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談感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的論文

論文8.55K

1.感知是智力因素活動中最原始的因素

淺談感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的論文

所謂感知,包括感覺和知覺。它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官的客觀事物個別或整體的反映。其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感知是認知的開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首先來源於感知。它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基礎,是人類獲得感性認識的主要形式。透過這種初級的簡單的認識,對外界事物反覆的感知,能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感知是一切心理活動的基礎,如果離開初步的感知,其他一切較進階的複雜的心理現象都難以產生。假如一個人失去了感覺和知覺,那麼他就不可能產生認識,更難以產生如正常人一般的情感和意志。所以,只有透過反覆感知,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記憶力併爲思維提供素材,再在此基礎上,透過思維形成理性認識,從而將理解活動不斷引向深入。

2.感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尤爲重要

初中語文教學是以文章教學爲中心,組織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的教學活動,是一個認識過程。同時也是一項智力因素活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忽視感知這條線,就會使學生喪失自主獲得知識的機會,削弱其求知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其成爲“守株待兔”者。

首先,從學生方面看,初中生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時期。他們的認知過程還不能脫離直觀。現在的孩子,由於獨生子女多,學前教育普遍提前,他們入學年齡仍偏小,在心理上還沒有形成固定的認知結構,思維水平基本上還停留在感性階段,遇事、求知有時憑一點點經驗或學習、生活中積累。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多用直觀形象的方法,具體設疑,使他們能在明快、簡潔、輕鬆的教學環境中認知,並且在這種感性認識的反覆實踐中逐步形成理性的思維活動。

其次,從閱讀本質特點來看。閱讀不僅是一種複雜的情感活動和語言技能活動,更是一種複雜的心智活動。英國學者羅素指出:一切學科本質上應從啓迪心智開始。學習過程中的智力因素包括感知、記憶、理解和思考。閱讀首先是視覺感知文字資訊,是由感知過渡到思考的過程。正如蘇聯心理學家和教育家贊科夫指出的,語文教學的重心應該轉移到學生獨立認知活動上去,要發展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與態度。

從教材方面看,語文學科有其特殊的有利條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規定:課本選文要文質兼美,適合教學的典範文章。語文學科以文選爲主的教材體系,使語文學科比起其他學科的教材,具有更強的可讀性和可感知性,特別便於學生“奮其智力,自致其知”。如新教材裏的《數字雜說》、《臥看牽牛織女星》等文章,貼近生活,具有很強的科學性、趣味性和文學性。這樣安排,依據了學生年齡特徵、生活感受,遵從了從具體到抽象,由形象到抽象逐步提高的這條序列。

最後,從教育發展的觀念來看,感知教學符合教育終身教育觀。“終身教育”這一觀念在中國古已有之,古代的“活到老,學到老”就是這種思想的體現。朗格朗是現代終身教育理論的奠基者和倡導者。他認爲:終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體的.思想和成就,換言之,是完全意義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各個方面的各項內容,從一個人出生的那一刻起直到生命終結爲止的不間斷的發展,包括教育發展階段各個關係之間的有機聯繫。現在的教育立足於傳授知識,把積累起來已知的資訊,啓示給下一代作爲教育的目的。它只注重研究如何把學生教好,而忽視了兒童、青少年自身蘊藏着學習語文的潛能,只注意了在如何教的一些具體問題上下功夫,忽視了人類掌握語文的特殊規律。而終身教育不僅在於教給學生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同時還建立在學會感知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基礎之上。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也說:“人類這個理性的動物不要由別人去領導,要由他自己的心智去領導,他要親自掌握事物的根源,獲得一種真能瞭解,真能利用所學的事物的習慣”。

綜上所述,感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引導學生用已知的經驗和生活積累去感知課文、認識世界,不僅能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能潛移默化地培養他們勤勞善學、積極探索的良好品質和受益終身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