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生態公路設計理念分析論文

論文2.41W

1生態公路內涵的概述

生態公路設計理念分析論文

在實際的公路建設中,難免不會對周邊的生態環境造成一些不良影響,其中包括公路周邊的自然環境、植被等。現在人們對生態公路的概念和定義還不甚明確,因爲在提到生態公路的時候,有的人認爲它是指在進行公路建設過程中,對施工一定範圍內所進行的一種環境保護行爲,這雖然強調了對生態系統中綠色植被的重點保護,但是這也侷限了生態公路內涵的範圍。但不管是怎樣的觀點,生態公路都是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研究分析公路建設和環境之間的關係,透過環保設計理念的貫徹,使得公路從設計到運營都能實現對環境的和諧相處,做到公路的暢、潔、綠、美、平的規劃,特別應該在綠、美、環保上實現人、車、路、景四者合一,在確保公路安全舒適的同時,實現公路建設的生態功能。

2生態公路的設計理念

在生態公路設計中,強調了生態理念和環保意識的滲透,同時需要重點考慮和解決的問題包括減少實際公路建設中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造成影響的補救措施等。

2.1生態恢復設計

該種設計理念貫穿於整個公路設計,並且對實際的生態公路建設有着很大的影響。這主要是解決公路建設中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問題,透過相應的措施,加快公路周邊生態的恢復程度。例如在設計邊坡防護的時候,就需要對栽種的植物以及邊坡坡度和類型進行合理選擇,促進植被的保護和生長;在設計路域生態的時候,選擇的植被就要重點結合當地的生態特點,貫以喬灌結合、常綠與落葉結合、遠景與近處綠化結合、四季花草搭配、以當地植被爲主的設計理念,確保植被順利健康成長。

2.2環境的設計和融入

在傳統的設計理念中貫穿自然的設計理念,這更容易達到一種自然的效果,同時也能更有效的降低公路建設對公路周邊自然環境的破壞。還要加強對現有景觀植被的利用,以此減少人工對環境的破壞,同時也能夠維持自然的生態環境。此外還可以加強不同鄉土植被的引入,不僅發展了鄉土植被,也緩解了公路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加強對路域中文物的保護,使其成爲生態公路的一大特色。

2.3鄉土化技術

該種技術理念強調的是在公路設計中引入當地的鄉土材料、文化和鄉土物種等,這樣既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還能縮減一定的建設成本,獲得較爲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更重要的還是對當地個性化特點的展現。而且鄉土物種的選擇既能保證植被的健康生長,也避免了外來物種對本土環境的影響,增強植被的存活率。我們正在施工的鄭州市大學路南延線工程,處在城鄉結合部,所以在進行設計中,不得在道路兩側個1km範圍內進行工廠、採石場等易污染單位的建設,而基於綠化環保理念的體現,在道路兩側各20m範圍內由內至外分別種植:作爲鄭州市市花的月季花,生長較好的玉蘭以及耐寒、耐旱的雪松。

2.4生態綠化的設計

生態公路的建設還需要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和土壤特點,以此才能選擇更適宜的、能夠加強環境保護的植被,在設計邊坡綠化的時候,要重點分析土壤的結構特點,保證栽種的植被能健康成長。植被的栽種可以選擇散叢結合的方式,植被物種類型也儘可能的做到多種結合的方式,使得生態綠化設計更爲科學合理。還可以對匝道圈進行綠化設計,這主要是根據其地勢進行大型圖案的設計,可以採取成片栽種並加以適當點綴,而且爲了方便養護,還可以進行相應噴灌設施的設計,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苗圃和栽植經濟林的建立,在確保公路綠化生態的同時,綜合利用開發匝道圈中的土地,降低了工程投資和養護費用。

2.5公路和生態工程的結合

生態公路的設計一定要結合環境保護來進行,這不僅要對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和諧相處關係的體現,還要結合公路建設中環境保護的薄弱環節的處理來加強公路建設和生態環境間和諧關係的.建立,以此採取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降低公路建設的生態環境的破壞,真正落實生態公路的目標。

3生態公路的實現措施分析

生態公路的實現,只有將生態環境保護理念以及設計理念貫穿到整個公路設計中,才能進一步促進生態公路的實現。

3.1規劃設計階段

公路規劃設計在整個公路設計和建設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規劃設計質量和水平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生態公路的建設效果和環境保護效果,因此要使其得到確切的保證。而在《公路路線設計規範》中雖然對總體設計進行了強調,但是對線路總體方案中生態環境這一要素卻沒有給予重點考慮,只是提出了環保總體設計。所以在進行規劃設計的時候一定要積極主動對工程建設和環境保護建設進行協調,進而貫徹落實生態公路的設計和建設。這也就要求了設計人員需要明確和掌握公路沿線的基礎資料,包括自然環境、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環境以及自然景觀等,然後再對路線方案及其總體佈局進行了綜合考慮,與此同時還要針對建設中環境保護的薄弱環節提出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以降低公路建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和破壞,但也要全面考慮環境對公路建設的承受能力等方面,例如不良地質地段等。並以“三同時”爲指導方針,也就是要求在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的時候必要保證公路設計、施工和運用的同步。

3.2公路施工階段

公路建設施工階段是實現生態公路設計理念的關鍵環節,因此在施工組織設計的時候必須要強調和落實環保,確保對土地和空間的合理利用,爲之後施工完成後地表綠地的恢復奠定良好的基礎。加強對施工人員文明安全的培訓,提高施工人員的環保責任意識,不隨意進行污染源的排放,做到文明施工。還要加強對施工原料和施工殘餘材料以及施工廢料的管理和處理,以確保不會對公路沿線的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同時還需要加強相關施工制度的落實,大力開展環境監測和保護工作,以此規範施工人員的行爲意識,及時發現並處理環境破壞現象。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對公路景觀的建設,畢竟對出行的人們來說,對公路景觀的印象往往來源於公路及其周圍景觀。對於路側生態、邊坡防護等方面的綠化也要加以重視,在確保施工質量和效率的同時,結合實際情況,促進生態理念的體現,在借鑑自然界植物羣落分佈特徵的基礎上,構建出一幅錯落有致、高低錯落的綠化景觀圖。就以路側生態的設計來說,其設計往往採取容錯的設計方式,這是一種人與自然安全和諧的設計理念,首先在全面考慮了當地地形和工程造價的基礎上,適當擴大路側寬度,進而放緩路側坡度,然後可以取消擋土牆的建設,建設一個寬度大於2m的平臺,並在平臺上進行植被的栽種,而爲了不影響公路的排水,在路側淨區應該建設一個和路面一樣的坡度,路側邊溝也要基於以上原理,採取隱性邊溝的方式進行建設,這不僅能夠促進路面承載力的增強,還能擴大路側淨區,以保證路側安全,同時也能夠進行綠色植被的栽種,得到一條生態邊溝。

3.3公路運營階段

雖然在施工階段進行了相應環保措施的實施,但是在公路的運用過程中這些措施的作用和功能會逐漸減弱,因此需要對生態工程進行後期的養護、維護和管理。加強建立應對環境突發事件的相關機制,確保突發環境事件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和處理。此外,還要落實對公路周邊環境的監測,透過研究分析環境狀況規律,對污染原因進行逐步排查,以制定有針對性的環保方案,並且在設計和運營個環境中都不能放鬆對環境的監測工作。

4結語

就目前的生態公路建設來說,它仍然處於初始階段,但它卻代表着未來公路建設的發展方向,因此爲了促進我國生態公路的發展,必須要加強生態公路設計理念的研究和落實,並透過借鑑發達國家的生態公路建設經驗和技術,促進我國生態公路建設與發展。

標籤:生態 論文 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