需求,既重視知識傳授、觀念樹立,又重視情感體驗和社會實踐,體現了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教學原則,達成了知、信、行的統一,實現了三維教學目標。

3.創新教學方法

教學大綱要求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適應中職學生的學習方式和職業教育培養模式的變化,突出職業教育特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探索形式新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問題匯入法、案例分析法、活動體驗法、項目教學法、實踐教學法等,這些方法都加大了學生參與課堂、參與實踐的程度,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此以項目教學法爲例。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主要以行爲引導爲主的教育教學方式。在實施中應由明確項目任務、制訂項目計劃、落實項目實施計劃、檢查評估、歸檔和應用等要素組成。在德育課教學中應用項目教學法,是德育課教學改革的嘗試,以哲學與人生課程中“客觀實際與人生選擇”課爲例,首先確定本課項目主題就是自己應該選擇一個怎樣的人生道路;然後確定項目實施應具備的條件,即要實現自己人生正確的選擇,必須有哪些條件作爲支撐,引導學生在教材中尋找出實現人生選擇所必需的客觀條件,即客觀實際。完成項目等環節的分析,對比傳統的教學法,應用項目教學法能取得更加積極的教學效果。

4.多元化的考覈評價模式

探索適合課程特點的多樣化考覈評價辦法,將理論知識考覈、實踐考覈與日常行爲表現的考覈結合起來,力求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狀況。課程考覈評價重視過程中,要透過學生自主評價、小組或班級的集體評價、教師的導向性評價等方式,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在評價中的作用。我校對學生德育課的評價從過程性考覈(60%)和終結性考覈(40%)進行綜合評定,過程性考覈(60%)可分爲五個方面: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爲(10%)、上課出勤率(10%)、作業完成(15%)、實訓活動(10%)、形成性考覈(10%);總結性考覈(40%)可分爲三個方面:學生自主評(10%)、小組或班級的集體評價(10%)、教師的導向性評價(20%),最終評定等級優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及格。這種考覈評價模式能全面、客觀、合理地評價學生,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達到德育課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探索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聯動

德育教學涉及大量的實際問題,僅靠課堂教學不可能完全解決,只有透過實踐的體驗,才能使學生對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進一步消化,使課堂教學得到延伸和擴展,也才能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真正實現德育課教學的高效率。因此,探索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聯動,主題活動與德育課的深度融合,推動學校的德育工作。具體形式主要有三種:

1.開展對應德育課程的技能比賽活動

設定基於課程涵蓋德育內容的技能比賽,結合全國文明風采大賽,舉行相關項目的選拔賽,透過豐富多彩的技能比賽項目,加強德育的實效性。結合本校實際,我校德育課第二課堂技能比賽項目有:第一學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開展全國文明風采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我是職場之星模擬應聘比賽、放飛夢想演講比賽;第二學期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舉辦法律知識競賽、職業禮儀大賽;第三學期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開展模擬公司企業沙盤比賽,創意LOGO設計大賽;第四學期哲學與人生課程舉辦人生哲理情景劇大賽、智慧人生手抄報大賽。技能大賽的開展,讓學生學習的知識充分發揮,推動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同時也促進了教師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能力。

2.定期開展團日活動,主題德育系列化

主題德育活動做到“三貼近”原則,讓學生從“學校人”到“社會人”的角色轉變。結合本校實際,精心設計主題教育活動,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力求圍繞主題、體現特色、形式多樣、生動活潑、體現育人的科學性。如中職第一學期修身樹德、遵紀守法爲主線,開展認識自我、文明禮貌、習慣養成教育,加強職業道德、職業理想教育;中職第二學期以人際交往和諧相處爲主線,加強職業素養、職業倫理教育;中職第三學期職業理想、學業進取、心懷感恩爲主線,熱愛所學專業主題活動,加強職業特徵、職業技能教育;中職第四學期開展社會責任、企業的用人原則主線,加強職業意識、職業態度的教育;中職第五、六學期以社會實踐、重在體驗爲主線,開展職業困惑、職業發展、職業規劃,突出愛崗、敬業的主題活動,加強敬業意識、公民意識的教育。

3.舉辦學生社團活動,社團活動校本化、課程化

針對中職學生精力充沛,有強烈的自我發展意識、自我展示的慾望,引導學生加入學生社團。學生社團的課程化,可以提高社團的活力和知識體系的學習,使社團真正成爲學生髮展的良好載體,拓展了社團的教育功能。

除此以外,加強中職德育課程建設還要建設、運用教材資源庫,開發教學資源,深化教學研究;加大教師培訓力度,組織聽課評課,提高德育教師隊伍素質等;還要從上到下,加強領導,方能保障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建設的實施。

中等職業教育德育課課程建設涉及面廣,以上只是對課程建設的粗淺認識,在實際工作中還有許多需要研究、探討和改進的地方。只要我們充分認識中職生德育的特點,與時俱進,不斷改革教學內容,創新教育方法,就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以適應社會和企業的需要,適應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