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大學生社交禮儀論文

論文1.51W

大學多會開展禮儀課,以下是小編爲大家精心蒐集和整理的大學生社交禮儀論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鑑,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社交禮儀論文

大學生社交禮儀論文(一)

生活中,社交禮儀已經成爲我們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掌握良好的社交禮儀知識是我們走向成功必要的鋪路石。

一、修飾與衣着

修飾是指女士穿戴不要太華麗了,太耀眼了,如果這樣去面試,我想機會就已經了了無幾了。因爲你是來工作的,要莊重,不要給人一種浮的感覺。我覺得不化妝也不太好,最起碼要化些淡妝,這也是對別人尊重的一種做法。想想看打扮的整整潔潔是不是讓別人看上去很舒服呀!你想如果一個老農民和一個西裝革履的人,找你談判,你是不是要選擇那個西裝革履的人呀!

當面試時,有的人說:"面試時,不就是到那天從裏到外都換上新衣服,穿的整整齊齊的,然後到髮廊整理一下頭型嗎?"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一、會讓人一看就知道你提前準備了,有的時候連剛打上去的髮膠還在頭上呢,一看就知道你是剛從髮廊裏出來的。二、由於剛穿上新衣服,一切都是新的,你會有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所以你最好要提前一、兩天就穿上,適應一下。也就是面試前要提前一、兩天做好準備。

面試時要多帶幾份簡歷,因爲你交到面試官那的已經訂成厚厚的一打了。他要看你的簡歷還要翻找一下才能找到,這時你就要拿出你已提前多準備的簡歷給他,他會覺得的很舒服的。當面試完後要給面試官寫感謝信,雖然現在有許多人一般都不寫,但這是禮儀,我還是希望大家寫,你想別人都不寫,你寫了是不是會引起注意呀。在面試或會議時要帶上比較精緻皮面的筆記本,還有好的筆,不要隨便找一個本或筆。

面試時要提前半小時去,先與他們的總檯人熟悉一下,總檯是個很關鍵的人物,多打聽一下有關將要面試你的上級的消息。如稱呼等。有一次一位王女士,接了一個電話說:你好,我是xx公司的王浩,請你明天九點到我們公司來接授面試。第二天,他八點半就到了,和總檯服務員聊了一會,服務員打了一個電話,說"王總,王小姐到了",這時她才知道,原來給她打電話的就是王總呀!在這之前她還把這個人當成小人物呢?因爲一般打電話通知的都是小人物或員工做的事。所以她進去面試時,說了你好!王總。你想想假如她說,你好,王浩!王總會怎麼個想法,"王總"叫了幾年了,都已經叫習慣了,突然叫他王浩,他能夠習慣嗎?

二、自我介紹

應籌式:在不太重要的場合。如在火車上等場合只要說出叫什麼名字就可以了,不必報上職務等。

工作式:你好,我是xx公司的xx經理。

交流式:你好,我是xx,請多多關照,或送上名片。比較隨便。

禮儀式:如:開學儀式,升旗儀式等等。比較莊嚴。

三、眼神

時間:與別人談話30分鐘時,如果只有10分鐘以內對方是看着你的,說明他在輕視你。如果10分鐘至20分鐘之間,說明他對你是友好的。20分鐘至30分鐘說明兩種情況:一、重視。二、敵視。也就是與別人談話時眼睛要注視談話時間的2/3。

部位:額頭上,屬於公務型注視。不太重要的事情和時間也不太長的情況下。

眼睛上,屬於關注型注視。

睛睛至脣部,屬於社交型注視。

眼睛到胸部,屬於親密型注視。

角度:平視,表示平等。斜視,表示失禮。

俯視:從上往下看,輕視別人。

四、面容

有的時候皺眼眉,表示不奈。撅着嘴表示生氣。"噢"?表示驚呀!

五、笑容

要學會微笑。微笑很重要,誰喜歡天天面對着冷冰冰一點笑容的人呀。像儲蓄所、銀行的職員,當你去取錢時,他們是不是很冷冰冰的,一點笑容也沒有。像別人欠他們什麼似的,感覺不太好吧,其實那是他們的職業病,已經習慣了。下面我給你們講一個故事

以前有一家公司讓他們的員工去拿一份重要的材料,結果去的都被罵了回來。老闆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小李,小李很愁呀!但這份材料不拿還不行,結果還是去了。到那時,只見那位科長還在破口大罵呢?這時小李什麼也沒有說,只是微笑、微笑還是微笑,嘴裏說着:"噢?這樣呀?是嗎?",只是點着頭微笑着。後來,那個吳科長罵了一陣子的時候,小李說:"吳科長,你很會善於表達你內心裏的憤怒呀!"。後來,吳科長看了看小李說:"嗯!這小夥子不錯!我也不爲難你了,你就拿回去吧!",就這樣別人沒有拿到的,他卻拿到了。

六、需要避免的身體語言

當與別人談話時不要雙手交叉,身體晃動,一會傾向左邊,一會傾向右邊,或是摸摸頭髮、耳朵、鼻子給人以你不耐煩的感覺。一邊說話一邊在玩筆,有的人特別喜歡轉筆,好像在炫耀,你看我轉的多酷呀!也不要拿那個筆來回的按。雖然與同輩之間還算說的過去吧,但是跟長輩談話時這樣做是很不禮貌的。

關於社交禮儀還有很多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我們應該不斷的完善自己、充實自己。

大學生社交禮儀論文(二)

中國自古以來一直有“禮儀之邦”之美譽。在大理提倡社會注意精神文明的今天,講文明,講禮儀,講禮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須具體的社會公德。本文着重探討當代大學生禮儀修養的重要性及當代大學生的禮儀現狀等。關鍵詞:禮儀修養禮貌大學生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講“禮”懂“儀”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優良傳統。源遠流長的禮儀文化是前人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厚的遺產。

隨着時代的進步,人際交往的日趨頻繁和密切,作爲交往潤滑劑的禮儀也越加顯得重要。在走向全面小康的當今社會中,崇尚禮儀是社會對其成員的基本要求,也是社會成員的精神要求。注重禮儀,對促進社會進步和提高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講究禮儀,遵從禮儀規範,可以有效地展現一個人的教養、風度與魅力,更好地體現一個人對他人和社會的認知水平和尊重程度,從而使個人的學識,修養和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適度、恰當的禮儀不僅能給公衆以可親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慾望,而且會使與公衆的合作過程充滿和諧與成功。一個知書不達禮,知識水準和道德水準嚴重不協調的學生,不可能成爲一個優秀人才。一個優秀人才,不僅應當有高水平的專業知識,還必須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修養和禮儀修養。

禮儀是良好品德修養的表現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質養成重要途徑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質需用彬彬有禮的方式去體現。儘管禮儀的研究和教育在國內已經有所發展,特別是職業與禮儀的結合已成大勢所趨。可是禮儀教育,還未引起高校的足夠重視,大多數高校還未開設禮儀課程。大學生是知識層次較高的羣體,在如今的中國社會已經算得上是知識分子,也是中國明日發展的引領者、頂樑柱,在道德水準上,在禮儀修養方面應當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個性是當代年輕人的特點,在追求突出個性過程中,卻有一些大學生把醜陋當成了個性。許多不文明、不禮貌,甚至醜陋、陳腐、粗俗的東西都被當做了“新潮”、“瀟灑”,在現在的大學校園裏面,經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爲不端者、張口罵人者、隨地吐痰者,其他的不講禮不懂儀的現象亦不鮮見,如關門之時聲震如雷、打電話從不自我介紹、不再禮讓教師、端着飯盒邊走邊吃等等。這些不良現象已經不再是個別,而且有着愈加普遍的趨勢。

造成一些大學生禮儀素養低下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中學時代的應試教育副作用。在這個層面上,家長,教師,乃至整個教育體系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高考的指揮捧的魔力使中小學的教育是以“分數”和“考試”爲中心的教育,德育和美育長期受到不應該的冷落。學生把分數看成是“命根”,老師把分數看成是“法寶”,家長只看學生的成績,不關心學生的心理和品格的全面發展。這種只用學習成績的名次來衡量學生的優劣,就決定只在教學上下工夫而在塑造孩子的靈魂方面卻很少花費時間和精力。看來教育的制度是要大力的投入,不斷借鑑古今中外的教育制度中的合理的成分,不斷地完善一個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教育體系。

第二點:社會的轉型。當社會初於價值的轉型,倫理,道德,觀念,都處系亂狀態之中,作爲社會的一部分的大學生,也是難作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大學城已非伊甸園般的淨土。作爲一個典型的亞文化圈,大學城必然要受到社會大文化的影響和侵蝕。在商品化和傳煤化的社會裏出,不食人間煙火的地方早已不復存在。當代的中國正面臨着相似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國的大學生正經歷着一個痛苦的“斷奶”歷程,如何判斷真、善、美,是他們的是他們急待禰補的課程。

第三點:社會的不良的風氣的影響。就大學生身邊的就很多的不良風氣,像如“課桌文學”,“廁所文學”的泛濫,圖書館的書被亂圖亂寫,某些大學教授抄襲他人的學術論文被揭露,有些教師爲了創收而對上課敷衍了事……,還有是社會上的兇殺,色情,矇騙,由此大學生們應吸取傳統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化道德修養,學習一些必要的禮儀常識,方可立足於社會、立足於風潮的前端,方可得到人們更多的肯定。

其實,不知道大學生是否曾想過:當你在社會交往中用禮貌的語言與人交談;用文明的舉止與人交往;用得體的文書與人交往時,成功都會向你靠近一步!

大學生社交禮儀論文(三)

我覺得大學生社交禮儀最實用的就是在面試上,以下是我的個人看法:

一、修飾與衣着

修飾是指女士穿戴不要太華麗了,太耀眼了,如果這樣去面試,我想機會就已經了了無幾了。因爲你是來工作的,要莊重,不要給人一種浮的感覺。我覺得不化妝也不太好,最起碼要化些淡妝,這也是對別人尊重的一種做法。想想看打扮的整整潔潔是不是讓別人看上去很舒服呀!你想如果一個老農民和一個西裝革履的人,找你談判,你是不是要選擇那個西裝革履的人呀!

當面試時,有的人說:“面試時,不就是到那天從裏到外都換上新衣服,穿的整整齊齊的,然後到髮廊整理一下頭型嗎?“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

1、會讓人一看就知道你提前準備了,有的時候連剛打上去的髮膠還在頭上呢,一看就知道你是剛從髮廊裏出來的。

2、由於剛穿上新衣服,一切都是新的,你會有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所以你最好要提前一、兩天就穿上,適應一下。也就是面試前要提前一、兩天做好準備。面試時要多帶幾份簡歷,因爲你交到面試官那的已經訂成厚厚的一打了。他要看你的簡歷還要翻找一下才能找到,這時你就要拿出你已提前多準備的簡歷給他,他會覺得的很舒服的。當面試完後要給面試官寫感謝信,雖然現在有許多人一般都不寫,但這是禮儀,我還是希望大家寫,你想別人都不寫,你寫了是不是會引起注意呀。在面試或會議時要帶上比較精緻皮面的筆記本,還有好的筆,不要隨便找一個本或筆。面試時要提前半小時去,先與他們的總檯人熟悉一下,總檯是個很關鍵的人物,多打聽一下有關將要面試你的上級的消息。如稱呼等。

有一次一位王女士,接了一個電話說:你好,我是xx公司的王浩,請你明天九點到我們公司來接授面試。第二天,他八點半就到了,和總檯服務員聊了一會,服務員打了一個電話,說“王總,王小姐到了“,這時她才知道,原來給她打電話的就是王總呀!在這之前她還把這個人當成小人物呢?因爲一般打電話通知的都是小人物或員工做的事。所以她進去面試時,說了你好!王總。你想想假如她說,你好,王浩!王總會怎麼個想法,“王總“叫了幾年了,都已經叫習慣了,突然叫他王浩,他能夠習慣嗎?

二、自我介紹。

應籌式:在不太重要的場合。如在火車上等場合只要說出叫什麼名字就可以了,不必報上職務等。

工作式:你好,我是xx公司的xx經理。

交流式:你好,我是xx,請多多關照,或送上名片。比較隨便。

禮儀式:如:開學儀式,升旗儀式等等。比較莊嚴。

三、眼神

時間:與別人談話30分鐘時,如果只有10分鐘以內對方是看着你的,說明他在輕視你。如果10分鐘至20分鐘之間,說明他對你是友好的。20分鐘至30分鐘說明兩種情況:一、重視。二、敵視。也就是與別人談話時眼睛要注視談話時間的2/3。字串1部位:額頭上,屬於公務型注視。不太重要的事情和時間也不太長的情況下。眼睛上,屬於關注型注視。睛睛至脣部,屬於社交型注視。眼睛到胸部,屬於親密型注視。角度:平視,表示平等。斜視,表示失禮。俯視:從上往下看,輕視別人。四、面容有的時候皺眼眉,表示不奈。撅着嘴表示生氣。“噢“?表示驚呀!五、笑容要學會微笑。微笑很重要,誰喜歡天天面對着冷冰冰一點笑容的人呀。像儲蓄所、銀行的職員,當你去取錢時,他們是不是很冷冰冰的,一點笑容也沒有。像別人欠他們什麼似的,感覺不太好吧,其實那是他們的職業病,已經習慣了。

下面我給你們講一個故事:以前有一家公司讓他們的員工去拿一份重要的材料,結果去的都被罵了回來。老闆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小李,小李很愁呀!但這份材料不拿還不行,結果還是去了。到那時,只見那位科長還在破口大罵呢?這時小李什麼也沒有說,只是微笑、微笑還是微笑,嘴裏說着:“噢?這樣呀?是嗎?“,只是點着頭微笑着。後來,那個吳科長罵了一陣子的時候,小李說:“吳科長,你很會善於表達你內心裏的憤怒呀!“。後來,吳科長看了看小李說:“嗯!這小夥子不錯!我也不爲難你了,你就拿回去吧!“,就這樣別人沒有拿到的,他卻拿到了。

我們大學生在畢業之後都要面對面試,這些都要注意。

大學生社交禮儀論文(四)

在當今時代中,大學生是社會中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個性突出、有着充沛的精力,有着良好的文化知識,有着敢做敢爲的無畏精神,有着強烈的求知慾望,是社會上的精英,是祖國的接班人。可是很多大學生缺乏禮儀意識,缺乏交際禮儀的能力,這一點會讓大學生難以在社會上立足,因此,關於培養大學生交際禮儀的問題值得大家深思,大學更應當將大學生的禮儀教育納入培養過程。

1、禮儀的定義

禮儀泛指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應共同遵守的行爲規範和準則。具體表現爲禮節、禮貌、儀式、儀表等。禮儀作爲一種文化,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處理人際關係,用來對他人表達友誼和好感的符號。講禮儀可以使一個人變得有道德,講禮儀可以塑造一個理想的個人形象,講禮儀可以使你的事業成功,講禮儀可以使得社會更加安定。禮儀是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素質的重要組成。

2、大學生禮儀的重要性

2.1是大學生適應現代資訊社會的需要

現代資訊社會飛速發展的傳播溝通技術和手段日益改變着人們傳統的交往觀念和交往行爲, 尤其是人的交往範圍已逐步從人際溝通擴展爲公衆溝通, 從面對面的近距離溝通發展到遠程溝通, 從慢節奏、低頻率的溝通變爲快節奏、高頻率的溝通。這種現代資訊社會的人際溝通變化,對人類社會交往的內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2.2是大學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的需要

一個知書不達禮,知識水準和道德水準嚴重不協調的學生,不可能成爲一個優秀人才。一個優秀人才,不僅應當有高水平的專業知識,還必須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修養和禮儀修養。禮儀是良好品德修養的表現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質養成重要途徑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質需用彬彬有禮的方式去體現。

2.3是大學生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需要

大學期間能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對大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有着十分重要的影響。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的研究結果顯示, 那些懂得以適當的方式解決身邊問題和處理生活中煩心事的孩子, 其身心更加健康, 而且更會關心他人, 更富有同情心, 朋友更多, 學習成績更好。戴爾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與約翰麥克斯韋爾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匯出同一條公式: 個人成功=15%的專業技能+85%的人際關係和處世技巧。因此, 透過人際交往活動, 在交往中獲得友誼, 是大學生適應新的生活環境的迫切需要, 是從“ 依賴於人”的人發展成“ 獨立”的人的迫切需要, 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成功地走向社會的迫切需要。大學生如能掌握基本禮儀規範及知識, 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 遵循相互尊重、誠信真摯、言行適度、平等友愛等原則, 就能很快與交往對象建立起和諧、良好的人際關係。

2.4是強化大學生文明行爲的需要

培養大學生交際禮儀是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禮儀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體系中最基礎的內容。講文明、講禮貌是人們精神文明程度的最具體表現。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儀表和服飾都能反映出他的思想修養、文明

3、大學生禮儀的現存問題

據報載,在人才招聘會上,言談儒雅、服飾得體、儀表端莊、神態大方、禮儀到位的大學生更能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也就是說,在市場經濟大潮之下,社會對大學生的個人素質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更加具體的要求。但很多大學生的交際禮儀能力並不如我們想象中優秀,他們甚至不懂什麼爲交際禮儀,更別說講禮儀了。一個知書不達禮、知識水準和道德水準嚴重不協調的學生, 不可能成爲優秀人才。目前大學生禮儀實際行爲的低水平與社會對大學生禮儀素養要求的高層次之間還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主要表現爲部分學生在宿舍不能與同學和諧相處;在課堂不尊敬師長、隨意接打手機及遲到早退;在公共場合行爲放蕩不羈;在個人外在形象上肆意追求時尚、穿着不得體等。作爲學校會計系禮儀隊隊長,我感同身受,在開學初禮儀隊招新面試中,許多大一新生缺乏禮儀禮貌,有些甚至連最基本的問好也沒有,而儀容儀表方面,衣着頗隨意,他們並沒有表現出對面試的尊重,對面試官的尊重。

4、大學生禮儀缺失的原因

4.1教育體制不合理,致使中小學校禮儀教育缺位

道德與禮儀教育表現爲一個由內到外、由低到高的傳遞過程。因此學前階段、小學及中學階段恰當的禮儀教育至關重要,學校在這些階段對學生進行相關禮儀理論及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然而目前我國的應試教育模式和考試製度尚未得到徹底改變,衡量一個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是學習成績,學校過分注重“成長教育”而忽視“成人教育”,這就導致從學前到中學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而輕視學生的“德考”,尤其忽略了學生做人的禮儀知識傳授和禮儀規範行爲的養成,使學生的禮儀培養不能從小得到很好的培養,以至於升入大學後仍然有許多不文明、缺乏禮儀修養的行爲。

4.2家庭禮儀教育缺位

家庭中家長忽視了對孩子進行做人教育,而往往較多關注子女的物質生活、學習情況等。此外,由於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我國目前的家庭成員關係比較簡單,沒有機會再家庭中參與和感受禮儀實踐。當孩子在家庭活動中和交往中出現失禮或失誤行爲時,一些家長也採取模棱兩可甚至包容的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孩子失去了學習禮儀知識和養成禮儀素養的機會。

4.3高校放鬆了對學生的禮儀行爲管理,忽視了禮儀教育課程的設定

現行教育體制下的德育工作特別是對禮儀文化的教育十分空泛,高校放鬆了對學生的行爲管理,學校的“教書育人”中的“育人”功能淡化,使不少大學生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而高校也幾乎取消了升旗禮和課前的尊師禮,禮儀教育氛圍的淡化,使大學生的知禮、行禮意識也逐漸淡化。從課程設定看,許多高校尚未對大學生禮儀教育給予足夠重視,缺乏禮儀教育意識。我國大部分高校都理所當然地把專業理論和技術課設定爲必修課,,一些學校的公選課雖設定了禮儀教育課,但大多受禮儀教師不足、開課次數少等因素影響,不能滿足學生需求。

5、如何培養當代大學生禮儀

5.1把提高禮儀素養作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重新審視禮儀教育重要性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社會。其中前五項內容都是指人與人之間和諧的間接形式表現出來,由此可得出結論:和諧社會最核心的內容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即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成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中心工作。而人與人之間關係和諧的前提是人人具有良好的禮儀修養,因此把禮儀教育作爲加強和諧社會構建的切入點,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着重要意義。

5.2大學生禮儀規範化

大學生禮儀自身要求規範化。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禮儀本身的特點之一就是規範化。倘若對大學生禮儀不講究規範化,而是任憑大學生在具體運用禮儀時自行其是,各搞一套,則大學生不像大學生,而混同於社會一般青年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開展必要的禮儀、禮節、禮貌的活動,對規範人們的言行舉止,有着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對大學生禮儀的規範,必將直接有助於我國大學生精神風貌的建設。

5.3學校禮儀教育功能歸位,保障禮儀教育的持續性

人的行爲是一個不斷實踐的過程。要使當代大學生養成符合禮儀的行爲習慣,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進行持續不斷的禮儀教育及反覆持久的禮儀實訓。一個人只有養成了一定的禮儀習慣,才能具備相應的禮儀素養和品質。建議有關部門加強對小學到大學禮儀課程開設的監督,在內容設計上適合合個年齡段禮儀要求,使學生在成長的各個時期都不缺乏禮儀教育。

5.4高校應提高禮儀教育課程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和教學實效性

建議高校把大學生禮儀課程設爲必修課,把禮儀教育引入各個大學各個專業,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禮儀基本理論和具體規範化。此外在禮儀課程教學中藥強化實踐訓練教育。教師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原則,在課堂上創設各種情景將禮儀知識變爲實踐活動,讓學生多想多練,成爲一位有禮儀修養的大學生。

大學生禮儀,從你我做起,從身邊做起,透過每個人的努力,學校的努力,國家民族的努力,“禮儀之邦”必定永久長存,而我們自身的禮儀素養,也必將大大地提高。淺談大學生禮儀的重要性與培養

大學生社交禮儀論文(五)

”不學禮,無以立。”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崇尚禮儀是中華民族美德的體現。良好的禮儀風範在人際交往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表達對交往對象的尊重,同時也反映出自身的良好修養。禮儀不僅僅是一種形式,而且是一個人、一個集體乃至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的象徵。對於領導幹部來講,良好的禮儀是領導者智慧與人格魅力的體現,講禮儀,不僅關係到自身形象,而且直接關係到集體、事業,甚至關係到民族和國家的形象。

領導禮儀關乎國家形象。現代傳媒的迅速發展,使領導者在公衆場合、國際交往中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都被媒體追蹤,不同舉止往往會引發人們衆多的揣摸、猜測。媒體的解讀、公衆的理解,使領導者的禮儀舉止成爲社會密切關注的焦點。領導人物的禮儀舉止是否得當,關係重大。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作爲一個大國的領袖,在一次國際會議發言時,用皮鞋敲桌子,這一不文明之舉頓時讓世界譁然,也引來媒體和公衆指責。可見,領導者的行爲舉止對社會、對國家的影響不容忽視。

領導禮儀是職場學習的表率。禮儀昭示着文明素養水平,特別是在政治場合中,一個有親和力、公信力的領導者,禮儀是必不可少的條件。領導禮儀的本質是一種社會角色對其所做的要求,也應是其職業精神的一種體現。“尊重上級是一種天職,尊重同事是一種本分,尊重下級是一種美德,尊重客戶是一種常識,尊重所有人是一種教養”,西方學者這段話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一個懂禮儀的領導者必然懂得尊重所有人。

領導者學禮儀,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謙和待人。一個禮儀周全的人,其人格的魅力也必然得以提升。作爲一名領導幹部,是否懂得和運用禮儀,不僅反映着自身素質,而且一舉一動都代表着單位的形象。所以,不管在什麼場所下,領導者一定要做到約束自己,尊重他人,樹立良好的形象。其次,領導者學禮儀,必須提高對生活、對文化全方位的理解,同時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要懂得自制、自律。第三,要透過運用文明禮儀性的語言和行爲,透過得體的文明儀容服飾和外表形象,透過在實踐中加強對文明行爲舉止的鍛鍊,不斷提高文明禮儀知識和文明行爲的養成。唯其如此,領導者的禮儀風範才能成爲公衆和部下的表率。

禮儀,作爲一種傳統美德,具有歷史的傳承性,也具有不竭的生命力。領導者只有學禮儀、懂禮儀、守禮儀,才能體現領導者的無限智慧與人格魅力。總之,只要我們領導幹部平時多注意觀察,多注意學習,多注意實踐,多注意講究禮儀修養,就會給大家展示出自己良好的形象,進而樹立機關部門良好的形象。

大學生社交禮儀論文(六)

禮儀,是整個社會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現方式。具備基本的社交禮儀知識並掌握必要的社交禮儀的,對於我們立足於社會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本文總結了社交禮儀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種基本的社交禮儀供借鑑。

一、社交禮儀基本定義

所謂禮儀,就是人們爲了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要求共同遵守的最基礎的道德規範,在人們長期共同生活、相互交往中漸漸形成的,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各種方式固定下來。對個體來說,禮儀是思想道德水平、交際能力、文化修養的外在表現,對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生活習慣、道德風尚的反映。從個體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高低的外在表現。從交際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門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抑或交際方法,是人際關係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以表示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可以分爲政務禮儀、服務禮儀、商務禮儀、涉外禮儀、社交禮儀等五大類。

二、社交中存在的禮儀問題

曾經有個故事就談到了禮儀問題,有個年輕人問路,遇到一個老太爺,他問:“喂,陳村怎麼走?”老太爺笑呵呵地說:“不遠不遠,往這個方向還有三四柺杖。”年輕人走啊走,走來走去還是在原來的那個村子裏面,他意識到可能因自己沒禮貌被老太爺騙了,回頭又遇見了老太爺,他作揖對老太爺說:“老伯,請問陳村怎麼走?”老太爺說:“這就對了,往那個方向出了村莊直走再右拐就到了。”由此可知,禮儀在社交禮儀中存在着重要作用,可現實生活中存在大量問題:比如公共場所到處亂扔垃圾、不懂排隊、大聲喧譁、不懂禮節禮貌等等。這就是人們缺乏禮儀意識,平時生活中都不大注重禮儀問題,不重視的具體表現。比如在比較重要的場合,如餐桌禮儀,沒有專門的禮儀教程指導,不懂禮儀。人們無論是在學生時代還是工作時代,都沒好好的去學習和注意禮儀問題,如商務禮儀、乘車禮儀、餐桌禮儀等等,沒有好好去學習、實踐。缺乏禮儀,導致自身形象也會受損,工作上的升遷也可能受到影響。

三、幾種基本的社交禮儀

1、餐桌禮儀

(1)入坐禮儀

如果你是以主人的身分舉辦宴會,則男女主人應該分別坐在長餐桌的中間、面對面地坐,身爲主人的你要逐一邀請所有賓客入坐,邀請入坐的順序爲:第一位安排入坐的應是貴賓的女伴,位置應在男主人的右邊,貴賓則應坐在女主人的右邊。如果主客之分,也沒有有長輩在場,女士們可以大方地先行入坐,一個有禮貌的紳士也應該等女生坐定之後,再行入坐。需要中途離席時,有必要跟同桌的人打招呼,男士應該起身表示禮貌,如果離開的是隔座的長輩或女士,可以幫忙拖拉座位。外出用餐時,可能會攜帶包包,這時包包應放在背部與椅背間,而不應該隨便放在餐桌上或地上。

(2)使用禮儀

有些人或許會擔心食具的衛生問題,因而用餐巾來擦拭食具,其實這是很不禮貌的舉動,會造成餐廳或主人的難堪。用餐完畢之後,應該將餐巾摺好,置放在餐桌上再離開。使用餐巾時,等大家都坐定後,纔開始使用。餐巾攤開後,應該攤平放在大腿上,千萬不要放進領口,餐巾的主要是爲了防止食物弄髒衣服,以及擦掉嘴脣與手的油漬,請不要在忘記帶面紙的情況下,拿來擦鼻子,因爲這樣既不典雅也不衛生。

西餐的刀叉使用順序,原則是由外而內。要先使用擺在餐盤最外側的食具,每吃一道,就用一副刀叉;食用完畢之後,刀叉並排在盤子中央,在正式場合下轉動盤子是很不禮貌的行爲。

(3)食用禮儀

肉類:切牛排時應由外側向內切,切一塊吃一塊,這是缺乏氣質的表現,割肉塊時大小要適中,咀嚼食物時,務必將嘴巴合起來,避免發出聲音。食用貝類海鮮時應以左手持殼,右手持叉,將其肉挑出來吃。遇到一整條魚的時候,先吃魚的上層,再用刀叉剔除魚骨,切忌翻身,吃魚片時,可用右手持叉進食,避免使用刀具,因爲細嫩的魚肉很容易就會被切碎而變得難以收拾;吃龍蝦時,可用手指去掉蝦殼後食用。食用水果時,水分多的水果應該用小湯匙取食。切片的水果,應該用小叉子取食。

2 、乘車禮儀

(1)上下車禮儀

當主人與客人同乘一輛轎車時:主人應爲同車的第一主賓開啟轎車的右側後門,用手擋住車門上沿,防止客人碰到頭。 客人坐好後再關門,注意不要夾了客人的手或者衣服,然後從車尾繞到左側爲另外的客人開門或自己上車;當和女士、長輩一同乘車:應請女士、長輩先上車,併爲對方開關車門;抵達目的地時,主人首先下車,然後爲客人開啟車門;倘若女士裙子太短或太緊不宜先上車時;男士可主動表示坐次要位置;女士上車時:先背對車座,輕輕坐在座位上,合併雙腳並一同收入車內;下車時,也要雙腳同時着地,否則有失大雅。

(2)小轎車的座次排序

第一個上座稱“社交場合的上座”:主人開車時,上座爲副駕駛。把這個位置能和主人方便的交談。如果這時你坐在後排,就有把主人當成你司機的嫌疑。

(3)注意

乘坐主人駕駛的轎車時,不能令前排座空着,表示相伴。主人駕車送其友人夫婦回家時,由友人之中的男士,一定要坐在副駕駛座上,與主人相伴,而不宜形影不離地與其夫人坐在後排,那將是失禮之至。

3、飲茶禮儀

放置茶壺時壺嘴不能正對他人,否則表示請人趕快離開斟茶時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茶滿不便於握杯啜飲。

沖泡開始前,先拿出一些名優茶放在茶盤中,供客人挑選,以表達主人對客人的尊重,同時讓客人仔細欣賞茶的外形、色澤和幹香。將茶筒中的茶葉放入壺或杯中,應使用竹或木製的茶匙攝取,不要用手抓。應簡要地介紹一下所沖泡的茶葉名稱,以及這種茶的文化背景、產地、品質特徵、沖泡要點等。要語言精練,語意正確,語調親切,使飲者感到茶道是一種高雅的享受,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將泡好的茶端給客人時,最好使用托盤,若不用托盤,注意不要用手指接觸杯沿。端至客人面前,說“請用茶”。客人在主人請自己選茶、賞茶或主人敬茶時,應在座位上略欠身,並說“謝謝”。

4、公共禮儀

(1)影劇院

出席正式的晚會時,着裝要莊重、高雅、嚴肅。應注意衣着整潔,即使天氣炎熱,袒胸露腹也是不雅觀的。可以選擇深色中山裝套裝、西服套裝、旗袍、連衣裙或西服套裙。

入場時間宜在演出正式開始之前的一刻鐘左右,即應進人出場所。應提前入場。入場後應配合組織者的安排,持票排隊人場,憑票對號人座。在走向自己的座位時,如果需要從其他已經落座的觀衆前面透過,觀衆應儘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間,應當有禮貌地向已就座者示意,請其讓自己透過。透過讓座者時要與之正面相對,切勿讓自己的臀部正對着人家的臉,這是很失禮的。應當先向對方說一聲“對不起”,隨後面向對方側身而過。

去參加晚會,主要目的就是觀看演出。在觀看演出時,既不能妨礙演員的表演,也不能影響其他觀衆的觀看。不交頭接耳、不通訊聯絡、不進食吸菸、不隨便走動、不影響他人。不提前退場。演出結束後觀衆應有秩序地離開,,不要推搡,做到井然有序。不爭道搶行,製造混亂。

(2)圖書館、閱覽室

圖書館、閱覽室是公共的學習場所,首先要保持安靜和衛生,腳步要輕,不要高聲談話;要注意整潔,遵守規則,不能背心、拖鞋入內,就座時,不要爲別人預佔位置。圖書館、閱覽室的圖書桌椅板凳等都應該注意愛護,不要隨意刻畫;查閱目錄卡片時,不可把卡片翻亂或撕壞,或用筆在卡片上塗抹劃線。

禮儀在我們的生活中尤爲重要,我們都應該重視它!

推薦閱讀:

爲什麼要學習社交禮儀

社交禮儀的原則